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告訴小讀者,不管將來做什么,要想成為一個有本領的人,就要從現在開始,學習許許多多的知識,還要鍛煉自己的手、腦、使自己成為一個心靈手巧的人。學做手工,可以培養你們的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形象思維能力。用廢舊物品做手工,還可以培養你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快快動手走進這五彩繽紛的世界吧,愿這套書給你們的活增添樂趣。
本冊手工所需工具及材料圖示
人物介紹
第一部分 快樂的小昆蟲
花蜻蜒
乖乖蝶
快樂小飛蛾
熱帶大螞蟻
百足蟲
藍蝸牛
甜甜蜂
紅傘飄蟲
大天牛
綠毛蟲
對對蟲
第二部分 美麗的花朵
紅喇叭
山茶花
黃玫瑰小葵花
小玉蘭
太陽花
蘭花妹妹卷心花
兄弟花
小甜心
搖
2100433B
教學主要過程(含課件使用和板書設計) 教學背景分析: &nb...
1.首先用彩色紙打印出模版,紙張的重量稍微要高一些哦,這個刻剪紙雕的模版在本文的第二頁可以免費保存。然后將模版蓋在另外一張同樣的彩紙上面,用訂書機固定好。 2.然后將模版蓋在另外一張同樣的彩紙上面,接...
目前紙雕分為幾種風格.一種是投影畫,也就是類似我們經常所見的過節門貼類似,這只要是白卡打印就可以,也可以用厚的色卡紙來剪貼.二是渲染風格,這種一般采用噴筆或者手繪,產生漸層效果,這一般采用水彩紙.三是...
格式:pdf
大小:20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1.刻刀 上圖為臺灣生產的 九洋 303 小黑 ,產自臺灣,做工精良,配 12 片 SK-5 高碳鋼刀片,鋒 利耐用,性價比高,很適合新手使用 如果嫌麻煩 ,家里削鉛筆的小刀也可以的 ! ~ 2.切割墊 為了避免劃傷桌面,增加刻紙效果,所以需要用到切割墊。 這里我推薦兩款,一個依然是臺灣九洋的的切割墊, PVC 材質,自我恢復力較好,不反光, 不易打滑,兩面使用,尺寸推薦兩種 A4 22*30 A3 30*45 在家用的話建議用 A3 的,夠大,好擺放材料。 3.美工刀 用于裁剪。美工刀正常使用時通常只使用刀尖部分,切割,雕飾,打點是比較主要的功能。 但是這種刀刀身很脆, 使用時不能伸出過長的刀身, 另外刀身的硬度和耐久 (美工刀里這是兩個概念) 也因為刀身 質地不同而有差別。 4,戳針 圖紙上的小孔太小了,需要是用戳針戳,戳針在戳空墊旁邊插著, 可以直接放在小黑刻刀上用, 然后墊在
刻版紙雕起源于中國,是由軍人藝術家王立明在融合中國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與版畫藝術后,開創的一種新的紙雕創作技法,其作品古樸典雅,意境深遠,選材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刻版紙雕的誕生開創了中國紙雕藝術的新篇章。
刻版紙雕發源于傳統紙雕,中國最早的紙雕作品是由手工扎做而成。18世紀中葉,紙雕由歐洲一群喜愛創作的藝術家帶來了新的生命,這是紙雕出現新形式的一個鼎盛時期,之后,紙雕的流派開始清晰化,目前出現了三大主流流派:立體派、實驗派和刻版紙雕。
刻版紙雕是一種以紙為素材、以刀為輔助工具創作的工藝。它通過采用先進的新型柔韌紙張,用鋒利的手術刀在紙上進行雕刻,最終成型。在刻版紙雕的發展過程中,它逐漸吸收了版畫和工筆畫的特點,同時在內容題材上不斷創新,最終自成一家。
刻版紙雕是由王立明經過多年探索開創的新的紙雕創作技法,創作題材以中國時事、山水、人物為主,具有濃厚的中國時代特色和民間特色,堪比一部新中國發展的“史詩”。刻版紙雕由于創作技藝的特殊性,使其本身兼具版畫和工筆畫的特點與優勢,作品剛柔并濟、古意盎然、富有情趣,技法嫻熟,在中西方美術界享有盛譽。
與傳統紙雕不同,刻版紙雕在選材和創作工藝上始終與時代同步。作者選用鋒利的手術刀完成創作,增加了創作的難度,但也因此使得作品渾然天成,線條更流暢;刻版紙雕選用新型的紙張作為刻畫材料,這種新型的紙張具有皮革的韌性和普通紙張的柔軟,更易于收藏;此外,刻版紙雕根據其誕生的時代背景,選取中國現當代軍事題材和民間傳統圖騰作為創作題材,沿襲發揚了民間藝術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同時響應了時代的召喚。
刻版紙雕代表人物是王立明。王立明出生在東北吉林,他自小就顯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和熱情,早期擁有大量工筆畫和版畫的創作經歷,對傳統繪畫有著深厚的積淀和獨到的見解。一次與剪紙工藝的接觸,讓他萌生出將剪紙工藝與紙雕相結合的想法。他將自己在傳統繪畫中的感悟融會貫通,在傳統紙浮雕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新的紙雕工藝——刻版紙雕,開創了紙雕創作的又一新紀元。
刻版紙雕因其濃厚的地方特色、高超的藝術表現和深刻的現實寓意,多次獲得世界及國家獎項,先后被各大博物館珍藏。作品曾被選作“國禮”贈送給維也納政府。王立明先生也因此博得了“藝海神刀”、“中國第一紙雕大師”的美譽。
刻版紙雕發源于傳統紙雕,中國最早的紙雕作品是由手工扎做而成。18世紀中葉,紙雕由歐洲一群喜愛創作的藝術家帶來了新的生命,這是紙雕出現新形式的一個鼎盛時期,之后,紙雕的流派開始清晰化,目前出現了三大主流流派:立體派、實驗派和刻版紙雕。
紙雕,也叫紙浮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漢朝紙的發明及16世紀德國對紙的改良成果。紙雕是一種以紙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藝。紙作為立體形式的表現物出現得很早,中國很早就有手工扎作而成的人物。18世紀中葉,歐洲一群喜愛創作的藝術家開啟了紙雕藝術的大門,他們利用簡單的工具及不同的紙張,創作出許多主題式的紙雕作品。17世紀的英國著名紙雕藝術先驅奧古丁.華克,在1760年完成的兩幅海洋作品至今仍保留在英國格林威治國家海洋博物館內。
歸根結底,紙雕是以一種特殊紙質為制作材料的手工藝品。據介紹,紙雕最早是用一種叫“紙莎草”的植物制成的草紙制作,后來在土耳其等海灣地區,人們開始用家畜的皮代替這種草紙,但這也無形中使這種手工藝品價錢昂貴。20世紀時,人們做出了類似的紙張代用品,而且這種紙張既堅固又有柔軟性,價格也較為便宜,因此這種既厚又透明的紙浮雕用材也就誕生了。
隨著紙材來源的普及和紙雕技術的演進,紙雕發展成一種賺錢的插圖媒體。至今,紙雕仍是立體插圖業的尖兵。西方許多美術學府都設有專系,教授紙雕及其衍生出來的各種立體創作方式。
而紙雕的又一流派,刻版紙雕是一種以紙為素材、以刀為輔助工具創作的工藝。它通過采用先進的新型柔韌紙張,用鋒利的手術刀在紙上進行雕刻,最終成型。在刻版紙雕的發展過程中,它逐漸吸收了版畫和工筆畫的特點,同時在內容題材上不斷創新,最終自成一家。
自古以來,女兒出嫁時,娘家都要陪送嫁妝,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沿襲下來的民間風俗。人們都知道嫁妝就是指娘家陪送的箱柜擺設、床上用品、服飾及梳妝等日用物品,很少有人知道箱底還陪送的一件精美絕妙的紙雕藝術品嫁妝———“樣本子”(山西黎城的地方方言,也叫“花本子”)。
舊時在鄉村,女兒出嫁時母親要親手為女兒折雕一件外觀非常漂亮的、上下五層共31個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紙雕藝術品嫁妝———“樣本子”,放在箱底層,里面除母親給的壓箱錢外,還分門別類地存放有男女老少各個年齡段所需要的各式各樣的鞋樣、襪樣、一年四季的帽樣、繡花樣、窗花樣以及針頭線腦等女紅所需之物。這個立體的、多功能的特殊嫁妝品要陪伴女人的一生,是她一生做針線活的“資料庫”。它不僅美觀實用,而且是紙雕藝術的傳承樣品,僅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紙雕藝術的魅力。
紙雕藝術就是折紙藝術,它是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之一。像“樣本子”這種立體的紙雕藝術,原本是聰慧手巧的農婦利用糊窗戶剩下的廢紙邊角料(也有用廢舊書紙的),剪裁呈長形或方形反復折成風車、小鳥、小房、花籃、衣褲、小花盒等形象的作品,用來哄孩子玩的玩具。雖然她們不懂得幾何學、形象思維、造型藝術的理論,但在和孩子一塊玩的同時,卻能根據孩子喜歡模仿的特點,言傳身教,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參與創作的興趣,代代傳承,交流沿襲至今,折雕的技巧更加精煉,式樣品種更加繁多美妙,形成了它獨具特色的藝術美。
同時,她們在反復折雕的實踐中,發現小花盒不僅美麗好看還有使用價值,雖不懂“舉一反三”的類理推斷,卻能用紙褙(用面糊將兩張麻紙粘刷成一張較硬厚的紙),一股腦兒裁剪折雕成十六個大小一樣的花盒,受蓋房壘墻時磚頭縱橫交錯的啟發,兩個一組插、摞、粘、壓等手法,就組合成一個一市尺長、五市寸寬、半市寸厚的、上下五層、共三十個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紙雕藝術品。為了防止外面磨損,再在外層糊刷一層花布,在折合處的中央綴縫一對盤花的中式扣子,就更增加了它外觀的美麗,所以叫它“花本子”。
縱觀這件獨具匠心、多功能的、特殊的紙雕藝術品嫁妝,從構思上看,想象力豐富;從技巧手法上看,從無程式到有程式;從單一的發展成了組合性的、多層次的。它不僅具有藝術性、觀賞性,而且是開創了巧手折雕為己用的先河。真正體現了勞動創造美,實踐長智慧,情趣無限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