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沙漠化行動計劃是國際環境法中關于防止土地沙漠化及其危宵的一項重要的綜合性、具有法律意義的文件。根據1974年12月17日第29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開展防止沙漠化的國際合作”的第3337號特別決議,1977年8月29日至9月9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組織來自95個國家、50個聯合國分支機構和65個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代表,在內羅畢召開了首次聯合國沙漠化問題會議,通過了包括該項“行動計劃”在內的8項決議。
“行動計劃”的最終目的為,在干旱、半干旱、水分不足以及其他受到沙漠侵害的地區,盡生態之可能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以便提高這些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期限分七年期限(1978?1984年)和最后期限(2000年);計劃內容是對各國在防止沙漠化斗爭中采取共同行動的一整套建議。經1977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審查后批準并付予實施。1984年4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內羅畢召開特別會議,審議和評價“七年期限”計劃的執行結果,發現并未取得預期成果。2100433B
中國沙漠治理需要加大力度,如果完全治理好對經濟增長會有極大幫助,集中國內外專家特別是以色列專家企業家跟當地人一起治理,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徹底治理好,如果能在沙漠再造十個上海,中國經濟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全民動員 制服荒漠 。 當前治理荒漠工作才是重中之重,要使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危機程度。 如果您是炎黃子孫,那么,請您投入到治理荒漠的行動中來,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保護樹木,綠化自己家的房前...
海南省委七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5月13日晚,海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委副書記、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軍就《行動計...
格式:pdf
大小:33KB
頁數: 2頁
評分: 4.6
西北地區的沙漠化不斷加劇,已經成為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快對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特別是研究遏制該地區土地沙漠化的方法和途徑,是實現西北地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之所在。
格式:pdf
大小:33KB
頁數: 3頁
評分: 4.8
**** 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 工 作 計 劃 按照 **** 街道關于環境綜合整治的部署要求, 根據《**** 街道環 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實施方案》及會議精神,為進一步扎實改善 村容村貌,為創造更加干凈、 舒適的人居環境, 為打造“綠化、潔化、 美化”的新農村建設,結合本村實際,特制定 **** 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以解決群眾最關心、 最迫切的實際問題為 抓手,以整治村莊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為目標,切實解決存在的臟、 亂、差的現實問題,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改善民生、 造福百姓的實事、 大事。 二、主要任務 1、開展全村“三橫三直”道路沿線的環境整治和保潔,保持田 間地頭無暴露垃圾,無有色垃圾,并清除占道垃圾、建筑廢棄物。該 項工作由 **** 負責抓好整治。 2、清理我村范圍內 **** 線、 **** 線等主干道路上,特別是電線 桿、圍墻外
前言
I、沙漠和沙地
一、中國沙漠的區域自然特點
二、中國沙漠的沙丘形態特征
II、戈壁和風蝕地
一、戈壁
二、風蝕地
III、沙漠化土地
一、沙漠化土地的分類分級
二、沙漠化土地面積和分布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
第一章 沙漠化概念
第一節 荒漠化涵義與類型
第二節 沙漠化概念
第二章 東北西部沙地形成的自然環境背景與社會經濟狀況
第一節 東北西部沙地沙漠化形成的自然環境背景
第二節 沙地地區社會經濟狀況
第三章 東北西部沙地的分布.基本特征及發展趨勢
第一節 東北西部沙地的分布
第二節 東北西部沙地的風沙地貌類型及其特征
第三節 東北西部沙地沙漠化發展趨勢
第四章 沙漠化土地類型與特征
第一節 土地沙漠化程度類型劃分及指標
第二節 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土地沙漠化面積
第五章 沙地古土壤剖面特征及其年齡測定
第一節 呼倫貝爾沙地沙丘古土壤剖面特征及其年齡測定
第二節 松嫩沙地沙丘古土壤剖面特征及其年齡測定
第三節 科爾沁沙地沙丘古土壤封面特征及其年齡測定
第六章 東北西部沙地沉積物的物理與化學特征
第一節 呼倫貝爾沙地組成物質的物理與化學特征
第二節 松嫩沙地組成物質的物理與化學特征
第七章 東北西部沙地古水文網演化與沙地變遷
第一節 科爾沁沙地古水文網演變與沙地變遷
第二節 呼倫貝爾沙地古水文網演變與沙地變遷
第三節 松嫩沙地古水文網演變與沙地變遷
第八章 東北西部沙地孢粉組合.古植被與環境演變..
第一節 沙地孢粉樣品采集和實驗室分析
第二節 科爾沁沙地孢粉組合特征.古植被與環境演變
第三節 松嫩沙地孢粉組合特征.古植被與環境演變
第四節 呼倫貝爾沙地孢粉組合特征.古植被與環境演變
第九章 東北西部沙地沙漠化正.逆過程與環境變遷
第一節 沙地古土壤年齡
第二節 沙地熱釋光測年和古地磁定年
第三節 沙地沙漠化正.逆過程與環境變遷
第四節 東北西部沙地沙漠化形成時代問題的探討
第十章 東北西部沙塵暴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東北西部沙塵暴的沙塵源區與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條件
第二節 東北西部沙塵暴與氣候變化
第三節 東北西部沙塵暴的預測.預警研究
第十一章 東北西部沙地沙漠化的成因
第一節 自然因素
第二節 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十二章 東北西部氣候對沙漠化形成的影響
第一節 近年東北地區及其西部氣候主要特征
第二節 沙漠化與氣候要素變異
第三節 海氣環流系統對東北西部氣候暖干傾向的影響,
第十三章 東北西部土地沙漠化綜合治理技術與治理模式
第一節 生物工程治理
第二節 水利工程治理途徑
第三節 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
參考文獻
土地退化沙漠化是指由于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質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過程。全球土地面積的15%已因人類活動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沙漠化中,水侵蝕占55.7%,風侵蝕占28%。荒漠化給社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便是生態災難。
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簡單的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的,"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