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國家體育場: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建筑概念設計競賽 | 作????者 | 平永泉 |
---|---|---|---|
譯????者 | 陳剛 | 出版社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頁????數 | 192 頁 |
基本信息
作 者: 平永泉 編 陳剛 譯
出 版 社: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12060436
出版時間: 2003-10-01
版 次: 1
頁 數: 192
裝 幀: 精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建筑>建筑設計
內容簡介
《國家體育場: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建筑概念設計競賽》介紹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最重要的建筑——國家體育場的建筑設計方案。此方案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穆龍建筑設計公司與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制定的。 國家體育場是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將舉辦奧運會的開、閉幕式和田徑比賽,是2008年奧運場館中最主要,觀眾坐席數最多,單位工程量最大的建筑。從歷史上看,歷史奧運會的主體育場都成為奧運會留給主辦城市的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奧林匹克精神被固化入建筑,成為拼搏、公平、和平、友誼等人類優秀品質的象征和紀念。它通常都成為舉辦城市的代表性建筑,持續不斷地為舉辦城市的文化,體育事業的繁榮提供動力。2100433B
1、國家體育場的“鳥巢”整個工程占地面積約為20.4公頃,總建筑面積約25.8萬平方米,檐高68.5m,東西長297m,南北長333m。體育場建筑呈橢圓的馬鞍形,外殼是由約4.8萬噸鋼結構有序編織成&...
體育場跑道的預算具體有土方開挖、回填土、墊層、混凝土基層、面層、附屬排水溝等等項目。
體育場的預算都需要算哪些工程量:挖土方、運土方、回填土、墊層,面層、伸縮縫等。
格式:pdf
大小:10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 國家體育場 (“鳥巢” )是 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主體 育場。由 2001 年普利茨克獎獲得者赫爾佐格、德梅隆與中國建筑師李興剛等合作完成的巨 型體育場設計,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 ,它更像一個搖籃,寄托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 設計者們對這個國家體育場沒有做任何多余的處理, 只是坦率地把結構暴露在外, 因而自然 形成了建筑的外觀。 國家體育場于 2003 年 12 月 24 日開工建設, 2004 年 7 月 30日因設 計調整而暫時停工,同年 12 月 27 日恢復施工,預計 2008 年 3 月完工。工程總造價 22.67 億元。 “鳥巢”外形結構主要由巨大的門式鋼架組成,共有 24根桁架柱。國家體育場建 筑頂面呈鞍形, 長軸為 332.3 米,短軸為 296.4米,最高點高度為 68.5 米,最低點高度為 42.8 米。 體育場外殼采用可作
格式:pdf
大小:10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 場館名稱:國家體育場 (鳥巢 ) 建設地點:北京市朝陽區安定路甲 3號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 , 亞運村北 ) 建筑面積 (萬㎡ ):25.8、座席數:永久座席 80000個,臨時性座席 11000個 賽時功能:田徑、足球 賽后功能:國際國內體育比賽和文化、娛樂活動 開工時間: 2003.12.24 北京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體育場館 第 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會場, 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 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東側。 建筑面積 25.8萬平米,用地面積 20.4 萬平米。 2008年奧運會期間,承擔開幕式、閉幕式、田 徑比賽、男子足球決賽等賽事活動,能容納觀眾 10萬人,其中臨時坐席 2萬座。奧運會后, 可容納觀眾 8萬人,可承擔特殊重大體育比賽、各類常規賽事以及非競賽項目,并將成為北 京市提供市民廣泛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
概念設計是一個設計的階段,根據設計對象的構思策略.使用簡單明了的表達形式來對構思進行探討,這樣的策略和形式結合的過程,可以認為是概念設計。
設計作為一種創造,需要用創新去詮釋。例如要設計一個圖書館,因為可能若干時間后由于信息業的飛速發展,環保等等的變化,書的實體已不再是紙張而超越了現實時,那么,圖書館概念的新形式將是什么呢
最佳的設計往往是通過概念設計來實現的,而概念設計又往往先于初步設計;它協調建筑功能、結構功能、造型美觀和建造條件之間的關系,是整個設計工作的靈魂。
概念設計是指根據理論與實驗研究結果和工程經驗等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筑和結構的總體布置,并正確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
概念設計包括建筑概念設計和結構概念設計兩個方面。建筑概念設計是對滿足建筑使用功能且造型優美、技術先進的總建筑方案的確定;結構概念設計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間中用整體的概念來完成結構總體方案的設計。結構概念設計旨在有意識地處理構件與結構、結構與結構的關系,滿足結構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功能的需要,以及技術經濟可能的設計原則,確定最優的結構體系,選擇適用的建筑材料和合理的關鍵部位構造、結合適宜的施工及合理的效益達到房屋設計的統一。
【學員問題】換土法的建筑概念?
【解答】所謂換土法是指將路基范圍內的軟土清除,用穩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壓實或夯實。在公路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開挖換填天然砂礫,即在一定范圍內,把影響路基穩定性的淤泥軟土用挖掘機挖除,用天然砂礫進行換置,開挖換填深度在2m以內,采用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分層檢測壓實度的方法施工。從而改變地基的承載力特性,提高抗變形和穩定能力。在換填過程中,對于換填的天然沙礫中石頭的粒徑、含量和級配也應充分考慮,最好做試驗檢測,避免無法壓實而引起沉降。淺層處理和深層處理很難明確劃分界限,一般可認為地基淺層處理的范圍大致在地面以下5m深度以內。淺層人工地基的采用不僅取決于建筑物荷載量值的大小,而且在更大程度上與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有關。地基淺層處理與深層處理相比,一般使用比較簡便的工藝技術和施工設備,耗費較少量的材料。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