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本屆會議為期四天,主題是“創新、安全、應用”。期間,將舉行數十場次的專題報告會,以及圖片展覽等。另外,以中國汶川地震、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嘯為代表的破壞性地震案例是本次大會的討論熱點。2100433B
這是中國首次舉辦這一地震工程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在會議開幕式上,中國副總理回良玉呼吁世界各國廣泛加強在地震工程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探索地震災害防預中的科學難題。他說,中國政府將繼續支持中方有關機構和專家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和分享經驗,共同推進地震科技的創新和發展。
第14屆世界地震工程大會于2008年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來自近70個國家和地區的地震工程專家與會,將就如何利用新技術增強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問題進行探討。
是的,CSCD擴展庫。但我認為它比某些CSCD核心庫的期刊還好。振動方面最好的CSCD擴展庫是《世界地震工程》,核心庫則是《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EI則是振動工程學報,振動與沖擊
2015年北京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門業展覽會有哪些木門行業參加?
Tata,夢天,3D,潤成創展,圣象,歐派,盼盼,星星,全友天天,美心,尚品本色,春天……千家品牌,匯聚國內大部分知名品牌。
購買學區房時,還應對住宅附近進行調查。。。。。。
格式:pdf
大小:115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8
國際水泥化學大會是全球水泥行業四年一度的行業盛會,其歷史悠久、學術水平高、參加國家和人數多,會議迄今已連續舉辦13屆。我國經過二十余年5次申辦終于在2011年獲得主辦第十四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的資格。本次會議由中國硅酸鹽學會和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主辦,會議定于2015年10月13日到10月16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主題為\"低碳水泥與綠色發展\"。會議征文范圍如下:1、熟料化學(含熟料制備工藝技術);
4月14日,第十四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以下簡稱“詹天佑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有29項科技創新工程榮獲詹天佑獎。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易軍出席并講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郭允沖在大會上發言。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出席。
易軍在講話中指出,詹天佑獎的評選突出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應用,是當前工程界貫徹自主創新戰略、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獎項。獲得詹天佑獎的工程不僅是獲獎工程和獲獎單位的榮譽,也成為充分體現我國建設工程技術水平與成就的重要標志。
易軍強調,工程建設領域要以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引領,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促進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的進一步發展。要全面推進建筑業改革的發展,打造中國建造品牌;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創新能力;完善管理體制,大力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應用;要強化管理,以工程科技創新促進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的整體提升。
易軍強調,作為貫徹創新戰略、促進工程建設領域科技創新的詹天佑獎,要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工程建設行業的創新熱情,促進行業科技發展水平不斷進步,促進我國由工程建設大國向工程建設強國轉變。
郭允沖指出,詹天佑獎注重發揮科技獎勵激勵、導向、促進作用,堅持弘揚科技創新精神,鼓勵自主創新與新技術應用,致力于引領、促進土木工程行業科技進步。獎項的評選始終堅持“數量少、質量高、程序規范”的評選原則和“公開、公正、公平”的設獎原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獲獎工程反映了我國當前土木工程在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科技創新與應用。郭允沖希望詹天佑獎的評獎活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創新方針,努力促進土木工程事業科學發展與科技創新,促進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水平的整體提升。
來自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北京市民政局等單位有關負責人,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等央企代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有關行業學(協)會、香港工程師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各專業分會和各省市土建學會代表,第十四屆詹天佑獎獲獎單位代表以及來自全國的土木建筑科技工作者近400人參加了大會。
據2018年9月18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地震工程》共出版文獻374篇。
據2018年9月1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世界地震工程》載文量為1623篇。
《世界地震工程》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源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刊、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2008、2011、2014)等收錄。
據2018年9月18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地震工程》總被下載570730次、總被引37545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44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251。
據2018年9月1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世界地震工程》被引量為20672次,下載量為67265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世界地震工程》影響因子為0.5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219種)中排第1442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1種)中排第107名。
《世界地震工程》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評優活動中被評為《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
1980年,《世界地震工程》內部創刊,知網收錄三期,曾用名《國外地震工程》。
1983年,該刊為雙月刊。
1985年,《世界地震工程》正式創刊,為季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