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準號 |
58670162 |
項目名稱 |
防震包裝研究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E05 |
項目負責人 |
朱光漢 |
負責人職稱 |
副教授 |
依托單位 |
湖南大學 |
研究期限 |
1987-01-01 至 1989-12-31 |
支持經費 |
3(萬元) |
①第一次提出中國現代建筑的起始期為1920年代未,而不是1949年。這一論斷完善了中國現代建筑歷史的進程。②第一次提出國際性建筑和國家性建筑的概念,用來分析和論證中國現代建筑是國際現代建筑運動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發展,為中國現代建筑回歸國際現代建筑運動準備了前題。③第一次對中國現代建筑理論的發展線索進行了考證和分析,特別是對發展中的特殊性和經驗教訓做了分析。④第一次提出中國現代建筑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并擬出了建筑保護名單。⑤對中外現代建筑作比較研究,把歷史研究和建筑評論結合起來,是這項研究的特色之一。以上階段性成果對建筑創作有一定借鑒作用,在學術界有積極的影響。 2100433B
氣泡袋,填充物,報紙
是可發性聚苯乙烯(EPS)發泡包裝材料,簡稱聚苯板。
租售狀態: 出售開 發 商: 北京天亞物業開發有限公司投 資 商: ----占地面積: 118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 100000.00平方米詳細信息售 樓 處: 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嘉裹中心飯店...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建筑物基本信息 參數名 必填 描述 項目實際情況 建筑代碼 數據中心代碼 建筑名稱 必填 最多24個漢字 建筑字母別名 必填 建筑首字母大寫 建筑業主 必填 有多位業主時存主要業主名稱,外加 “等××位” 建筑監測狀態 狀態 1- 啟用監測 0- 停用監測 所屬行政區劃 必填 6位行政區劃代碼 建筑地址 必填 最多40個漢字 建筑坐標 -經度 建筑坐標 -緯度 建設年代 必填 4位數字年份 地上建筑層數 必填 整數 地下建筑層數 整數 建筑功能 必填 A- 辦公建筑 B- 商場建筑 C- 賓 館飯店建筑 D- 文化教育建筑 E- 醫療衛生建筑 F- 體育建筑 G- 綜 合建筑 H- 其它建筑 建筑總面積 必填 空調面積 必填 采暖面積 必填 建筑空調系統形式 必填 A- 集中式全空氣系統 B- 風機盤管 +新風系統 C- 分體式空調或 VRV的 局部式機組系統 Z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 5頁
評分: 4.7
一.塔吊的基本結構 塔吊從功能上看,可以分為七大部分:金屬結構、零部件、工作 機構、電氣設備、液壓系統、安全裝置和附著錨固。 塔吊金屬結構由起重臂、塔身、轉臺、承座、平衡臂、底架、塔 尖等組成。 塔吊零部件則由鋼絲繩(起吊的主要受力部件) 、變幅小車(車由 車架結構、鋼絲繩、滑輪、行輪、導向輪、鋼絲繩承托輪、鋼絲繩防 脫輥、小車牽引張緊器及斷繩保險器等組成) 、滑輪、回轉支承、吊 鉤和制動器組成。 塔吊工作機構有五種:起升機構、變幅機構、小車牽引機構、回 轉機構和大車走行機構 (行走式的塔吊 )。 塔吊電氣設備包括了液壓泵、液壓油缸、控制元件、油管和管接 頭、油箱和液壓油濾清器等主要元器件。 塔吊安全系統和附著錨固則有限位開關 (限位器 ),超負荷保險器 (超載斷電裝置 ),緩沖止擋裝置,鋼絲繩防脫裝置 ;風速計,緊急安 全開關,安全保護音響信號。而一般來說,自升式塔吊在修筑樓房的 過程中
主要有四種:全面防震包裝、部分防震包裝、懸浮式防震包裝、聯合方式的防震包裝。
所謂全面防震包裝法,系指內裝物與外包裝之間全部用防震材料填滿來進行防震的包裝方法,根據所用防震材料不同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1.壓縮包裝法
用彈性材料把易碎物品填塞起來或進行加固,這樣可以吸收振動或沖擊的能量,并將其引導到內裝物強度最高的部分。所謂彈性材料一般為絲狀、薄片和粒狀,以便于對形狀復雜的產品也能很好地填塞,防震時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分散外力,有效保護內裝物。
2.浮動包裝法
和壓縮包裝法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所用彈性材料為小塊襯墊,這些材料可以位移和流動,這樣可以有效地充滿直接受力的部分的間隙,分散內裝物所受的沖擊力。
3.裹包包裝法
系采用各種類型的片材把單件內裝物裹包起來放入外包裝箱盒內。這種方法多用于小件物品的防震包裝上。
4.模盒包裝法
系利用模型將聚苯乙烯樹脂等材料做成和制品形狀一樣的模盒,用其來包裝制品達到的防震作用。這種方法多用于小型、輕質制品的包裝上。
5.就地發泡包裝法
是以內裝物和外包裝箱為準,在其間充填發泡材料的一種防震包裝技術。這種方法很簡單,主要設備包括盛有異氰酸酯和盛有多元醇樹脂的容器及噴槍,使用時首先需把盛有兩種材料的容器內的溫度和壓力按規定調好,然后將兩種材料混合,用單管道通向噴槍,由噴頭噴出。噴出的化合物在10s后即開始發泡膨脹,不到40s的時間即可發泡膨脹到本身原體積的100~140倍,形成的泡沫體為聚氨酯,經過一分鐘,變成硬性和半硬性的泡沫體。這些泡沫體將在任何形狀的物品都能包住。發泡的具體程序為:
a. 用噴槍將化合物噴入外包裝箱底部,待其發泡膨脹成面包狀;
b. 在繼續發泡的泡沫體上迅速覆蓋一層2μm聚乙烯薄膜;
c. 將待包裝物品放進泡沫體上成巢形;
d. 在物品上再迅速覆蓋一層2μm聚乙烯薄膜;
e. 再繼續噴入聚氨酯化合物進行發泡;
f. 外包裝裝蓋封口。
對于整體性好的產品和有內包裝容器的產品,僅在產品或內包裝的拐角或局部地方使用防震材料進行襯墊即可,這種方法叫部分防震包裝法。所用防震材料主要有泡沫塑料的防震墊、充氣塑料薄膜防震墊和橡膠彈簧等。
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內裝物特點,使用較少的防震材料,在最適合的部位進行襯墊,力求取得好的防震效果,并降低包裝成本。本法適用于大批量物品的包裝,目前廣泛用于電視機、收錄機、洗衣機、儀器儀表等的包裝上。
對于某些貴重易損的物品,為了有效地保證在流通過程中不受損害,往往采用堅固的外包裝容器,把物品用帶子、繩子、吊環、彈簧等物吊在外包裝中,不與四壁接觸。這些支撐件起著彈性阻尼器的作用。
在實際緩沖包裝中常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防震方法配合作用。例如既加鋪墊,又填充無定形緩沖材料,使產品得到更充分地保護。
有時可把異種材質的緩沖材料組合起來使用,例如可將厚度相等的異種材料并聯使用,也可將面積相等的異種材料串聯結合使用。
我國從1958年開始建造研究堆,于1958年6月建成了第一座研究堆。到目前為止,我國現有在役民用,研究性核反應堆(包括臨界裝置和微堆)20座。
我國第一座研究性反應堆是重水試驗堆,于1958年6月13日首次達到臨界,該堆安全運行近50年后于2007年7月18日最終停運,轉入安全關閉過渡期。建成50多年以來,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研生產工作,產出了一大批有顯示度的科研成果,培育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對于推進我國核科學技術和核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對原子彈、氫彈和核潛艇的技術攻關,起到了歷史性作用。
其后,在20世紀60~70年代建設了清華大學試驗屏蔽堆、492游泳池堆和125MW高通量工程試驗堆,并建立了快堆臨界裝置、鈾水臨界裝置。80年代末建成了5MW核供熱堆,2000年12月高溫氣冷堆(HTR-10)達到臨界。此外,還建造了幾座中子源微堆和兩座脈沖堆。2010年5月先進高通量研究堆(CARR)實現首次臨界,2012年3月1日達到滿功率。
重水堆可以使用天然鈾燃料,其熱中子通量分布均勻,單位功率熱中子通量較高,堆內實驗空間大,燃料壽命長,但作為慢化劑的重水昂貴,需放在密封水罐內,用高淳氦氣覆蓋水面,操作和檢修復雜。中國重水型研究堆是前蘇聯援建的,該堆于1958年6月在中國原子能院(當時叫原子能研究所)建成,是中國的第一座核反應堆。
游泳池式輕水反應堆是游泳池式、輕水慢化和冷卻、鈹和石墨作反射層的多用途試驗堆。在游泳池式輕水反應堆中利用垂直和水平輻照孔道,可開展燃料元件、堆用材料、核測儀表堆內輻照、試驗、考驗以及單晶硅、同位素輻照生產、黃玉輻照改色等工作。中國建造的游泳池式輕水研究堆有3座,分別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昌平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和中國綿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地。
高通量工程試驗堆是進行動力堆燃料元件和屏蔽材料輻照試驗等反應堆工程研究的反應堆,也可以用來生產放射性同位素。其熱中子通量和快中子通量高,比功率(單位質量核燃料所具有的功率)高,燃料元件運行周期短。高通量工程試驗堆一般采用多片組型或多層套管型高富集鈾燃料元件,以水為慢化劑。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于1981年建成了高通量工程試驗堆(HFETR),在該反應堆上進行了燃料組件輻照試驗,包括燃料芯件性能變化、燃料元件破損機理等,以及燃料包殼腐蝕、冷卻劑熱工條件和傳熱機理等試驗,并生產高比度放射性同位素和錒系元素。
鈾-氫化鋯脈沖堆在科學研究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是一種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中子源輻照反應堆。鈾-氫化鋯脈沖堆是一種小型均勻研究堆,采用氫化鋯與鈾均勻彌散混合作為固體燃料-慢化劑元件,采用輕水做冷卻劑,構成一種池式反應堆,簡稱TRIGA堆。由于它結構簡單,安全性和經濟性好,能獲得較強的功率脈沖和中子脈沖,因此在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上獲得了較為廣泛的重視。
我國第一座鈾-氫化鋯脈沖堆于1990年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研制建成。第二座鈾-氫化鋯脈沖堆是西安脈沖堆,它是在第一座原型脈沖堆基礎上,根據用戶對脈沖堆的應用要求進行設計建造的。該堆1996年1月18日在我國西北核技術研究所開工建造,1999年9月首次達到臨界,2001年1月,完成各項核調試工作后,已投入試運行及實驗應用。西安脈沖堆穩態額定功率2MW,最大脈沖峰功率4200MW。脈沖堆具有一堆多功能的獨特性能。
微型研究堆是一種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特小型中子源反應堆,它安全可靠,結構簡單,造價低,建設期短,易于操作和管理,可建在大城市的研究所、學校和醫院內。
1984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建成中國首座微型堆,其燃料元件為直徑4.3mm的細長燃料棒,芯體為90%富集鈾的鈾鋁合金,包殼為鋁合金。堆芯鈾棒按同心圓布置,裝有345根燃料棒,其鈾-235裝載量為1kg,僅比最小臨界質量0.83kg稍大一點。該微堆以水為慢化劑和冷卻劑,堆芯懸掛于5.6m深、2.7m直徑的大水池中。
微型堆可用來進行中子活化分析及其他有關研究,還可以用來生產短壽命放射性同位素,以及治療腦膠質瘤等疾病。
目前,深圳大學、山東地質局和上海劑量中心各建有一座該類型的微型堆,并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加納、敘利亞和尼日利亞等國。
中國先進研究堆是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反應堆功率60MW,熱中子通量8Χ1014個/(cm2·s),在同類中子束流研究堆中主要技術指標居世界前列。CARR是一座高性能、多用途、安全可靠的研究堆,采用了許多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該研究堆可開展核物理與核化學等基礎科學研究、中子散射研究、反應堆材料及核燃料考驗、中子照射、中子活化分析等,并可生產放射性同位素和中子嬗變摻雜單晶硅。中國先進研究堆于2010年5月首次臨界,2012年3月1日成功實現滿功率運行。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