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單位:廣西林科院
單位編號:大花紫薇ZW-5
保存資源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異地保存
實物狀態:好
海拔:130
經度:10821
緯度:2256
土壤類型:粘壤土,磚紅壤性紅壤,酸性
平均溫度:21.8
平均降雨量:1300
記錄地址:廣西林科院
主要特性:優質
主要用途:觀賞
氣候帶:亞熱帶
生長習性:陽性,中等喜濕,喜溫,喜肥
開花結實特性:多年生長
特征特性:落葉喬木,花大紫紅色,朔果圓形、褐色
具體用途:觀花
觀測地點:廣西南寧
選育單位:廣西林科院
選育年份:1994
大花紫薇的樹皮及葉可作瀉藥;具有麻醉性;根含單寧,可作收斂劑。 藥理:經觀察多種植物提取物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攝取口葡萄糖的作用后發現,大葉紫薇為促進攝取的植物之一。從中分離到可樂蘇酸及馬斯里酸兩種三萜類...
大花紫薇可以嫁接小花紫薇,都是同科植物嫁接后容易成活。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親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術和嫁接后的管理。所謂親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內部組織結構上、生理和遺傳上,彼此相同或相近,...
紫 薇:葉片較小,長3--7cm,花徑3--4cm,萼筒無縱棱。大花紫薇:葉片較大,長10--25cm,花徑5--7.7cm,萼筒有12條縱棱。
種質名稱:大花紫薇ZW-5
種質外文名:dahuaZiwei ZW-5
科拉丁名:Lythraceae
屬拉丁名:Lagerstroemia
種拉丁名:L.speciosa
種名或亞種名:大花紫薇
來源地:廣東
歸類編碼:11131100000
資源類型:選育品種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資源交換性共享
獲取途徑:其他
格式:pdf
大?。?span id="by935nk" class="single-tag-height">328KB
頁數: 4頁
評分: 4.8
1材料與方法 1.1大花紫薇開花習性觀測試驗地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城站路的街道綠地,該綠地位于市區南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5℃,極端最高氣溫37.2℃,極端最低氣溫-3.8℃,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0.4℃;年平均降水量1500.1mm,其中8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4~10月,年平均蒸發量160614mm,年平均相對濕度79%;全年無霜期319d,霜期46d(霜日約8d),寒潮期間常有0~-1℃的低溫天氣,寒害時有發生。土壤為砂巖發育成的紅壤,較肥沃,pH值為5.5~6.0。
格式:pdf
大?。?span id="ppva6pl" class="single-tag-height">328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為探索提高大花紫薇種子發芽率的方法進行了本研究,結果如下:(1)大花紫薇種子壽命短,自然貯藏期不宜超過15 d。(2)溫度是影響其發芽率的重要因素。晝夜25/20℃發芽率為27.8%,而30/25℃則可升至66.7%。3.50 mg/L GA3浸種能顯著提高其種子發芽率,而同濃度IAA作用不顯著。
分類學:大花紫薇的種名speciosa,指具有“美麗的”花。
引種史
大花紫薇原產于澳洲、熱帶亞洲,于十九世紀末引入中國臺灣。 在中國廣東、廣西、福建的栽培,是作為觀賞花木有意引入,至遲20世紀50年代引入。
大花紫薇喜溫暖濕潤,喜陽光而稍耐陰,喜生于石灰質土壤。
大花紫薇以播種繁殖為主。果實成熟后,不宜久留樹上,以免降低發芽率,最好隨采隨播或混濕沙貯藏,于8月上、中旬再播。用撒插法一個月發芽出土,2年生苗高1.5米左右山定植為宜。
大花紫薇的果實自10月至翌年2月陸續成熟,熟時藥果由青變灰褐色,掛在樹上久不脫落,有部分果開裂,種子隨風飄散。宜選擇健壯植株做采種母樹,采集果穗中下部飽滿的果實。果實采回后攤曬,待種子脫出及時收藏。種子忌烈日暴曬,易喪失發芽力,宜即采即播。種子千粒重10-12克,發芽率為30%以上。
大葉紫薇宜先進行沙床播種,后外床移植圃地。種子發芽需要的溫度為20℃,未催芽前可用60℃溫水浸種24小時(自然冷卻),撈出晾干水,均勻撒播于沙床上,每平方米用種量為3克左右,蓋上一層細沙,以不見種子為度,并蓋上塑料薄膜保溫及防雨水沖刷。約1個月后發芽出土,待苗高10-15厘米時,可選陰雨天氣分床移至苗圃地培育,栽植密度為20厘米×30厘米,剪除去部分葉片、在苗木生長期間注意管護,幼苗主干不明顯,呈半匍匐狀,需修剪側枝,扶正主干。培育2年生大苗高1.5米,可出圃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