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被火焰焚燒,造成脂肪溶化后浸透衣物,如蠟燭一般以高溫燃燒,直到人體組織徹底焚毀的奇觀被稱為“燭芯效應”。試驗和某些“人體自燃”案例表明,這種自然界奇觀會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發生,也通常被作為法醫對人體在不明原因下自行起火焚毀的解釋。
人體出現“燭芯效應”時就好比一個燭芯在外的蠟燭。人體脂肪在高溫烘烤下融化成液態,滲入衣物當中并被點燃。這時人體開始依靠脂肪自行燃燒,直到燃料用盡。脂肪作為一種高能燃料,在燃燒時會發出極高的熱量,導致肌體和骨骼被完全焚毀,如同火化一般。
“燭芯效應”也叫“燈芯效應”或“蠟燭效應”。在解釋關于人體自燃現象方面,是學術界較為公認的一種解釋。這個解釋在大約100年前就已被提出,在進入21世紀以來 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證據的支持。根據這個理論,酒醉或昏睡中的人穿的衣服被火點燃,皮膚被燒脫落,皮下脂肪融化、流出,衣服被液化脂肪浸濕后成了“燈芯”,而體內的脂肪就像是“蠟”,源源不斷地提供燃燒的燃料,于是尸體就像蠟燭一樣慢慢地燃燒,直到所有的脂肪組織都被燒完。這個理論可以解釋上面所歸納的“人體自燃”的特征。婦女和身材肥胖的人體內脂肪含量高,因此容易成為“人體自燃”的犧牲品。多余的脂肪通常儲存于軀干和大腿,因此這些部分的燒毀程度最嚴重。沒有衣服覆蓋的身體部分不會被燒毀,因為融化的脂肪需要有衣服做“燈芯”才能充分地燃燒,但是液化脂肪流到這部分的身體后,會將那里的皮膚燙傷,而死者殘存的身體部分的皮膚的確有燙傷的癥狀。脂肪燃燒時會產生濃煙,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死者房間的天花板和墻壁會被熏黑。有些融化的脂肪會流出體內,流到地板上,由于沒有衣服做燈芯,它們不會燃燒,而殘留下來,這就是為什么在死者身下的地板總能發現黃色的粘稠物質?!?998年4月,加州犯罪學學院的約翰·德·哈安(John De Hann)博士做了一個實驗首次驗證“燈芯效應”。他從屠宰場買了一頭死豬(豬的脂肪含量與人體相當)裹上毛毯,放進一個模擬房間中,房間里有一個木架,上面放著一臺電視機。他往毛毯上澆上少量的汽油后將之點燃。豬油流出后浸泡毛毯,使之成了燈芯,火焰便以豬油為燃料持續燃燒了7個小時。大約5小時后,豬骨頭被燒裂,流出了骨髓,骨髓大約含有80%的脂肪,因此繼續燃燒,直到把骨頭燒成了灰燼,甚至比火葬爐燒得還要徹底(火葬爐焚燒后,還會殘留一些骨頭)。而豬身體沒有脂肪的部分,像腳的下部,則保存完整。周圍的家具都沒有著火,只有電視機受熱融化了。這一結果與所謂的“人體自燃”完全相同。星火可以燎身,一點小火的確可以把人燒得粉身碎骨,并無神秘之處。
首先無論是可燃的固體還是液體,燃燒需要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可燃物,氧氣,溫度。只有這三個條件符合材料可能燃燒,在這里,又分為不燃:燃料不足或溫度不夠;閃燃:一定溫度,充足燃料,有引火源;自燃:高溫,充足燃料。需要指出的是,可燃物不是我們簡單的定義。理解可燃物,需要從材料的分解來分析,可燃燒的材料除了本身是單分子(如甲醇、乙醇),其它都和聚合物類似(木材,纖維等),在高溫下,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會斷裂分解產生低分子量的碎片,低分子量碎片再與氧氣作用,生成OH,H等自由基參與燃燒,對于單分子也是如此。那么為什么聚合物中,玻纖的作用對燃燒有促進作用,可認為,聚合物表面受熱熔融分解,玻纖類似一個導管,聚合物熔融分解的液體沿著玻纖向火源或溫度高場移動,在玻纖頂端,熔融部分進而在分解成燃燒所需要的可燃物后,在一定溫度下,達到燃燒的目的,一旦燃燒后,玻纖的吸管效應就更明顯。燃燒提供熱量,熱量導致聚合物分解產生燃料,燃料維持燃燒,構成循環。而如果沒有燭芯類的條件,聚合物在整個面上要燃燒,要困難的多。
很多材料里面所加入的玻纖同樣具有相似作用,雖然材料本身不易燃燒,由于受到玻纖的影響,使局部高溫,產生燃點,繼而形成大面積燃燒,有效預防此類燃燒的方法就是將玻纖進行處理,使其作用效果降低,或者添加硅灰石針狀粉可以有效降低燈芯效應。
在一份1965年的研究報告中,David Gee教授在實驗室中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燭芯效應”實驗。他用一小塊人脂肪包裹在布料中來代替穿著衣服的人體,并用煤氣爐將其加熱。一分鐘后,這塊包裹著布匹的脂肪開始自行起火燃燒。整個燃燒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人體脂肪燃燒時產生黃色的火焰和大量的煙塵及殘余物。由于人體脂肪含有較多水分,燃燒之前需要通過加熱對其進行“凈化”。
1991年2月,美國俄勒岡州Medford市附近的一座樹林中,兩名步行者發現一具正在燃燒的女尸后報警。這具女尸“營養良好”(換句話說,就是肥胖),胸口和后背有多處刀傷,手臂向外展開,小腿和頸部有燃燒跡象,右臂,軀干及大腿的軟組織被燃燒殆盡。大部分骨骼仍然完整,但已經在高溫中變脆。從胸部至膝蓋的大部分肌體組織已被焚毀。辦案人員表示脊椎和盆骨已被燒成灰燼,無法收殮。兇手在尸體上噴灑了將近一品脫(略小于半公升)的barbecue starter fluid(一種引燃燒烤碳的油料,類似煤油)。由于被衣物包裹的尸體含有大量脂肪,被噴灑了助燃物并在富有氧氣的環境中固定燃燒,因此發生了“燭芯效應”——在高溫狀態下緩慢地燃燒了將近13個小時。
1998年,John De Haan在BBC的幫助下用豬演示了“燭芯效應”。一頭包裹著毛巾的豬被油料引燃。由于溫度過高,這頭燃燒著的豬烤化了樓上的一臺電視機。由于燃燒產生了很小的火焰,附近的擺設沒有遭到焚毀。將火焰熄滅后,調查人員發現被焚燒部位的肌體和骨骼已被完全焚毀。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1頁
評分: 4.4
燭式過濾器 (濾餅層過濾器 ) 主要特征 XL-ZL 燭式過濾器 是完全密閉過濾,無泄漏任何的環境污染;濾芯采用復式梅花結構設計(內部不 銹鋼骨架,外部濾布) ,并可實現一次性全過程自動化過濾,濾餅洗滌干燥,同時采用氣體反吹排渣, 速度快 .干凈,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適用范圍 精細化工 .塑料 .燃料 .電鍍 .油脂 .潤滑油 .陶瓷 .玻璃 .制藥 .制糖等行業 .以及貴金屬 .催化劑等固體回收的 應用。 工作原理 燭式過濾器 在一密閉的容器里,組合多根多孔濾芯,在濾芯外套上過濾濾布(或其他過濾介質) ,過濾 時用泵將料漿送入過濾器內,料漿中的液相穿過過濾介質進入多孔濾芯的中心匯總到清液出口排出,在 濾餅層未形成前,排出的“清液”再回到原料漿進口送至過濾器作循環過濾,直至濾餅層形成(能達到 過濾要求),提供一信號控制清液不再循環,清液通過三通閥送至下道工序使用,進行正常過濾。 正常過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7頁
評分: 4.5
SM7523 芯片 LED 蠟燭燈方案 LED 電源方案 應用 器件 輸入范圍 輸出電壓 拓撲結構 LED蠟燭燈 SM7523 90-265VAC 12V , 210mA 反激 圖 1. SM7523(12V/210mA) 系統板正面 電氣參數性能測試數據記錄 一、 測試儀器 交流電源: AC POWER SOURCE APS-9501 電子負載: PRODIGIT 3311D 示波器: TEKtronix 3012B 功率計: WT210 DIGITAL POWER METER 二、 測試參數及數據(室溫) 2.1 基本參數測試 (單位: mA) 表 2-1. 基本參數測試數據 90Vac 100Vac 110Vac 220Vac 265Vac CV=8V 208 207 207 212 214 CV=9V 206 206 206 211 214 CV=10V 202 205 206 2
詞語: 燭芯相關詞語
當風秉燭 風燭之年 燈燭輝煌 西窗剪燭 風中秉燭 盲人把燭 洞房花燭 秉燭待旦 犀角燭怪 飛蛾赴燭 扣盤捫燭 洞隱燭微
丁謂:燭魯交:燭李嶠:燭穆修:燭賀鑄:燭蛾孟郊:燭蛾釋智圓:燭蛾誡洪咨夔:燭下次海棠楊萬里:燭下和雪折梅楊萬里:燭下梅花二首楊萬里:燭下梅花二首楊萬里:燭下瓶中江蠟二梅長筌子:燭影搖紅仇遠:燭影搖紅陳著:燭影搖紅陳著:燭影搖紅陳著:燭影搖紅陳著:燭影搖紅程珌:燭影搖紅鄧剡:燭影搖紅方岳:燭影搖紅鼓峰:燭影搖紅高觀國:燭影搖紅賀鑄:燭影搖紅
拼音: zhú xìn
壁效應是指各類化工設備器壁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指靠近器壁的空間結構與其他部分有很大差別,器壁處的流動狀況、傳質、傳熱狀況與主流體中也有很大差別。當采用實驗規模的小型設備研究傳質、傳熱、反應的規律時,器壁的影響遠比大型設備為大。
壁效應可根據對象分為:岸壁效應、斜壁效應、端壁效應、附壁效應等,其中岸壁效應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