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報告(2020) | 分????類 | 圖書 |
---|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肆虐,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綜合實力最強、引領作用最為顯著、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最大,并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中心城市?!秶抑行某鞘薪ㄔO報告(2020)》藍皮書客觀評估了國家中心城市的現狀水平和發展態勢,著力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國家中心城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全面地反映了國家中心城市在承擔國家使命和特大城市韌性建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重點探討了后疫情背景下特大城市韌性建設的熱點和前沿問題,就如何把握發展新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藍皮書探討了建設韌性城市應著力把握的六個要素,闡述了推進特大型城市韌性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提出了新發展格局下推進特大型城市韌性建設的路徑與舉措。重要特點是在主題上聚焦了“特大型城市”,而不僅僅是國家中心城市。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是要著眼于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更寬廣的視野和更長遠的眼光,審視新冠肺炎疫情對包括國家中心城市在內的特大型城市影響及應對策略。
該書還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城市將進入一個高風險階段,未來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將普遍面臨氣候變化、環境危機以及各種極端事件帶來的威脅。這些不確定性和安全風險,不僅會對城市經濟社會形成嚴重沖擊,且還可能對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成威脅,例如,這次在全球擴散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
通報稱,藍皮書在2017年和2018年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評價基礎上,綜合考慮抗疫背景下城市韌性建設代表性、數據來源的連續性、指數數據可獲取性、指標的有效性等因素,優化構建了包含38項評價指標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城市和生態文明編輯部主任丁凡表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國家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報告(2020)》以“后疫情”背景下我國特大型城市建設為主題,探討了抗疫背景下特大型城市韌性建設的熱點前沿問題,對充分發揮以國家中心城市為代表特大型城市的功能和比較優勢,持續推進高質量建設特大型城市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據了解,該藍皮書首次嘗試增選了9個國家中心城市以外的杭州、南京、長沙、沈陽、濟南、合肥、深圳、青島、寧波、廈門這10個特大型城市,進行發展潛力的測度和評價,并從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多方面提出了后疫情背景下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不僅如此,該書系統地呈現了眾多專家在第三屆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高層論壇上發表的觀點,實現了藍皮書與高層論壇的有機銜接和高度融合。 2100433B
城市定位北京中國政治、文化、科教以及國際交往中心。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建設為世界城市。 天津中國北方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北方國際物流中心。 上海國際經濟中心、國際...
國家中心城市(8座):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第一階段(2010-2015):2010年2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 五大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國家城鎮體系頂端的城市,這些城市要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 它們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
格式:pdf
大?。?span id="2qsfgcu" class="single-tag-height">163KB
頁數: 9頁
評分: 4.4
5 特 稿SPECIAL FEATURE 《城市觀察》 2009年第 2期 Urban Insight 2009, No. 2 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從國家戰略層面全面提升廣州科學發展實力的研究 ◎ 朱小丹 一、有關國家中心城市及科學 發展實力的定義 1.國家中心城市的定義 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經濟、政治、 文化、社會等領域具有全國性重要影響并 能代表本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城市。也 可以說,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個國家綜合實 力最強、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最大的城市 代表,通常是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經濟中 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對 外交往中心。 從主要特征上說,國家中心城市是 國家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競爭的代表,是 國家或國家主要經濟區域內經濟活動組織 2 0 0 8 年 底 , 國 務 院 頒 布 實 施 的 《珠江三角洲地 區改革 發展規劃 綱要 ( 2008-2020 )》(以下簡稱
格式:pdf
大小:163KB
頁數: 6頁
評分: 4.4
在對國家中心城市與體育城市概念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探討了我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體育城市建設之融合的相互關系,提出了我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體育城市建設之融合的策略,即制定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體育城市建設之融合的發展策略;注重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體育城市建設規劃的空間性與政策性協同發展的關系;樹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體育城市建設之融合的理念,提升城市建設的軟硬件實力。
Ⅰ 總報告
1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綜述及發展態勢【鄭州師范學院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課題組】/001
2 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指數及評價排序【鄭州師范學院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課題組】/040
Ⅱ 建設篇
3 北京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進展、特點與展望【趙 弘】/066
4 上海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進展、特點及趨勢【張學良 吳勝男 楊朝遠】/089
5 天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進展、特點及趨勢【李 慧 周立群】/106
6 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成效與展望【尹 濤 覃 劍】/128
7 重慶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進展、特點及趨勢【彭勁松 白佳飛】/148
8 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實踐與思考【龐啟健 許明強】/168
9 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報告【秦尊文】/190
10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情況的綜述及前瞻【韓 鵬 郭志遠】/213
11 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進展、特點及趨勢【王曉娟】/232
Ⅲ 案例篇
12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實踐與思考【張靜華】/254
13 重慶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建設的舉措與進展【彭勁松 等】/268
14 成都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田坤明 許明強 楊繼瑞】/277
15 武漢光谷科創中心建設的特點和綜合效應【鄧宏兵 蘇攀達】/288
16 打造西安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示范區【姜 濤】/303
17 跨境電商“鄭州模式”的形成、作用和影響【全坤強】/315
18 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歷史回顧、機遇挑戰與對策舉措【閻鐵成】/331
Ⅳ 探索篇
19 超大城市的空間優化之道【仇保興】/350
20 國家中心城市的設立標準及功能要素研究【陳 耀 尚永珍】/363
21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孫久文 易淑昶】/374
22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堵”與“疏”的治理思路與方略研究【羅若愚 譚忠瓊】/383
23 產業園區在上海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的貢獻、形態演進與發展路徑【甄 杰】/398
24 國家中心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國際經驗及借鑒【〔英〕張 冰】/419
25 國外城市更新實踐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李愛民 高國力】/433
26 內陸地區城市融入“一帶一路”模式與路徑研究
——以鄭州為例【劉榮增 陸文濤】/446
27 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考量、獨特優勢和主要任務【喻曉瑩 喻新安】/456
Ⅴ 附錄
28 附錄一 2017年國家中心城市主要統計數據匯總/473
29 附錄二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文件摘編/475
30 附錄三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大事記/5002100433B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報告(2018)/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首次對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情況進行學術綜述,對發展態勢做出總體判斷并提出建設性意見;首次研究確定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指數,在此基礎上,對國內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進行綜合評價和排序。
書中重點研究、分析和闡述了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九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進展、特點及趨勢;并深度研究諸如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要素、宏觀管理指導及評價考核、資源節約和環境質量提升、空間布局和地下管網優化、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構建、文脈保護與傳承等現實問題,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
《中國工程建設行業發展報告(2020)》是關于中國工程建設發展的年度研究報告,2020年第二次出版。本書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組織編撰,集合了行業協會、工程建設企業、高等院校和有關政府部門眾多行業管理者、專家和學者的智慧,是一部較為全面論述中國工程建設行業發展的研究性成果。
全書以詳實的數據和豐富的產業素材作支撐,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相當廣度和深度的研究,有助于讀者全方位了解中國工程建設行業的發展態勢,對行業管理部門、研究機構、政府部門、企業決策及戰略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