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CMOS模擬集成電路 | 作????者 | 王永生 |
---|---|---|---|
出版社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20年3月1日 |
ISBN | 9787302540232 |
第1章緒論
1.1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
1.2電路抽象層次
1.3模擬集成電路設計
1.4符號標記法
1.5本章小結
第2章MOSFET器件及模型
2.1引言
2.2MOSFET器件結構
2.2.1MOSFET器件
2.2.2CMOS
2.3MOSFET器件I/V特性
2.3.1工作區
2.3.2輸出特性和轉移特性
2.3.3溝道長度調制效應
2.3.4體效應
2.3.5亞閾值導通效應
2.4MOSFET器件模型
2.4.1MOSFET器件的大信號模型
2.4.2MOSFET器件的小信號模型
2.4.3MOSFET器件的噪聲模型
2.4.4MOSFET器件的SPICE模型
2.5MOSFET電路的SPICE仿真
2.5.1SPICE仿真基本描述
2.5.2SPICE中的基本仿真
2.6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CMOS電流源與電流鏡
3.1引言
3.2MOSFET電流源
3.2.1簡單電流源
3.2.2共源共柵電流源
3.3MOS電流鏡
3.3.1基本電流鏡
3.3.2共源共柵電流鏡
3.3.3大擺幅的共源共柵電流鏡
3.3.4威爾遜電流鏡
3.4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基準源
4.1引言
4.2電壓基準源
4.2.1分壓型電壓基準源
4.2.2有源電壓基準源
4.2.3帶隙基準源
4.3電流基準源
4.3.1基于電流鏡的簡單基準源
4.3.2與電源無關的電流基準源
4.3.3PTAT電流基準源
4.4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CMOS單級放大器
5.1引言
5.2放大器基本分析方法
5.2.1電壓增益
5.2.2放大器非線性
5.3共源極放大器
5.3.1采用電阻負載的共源極放大器
5.3.2二極管連接MOS晶體管負載的共源極放大器
5.3.3采用電流源負載的共源極放大器
5.3.4CMOS推挽放大器
5.4共漏極放大器
5.5共柵極放大器
5.6共源共柵放大器
5.7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CMOS差分放大器
6.1引言
6.2差分工作方式
6.3基本MOS差分對
6.3.1大信號分析
6.3.2小信號分析
6.4共模響應
6.5采用有源負載的差分對
6.5.1采用電流源負載的差分對
6.5.2采用二極管連接的MOS負載的差分對
6.5.2采用MOS電流鏡負載的差分對
6.6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CMOS放大器的頻率響應
7.1引言
7.2放大器的頻率響應
7.2.1低通特性
7.2.2高通特性
7.2.3帶通特性
7.2.4伯德圖
7.3密勒定理
7.4頻率響應分析方法
7.4.1傳遞函數的s域分析方法——高截止頻率
7.4.2傳遞函數的s域分析方法——低截止頻率
7.4.3密勒電容方法
7.4.4零值方法
7.4.5短路方法
7.5單端放大器的頻率響應
7.5.1共源極放大器
7.5.2共漏極放大器
7.5.3共柵極放大器
7.5.4共源共柵放大器
7.6差分放大器的頻率響應
7.6.1全差分放大器
7.6.2電流鏡作為負載的差分放大器
7.7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噪聲
8.1引言
8.2噪聲的表示
8.3噪聲類型及噪聲模型
8.3.1噪聲類型
8.3.2集成電路器件的噪聲模型
8.4電路中噪聲的計算
8.4.1相關噪聲源和非相關噪聲源
8.4.2等效輸入噪聲
8.4.3MOS晶體管中的等效輸入噪聲源
8.4.4噪聲帶寬
8.5基本放大器中的噪聲
8.5.1共源極放大器
8.5.2共漏極放大器
8.5.3共柵極放大器
8.5.4共源共柵放大器
8.6差分放大器中的噪聲
8.7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反饋
9.1引言
9.2理想反饋
9.3反饋電路的特性
9.3.1增益靈敏度的降低
9.3.2輸入輸出阻抗的變化
9.3.3頻率響應的變化
9.3.4線性度的提高
9.4反饋拓撲結構
9.5反饋結構
9.5.1串聯并聯反饋
9.5.2串聯串聯反饋
9.5.3并聯并聯反饋
9.5.4并聯串聯反饋
9.6實際反饋結構和負載的影響
9.6.1實際串聯并聯反饋
9.6.2實際串聯串聯反饋
9.6.3實際并聯并聯反饋
9.6.4實際并聯串聯反饋
9.7反饋對噪聲的影響
9.8反饋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9.8.1反饋關系
9.8.2反饋放大器的分析
9.8.3反饋放大器的設計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0章CMOS運算放大器
10.1引言
10.2運算放大器性能參數
10.2.1增益
10.2.2頻率特性
10.2.3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
10.2.4輸入失調電壓
10.2.5共模輸入范圍
10.2.6共模抑制比
10.2.7電源抑制比
10.3單級CMOS運算放大器
10.3.1基本的單級運算放大器
10.3.2套筒式共源共柵運算放大器
10.3.3折疊式共源共柵運算放大器
10.4二級CMOS運算放大器
10.4.1基本的二級運算放大器
10.4.2采用共源共柵的二級運算放大器
10.5CMOS運算放大器輸出級
10.5.1輸出級電路結構分類
10.5.2共漏極A類輸出級
10.5.3AB類推挽輸出級
10.6全差分運算放大器與共模反饋
10.6.1全差分放大器的特性
10.6.2共模反饋
10.7轉換速率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1章穩定性與頻率補償
11.1引言
11.2穩定性分析
11.2.1穩定性問題
11.2.2閉環極點和穩定性
11.2.3環路增益和奈奎斯特穩定準則
11.2.4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
11.2.5相位裕度的影響
11.2.6采用伯德圖的穩定性分析
11.3補償技術
11.3.1增加主極點
11.3.2改變主極點
11.3.3密勒補償和極點分裂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2章比較器
12.1引言
12.2比較器的特性
12.3比較器與運算放大器
12.4比較器的閾值
12.5比較器結構
12.5.1采用運放的比較器
12.5.2推挽輸出的比較器
12.5.3基于鎖存器結構的比較器
12.5.4級聯比較器
12.5.5離散時間比較器
12.6遲滯比較器
12.6.1反相遲滯比較器
12.6.2同相遲滯比較器
12.6.3帶參考電壓的遲滯比較器
12.6.4遲滯對輸出電壓的影響
12.7失調消除
12.7.1輸出失調消除
12.7.2輸入失調消除
12.7.3輔助放大器失調消除
12.8本章小結
習題
第13章開關電容電路
13.1引言
13.2基本開關電容
13.3開關電容電路拓撲結構
13.4基本單元
13.4.1運算放大器
13.4.2電容
13.4.3開關
13.4.4不交疊時鐘
13.5開關電容放大器
13.6開關電容積分器
13.7開關電容電路的z域信號流圖
13.8開關電容濾波器
13.9本章小結
習題
第14章DAC和ADC電路
14.1引言
14.2數模轉換器(DAC)
14.2.1DAC的基本特性
14.2.2DAC的典型結構
14.3模數轉換器(ADC)
14.3.1ADC的基本特性
14.3.2ADC的典型結構
14.4本章小結
習題
第15章模擬集成電路的版圖設計
15.1引言
15.2MOS晶體管
15.3對稱性
15.4無源器件
15.4.1電阻
15.4.2電容
15.4.3電感
15.5連線
15.6噪聲及干擾
15.7本章小結
習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參考文獻
本書闡述CMOS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的相關知識: 主要介紹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背景、MOS器件物理及建模等相關知識; 分析電流源、電流鏡和基準源,以及共源極、共漏極、共柵極和共源共柵極等基本放大器結構、原理、分析與設計技術; 同時分析電路的頻率、噪聲等特性,并進一步討論運算放大器、反饋結構及其穩定性和頻率補償; 然后討論開關電容電路、比較器,進而介紹數模轉換器和模數轉換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最后討論與CMOS模擬集成電路相關的版圖設計技術。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領域工程師的參考用書 。
這書有的是。
還是買正常版的吧,教材一般都買正常版的,亞馬遜買買也差不了多少錢
模擬集成電路與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差別很大,主要為以下方面:1 用到的背景知識不同,數字目前主要是CMOS邏輯設計,模擬的則偏向于實現某個功能的器件。2 設計流程不同,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輸入為RTL,模擬設...
格式:pdf
大小:170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本文采用低功耗CMOS集成電路構成排氣扇節電自動控制電路,比采用分立元件組成的線路更為簡單、可靠性高、易于制作、稍作調試即可正常工作。 1.工作原理電路原理如圖1所示,做成的電氣箱如圖2所示。A為CMOS可編程定時集成電路
格式:pdf
大小:170KB
頁數: 6頁
評分: 4.5
由于布局結構的復雜性,CMOS集成電路可能存在多個潛在的寄生閉鎖路徑。各個閉鎖路徑因觸發劑量率和閉鎖維持電壓、閉鎖維持電流不同而相互影響,可能產生一個或多個閉鎖窗口。在詳細分析CMOS集成電路閉鎖特性的基礎上,建立了"三徑"閉鎖模型,對閉鎖窗口現象進行了合理解釋。
期待多年之后,備受尊敬的兩位作者Phillip E. Allen和Douglas R.Holberg又為讀者奉上了經典教材《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的第二版。作者從CMOS技術的前沿出發,將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教學經驗相結合,對CMOS模似電路設計的原理和技術給出了深入和詳盡的論述,本書有兩個主要目標:
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事,在內容處理上既不膚淺也不拘泥于細節;
使讀者能夠應用層次化設計的方法進行模擬集成電路設計;
第二版中講到的多數技術和原理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介紹給了工業界的讀者,他們提出的問題和需求對本書的修訂起了很大的作用,從而使新版教材成為更有價值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本書的特點是獨特的設計方法,該方法可使讀者一步一步地經歷創建實際電路的過程,并能夠分析復雜的設計問題。本書詳細計論了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同時有意識地談化了雙極型模擬電路,因為CMOS是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主流工藝。本書適用于具有一定基礎電子學背景知識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這些知識主要包括:偏置、建模、電路分析和頻率響應。本書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圖,使讀者能夠用CMOS技術完成模擬電路設計。
《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第2版)(英文版)是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的一本經典教材。全書共分5個部分。主要介紹了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背景知識、基本MOS半導體制造工藝、CMOS技術、CMOS器件建模,MOS開關、MOS二極管、有源電阻、電流阱和電流源等模擬CMOS分支電路,以及反相器、差分放大器、共源共柵放大器、電流放大器、輸出放大器等CMOS放大器的原理、特性、分析方法和設計,CM0S運算放大器、高性能CMOS運算放大器、比較器,開關電容電路、D/A和A/D變換器等CMOS模擬系統的分析方法、設計和模擬等內容。
該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工程、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等專業的的教科書,以及有關專業的選修課教材或研究生教材、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在職的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工程師或與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有關的工程師的進修教材或工程設計參考書。
本書分析了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理論與技術,全書由18章組成。從CMOS集成電路的工藝著手,介紹了CMOS模擬集成電路的基礎,即MOS器件物理以及高階效應,然后分別介紹了模擬集成電路中的各種電路模塊:基本放大器、恒流源電路、差分放大器、運算放大器、基準電壓源、開關電容電路、集成電壓比較器、數/模轉換與模/數轉換以及振蕩器與鎖相環等。另外,在第6章、第7章與第10章中還特別介紹了CMOS模擬集成電路的頻率響應、穩定性、運算放大器的頻率補償及其反饋電路特性,在第8章與第12章中還分析了噪聲與非線性。
本書作為CMOS模擬集成電路的教材,可供本科生高年級與研究生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