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株繁殖一般每隔2至4年進行一次,于春、秋兩季或花后進行。鳶尾在花后進行分株(要避開梅雨季節),在冬季到來之前花芽就能分化充足,第二年即可開花。分割根莖時,以3至4個芽為好。分株若太細,則會影響翌年開花。在進行分株繁殖時,應將植株上部葉片剪去,留20厘米左右進行栽植。鳶尾大多數品種宜淺植。栽植間距依種類而異,強健種為50×50厘米,一般品種在20×20厘米左右。
若采用種子繁殖,應在種子成熟后立即進行,這樣種子容易萌發,2至3年即可開花。
一只種球經過一年的種植開花后養分將會耗盡,產生新根,新球周圍又會有許多子球,子球通過1至2年的種植,又可發育成開花球。世界花卉種植專家對球根鳶尾的腋芽、鱗莖、莖盤、花莖等不同器官進行組織培養,使之長出新的球莖,這為加速繁殖及培育無病害的健壯母球提供了新辦法。
鳶尾在野生狀態下生長于灌木林緣,陽坡地、林緣及水邊濕地。種植環境喜濕潤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或輕黏土,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在pH值為8.7、含鹽量0.2%的輕度鹽堿土中能正常生長。喜光,也較耐陰,在半陰環境下也可正常生長。喜溫涼氣候,耐寒性強。
該種與溪蓀(Iris sanguinea)區別處在于:該種葉狹,一般寬約2毫米;花深藍紫色,有棕褐色的細斑點;分布中心在中國東北西部及內蒙古東部。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于。分株后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
黃槿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處理與播種黃槿種皮厚、堅硬,不易吸水,播種前必須進行處理。試驗曾分別使用了冷水浸泡、50 ℃溫水浸泡、沸水浸泡、濃拌種后清水浸泡等多種方法進行播前處理,前3 ...
橡樹主要用繁殖。 栽培期:春季發芽期:繁殖,不需要處理即可發芽,但發芽時間較長。若播種前在5攝氏度條件下處理30至45天,可以提高發芽率,2-3周即可發芽。每667平方米(1畝)播種量在100-250...
生于沼澤地或水邊濕地。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模式標本采自沈陽市北陵。
北陵鳶尾形態特征
北陵鳶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紅棕色,圍有披針形的鞘狀葉及葉鞘殘留的纖維。根狀莖較粗,斜伸;須根灰白色或灰褐色,上、下近等粗,有皺縮的橫紋。葉條形,扭曲,花期葉長30-40厘米,寬約2毫米,果期長達90厘米,寬2-3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鞘狀,中脈明顯。
花莖平滑,中空,高50-60厘米,有2-3枚披針形的莖生葉;苞片3-4枚,膜質,有棕褐色或紅褐色的細斑點,披針形、長5.5-6厘米,寬1-1.2厘米,頂端漸尖,中脈明顯花深藍紫色,直徑6-7厘米;花梗長1-5厘米;花被管長約5毫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長5-5.5厘米,寬約2厘米,爪部狹楔形,中央下陷呈溝狀,中脈上無附屬物,內花被裂片直立,倒披針形,頂端微凹,長4.5-5厘米,寬1-1.2厘米;雄蕊長約3厘米,花藥黃褐色,花絲白色;花柱分枝長約3.5厘米,寬1-1.2厘米,頂端裂片三角形,有稀疏的牙齒,子房鈍三棱狀柱形,長1.5-2厘米,直徑2-3毫米。
蒴果三棱狀橢圓形,長4.5-5厘米,直徑1.2-1.5厘米,具6條肋,其中3條較明顯,室背開裂。花期5-6月,果期7-9月。
鳶尾既可以保護地種植,也可以露地種植。任何類型的土壤,只要排水良好、保濕性強并且不板結,都可種植鳶尾。良好的土壤結構對鳶尾的生長很重要,沙壤土栽培效果最好,因為沙壤土的通氣透水性好,非常有利于鳶尾根系的擴展。為了改善粘質土壤的結構,可在種植前將草木灰、珍珠巖、粗沙等施于土表再深耕混勻;如果土壤的沙性強,滲漏過快,可在種植后的土壤表層撒上稻殼、松針和草炭等覆蓋物來緩解。
種植鳶尾的土壤最好每年消毒一次,土壤消毒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采用深翻晾曬或化學消毒的方法。深翻晾曬一般時間為20天左右,化學消毒一般采用百菌清或五氯硝基苯噴灑進行消毒。種球在種植前也必須消毒,用千分之一的克菌丹或百菌清水溶液浸泡30分鐘即可。種球到貨后應立即進行消毒和種植,如果不能立即種植,則必須儲存在2℃以下且通風良好的冷庫,儲藏不可超過兩個星期,儲藏太久會對以后莖葉的生長不利,同時也增加根冠受青霉菌感染的機會。
種植鳶尾時,要求土溫低于20℃。如果預計栽培期間的平均溫度會超過23℃,則不能種植鳶尾,必須將種植期提前或延后。如果要得到高品質的切花,最好使用大規格的種球,9/10或10/+。種植鳶尾種球必須十分小心,特別是根系已經開始生長時,要注意盡量避免損傷根系。種植深度以種球頂部距土表7-10厘米為宜。淺植的球莖容易因土壤干燥而受損并且在生長后期容易發生倒伏現象。種植密度以每平方米80-100個球莖為宜 。
種植后的土壤溫度很重要,最低溫度為5-8℃,最高溫度20℃,最適溫度為16-18℃。氣溫最低5℃,最高25℃,最適為15℃。
鳶尾喜水,栽培過程中應保持土壤濕潤,土壤過干,不利于植株生長,一般在非雨季,可每10天左右澆一次透水,雨季可自然降雨,秋末要灌足防凍水。翌年早春要及時澆解凍水,解凍水必須澆足澆透。種植前必須澆一次水,以保證種植期間土壤濕潤,利于快速生根。種植后再澆一次水,使土壤同種球充分接觸。以后的土壤濕度以保持濕潤為標準,即手握成團,松開不散。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空氣的相對濕度保持在75-80%為好。鳶尾對鹽份敏感,因此,灌溉水的EC值最好不大于0.5ms/cm。
種植前施基肥不可取(有機肥除外),因為鳶尾對土壤鹽分很敏感,如果種前施肥,會增加土壤中的含鹽量,妨礙鳶尾發根。可采用后期追肥的方法,但鳶尾對氟比較敏感,如過磷酸鈣和三磷化物是禁用的,可用含氟低的二磷酸鹽。種植前可施入牛馬糞或烘干雞糞作基肥,基肥施入后應與栽培土壤拌勻,春季栽植成活后,可于初夏追施一次尿素,初秋追施一次磷鉀肥,秋末結合澆凍水再淺施一次牛馬糞,也可直接撒于圃地。
栽植鳶尾的圃地,要提前做好滅草工作。栽植過程中如有雜草應及時人工拔除,盡量不采用化學除草劑來清除雜草。
秋天,當花頂以下3厘米均著色時便可采收。在春夏兩季,花頂展開1厘米時就可切下,花頂指花蕾完全著色的部分。采收時連根拔起,采收后將花朵立即扎成捆,否則盡快放入冷藏室。采收后,首先切掉球根,除去過長的葉尖和影響美觀的黃褐色葉子,然后分級和捆扎。以5厘米一個等級為宜,捆扎在一束中的鳶尾,最長枝與最短枝最好不超過3厘米,花頂部對齊。采收后立即送入預先調到2℃的冷藏室。秋冬季采收的花莖柔軟易曲,捆扎后應浸入2℃的冷水中并放入2℃的冷藏室至少兩小時。
北陵鳶尾主要價值
?鳶尾類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花色鮮艷,栽培容易,且春季萌發早,綠葉成叢極為美觀。園林中多叢植或于花境、路旁栽植。其花卉具有葉色優美以及花枝挺拔的特點,可以用以花群、花叢以及花鏡。根據地段進行種植,對花色、花期以及株高的各不相同的鳶尾類觀賞草進行搭配選擇,也可以對其他的種類的花卉進行選擇。具有一些根莖類相對較矮并且有髯毛的品種,喜歡在石灰質以及耐干旱的土壤中生長,尤為適合在巖石景觀中進行布置使用,在綠化的時候不要對過多的喬木進行種植,只需要在一些適當的位置對一定量的低矮灌木進行種植。在對配植的植物種類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從觀賞期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需要其能夠與鳶尾進行互補。擁有較多的水生種類以及濕生性種類,在水景園中的布置中鳶尾類植物也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多數品種可以在潮濕的土壤中生存。鳶尾類植物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對各個種類的水景園進行布置。而且,這類品種在布置的時候,最適合從水中到岸上的連續構圖,可以根據水分的條件要求,對其自然式水體進行設置。
格式:pdf
大小:39KB
頁數: 30頁
評分: 4.4
關于鳶尾 自古希臘時代起就作為香料使用的鳶尾花精油中,發現了高度的抗 氧化效果及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鳶尾花精油是在鳶尾花根釀熟后從 中所提取的高級且珍貴的香料,這一過程需要幾年的時間,自古以來一 直作為高級化妝品及高級香水中不可缺少的香料。本次研究確認了該香 氣中同時含有極高的抗氧化效果和抑制黑色素生成效果。 鳶尾花精油目前作為香料已經在各種產品中使用,今后有待于通過 更加有效的使用方式運用于新型產品之中。 “鳶尾花 (Iris) ”又名“愛麗絲” ,原產于地中海,屬菖蒲科。其 花瓣美麗、花香宜人,在古希臘神話中是彩虹女神的化身。鳶尾花以其 優美的姿態及高雅的品格備受青睞,自古希臘時代、古埃及王朝時代起 就作為皇家貴族的象征之物。 品種也多種多樣, 其中包括香根鳶尾 (Iris pallida )、 佛羅倫 薩鳶尾 ( Iris florentina )、德 國鳶 尾 ( I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