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稱 | 揚州明大管道設備有限公司 | 成立時間 | 2018年09月28日 |
---|---|---|---|
總部地點 | 揚州市經濟開發區樸席鎮殷橋工業區 |
管道設備制式指的應該是管道設備的類型。
答;你可以直接拿出一個"定額解釋"書上有相應的內容.我們地區上的定額解釋及勘誤的書集上有相應的內容,你可以找一下那本定額解釋.
1、整體設備 指設備在制造廠完成后,設備為整體,且內件完整,到工地經檢驗或試壓后可直接吊裝就位的設備。如換熱器、中、小容器和長度小于20m、直徑小于3.8m的塔器、容器和反應器。由于其形體較小,除特殊...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 1頁
評分: 4.4
企業簡介Enterprise Introduction企業創建于1991年,是專業設計、制造、安裝硫酸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占地45 000m~2,廠房辦公面積28 000m~2,公司員工總人數436人,其中高級工程師6名、工程師10名,與南化設計院、南化研究院、東華工程公司、北京有色院、長沙有色院等院所緊密合作,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 1頁
評分: 4.4
揚州金圓化工設備有限公司可承接20—300kt/a硫鐵礦、磷石膏、硫磺、冶煉煙氣、硫化氫氣體制硫酸裝置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并負責開車及人員培訓(交鑰匙工程)。
昆明大元是以經營裝飾材料、裝飾粘膠、裝飾五金、陽光板、鋁鋁塑板、鋁門窗配件,不銹鋼管材及配件,廣告材料、卷簾門系列配件和其他相關裝飾材料等商品的物流企業。
昆明大元,自主開放生產研制具有質量優良,特色鮮明,使用方便,價廉物美的系列產品:“大元牌膠系列”、“五金系列”,此類商品在廣大消費者中贏得好評跟信賴。
昆明大元,憑其雄厚實力和業界良好的信譽,代理經銷多家國際,國內名牌產品,為云南各界提供最優質的產品。
昆明大元始終堅持“誠信為本,客戶滿意”為宗旨。其網絡貨物配送中心為全省客戶提供免費送貨上門服務,并鄭重承諾,笨企業所經營的全部產品:在貨物完好,貨物保質期內,均可無條件退換。
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做到:品種齊,品質優,價格低,服務好。
所屬區域:紅旗區
項目地址:向陽路與振中街交匯處
售樓地址:向陽路與振中街交匯處路南
參考均價:一房一價
開盤時間:預計2013年9月
交房時間:2014年10月
開發商:新鄉明大置業有限公司
高明大橋,是橫跨西江、連接高明中心城區和南海西樵的重要橋梁。大橋于1991年11月28日建成通車,全長1116.2米,橋寬12米,是國內首座最大跨徑的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但您知道嗎,在那個年代,要建設這樣一座大橋可并不容易。
1991年,高明大橋建成通車,人們比肩接踵一睹它的風采。
站在高明口岸珠江集裝箱碼頭向北遙望,或者站在有近300年歷史的高明靈龜塔頂向南瞭望,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氣勢磅薄的高明大橋。
說它氣勢磅礴,不得不說說西江河。西江河流經高明地域共17.48公里長,寬度在860至1280之間,高明大橋所在的位置寬度為960米。河的深度平均為15米,最深處40多米,徑流量平均每秒為7490立方米,歷史最大洪流量是每秒51600立方米,平均洪流量每秒17359立方米。
這是一條全國全年總水量僅次于長江的豐水河。在這樣一條又深又寬的大河上飛架一座大橋,并不簡單。
“
交通閉塞 出城靠擺渡
”
高明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主城區荷城街道與南海區西樵鎮隔江相望。1981年底,高明恢復建制,城區群眾到廣州、佛山城區都需要擺渡過江,沒有直接公路相通,交通極不便利。
“沒有高明大橋之前,只能依靠渡船。”1984年7月,高明建成渡車碼頭,作為高明富灣機械打樁隊成員的波叔,常要跟車前往樂從采購鋼鐵材料。然而,高明渡口僅有兩艘船只,每天上午起航,晚上12點停航,車龍長時,光是排隊都要等上好半天。
那時,車輛不經西江前往廣佛地區,需繞道楊梅至鶴山,再從鶴山渡口乘船至九江,沿325國道方才抵達佛山、廣州等地,時間往往要耗上一倍以上。要是遇上大霧大風天氣,渡船隨時要面臨被迫停航。
“
要建橋 卻面臨著兩個重大難題
”
天塹之隔,讓高明如同一座“孤島”,唯有交通能打破經濟發展僵局。為改變這一落后面貌,當時高明縣委、縣政府在省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作出了把興建高明跨西江大橋作為改善道路交通條件的重要之舉。可是,在西江興建大型橋梁卻面臨著兩個重大的難題:一是當時的廣州至高州道路并非是國家主要公路干線,國家并沒有投資這個項目,二是當時高明的工農業總產值才2億多元,要建設一座跨西江的大橋,需要投資7000多萬元。但困難并沒有嚇倒高明人,1987年7月9日,高明縣召開五套班子聯席會議,一致通過采用自籌資金的辦法興建高明大橋。
高明的決策得到了上級的支持,廣東省計委以粵計交【1988】277號文批準立項。隨后,大橋交由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設計,由廣東省公路工程處中標承建。
當時建橋有三個方案,一個從南篷山往外延橋梁,再者是從今西江新城路段橫跨太平沙直抵西樵,還有就是滄江水閘到新田南村路段。光是建橋選址就經過近百次斟酌,后經過多番地形勘測之后,選址滄江水閘附近建橋。
“
高明人自籌5000多萬元建橋
”
然而,沒有資金是高明大橋建造的最大困難,當時高明廣泛發動群眾,認購大橋債券,發動海外僑胞捐資,爭取上級政府支持,闖過了資金難關。
為順利將大橋建成,1988年5月,高明成立了建橋指揮部,由縣長擔任總指揮,建橋資金需要7000多萬元,廣東省下撥了600萬元,佛山市支持1000萬元,高明人自己要籌集5000多萬元。為解決資金問題,高明縣政府一方面發行了1500萬元的大橋債券和銀行貸款,拆借資金1000多萬元。其余不足部分,發動高明干部群眾,捐獻資金,這一舉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縣內各界人士包括中小學生,敬老院的老人都紛紛慷慨捐款,涓涓細流匯成江河,終于籌足了資金,譜寫了一曲建設大橋眾志成城的頌歌。
1989年4月,醞釀5年之久的高明大橋,正式破土動工,在施工現場面臨著重重困難:水深、流急、石硬、底滑、臺風、暴雨……但是領導的重視、人民的支持、施工者的智慧和苦干精神,這些綜合作用,將所有的困難都一一化解。這座全國首座人跨徑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總造價7729.42萬元,對一個傳統農業小縣城來說,無疑是一筆巨資。尤其在建造高明大橋引橋,要對龍高路進行填土式建設,需耗費大量資金。
1991年底,一座全長1116.2米,有14個橋墩,其中最大兩個通航道孔橋墩跨徑為100米和68米。通航凈空高度22米的高明大橋,終于建成通車了。當天彩旗飄揚,橋身雙跨纜索上涂上了彩虹般的顏色,小車魚貫而出,從高明大橋這頭駛向了西江對岸,又從對岸駛回高明。
“
三橋并立的姊妹橋
”
高明大橋的建成通車,改變了高明的發展面貌。1981年恢復建制的高明,仍處于傳統的農業小縣城,工業基礎落后,經濟實力薄弱。
高明大橋咽喉之路打通后,全高明工業企業發展到2162家,其中鎮以上185家,工業總產值11.68億元,比1981年增長18.33倍,年均增長34.4%。一時間,塑料、紡織、建材、食品、化工產業盛極一時,高明經濟版圖漸漸崛起。1993年,建橋通車第三年高明首次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高明人看到了發展曙光。
不過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逐漸增長,高明大橋自然車流量年均以15%至20%速度增長,1994年日均車流量已達8090輛次,到2000年的16431輛次,再加上重型車和超載車過橋頻率不斷增加,車列荷載大大超過二級設計水平。因此,在舊橋兩側再建新橋,便擺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
本來高明大橋擴建部分設計是另外建一條6車道的新橋。但經過省交通廳專家評審,為了讓舊橋與新橋共同使用,分開了上下游兩橋,與舊橋組成新的高明大橋。如此一來,擴建工程完成后,高明大橋形成了3橋并列姊妹橋。如今,長虹飛架,臥波西江,橋上車輛過往穿梳如織,高明大橋也成為高明地標之一。
高明大橋的建成,產生了強大的“大橋效應”,外來投資者利用高明的交通便利條件和發地地區相連接的優勢,紛紛在高明投資辦工廠、辦企業。1993年,高明大橋工程獲“廣東省樣板優秀工程獎”,1996年獲建設部“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 ◆ ◆ ◆ ◆
來源:佛山改革開放文史資料集
編輯:楊俊霞、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