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自燃溫度亦稱“柴油著火點”。在無火源條件下,柴油發生著火并持續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是表征柴油自燃性能(著火特性)的主要指標。其單位為“C”。嚴格說來,任何燃料油都不存在某一固定不變的自燃溫度。其值主要取決于混合氣系統化學反應的放熱速率以及該系統向環境的散熱速率。
當柴油使用于柴油機時,一般都認為相應于3MPa壓力下的柴油自燃溫度大致為205C左右。柴油自燃溫度愈低,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自燃起火的危險性就愈大,但此類柴油一經噴入柴油機氣缸內無需要求空氣達到太高的溫度即能迅速自行著火,從而使柴油機易于啟動。 2100433B
燃油燃油泄漏是引發汽車自燃的重要原因。泄漏的汽油是最可怕的易燃物,一旦泄漏的混合氣達到一定濃度,加上出現明火,自燃事故就不可避免。 線路由線路故障引發的自燃事故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車主對新車線路隨意...
什么機械設備使用時間長了溫度不高?當然不完好的設備,不能長時間使用。
一般是看你設置溫度是多少度。在溫度低于設定的溫度時,鍋爐就會自動運行點火,知道溫度上升到設定的溫度后,鍋爐停止運行,直到溫度低于設置溫度以后鍋爐又重新點火運行,溫度上升到設定溫度,依次返回循環,保持設...
格式:pdf
大小:5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柴油各標號使用溫度范圍 一、柴油的分類及適用性柴油按直餾分類可分為輕柴油和重柴油兩種,輕柴油是內燃機車、 柴油汽車等普通高速 (轉速在 1000 轉 /分以上)柴油機燃料 ,重柴油是中速 (轉速在 500~1000 轉/分)和低速(轉速在 300~400 轉 /分)柴油機燃料。油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柴油發動機也有 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油的性能指標及表示柴油有五大品質要求:良好的蒸發 和霧化性能;良好的低溫流動 性能;良好的燃燒性能;良好的安定性和抗腐蝕性及低磨損 性。 1、蒸發性和霧化性為了保證高速柴油機的正常運轉, 輕柴油要有良好的蒸發性, 以便 與空氣形成均勻的可燃混合氣,柴油的蒸發性用餾程和閃點兩個指標來評定。 ( 1)餾程: 200~365°C (2)閃點閃點又叫閃火點,它是在規定條件下,加熱油品所逸出的蒸汽組成 的混合物與火焰接觸瞬間閃火時的最低溫度, 以°C 表示。柴油
格式:pdf
大小:5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 ;. 柴油各標號使用溫度范圍 一、柴油的分類及適用性柴油按直餾分類可分為輕柴油和重柴油兩種,輕柴油是內燃機車、 柴油汽車等普通高速 (轉速在 1000 轉 /分以上)柴油機燃料 ,重柴油是中速 (轉速在 500~1000 轉/分)和低速(轉速在 300~400 轉 /分)柴油機燃料。油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柴油發動機也有 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油的性能指標及表示柴油有五大品質要求:良好的蒸發 和霧化性能;良好的低溫流動 性能;良好的燃燒性能;良好的安定性和抗腐蝕性及低磨損 性。 1、蒸發性和霧化性為了保證高速柴油機的正常運轉, 輕柴油要有良好的蒸發性, 以便 與空氣形成均勻的可燃混合氣,柴油的蒸發性用餾程和閃點兩個指標來評定。 ( 1)餾程: 200~365°C (2)閃點閃點又叫閃火點,它是在規定條件下,加熱油品所逸出的蒸汽組成 的混合物與火焰接觸瞬間閃火時的最低溫度, 以°
根據熱源的不同,物質自燃分為自熱自燃和受熱自燃兩種。在通常條件下,一般可燃物質和空氣接觸都會發生緩慢的氧化過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熱量也很少,同時不斷向四周環境散熱,不能像燃燒那樣發出光。如果溫度升高或其他條件改變,氧化過程就會加快,析出的熱量增多,不能全部散發掉就積累起來,使溫度逐步升高。當到達這種物質燃燒的最低溫度也就是該物質的著火點時,就會自行燃燒起來,這就是自燃。使某種物質受熱發生自燃的最低溫度就是該物質的自燃溫度。
煤自燃的臨界溫度是煤低溫氧化向快速氧化轉變的特征點,是認識和評價煤自燃特性的關鍵參數,也是煤炭自燃災害防治中的關鍵階段。針對現有的單參數測試手段與研究方法的不足,本項目創新地采用原位技術實時在線測試臨界溫度段(50~130℃)的氣體產物、耗氧量、產熱量、官能團與自由基濃度等參數隨氧化時間與溫度的變化,研究該階段煤自燃的產熱產物動力學模型,官能團與自由基濃度變化之間的關系,影響臨界溫度的關鍵因素等;結合量子化學軟件對不同煤種不同活性官能團反應過程的計算模擬,綜合分析各測試參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推導煤臨界溫度段不同官能團的氧化反應步驟及各反應步驟的產物和產熱量。在此基礎上建立煤自燃臨界溫度變化前后的氧化動力學反應模型,揭示煤自燃臨界溫度的特性及形成機理。研究成果對深入認識煤自燃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也對指導煤炭自燃防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采用絕熱氧化和程序升溫實驗,研究了不同變質程度煤自燃過程中的溫升速率與氧化產物隨溫度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基于氧化產物的煤自燃臨界溫度計算數學模型,提出了基于程序升溫氧化產物的煤自燃臨界溫度測試方法,并采用該方法分析了煤樣粒徑、含水量對自燃臨界溫度的影響;測試分析了不同煤樣臨界溫度前后官能團與自由基濃度隨反應溫度的變化的規律,利用量子化學計算推導了煤中主要活性單元的反應步驟及其熱效應;最終通過綜合分析各測試參數之間的內在聯系,闡述了煤自燃臨界溫度的形成機理。研究期間發表學術論文10篇,其中SCI 2篇,EI 7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