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鉆孔潛望鏡 | 外文名 | borehole periscope |
---|---|---|---|
所屬學科 | 公路交通科學技術 | 公布時間 | 1996年 |
《公路交通科技名詞》第一版。 2100433B
199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
你好:是指鉆孔機鉆混凝土墻厚度【就是匯總鉆孔總進深】
很有創意
這就看你找什么人施工了,20-100元不等。
格式:pdf
大?。?span id="96d6zvu" class="single-tag-height">139KB
頁數: 10頁
評分: 4.8
瓦斯抽放鉆孔施工設計 為加強對 W908工作面的瓦斯治理,防止工作面在回采時瓦 斯超限,經研究決定從 W908材料巷原移動救生艙硐室開始,往 工作面方向頂板處施工瓦斯抽放孔。 為確保施工期間的安全, 特 編制本設計。 一、概況及技術參數的確定 高位鉆孔瓦斯抽放是沿著工作面回風順槽 ,利用專用鉆機斜向預 采煤體頂板鉆孔 , 在采空區頂板裂隙帶層位上布置鉆孔 , 抽放采空 區冒落帶及裂隙帶內的瓦斯 , 進而改變采空區流場分布。 它的作用是 , 解決采空區上隅角一帶瓦斯積聚和回風流瓦斯超限問題。 1、 瓦斯抽放參數 高位鉆孔瓦斯抽放又稱頂板裂隙帶抽放。 回采工作面周圍的采動 壓力場 ,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冒落帶、 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 , 在水平方 向上形成煤壁支撐影響區、 離層區和重新壓實區。 在這個采動壓力場 中形成的裂隙區間 , 便成為瓦斯流動的通道。 采空區內的瓦斯由于受 瓦斯浮力和通風總
格式:pdf
大?。?span id="bid3xrg" class="single-tag-height">139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編號: 第 頁 進尺( m) 孔徑( m) 孔深 施工負責人 年 月 日 鉆進和清孔 負責人 年 月 日 清孔前孔底 高程 清孔后孔底 高程 清孔后沉碴 厚度 注入泥漿比重 清孔結束泥漿 比重 清孔后孔徑 清 孔 記 錄 開始清孔時間 清孔結束時間 清孔方式 鉆 進 記 錄 時間 孔底高程 ( m) 孔型 地質情況 異常情況說 明 護壁泥漿比重 設計孔底高程 開 鉆 時 間 終 鉆 時 間 單位工程名稱 查田大橋 孔 樁 編 號 鉆 機 型 號 JKT-8 設 計 孔 徑 鉆孔樁鉆孔及清孔記錄表 頁共 施 工 單 位 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衢寧鐵路浙江段( IV標)項目經 理部 墩 臺 編 號
潛艇在水下一定深度上用于觀測水面和空中目標的光電(光學)裝備。
潛艇潛望鏡主要用于潛艇在潛望深度航行時搜索、測定海上、空中和岸上目標,觀測天體和助航標志,進行潛艇定位;測定對方艦船運動要素,保障魚雷攻擊。具有直觀性強、可目視和照相、不受人為干擾等優點,但受氣象和地球曲率影響較大。
按觀測功能,分為:①攻擊(指揮)潛望鏡。設在潛艇指揮艙室內,由艇長操縱,用于觀測海面和低空目標,測定水面目標運動要素,確定魚雷射擊提前角,對目標進行瞄準攻擊等。②搜索(對空)潛望鏡。設在潛艇指揮艙室,用于搜索海、空目標和測天定位,其基本結構與攻擊潛望鏡相同,鏡筒上端部分較攻擊潛望鏡大,俯仰范圍較寬,一般為﹣10°~ 90°。③多用途潛望鏡。是具有搜索、攻擊、導航、通信等多種用途的潛望鏡。④星光導航潛望鏡。是借助天體可見光實施導航的專用潛望鏡,用于測量天空中的星體高度和方位角,解算潛艇的位置和航向。一般由鏡體、方位圈與方位驅動裝置、升降傳動裝置和照相裝置等構成。鏡體是潛望鏡的主要部分,長7~15米,直徑160~300毫米,由外鏡筒、光學鏡筒和下鏡筒等組成;方位圈與方位驅動裝置固定在潛艇指揮艙的頂棚上,用于指示目標方位、舷角及裝定魚雷攻擊提前角,保證潛望鏡水平旋轉搜索和方位瞄準;升降傳動裝置主要是連接在潛艇液壓系統上的一套液壓升降機,用來操作潛望鏡升降并保持在某一高度;照相裝置用于對觀察到的目標進行攝影。除一般光學系統外,有的還裝有各種光電和雷達探測傳感器、衛星導航和通信接收天線、短波發射天線、電子對抗偵察天線等。典型的光電潛望鏡有德國SERO14型和15型,SERO14型裝有紅外熱像儀和ESM天線,SERO15型裝有人眼安全型激光測距儀。
潛艇潛望鏡正向提高使用航速、實現自動化操作、全天候觀察、高精度測量、一鏡多用和模塊化方向發展。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100433B
鏡頭簡介
內置伸縮鏡頭就是我們常見的數碼相機的可以光學變焦的鏡頭,潛望鏡鏡頭是超薄的卡片數碼相機使用的鏡頭,由于卡片機的厚度很薄,沒有給鏡頭前后伸縮的空間,因此在卡片機的鏡頭前有一個45度的棱鏡,光線進入后先經過90的折射,再射入鏡頭,相機的鏡頭是橫放在相機里的。潛望鏡鏡頭的優點就是節約空間,可以使數碼相機的體積大大減少,相機的外觀時尚,但它的鏡頭直徑一般都很小,所以射進鏡頭的光線也相對較少,成像質量不如內置伸縮式鏡頭.2100433B 解讀詞條背后的知識 查看全部
1976年,美國科爾摩根公司正式提出最初的光電桅桿原理供海軍評審。80年代,非穿透光電桅桿的開發計劃正式啟動。如今,光電桅桿已從概念、原理樣機發展成為工程型號。美、英、法三國海軍在新型核動力潛艇上淘汰了傳統的穿透武潛望鏡,都將配備光電桅桿。選標志著潛艇光電桅桿技術已經達到相當成熟和可靠的水平。光電桅桿和常規潛望鏡的最大差別在于,光電桅桿是"非穿透桅桿"。它由光電桅桿觀察頭、非穿透桅桿和艇內操控臺三部分組成。美國"弗吉尼亞"級潛艇上的光電桅桿系統是AN/BVS-1成像系統,它除了現有潛望鏡系統的功能外,還能提供電子情報收集、監視和目標打擊等功能。
光電桅桿與傳統的穿透式潛望鏡相比有諸多優點:如光電桅桿不穿透耐壓艇殼,直接布置在指揮艙的合適位置,不但提高了潛艇耐壓強度,也方便了指揮艙的布置;光電桅桿的觀察頭部裝有多種光電探測傳感器、電子戰和通訊天線等裝置;艇外情況可通過電視和紅外攝像機攝取,然后傳輸到艇內,顯示在操控臺監視器及大屏幕上。光電桅桿正在逐步取代穿透式潛望鏡,成為潛艇作戰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由于技術復雜、價格昂貴等原因,只有少數潛艇使用了一根光電桅桿,例如俄羅斯"德爾塔Ⅲ"和"德爾塔Ⅳ"級導彈核潛艇裝備有一根"磚雨"光電桅桿。只有美國"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使用了兩根光電桅桿。雖然英國"機敏"級和法國"勝利"級攻擊核潛艇也裝備有兩根光電桅桿,但它們尚未下水,服役仍需時日。較為普遍的是用一根光電桅桿和一根潛望鏡配合使用,如美、英、德、法、俄、日、埃及等國的部分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