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高2.5-7.5厘米。莖不分枝,密被黑褐色腺毛。基生葉密集,呈蓮座狀,稍肉質,通常匙形,長6-9.2毫米,寬1.6-2.8毫米,先端具短尖頭,兩面無毛,邊緣上部通常具軟骨質剛毛狀睫毛;莖生葉較疏,長圓形至披針形,長3.5-5.5毫米,寬0.8-1.7毫米,先端急尖,兩面和邊緣均具黑褐色短腺毛,稍肉質。聚傘花序長2.4-4.5厘米,具2-12花,稀單花生于莖頂;花梗纖細,長1-2.5厘米,密被黑褐色腺毛;萼片在花期開展,卵形至闊卵形,長2-2.6毫米,寬1-2.4毫米,先端急尖或鈍,腹面無毛,背面和邊緣下部具黑褐色腺毛,或邊緣無毛,3-5脈于先端不匯合至匯合;花瓣黃色,中下部具黑紫色斑點,長圓形至披針形,長4-7毫米,寬1.6-2.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成長0.5-0.9毫米之爪,3-5脈,側脈旁具2痂體;雄蕊長3-3.3毫米,花絲鉆形;子房近上位,黑紫色,闊卵球形,長1.6-2.8毫米,花柱長約1毫米。花果期7-9月。
生于海拔3900-5400米的高山草甸、高山沼澤化草甸和高山碎石隙。模式標本采自西藏墨脫(那木拉)。
產我國西藏(墨脫、拉薩、南木林)。生長環境
虎耳草科植物能適應各種不同的潮濕環境。垂頭虎耳草(Saxifraga nutans)是真正的水生植物。賓夕法尼亞虎耳草(S. pennsylvanicu...
繡球屬,約80種,落葉灌木或半灌木,分布于亞洲及美洲。中國約有45種,各地均產,主產西南。其代表種繡球。傘房花序球形,花全為不孕花;中國各地多有栽培,變種很多;入藥抗瘧清熱;也供觀賞。
繡球屬,約80種,落葉灌木或半灌木,分布于亞洲及美洲。中國約有45種,各地均產,主產西南。 其代表種繡球。傘房花序球形,花全為不孕花;中國各地多有栽培,變種很多;入藥抗瘧清熱;也供觀賞。
【藥 材 名】藏中虎耳草
【拉 丁 名】Saxifraga signatella Marq.(原植物藏中虎耳草)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
藏中虎耳草的全草。
辛、苦,涼。入膀胱、肝、膽三經。
利水滲濕藥,利濕退黃藥
疏風清熱、利濕退黃。可治風熱襲表、頭痛身痛、發熱微惡風寒、苔薄黃脈浮數者。用治肝膽濕熱郁積、迫膽汁外泛、身目俱黃、小便黃赤、伴脅肋脹痛、食欲不振。
內服:煎湯,9一15克。
分布于西藏。
始載于《西藏植物志》。
利水滲濕藥 利濕退黃藥
黑蕊虎耳草 黑虎耳草喜馬拉雅虎耳草 斑點虎耳草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4頁
評分: 4.5
建立了藏藥短管兔耳草中松果菊苷和麥角甾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18色譜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V:V)為流動相,流速1.0mL/min,檢測波長330nm,柱溫30℃,在20min內分離檢測了該兩種化合物。松果菊苷和麥角甾苷進樣量分別在0.077~4.950μg(r=0.9999)和0.085~5.450μg(r=0.9999)內呈良好線性,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8.35%和92.50%,RSD分別為2.35%和2.86%。所建立的方法簡便、快捷、結果準確可靠,重現性好,可用于藏藥短管兔耳草的質量控制,并為兔耳草屬植物中苯丙素苷類化合物的分離分析提供一定的參考。
雅魯藏布虎耳草主要分布于西藏(比如、朗縣、亞東)。 2100433B
雅魯藏布虎耳草生于海拔4300-4800米的高山草甸。
多年生草本,高3.5-12厘米,叢生。莖不分枝,被褐色短腺毛,葉腋部還具褐色卷曲長柔毛。基生葉具長柄,葉片近橢圓形,長5-7毫米,寬2.5-2.7毫米,先端稍鈍,兩面和邊緣均具褐色腺毛,葉柄長6-9毫米,腹面無毛,背面和邊緣具褐色卷曲長腺毛;莖生葉,下部者具長柄,中上部者其柄漸變短至近無,葉片長圓形,長8-8.5毫米,寬2-2.7毫米,先端稍鈍,兩面和邊緣均密生褐色腺毛,葉柄長2-5.5毫米,邊緣具褐色卷曲長腺毛。
花單生于莖頂,或聚傘花序具2花;花梗密被黑褐色腺毛;萼片在花期由直立變開展,卵形至狹卵形,長4.2-4.8毫米,寬2-2.6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兩面和邊緣均具黑褐色腺毛, 5-7脈于先端不匯合至匯合;花瓣黃色,狹長圓形、披針形至劍形,長9-13毫米,寬2.6-3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具長1-1.8毫米之爪,腹面無毛或疏生腺毛,背面和邊緣密生腺毛(腺頭紅褐色),5-7脈,無痂體;雄蕊長3.8-4毫米,花絲鉆形;子房近下位,長約3.6毫米,周圍具環狀花盤,花柱長約2.5毫米。花期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