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板筋 | 外文名 | Ligament |
---|---|---|---|
描????述 | 重量輕、承載力高、抗彎能力強 | 應????用 | 建筑支撐材料 |
學????科 | 建筑學 |
“強柱弱梁”作為我國抗震規范抗震措施中重要的一條,對于 9 度區及一級抗震等級,它要求節點處柱上、下端實際受彎承載力之和在地震作用效應下應大于梁端受彎承載力之和。但當考慮現澆樓板內板筋對框架梁抗彎能力的提高作用時,究竟需對柱端彎矩設計值增大多少,才能滿足“強柱弱梁”的要求,一直是設計界懸而未決的問題。而其中怎樣考慮板筋作用以及考慮多少范圍內的板筋則是這個問題的關鍵。
中國規范現狀
我國新頒布實施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 -2002)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 提高了“強柱弱梁”的彎矩增大系數,規定 9 度及一級框架結構尚應考慮框架梁的實際受彎承載力;并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條文說明中指出“彎矩增大系數考慮了一定的超配鋼筋和鋼筋超強”,但對框架梁翼緣現澆板內與梁肋平行的鋼筋參與梁端負彎矩承載能力的問題,新規范仍未作明確的規定,只是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條文說明中附帶指出,當計算梁端抗震承載力時,若計入樓板內的鋼筋,且材料強度標準值考慮一定的超強系數,則可以提高框架結構“強柱弱梁”的程度。對比實驗表明,由于梁翼緣現澆板內平行于梁肋的鋼筋參與形成梁端抗彎承載力,
在所試驗的梁—柱組合體試件中,支座處的負屈服彎矩要比無翼緣矩形梁的負屈服彎矩提高 30%左右。如果把數值1.3作為板筋參與系數考慮到“強柱弱梁” 彎矩增大系數中去,就可以發現新規范的仍然是遠遠不夠的。當然,由于板內平行于框架的板筋相對數量差異較大,板筋對梁端負彎矩承載力的增大系數并非總是1.3,但唐山地震中整體現澆梁板框架的破壞大多發生在柱上,而沒有現澆樓板的空框架裂縫則都顯示在框架梁上的事實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國外規范對板筋參與梁端負彎矩受力的規定
鑒于中國規范對這方面的有關問題仍未明確,因此,了解國外有關規范對此作出的規定,對我國設計界正確處理有關問題是有益的。
在考慮板筋參與問題上各國思路之間也有原則性差別。其中新西蘭規范明確規定,在進行梁端截面抗負彎矩設計時,即確定設計所需的負彎矩鋼筋時,可以考慮板有效寬度范圍內的與梁肋平行的上板面和下板面板筋作為負彎矩受拉鋼筋的組成部分。因此,按該規范算出的梁負彎矩筋就只是除去相應板筋外所需要的受拉鋼筋。當按實配確定梁端抗彎能力時,自然就必須把已考慮的板筋計入,而且在沒有人為增大配筋量的前提下,考慮板筋后的梁端抗負彎矩能力與作用負彎矩應沒有大的差別。所以,按新西蘭的上述思路,板筋不屬于“超配”,自然在“強柱弱梁”的措施中也就可以不考慮板筋引起的“超配”問題。
而美國 ACI 規范,加拿大 CSA 規范以及歐共體 EC8 規范在作梁端抗負彎矩截面設計時與中國思路一樣,未要求考慮板筋,但與中國規范不同的是,中國規范是將設計所需的梁端負彎矩筋與無現澆板的框架梁一樣布置在梁肋頂部的寬度范圍內,而這三本規范規定梁端計算出的負彎矩筋除了大部分應放在肋寬范圍內,少部分則可放在規范規定的一定板寬范圍內。其中美國和加拿大規范認為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上部板筋過于擁擠和避免在臨近梁肋的板內出現過寬的裂縫。因此,當按實配確定梁端抗彎能力并考慮有效寬度內與梁筋平行的鋼筋時,這部分鋼筋可能既有原設計所需的受拉鋼筋,又有額外的板筋,而只有額外的板筋才屬于“超配”部分。
國內外研究成果分析
Pantazopoulou 等人曾建議了一種確定板的有效寬度的理論方法,該方法首先假設了在板截面中的非線性應變分布函數,然后根據鋼筋性能、梁中最大應變和板的最大寬度導出一個有效板寬的表達式,并給出了適用于中間節點和端節點的不同模型。但美國的一些學者如 French 等人對Pantazopoulou 的模型分析后認為,板對梁抗彎能力的貢獻取決于一系列變量,其中包括節點的類型(中間節點還是端節點)、直交梁剛度,側向變形的水準以及水平加載的特征(單軸還是雙軸),當前看來還沒有找到能適當考慮所有有關變量的解析解。
美國 M . R . Ehsani 等人于1982年曾做了 6 個帶直交梁和樓板(板厚 4 英寸)的足尺邊節點試驗,設計時考慮梁的每側只有二根樓板縱向鋼筋參與梁的抗彎作用,但是實測表明,40 英寸寬的樓板內所有板筋都達到屈服,導致梁的抗彎強度增大,結果造成塑性鉸在板面以上的柱端形成。因此他們建議在實際結構中對于帶樓板和直交梁的節點,在計算梁的抗彎強度時,應考慮主梁每側至少各一倍梁寬范圍內的樓板縱向鋼筋作用,即有效寬度為 3 倍梁寬。
1987 年同濟大學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與日本、新西蘭和美國進行合作,作了 6 個足尺的雙向節點試驗,其中有兩個是帶樓板(板厚100 mm,配有雙層雙向鋼筋φ10 @175 mm) 的雙軸受力節點。試驗表明,樓板明顯提高了梁負彎矩抗彎能力,樓板的有效寬度隨位移延性加大而增大,當μΔ=1 時,影響寬度達 740 mm,當 μΔ=3 時達1732 mm。
1994 年東南大學蔣永生等人進行了一個梁板整澆的和一個沒有板的框架中節點的對比實驗。試驗表明,梁板整澆的框架節點,在梁頂面受拉鋼筋屈服的同時,靠近梁的部分板內上部鋼筋亦達到屈服;當 μΔ=3 時達最大承載力,此時梁側 6 倍板厚范圍內板頂、底面的鋼筋均達到屈服。根據試驗結果他們認為對于梁板現澆的框架節點,當梁端上部受拉時,應考慮平行于框架梁且有足夠錨固長度的板內鋼筋參與工作,并認為可近似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
美國學者 French 等人收集和總結了各國 20 個梁-板-柱節點(13 個中節點、7 個端節點)試驗結果,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后認為,如果將板的有效寬度取為 ACI 規范規定的有效寬度,則計算出的抗彎強度就將接近于實測的當層間水平位移角為2%( 約相當于位移延性系數為4) 時的抗彎強度;同時 French 也指出,由于板的作用是極其復雜的,它與許多變量有關,而所獲得的實驗數據依然非常有限,因此對板有效寬度的確定仍然帶有很大的近似性。
應該指出的是,板有效寬度是一種折算寬度,不是板的實際參與寬度,也不是板參與梁抗彎時所能達到的屈服寬度。圖 1 給出了一個典型的實測板筋的應變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上部板筋還是下部板筋,都有較大寬度范圍內的板筋參與工作,但只有很小寬度范圍的板筋達到屈服。板有效寬度實際上是將板所提供的有效抗彎能力折算成一定范圍內板完全參與受彎(即考慮達到屈服)的一種折算寬度。
研究結論
(1)板有效寬度是一種計算折合寬度,不是板的實際參與寬度,也不是板參與梁抗彎時所能達到的屈服寬度。
(2)根據按中國規范設計的典型框架所能達到的最大層間位移角,可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
(3)對框架端節點來說,當直交邊梁的抗彎和抗扭剛度與縱梁相比不至于相差太多時,在端節點處仍然可以取梁每側六倍板厚作為板的有效寬度;但如果直交邊梁剛度偏弱,則板的有效寬度取值應相應減少。
(4)在考慮板筋參與梁端抗彎的同時,應注意參與受力板筋的錨固問題和板內與梁垂直方向橫向鋼筋的設置問題,以保證縱向板筋能有效的參與梁端抗彎。
研究背景
有效的板筋優化不僅可以合理地組織結構、充分利用空間、挖掘材料潛能,而且可以降低產品成本,減少單機容量增大引發的負面效應。此外,對比相同容量、同期開發的國內外水電機組可以發現,國內獨立設計的機組較厚重,國外設計的機組(如日立/馬卡古瓦,CE/清江)相對較輕薄。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國外對機組方案,除必要的校核、分析外,優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繼桁架優化方面取得的成果之后,國內一些單位陸續開展了板、實體優化方面的研究。程耿東對薄板結構進行了分析,易澤明、李彩云等應用規劃法分別對離心機、懸臂結構進行了實體優化,方剛、康達昌對薄壁箱形體進行了準則優化,楊學貴等對薄壁殼體進行了優化,陳新、何杰等對板、實體混合結構(機床床身)進行了優化分
析。
板筋結構是板、筋的有效組合,但板筋優化不是板、梁優化的簡單疊加。由于連接方式不同,板筋結構分為兩大類。優化時,需要對其類型進行判別,并進行有針對性建模;同類型的板筋結構中,不同位置的承載板,分為拉壓板、彎板及混合板三種情況,需要選用不同的中間變量;梁、板、實體三種單元共存的模型中,應使自由度、優化變量滿足協調條件。板筋優化牽扯到尺寸、形狀、拓撲三方面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選擇準則法、規劃法或混合法。對于大型板筋結構,針對有限元模型進行優化時,需要保證算法的穩定性。
優化分析的執行步驟
優化的方法很多,對于無約束問題,可以采用牛頓法、單純形法、最速下降、共拓梯度法:對于有約束問題,可以采用復形法、可行方向法、梯度法等方法,也可以通過變換將有約束優化問題化為無約束問題解決。對大型結構問題,包括板筋結構,研究建議采用中間變量以及近似( 二次/一次) 手段,將非線性的目標/約束函數,用一次/二次函數逼近。然后利用拉格朗日乘子( 或罰函數) 將有約束問題化為無約束問題。尺寸優化時,選擇擬牛頓法求解;形狀優化中,可以采用對偶規劃,減少約束數目,并利用線性規劃法求解。
研究立足于有限元模型組織優化過程。首先建立板筋結構的有限元模型,判別其類型,并劃分單元、節點群組,選擇適當的優化變量和約束條件;其次根據優化類型進行相關的算法解算;經迭代取得有效結果后,將數值代回原始結構,進行方案更改。
研究結論
繼桁架優化方面的成果之后,隨著有限分析能力的提高,國內許多行業開始探索板筋結構優化方法,對此作了總結。對板筋結構優化定義,目標/約束條件處理及具體求解進行了闡述。圍繞規劃法,研究對一些相關概念進行了說明。最后,以小浪底下機架實例,證明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對兩類板筋結構,研究比較了兩者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區別,提出建模、優化方面的建議。事實證明,對筋和筋板連接的不同處理,直接影響優化結果,以及結構方案的改進。
對大型板筋結構,由于涉及到的單元類型多,受力狀況復雜,優化時,建議采用比較成熟的線性(或二次近次) 算法,以利于計算收斂。
板筋的使用在建筑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同時也提出一些新問題。以水電機組為例,發電機上、下機架、轉子支架等許多部件屬于板筋結構。為提高電站綜合效益,當前動力設備的發展趨向于大容量、高負載機組。正在開發的三峽水力機組,單機最大容量達到70 萬kW,下機架負載5500t。容量的增大帶來剛度、強度、穩定性、絕緣等方面一系列問題。結構方面,為保障安全,采取的辦法往往是按比例增加板筋件尺寸,結果造成板筋件尺寸越做越大,占用的空間隨之增加。
紅色區域還需要布置面筋和底筋。
(附加)表示是在雙層雙向配筋以外另外附加的。
這個沒有標注有附加鋼筋,你看看說明有沒有,沒有就是重復了,但是不管是否重復,都只能是設計決定。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現澆板筋綁扎工藝 (1)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短鋼筋 (2)板筋構造要求: 1)板短向分布筋應放在下面(一般情況下); 2)雙層雙向鋼負彎距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其它應在板筋支座邊緣逐交叉點綁扎,中 間可梅花型挑綁扎;板筋均為光圓鋼筋時,應用 "八字扣 "綁扎,不應順綁; 3)板負彎距鋼筋錨固端應帶彎鉤 12d,當貫穿支座時可不帶彎鉤;板底部鋼筋錨固同 非框架梁; 4)邊處板筋離梁邊緣距離應為 50mm; 5)四大角處增加的附加雙層雙向鋼筋應在原板筋中部,筋間距要滿足 [15mm, d]二者 大值要求。 6)懸挑板受力筋應在板上皮,不得踩踏; 7)獨立柱基礎底板筋為雙彎曲受力,長向筋應放在下面。 8)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3)綁扎工藝 1)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
邢臺海匯機床專業生產雙牽引鋼筋板筋機,變頻式數控彎鉤機板筋機
變頻式,雙牽引全自動鋼筋板筋機,數控鋼筋板筋機彎鉤機,全自動鋼筋調直機
數控五機頭彎箍機,五機頭鋼筋板筋機,板筋彎箍一體機,當今工地鋼筋加工越來越自動化,要說鋼筋自動化機械設備,性價比最好的,小編感覺還是這款五機頭板筋機和彎箍機,為什么這么說呢,現在工地加工鋼筋主要是板筋和箍筋,那么,全自動的一體機 好是好,但是加工板筋效率不如五機頭,而且無機頭質量也很穩定,
五機頭鋼筋彎箍機功能特點:
1、各個頭上面有個電子尺,顯示當前位置和設定的位置,傻瓜式操作,簡單易學。
2、采用智能控制,可以加工多種尺寸多種規格的方形,鉅形,菱形、單雙頭彎鉤等。
3、從盤條原料到箍筋產品一次成型,可加工冷,熱軋高強度盤條鋼筋。
4、生產效率高、相當于10到20人工。
5、設備實用性強,只需一人操作,節省大量人工。
6、節省原材料,在工作中是連續成型幾乎無鋼筋料頭損失。
7、占地面積小,節省校直工作區及切割工作區,可以在狹窄區域作業。
8、改變了以往單機模式,采用雙彎箍液壓電機,穩定性好。
9、設備維護成本和能耗成本非常低全自動彎箍成型機與傳統手工半機械化生產的對比:傳統手工半機械化(彎曲-----成型)
鋼筋調直箍筋板筋一體機具有設備使用故障率低,彎曲鋼筋速度快,耗能低不損肋,噪音小、震動輕;有高效適用、運行可靠等特點。雙人操作,輕便靈活,移動方便,適應大型施工單位及鋼筋加工廠箍筋加工廠箍筋制作;效率高,是手工彎曲的3-5倍,每天可以生產4-6噸,定尺準確適合大批量及工廠化作業,角度調節范圍廣,0-180度任意調整,能彎曲方形,梯形箍筋和U型鉤,適用于建筑、橋梁、隧道、預制構件等工程的箍筋加工。
1、特殊的設計結構,輕松應對帶肋鋼筋矯直,矯直帶肋鋼筋不傷筋。
2、曲線型鋼筋矯直機構提高了鋼筋的矯直效果,防止了鋼筋的軸向扭轉;
3、兩鋼筋可分別壓緊的牽引機構,保證了兩根鋼筋的同步要求;
4、設計獨特的水平矯直機構,可分別對每根鋼筋進行單獨矯直,不但提高了水平方向的矯直效果,而且可
保證兩鋼筋平行,從而保證了鋼筋的彎制質量;
5、垂直矯直機構,可分別對每根鋼筋進行單獨矯直,保證了鋼筋的矯直質量;
6、所有滾輪均采用優質合金鋼制造,硬度高,耐磨性好,提高了使用壽命;
7、靠近彎角處有鋼筋成型器控制鋼筋,保證了彎曲質量。
8、獨特高精準變速器設計確保零誤差。
9、氣壓壓緊調直輪的調直系統
大型全自動鋼筋彎箍板筋一體機,箍筋板筋一體機主要配置
一、氣泵裝置:
1、氣壓加緊主動輪
2、自動升降主動輪上方的前門
二,橫向調直系統
骨架更厚更大,運行起來更平穩
三,主動輪和調直輪
氣壓調節盒自動調節鋼筋,調直彎箍自動壓緊鋼筋。
調直輪:剪切式彎箍機調直鋼筋速度更快,電機功率大,調直輪多,調直出來的效果更好。
四,專業切斷電機
鋼筋加工過程中,單次切斷鋼筋的頻率高,切斷速度快。
五,電腦操作系統
1、操作方便,易于設置
2、智能識別
3、可三組不間斷連續操作
4、步驟引導,可根據目標產品形狀引導
5、操作者可進一步參數設置,便于新手操作。
六,剪切式數控鋼筋彎箍機和液壓式鋼筋彎箍機的本質區別
1、油壓式彎箍機有時候受氣溫影響,在氣溫差距較大的情況下,需要調節油壓的大小
2、剪切式數控彎箍機不受任何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