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根垂直,多少木質,分枝,具纖維狀根。莖直立,通常上部分枝,或稀自基部分枝而呈鋪散狀,具條紋,被灰色貼生短柔毛,具腺。下部和中部葉具柄,菱狀卵形,菱狀長圓形或卵形,長3-6.5厘米,寬1.5-3厘米,頂端尖或稍鈍,基部楔狀狹成具翅的柄,邊緣有具小尖的疏鋸齒,或波狀,側脈3-4對,上面綠色,被疏短毛,下面特別沿脈被灰白色或淡黃色短柔毛,兩面均有腺點;葉柄長10-20毫米;上部葉漸尖,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線形,具短柄或近無柄;頭狀花序多數,或稀少數,徑6-8毫米,具19-23個花,在莖枝端排列成傘房狀圓錐花序;花序梗細長5-15毫米,具線形小苞片或無苞片,被密短柔毛;總苞鐘狀,長4-5毫米,寬6-8毫米;總苞片4層,綠色或有時變紫色,背面被短柔毛和腺,外層線形,長1.5-2毫米,頂端漸尖,中層線形,內層線狀披針形,頂端刺狀尖,具1條脈或有時上部具多少明顯3脈;花托平,具邊緣具細齒的窩孔;花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5-6毫米被疏短微毛,具腺,上部稍擴大,裂片線狀披針形,頂端外面被短微毛及腺;瘦果圓柱形,長約2毫米,頂端截形,基部縮小,被密短毛和腺點;冠毛白色,2層,外層多數而短,內層近等長,糙毛狀,長4-5毫米。花期全年。
為雜草,常見于山坡曠野、荒地、田邊、路旁。
廣泛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區印度至中南半島、日本、印度尼西亞、非洲也有。
黃金香柳常綠喬木,樹高可達6-8米.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抗鹽堿、抗水澇、抗寒熱、抗臺風等自然災害。是形態優美的彩色樹種,具極高觀賞價值,有金黃、芳香、新奇等特點。枝條柔軟密集,隨風飄逸,四季金黃,經冬不...
常綠喬木,高達35m,胸徑1m;樹冠廣圓錐形。小枝平滑無形毛,冬芽小,圓柱形,栗褐色。幼樹樹皮灰綠色,老則裂成方形厚塊片固著樹上。葉5針一束,長8-15cm。質柔軟,邊有細鋸齒,樹脂道多為3,中生或背...
樹皮灰色,縱裂,呈薄片剝落。小枝無毛,有長枝和距狀短枝。葉在短枝上單生,在長枝上對生,近圓形或寬卵形,先端圓或銳尖,基部心形、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鈍鋸齒,齒端具腺體。葉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花單性...
植株矮,通常高不超過20厘米;下部葉橢圓狀卵形或寬卵形至近圓形,下面被疏柔毛;頭狀花序小,長4-5毫米;總苞長2.5-3-5毫米,與原變種 var. cinerea 相區別。
產于廣東、臺灣。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熱帶地區也有。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以豫南地區的區域特征和建筑文化為背景,結合古鎮、古村落鄉土建筑的具體實例,對豫南鄉土建筑的類型與形態特征進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該地區鄉土建筑的特點,為進一步保護與發展新農村鄉土建筑提供借鑒.
夜香牛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根垂直,多少木質,分枝,具纖維狀根。莖直立,通常上部分枝,或稀自基部分枝而呈鋪散狀,具條紋,被灰色貼生短柔毛,具腺。下部和中部葉具柄,菱狀卵形,菱狀長圓形或卵形,長3-6.5厘米,寬1.5-3厘米,頂端尖或稍鈍,基部楔狀狹成具翅的柄,邊緣有具小尖的疏鋸齒,或波狀,側脈3-4對,上面綠色,被疏短毛,下面特別沿脈被灰白色或淡黃色短柔毛,兩面均有腺點;葉柄長10-20毫米;上部葉漸尖,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線形,具短柄或近無柄;頭狀花序多數,或稀少數,徑6-8毫米,具19-23個花,在莖枝端排列成傘房狀圓錐花序;花序梗細長5-15毫米,具線形小苞片或無苞片,被密短柔毛;總苞鐘狀,長4-5毫米,寬6-8毫米;總苞片4層,綠色或有時變紫色,背面被短柔毛和腺,外層線形,長1.5-2毫米,頂端漸尖,中層線形,內層線狀披針形,頂端刺狀尖,具1條脈或有時上部具多少明顯3脈;花托平,具邊緣具細齒的窩孔;花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5-6毫米被疏短微毛,具腺,上部稍擴大,裂片線狀披針形,頂端外面被短微毛及腺;瘦果圓柱形,長約2毫米,頂端截形,基部縮小,被密短毛和腺點;冠毛白色,2層,外層多數而短,內層近等長,糙毛狀,長4-5毫米。花期全年。此種植株高矮,根分枝或不分枝,葉形和毛茸多變異。
此變種以植株矮,通常高不超過20厘米;下部葉橢圓狀卵形或寬卵形至近圓形,下面被疏柔毛;頭狀花序小,長4—5毫米;總苞長2.5—3.5毫米。
國內分布于產于廣東、臺灣。國外分布于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熱帶地區也有。
全草入藥,有疏風散熱,拔毒消腫,安神鎮靜,消積化滯之功效,治感冒發熱、神經衰弱、失眠、痢疾、跌打扭傷、蛇傷、乳腺炎、瘡癤腫毒等癥。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