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國家公園監測規范 | 外文名 |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the national park |
---|---|---|---|
標準號 | GB/T 39738-2020 | 發布日期 | 2020-12-22 |
實施日期 | 2021-07-01 | 中國標準分類號 | B65 |
國際標準分類號 | 65.020 | 歸口單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
執行單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 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
狀????態 | 現行 | 性????質 | 推薦性國家標準 |
國家標準《國家公園監測規范》(GB/T 39738-2020)規定了國家公園監測的體系構建、內容指標、分析評價等要求,明確了監測程序和方法。該標準適用于國家公園生態系統和自然文化資源的保護、修復、利用與管理活動及成效的監測和評價。
GB 17378.1 海洋監測規范—第1部分:總則 |
GB/T 21010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監測技術規程 |
GB/T 24708 濕地分類 |
GB/T 26424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 |
GB/T 30363 森林植被狀況監測技術規范 |
GB/T 33703 自動氣象站觀測規范 |
CJJ/T 121 風景名勝區分類標準 |
HJ 710.1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陸生維管植物 |
HJ 710.3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陸生哺乳動物 |
HJ 710.4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鳥類 |
HY /T 080 濱海濕地生態監測技術規程 |
HY/T 081 紅樹林生態監測技術規程 |
HY/T 082 珊瑚礁生態監測技術規程 |
HY/T 083 海草床生態監測技術規程 |
HJ/T 166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
LY/T 1725 自然保護區土地覆被類型劃分 |
LY/T 2021 基于TM遙感影像的濕地資源監測方法 |
NY/T 1233 草原資源與生態監測技術規程 |
SL 219 水環境監測規范 |
TD/T 1010 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規程 |
參考資料
按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和《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與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相比較,中國國家公園范圍更大、生態系統更完整、原真性更強、管理層級更高,需要健全嚴格保護管理制度,在自然資源本底調查基礎上做好長期的自然資源和人類活動監測,實現更加嚴格、整體和系統性保護。
標準計劃
2020年9月27日,國家標準計劃《國家公園監測規范》(20203002-T-432)下達,項目周期24個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出,由43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發布實施
2020年12月22日,國家標準《國家公園監測規范》(GB/T 39738-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2021年7月1日,國家標準《國家公園監測規范》(GB/T 39738-2020)實施。
國家標準《國家公園監測規范》(GB/T 39738-2020)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 1.1-2020)規則起草。
主要起草單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北京新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周少舟、唐小平、陳君幟、欒曉峰、王澍、史建忠、趙志國、葉菁、宋天宇、蔣亞芳、梁兵寬、孫麗、許昌、王永峰、郭強輝、李少柯、楊順良、宗路平、張同升、張學雷、朱紫巍、劉洋、黃晗雯、夏萬才、黃璐、劉彥平。
以下分別是國家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的定義:國家公園是指國家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場所,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區域。國家公園是以生態環境...
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延慶縣城東北部白河兩岸,距市區約100公里。公園內內含有5個景區(小昆侖地質科普區、地質公園中心區、烏龍峽谷地質水文游覽區、燕山天池休閑度假區、大灘生態示范區)和眾多地質人文自然...
,位于北京市延慶縣東北部燕山叢中白河兩岸。距離市區約100公里
前言 |
Ⅲ |
---|---|
1 范圍 |
1 |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 |
3 術語和定義 |
1 |
4 基本原則 |
2 |
5 監測基礎數據 |
2 |
6 監測周期 |
2 |
7 監測體系構建 |
3 |
8 監測內容與主要指標 |
5 |
9 監測技術方法 |
5 |
10 分析評價 |
7 |
附錄A(規范性)國家公園監測指標及方法 |
9 |
參考文獻 |
12 |
參考資料
國家標準《國家公園監測規范》(GB/T 39738-2020)是通過系統的調查研究和文獻資料分析后,提出的一套適合于中國國情的國家公園監測規范,為將來國家公園長期開展監測和規范化建設提供參考標準和依據。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464KB
頁數: 8頁
評分: 4.7
如何協調國家公園中傳統用地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成為當前國家公園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從傳統用地的空間分布出發,嘗試根據不同地域發展對資源和自然環境條件的需求,及其與土地現狀的匹配關系,運用生態位理論最大熵模型MAXENT,進行土地生態適宜性分析.結果表明,在各個環境變量中,高程、道路距離、坡度是影響傳統用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高程的重要性最高;神農架國家公園傳統用地生態適宜開發性整體水平不高,用地量的壓力主要在木魚、坪塹兩處,紅花坪可作為木魚鎮的預留區域,板橋下谷為坪塹-大九湖預留區域.為定量分析國家公園傳統用地的生態適宜性提供依據,為民生用地的開發建設提供指導.
格式:pdf
大小:464KB
頁數: 8頁
評分: 4.3
如何協調國家公園中傳統用地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成為當前國家公園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從傳統用地的空間分布出發,嘗試根據不同地域發展對資源和自然環境條件的需求,及其與土地現狀的匹配關系,運用生態位理論最大熵模型MAXENT,進行土地生態適宜性分析.結果表明,在各個環境變量中,高程、道路距離、坡度是影響傳統用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高程的重要性最高;神農架國家公園傳統用地生態適宜開發性整體水平不高,用地量的壓力主要在木魚、坪塹兩處,紅花坪可作為木魚鎮的預留區域,板橋下谷為坪塹-大九湖預留區域.為定量分析國家公園傳統用地的生態適宜性提供依據,為民生用地的開發建設提供指導.
《國家公園設立規范》(GB/T 39737-2020)對于國家公園設立具有基礎性作用,有利于科學選定國家公園候選區域,有利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該標準內容全面、層次清晰,符合中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可操作性強,可以作為我國設立國家公園的重要依據。
《國家公園設立規范》(GB/T 39737-2020)規定了國家公園準入條件、認定指標、調查評價和命名規則等要求。《國家公園設立規范》(GB/T 39737-2020)適用于國家公園設立評價與管理。
2021年10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行“國家公園標準”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公園設立規范》等5項國家標準,解讀國家公園的準入條件和認定標準。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