有性繁殖(種子繁殖)。
好光;喜溫涼氣候;耐寒耐干燥;忌水澇;花期5月;果期9月。
溫帶。
金銀忍冬有播種和扦插兩種繁殖方法。春季可以播種繁殖,夏季可以采用當(dāng)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進行嫩枝扦插。也可以秋季選取一年生健壯飽滿枝條進行硬枝扦插。 生長適溫為14-28℃,越冬溫度不宜低于-15℃。金銀...
播種為有性繁殖。由于自然雜交的結(jié)實率很低,一般都要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鵑的結(jié)實率,獲得較多的。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鵑花盛開的時候,選擇長勢好,花色美的健壯母本,移至溫室,每盆選留花朵大、開花早的花3-4...
黃槿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處理與播種黃槿種皮厚、堅硬,不易吸水,播種前必須進行處理。試驗曾分別使用了冷水浸泡、50 ℃溫水浸泡、沸水浸泡、濃拌種后清水浸泡等多種方法進行播前處理,前3 ...
優(yōu)質(zhì);落葉喬木葉5裂;莖有光澤的紅色或褐色;葉子在四月形成;正面亮綠色;背面銀白色;故名銀白槭速生;秋天多變;形成灰;綠;黃;紅褐色;十分漂亮花黃綠色至紅色但不是很突出;雌雄同株;翅果。
用材樹種;也是糖料植物;可用于遮蔭行道樹;園林觀賞樹。 2100433B
格式:ppt
大小:24.8M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3
重慶某大型地產(chǎn)集團景觀種植配植典型方式——本次通過圖形表達的方式盡可能形象地把各個區(qū)域典型的配植方法介紹出來,以便實際操作中對苗木的配植規(guī)律有所感受。 在工程實踐中,所涉及的苗木形態(tài)主要有以下幾種,典型植物組團的種植就是在這些形態(tài)的基礎(chǔ)上...
格式:pdf
大小:24.8MB
頁數(shù): 11頁
評分: 4.4
室內(nèi)綠植的擺放布置方式 室內(nèi)裝飾設(shè)計中室內(nèi)綠化的布置方式有 很多種類,不同考慮角度,可有不同的布置 方式,主要的考慮角度有綠化本身的特征和 室內(nèi)的環(huán)境特征。不管從哪個方面考慮,布 置過程中都應(yīng)考慮室內(nèi)環(huán)境的整體裝飾風(fēng) 格,要主次得當(dāng),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一、依照室內(nèi)環(huán)境的特征進行布置 1、根據(jù)室內(nèi)本身各環(huán)境的特征進行布置 這種布置方式要考慮具體的室內(nèi)各環(huán)境的 裝飾特征進行布置,如結(jié)合家具、陳設(shè)進行 布置 ;沿窗布置等。這類布置要注意綠化與結(jié) 合物的關(guān)系要相得益彰,組成有機的整體, 并且布置方式應(yīng)因勢利導(dǎo), 使欣賞者體會到 一種不經(jīng)意的美。 2、根據(jù)綠化所塑造的空間手段進行布 置。 A、點式布置:指獨立或組成單元集中 布置植物的方式。作為室內(nèi)環(huán)境的景點,它 具有增加室內(nèi)層次感, 以及對空間點綴的作 用。在植物的選擇上, 要注意其形態(tài)、 色彩、 質(zhì)地、植株大小,使其與空間構(gòu)圖、周圍環(huán) 境相協(xié)調(diào),使點式
銀白槭形態(tài)特征
銀白槭樹是一個相對快速生長的落葉喬木,成年樹通常高15-25米,最高可達35米。平均年高生長量80厘米。樹干通直,冠幅11-15米,高大的則達21米,樹冠卵形至圓形。成熟的樹干上的樹皮灰色,毛茸茸的。年輕的樹枝和樹干,樹皮光滑,銀灰色。先花后葉,葉掌形,對生,葉片5裂,長8-16厘米,寬6-12厘米,纖細的葉莖長5-12厘米,葉子在四月形成,正面亮綠色,背面銀白色,故名銀白槭。秋葉黃;花黃綠色至紅色但不是很突出,十分漂亮。花密集成簇,在早春葉之前生成,種子在初夏成熟,每個翅形果實中都包含一個單一的種子,翅果長3-5厘米,種子直徑5-10毫米。其最主要的特性是生長速度快,為槭樹中長勢最快的一種。
銀白槭與紅槭是近親,都是雞爪槭的變型種。翅果在春天4月成熟而不是秋天(該屬的其他物種是秋天)。這兩種樹的種子沒有休眠期,可以立即生長發(fā)芽。
原種(雞爪槭):落葉小喬木。樹皮深灰色。小枝細瘦;當(dāng)年生枝紫色或淡紫綠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紫色。葉紙質(zhì),外貌圓形,直徑7-10厘米,基部心臟形或近于心臟形稀截形,5-9 掌狀分裂,通常7裂,裂片長圓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銳尖或長銳尖,邊緣具緊貼的尖銳鋸齒;裂片間的凹缺鈍尖或銳尖,深達葉片的直徑的1/2或1/3;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在葉脈的脈腋被有白色叢毛;主脈在上面微顯著,在下面凸起;葉柄長4-6厘米,細瘦,無毛。花紫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生于無毛的傘房花序,總花梗長2-3厘米,葉發(fā)出以后才開花;萼片5,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長3毫米;花瓣5,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圓,長約2毫米;雄蕊8,無毛,較花瓣略短而藏于其內(nèi);花盤位于雄蕊的外側(cè),微裂;子房無毛,花柱長,2裂,柱頭扁平,花梗長約1厘米,細瘦,無毛。翅果嫩時紫紅色,成熟時淡棕黃色;小堅果球形,直徑7毫米,脈紋顯著;翅與小堅果共長2-2.5厘米,寬1厘米,張開成鈍角。花期5月,果期9月。
優(yōu)質(zhì);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赭褐色;小枝圓柱形;葉紙質(zhì);卵形;橢圓形或長圓橢圓形;頂生的小葉片基部楔形或闊楔形;聚傘花序有長柔毛;常僅有3花;花淡黃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花絲無毛;花藥黃色。
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電力供應(yīng)以及排灌條件良好的砂壤土、壤土做圃地。土壤pH值5.5-8.0。苗床整地應(yīng)做到“三犁三耙”,精耕細作。第一犁在12月前進行,第二犁在翌年1月初結(jié)合施基肥進行,施肥量為腐熟農(nóng)家肥500千克/畝(667平方米)、餅肥300千克/畝和磷肥30千克/畝,第三犁在翌年1月底進行。每犁之后耙一次。酸性土壤用生石灰、堿性土壤用硫酸亞鐵粉末拌施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的具體添加量依據(jù)酸度計的檢測而定。同時,拌施3%辛硫磷顆粒劑2千克/畝,或甲基托布津等其他殺菌劑,封膜2周,消毒。揭膜透氣1周即可作苗床,苗床寬100-120厘米,高25-30厘米,溝底寬25厘米,溝底平整,排水流暢。
選擇10年生以上、生長健壯的五裂械植株作采種母樹,9-10月翅果變成棕褐色時用高枝剪采收。除去枝葉等雜物,在室內(nèi)通風(fēng)干燥處攤開自然干燥3-5天。種子用干藏法貯藏,室內(nèi)袋裝貯藏。
宜于2月進行播種。播種前去翅,將去翅的干藏種子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1.5-2小時后用清水沖洗2遍,接著在50-60℃的水中浸泡24小時,至自然冷卻。撈出種子晾干至無水漬,撒播于大棚苗床,覆蓋塑料小拱棚,保溫保濕。
種子播后4-5周出土,苗木呈現(xiàn)“兩葉一芯”時,進行芽苗移栽,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移栽芽苗幼苗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配制成0.2-0.5%的水溶液施用,不宜干施。根外追肥濃度為0.1-0.2%。當(dāng)年夏秋高溫季節(jié)搭棚遮蔭以防日灼,及時澆水防旱。
移植時間:翌年2-3月,以陰天或多云天氣、且土壤濕潤時移植為宜。
小苗移植:移植前剪去斷根、傷根及過長的根系。移植時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要求進行,即先埋基肥和碎表土,放入樹苗后埋入一半心土后提苗踩實,再埋入另一半心土至地面平齊后踩實。移植深度為根際以上2-3厘米,栽植后澆透定根水。株行距為0.6米×1.0米。
中大苗移植:小苗培養(yǎng)至一定粗度時進行抽行間苗,帶土抽稀移植。起苗前進行適當(dāng)修剪,同時以草繩纏繞樹干從基部包扎至苗高30-50厘米處,以保護樹干。土球的直徑為苗木地徑的8倍,厚度為土球直徑的2/3。挖掘前鏟除樹干周圍的表層土壤,按規(guī)定半徑繞干基劃圈,圈外圍向外挖寬60-80厘米操作溝;向下挖掘至不見側(cè)根時,向內(nèi)縮小半徑,打腰箍包扎;向土球底部鏟挖,切斷主根;深挖操作溝的一側(cè),然后沿此方向推倒樹干,拍落根部泥土。種植前在穴底部填上一層疏松的肥土,然后將植株安放在栽植穴內(nèi),定好方向,填土固定,填培肥土,分層壓實。種植深度以平植株的根頸部為宜。種植完成后,用棍棒將樹干支撐牢固,在種植穴的外緣做20厘米高的水圍,并澆透水。
中耕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幼樹全面清除雜草,夏季伏早前地面覆草防旱;大苗3月中旬前結(jié)合施肥進行松土除草。
遮蔭:夏秋高溫季節(jié),用遮陽率65%以上的遮陽網(wǎng)進行遮蔭,以防日灼,氣溫下降后移去遮陽網(wǎng)。
肥水管理:保持苗床濕潤,四周無積水,高溫干旱時宜在早晨6∶00-8∶00或傍晚17∶00-19∶00進行灌溉,冬季澆水在中午11∶00-13∶00進行,雨季及時排水防澇。
施肥:小苗宜穴施或條形溝施,中大苗宜采用條形溝施。地徑2-4厘米的苗木,每年施肥3次,分別在3月下旬、5月下旬和8月下旬。每次施尿素或復(fù)合肥30-50克/株,或施有機肥或沼液500克/株。地徑5厘米以上的苗木,每年施肥2次,分別在2月下旬和8月下旬。每次施復(fù)合肥80-150克/株,或施有機肥或沼液800-1000克/株。苗木生長旺盛期,在清晨或傍晚噴0.2-0.3%磷酸二氫鉀或0.3%尿素等進行根外追肥,每年追施3-4次。
修剪:宜在11月-翌年2月冬季休眠期進行,夏季適當(dāng)疏剪。在主干高280-320厘米時定干。在主干上選留3-5個分布均勻的主枝,主枝間距在20-30厘米內(nèi),再在各主枝上選留生長健壯、位置合適的枝條做骨架,以培養(yǎng)足夠的壯枝,保持健壯的樹勢,剪除基部萌蘗枝及主干分枝點較低的側(cè)枝,剪除冠內(nèi)枯枝、病枝、并列枝、內(nèi)生枝,疏去冠內(nèi)過多的小側(cè)枝,依勢修剪,形成相互惜落的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