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高10米左右,小枝灰黃色,具淺溝槽,無毛。葉厚革質,窄披針形,長10-17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色淡,兩面均無毛,邊全緣或具疏刺齒,中脈于葉面中部以下平,中部以上微凹陷,背面十分隆起,側脈每邊7-12條,于葉面凹陷,背面突起,網脈不顯;葉柄粗壯,長1-1.5厘米,無毛。花未見。果簇生葉腋,果梗纖細,長1-1.2厘米,無毛,果實橢圓狀球形,長約2.5厘米,徑約1.5厘米,成熟時紫黑色,被褐色斑點。果期7月。
生于海拔1600米的河邊常綠闊葉林中。
主要分布于西藏察隅(洞空至巴安通中)。
我知道是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
野薔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于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
桂花,又名木犀、巖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種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的形態特征:桂花是常綠喬木或灌木,高...
格式:pdf
大小:4.8MB
頁數: 4頁
評分: 4.3
桂林的桂花 桂林是有名的景致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它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植物質源豐 盛,市區僅高級植物就有 1000 多種。這里的氣象和土壤條件特殊合適桂花的生長, 在桂林無 論是庭院、街道,還是山巖、水際、村旁,隨處可見桂花的芳姿,甚至在石灰巖山上也有野 生桂花的蹤影。所以,桂林被稱為“葉密千重綠,花開萬點黃”的桂花之鄉,素有“桂林桂 林,桂樹成林”之說。 一、桂林的古桂 桂林是桂花的原產地, 有 2500 多年的栽培歷史, 而桂花在桂林的生長歷史可追溯到一萬 年前新石器時期。考古工作者在桂林南郊的甑皮巖洞穴遺址中,就曾發明有桂花的孢粉。隨 著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桂林市仍保存有不少古桂,成為這里奇特的景觀。 目前桂林市發明的一株人工栽植的桂花樹,位于市郊唐家里自然村旁。據 1995 年調查, 該樹高 14米、冠幅 14.7 米、基圍 4.2 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至今猶老干蒼
果實產量高
據測試,大果紅山茶果重一般為0.3~0.8kg,成年樹單株產果45~100kg,一般每667m2產2500~3500kg鮮果。
單位面積產油量高
大果紅山茶產干籽率為8.2%出油率約53%,一般每667m2林地可產茶油100kg,比普通油茶品種高數倍之多。從產油量來說,大果紅山茶是十分珍貴的木本油料植物資源。
油質優
按照GB11765-2003各項指標檢測,大果紅山茶的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87.8%~90.2%,各項指標均符合或超過壓榨油茶籽一級食用油標準,尤其是該茶油無苦澀味,可即榨即食,氣味香醇,能與花生油相媲美,符合我國居民的食用油消費習慣。
花期長
大果紅山茶的開花期從當年11月到次年2月中下旬止,跨過農歷年的春節,且花朵鮮艷亮麗,具極高的觀賞價值,適用于城市公園、旅游景區和社區美化綠化。
應用前景
大果紅山茶茶籽油可加工成安全、營養、衛生、保健的優質食用油,也可進行副產品深加工開發利用。
與其它油茶物種相比,其無可比擬的高產特性,容易成為潛在的油茶更新換代品種。
廣西有大量的合適種植油茶的宜林荒山,加上油茶是防火耐火樹種,其產品是果實,大面積推廣種植符合退耕還林、荒山綠化等國家有關政策。
經濟效益高,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種植油茶的積極性而形成油茶產業鏈,對解決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問題、建設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
大果青岡種群特征
|
|
大果七葉樹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廣西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