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紡織材料基礎 | 作????者 | 瞿才新 |
---|---|---|---|
出版社 | 中國紡織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04年1月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506429955 |
緒論
第一章 天然纖維
第一節 棉纖維
第二節 羊毛纖維
第三節 蠶絲
第四節 麻纖維
第二章 再生纖維
第一節 化纖制造簡述
第二節 再生纖維素纖維
第三節 再生蛋白質纖維
第三章 合成纖維
第一節 滌倫的基本特性
第二節 腈綸的基本特性
第三節 錦綸的基本特性
第四節 丙綸、氯綸、維綸和氨綸的基本特性
第五節 差別化纖維和功能纖維
第六節 化學纖維的品質檢驗
第四章 紡織纖維的鑒別
第一節 紡織纖維的鑒別
第二節 紡織纖維性能比較
第五章 紗線
第一節 紗線分類
第二節 紗線的結構
第三節 新型紗線
第四節 紗線線密度和線密度不勻
第六章 織物
第一節 機織物的分類
第二節 機織物結構與品質評定
第三節 針織物結構與品質評定
第四節 非織造布及期品質評定
第五節 混紡織物
第六節 強物的風格
第七章 紡織材料的吸濕性
第一節 吸濕指標和測試方法
第二節 紡織材料的吸濕機理
第三節 吸濕對材料性質和紡織工藝的影響
第八章 紡織材料的力學性質
第一節 纖維的力學性質
第二節 纖維的磨擦和抱合
第三節 織物的力學性質
第九章 紡織材料的熱學性質、電學性質和光學性質
第一節 紡織材料的熱學性質
第二節 紡織材料的電學性質
第三節 紡織材料的光學性質
第十章 紡織材料的其他特性
第一節 織物的外觀保持性
第二節 織物的舒適性
參考文獻 2100433B
《紡織材料基礎》既是一門獨立學科,培養學員測試分析纖維、紗線和織物的能力,又是大紡織工程的基礎課,為學員學好專業課做好準備。編寫中我們考慮到受教育的對象文化基礎能差不齊,本著必需夠用為原則,降低理論深度,拓寬學員知識面,著重于應用技術的訓練,兼顧紡織工程各個專業的專門化,對新近出現的新型紡織材料做了適當介紹。
本書主要介紹了紡織纖維(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紗線(純紡紗線、混紡紗線)和織物(機織物、針織物、非織造織物)的結構、性能、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與測試方法以及對紡織生產過程的影響。本書主要供紡織企業員工在職崗位培訓和各類紡織職業教育院校教學使用。
無機產品:巖棉、玻璃纖維棉等,有機產品:保溫聚酯纖維棉
elastane是氨綸面料。氨綸是聚氨基甲酸酯纖維的簡稱,是一種彈性纖維。氨綸一般由多根長絲組成,一般為10D/根,現時已有15D/根,甚至20D/根,理論根數愈少,條干均勻度...
天珠是一種含玉質及瑪瑙和晶體礦成份的沉積巖,有極強的磁波,有天然形成的規則圖案,以眼球形為主,輔以三角形、四邊形等,據稱可辟邪。 主要產地在西藏、藏東、不丹、錫金、拉答克等喜馬拉雅山域,是一種稀有寶石...
格式:pdf
大小:13KB
頁數: 5頁
評分: 4.8
紡織新材料 水乳型聚氨酯織物涂層 信息來源:安徽大學科技開發部 地址:合肥市肥西路 3 號 郵編: 230039 電話: 0551-5106500、5106472 E-mail:sra@mars.ahu.edu.cn 簡介: 本產品系陽、非離子嵌段共聚的聚氨脂水分散樹脂、乳液穩定,成膜性好,其膜具有 優異的彈性、斷裂伸長和干磨強度。廣泛適用于尼絲紡、電力紡、滌綸塔夫綢、牛津布、 滌棉、純棉、真絲等混紡織的涂層,也可用于皮革、紙張涂飾工藝。經涂層整理后的織物 具有防水、透濕的功能,表面柔軟、豐滿、富有彈性。適用于滑雪衫、風雨衣、茄克衫等 服裝面料及帳篷、防油布等工業用布的涂層。是理想的防油布的涂層,是理想的防雨、防 風、防寒的面料。 服裝面料風格功能及實現技術研究 信息來源:安徽機電學院 聯系人:汪學騫 簡介: 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從功能體系分析對服裝面料風格作了研究,并且和項
格式:pdf
大小:13KB
頁數: 5頁
評分: 4.3
關鍵詞: 生物醫用復合材料 0 引 言 生物醫用復合材料 (biomedical composite materials) 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材料復合 而成的生物醫用材料, 它主要用于人體組織的修復、 替換和人工器官的制造[ 1]。長期臨床 應用發現, 傳統醫用金屬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不具生物活性, 與組織不易牢固結合, 在生理環 境中或植入體內后受生理環境的影響,導致金屬離子或單體釋放,造成對機體的不良影響。 而生物陶瓷材料雖然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相容性、 高的強度和耐磨、 耐蝕性, 但材料的 抗彎強度低、 脆性大, 在生理環境中的疲勞與破壞強度不高, 在沒有補強措施的條件下, 它 只能應用于不承受負荷或僅承受純壓應力負荷的情況。 因此,單一材料不能很好地滿足臨床 應用的要求。利用不同性質的材料復合而成的生物醫用復合材料, 不僅兼具組分材料的性質, 而且可以得到單組分材料不具備的新性
依據紡織材料的定義,紡織材料的內容包括纖維及纖維集合體。
纖維是紡織材料的基本單元。纖維的來源、組成、制備、形態、性能極其豐富與復雜,并直接影響著其構成物——纖維集合體的性質,以及纖維的實用價值和商業價值。認識和了解纖維應該從纖維的名稱、分類、命名及纖維的基本特征、現狀與發展著手,形成客觀、清晰和較為準確的認知判斷及歸類命名的概念與規則。
纖維按來源和習慣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大類,或按英美習慣將化學纖維分為人造和合成纖維兩類,共為三類。根據纖維的物質來源屬性將天然纖維分為植物(類)纖維、動物(類)纖維和礦物(類)纖維。按原料、加工方法和組成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再生纖維、合成纖維和無機纖維三類。
用紡織纖維加工而成的紗線呈多樣性,因為有不同類型的纖維和不同成紗加工形式;因為由此產生的不同的紗線結構;因為不同紗線結構導致的不同物理性能和使用特性。
紗線按其體系(即紗線的基本構造要素和構造形式),有”紗“、”絲“、”線“之分。
紗線按纖維組成,有純紡紗線、混紡紗線、伴紡紗線之分;按混合纖維的分布,有均勻混合紗線、變化混合紗線、組合或復合紗線之分。
紗線依其用途可作為半成品或成品使用,即對應著加工用紗線和最終用紗線。
其他分類,主要是在生產加工中對紗線的習慣叫法。
織物,簡稱布,是纖維制品的主要種類,是紡織品的基本形式。
紡織品按生產方式的不同,可廣義地分為紗線類、帶類、繩類、機織物、針織物、編織物和非織造布等門類。2100433B
”纖維及纖維制品“表明了紡織材料既是一種原料,用于紡織加工的對象,又是一種產品,是通過紡織加工而成的纖維集合體。
”纖維、紗線、織物及其復合物“描述了紡織材料的形成過程,可以順序進行,也可以跳躍完成;表達了從單一、分散、微小的纖維變為聚集排列、相互依存、互為作用的纖維集合體,乃至復合物的加工成形。前者”形成過程“告知我們紡織材料存在多種變體,存在從對象到產品的多級轉換;后者”加工成形“喻意著紡織材料結構的復雜與多變,及纖維作用的奇妙和有趣。
紡織材料最關鍵和本質性的內容是以表面作用及排列組合為主要特征,以微小個體纖維構造(fabricate)的纖維集合體。
紡織材料是以微小的纖維單個體為特征,通過人工方法,利用纖維的性狀,將纖維排列、構造成具有實用結構、性質和形狀的材料。這種人工行為可以實施到細長微小、形態和性質多變的單根纖維。
學院設有紡織工程系、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品檢驗與貿易、針織工程與服飾設計、高分子材料及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等六個系。行政機構包括學院黨政辦公室、院團委、工會和學生工作辦公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