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4年,青島市緊抓智能建造試點攻堅關鍵年,圍繞“安全、質量、效率、綠色”核心目標,通過政策引導、標準引領、示范項目、數智賦能等舉措,推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全市遴選51個試點項目和19家標桿企業,推廣BIM技術、施工機器人、智慧工地等應用,打造智能建造產業矩陣,提升“青島建造”核心競爭力。
2024年是智能建造試點攻堅的關鍵年,山東省青島市錨定“建設人民滿意的好房子”和“培育住房城鄉建設行業新質生產力”目標,以“安全、質量、效率、綠色”為核心,堅持靶向發力,聚力破解傳統建造模式痛點,推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走深走實。
以政策標準為驅動 優化智能建造發展環境
首先是強化政策制度引導。印發《2024年青島市智能建造工作要點》,針對行業轉型、項目管理、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等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提出年度工作任務,明確重點發力方向。印發《青島市“好房子”建設工作方案》《青島市高品質住宅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青島市“好房子”建設技術導則》等,明確要求住宅設計、生產、建造、交付、運維全過程推廣BIM技術,將智能建造納入好房子、高品質住宅評價體系,調動各方主體參與開展智能建造的積極性,引導全行業以新型智能建造方式提升住房品質。
其次是強化技術標準引領。多維度開展智能建造標準體系研究,從技術標準層面厘清發展需求。在示范項目培育方面,制訂《青島市智能建造項目評價指標(2024版)》和實施方案編制指南,指導企業開展智能建造項目策劃和效果評價。在智能工廠建設方面,印發《青島市智能建造生產企業評價指標》,引導生產企業加快由“數控”向“智控”轉型。BIM技術應用方面,編制《建筑信息模型應用導則》等技術導則,建立起全市統一的BIM技術標準。在智慧監管服務方面,編制《青島市建筑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設內容指引》,統一數據接口,建立數字住建一體化數據標準,提升項目智慧化、規范化管理水平。
以示范項目為引領 探索智能建造發展模式
一方面廣泛開展試點示范。圍繞“項目組織策劃、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慧運維、建筑產業互聯網應用”等方面,分兩批次遴選培育51個試點項目,涵蓋住宅、公共建筑、市政基礎設施等多類業態,廣泛開展BIM正向設計、智能機器人施工、產業互聯網等關鍵技術集成應用。開放青島光電產業園人才公寓項目場景,引進MIC模塊化建筑,打造全省首個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筑樣板。
另一方面探索創新管理模式。依托青島市北中學、市立醫院擴建等政府投資項目,探索形成以施工總承包、全過程咨詢、建筑師負責制為依托的“智能建造總控模式”,構建起3個“一”為核心、2個“靶”為目標、4個“化”為基礎和6個階段、N個場景的智能建造工作體系。結合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廣數字平臺管理,探索BIM+GIS、北斗定位、智能裝備等技術全過程應用,形成“重大項目數字平臺管理”“原生電子文件歸檔”等新模式配合工程項目數字化管理改革。
以試點企業為標桿 推動建筑產業鏈轉型升級
加強企業培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2024年遴選19家開發建設、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咨詢企業納入山東省智能建造企業試點,依托試點積極引導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榮華建科建成裝配式部品智能生產線、研發生產云平臺等,實現產品的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全過程追蹤和質量可追溯管理。支持青建泰迅研究疊合混凝土模塊智能拼裝技術,串聯集成式設計、自動化生產、高精度安裝、智能化檢驗四大關鍵環節,實現項目建造周期比傳統建造工期縮短2/3,現場用工量減少70%,固廢排放減少75%。
構建產業矩陣,促進行業協同發展。圍繞產業生態構建,重點布局模塊化建造、智能生產、建筑產業互聯網、數字孿生平臺等六大特色產業鏈,加快打造智能建造產業矩陣。依托卡奧斯工業互聯網、海驪住居建材、裝修科技產業園等產業資源,形成產業集聚,培育推廣17個行業級、企業級、項目級建筑產業互聯網開發應用示范平臺,引導企業加強信息技術與管理深度融合。
強化資源聚合,構建區域錯位發展。印發《青島市智能建造產業園評價標準》,推動智能建造產業園區建設和產業集聚。堅持區域差異化發展策略,積極謀劃青島理工大學(撫順路校區)智能建造科技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依托學校資源和區位優勢,形成產業集聚和示范效應。引入華為終端全屋智能產業板塊,建成“方舟壹號·青島全屋智能開放實驗室”,為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賦能加力;在嶗山區推動本地設計企業與人工智能領域企業開展建筑設計AI輔助應用;在西海岸新區打造智能建造產業園區,完成智能建造產業園(榮華智能建造產業園)專家評審;支持城陽區建設智能建造、新城建、數字家庭綜合示范區。全市呈現出智能建造產業“多點開花”發展格局。
以數智賦能為手段 加快工程建造方式升級
加快研發關鍵技術裝備。支持中建八局研發“天蟬”住宅施工機器人系統在膠州黃埠嶺棚戶區改造項目應用,應用輕量化作業、分布式施工、作業圍護、自爬升等新技術,混凝土施工用工數量減少50%,綜合工效提升10%,主體結構施工工期提高10%。推動行業企業研發應用5G無人塔吊,在黃島中醫院、地鐵紅島指揮中心等項目應用,實現塔吊路徑智能規劃、自動駕駛、自動避障、群塔協同作業。通過一系列技術、裝備的研發應用,探索形成建筑工程“群體智能建造”新模式,有力推動工程建設組織方式變革。
構建統一數字平臺底座。完成“青島市智能建造創新協同平臺”開發建設,加快打造基于CIM數據底座的“數字住建一體化平臺”,圍繞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構建起統一的數據資源中心、能力中心。平臺集成12個既有系統,完成統一門戶、統一用戶、一數一源改造,解決系統間信息孤島、數據一致性問題。通過建立覆蓋BIM技術、數據治理、技術實現、管理流程的立體化標準框架,為項目全生命周期、全場景管理賦能加力。
大力推廣數字化技術。政府投資項目、大型公共建筑、重點基礎設施等項目在建設期基本實現了數字平臺管理,BIM審圖、北斗定位、電子簽名簽章等技術全過程應用。2024年7月,青島市智能數字施工圖審查系統上線運行,目前已開展了31個工程建設項目的BIM報建和智能輔助審查。
以試點成果推廣為支點 凝聚智能建造發展共識
構建多維推廣機制,強化試點示范引領。建立“觀摩會+交流會+評審會”三位一體推廣模式,推動全行業形成發展智能建造的共識。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網站發布智能建造試點項目、試點企業名單,不斷提升智能建造試點工作的影響力。用好建筑企業信用激勵政策,推動將智能建造實施成效納入全省建筑業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對智能建造示范項目、企業給予信用加分獎勵,有效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能。
打造立體宣傳矩陣,擴大試點示范效應。構建“主流媒體+新媒體+官方媒體”全覆蓋的宣傳陣地,推動智能建造成為行業轉型共識。
搭建技能競技平臺,培育專業人才梯隊。創新構建“培訓+競賽+認證”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舉辦智能建造職業技能大賽,對獲得市級競賽前三名的團隊推薦參與省級比賽,獲獎人員優先推薦五一勞動獎章評選。建立競賽成果轉化機制,對獲獎人員、技術及優秀工法進行推薦,在智能建造項目中進行重點應用。依托行業協會成立青島市智能建造專家委員會,推動行業組織、龍頭企業建立15家建筑產業工人實訓基地,不斷滿足行業轉型變革新要求。
下一步,青島市將堅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推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再上新臺階。一是總結推廣一批可感知、可量化、可評價的經驗做法,發揮好試點項目、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啟動“十五五”智能建造發展規劃研究,大力推進智能建造工作的制度化、標準化。二是開放更多場景,加強智能建造技術、裝備、產品推廣應用,同時引進高層次科創平臺,持續推進適用技術、領先技術、卡脖子技術的攻關和創新,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智能建造。三是支持企業在智能建造新賽道做優、做強、做精、做專,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開展青島市智能建造產業圖譜研究,加快培育本地化的智能建造產業生態,打造現代化建筑產業體系,提升“青島建造”核心競爭力。
摘自: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