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甘肅農業綠色發展研究報告 | 作????者 | 魏勝文、喬德華、張東偉 |
---|---|---|---|
出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 | 9787520122078 |
定????價 | 98 [2]? | 字????數 | 310千字 |
Ⅰ 總報告
1 甘肅農業綠色發展現狀與展望【魏勝文 張東偉 喬德華】/001
Ⅱ 綜合篇
2 甘肅市州農業綠色發展綜合評價報告【湯瑛芳 張東偉 董 博】/029
3 甘肅省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研究報告【白 濱 李瑞琴 于安芬 陳 申 張少明】/046
4 甘肅省農業生態服務功能研究報告【劉 陽 張松林 趙成章】/066
5 甘肅省農業標準化研究報告【喬德華】/084
6 甘肅省中低產田現狀及改良利用研究報告【張東偉 郭天文 董 博 曾 駿 王建連】/101
Ⅲ 環境篇
7 甘肅省農業水資源利用研究報告【呂曉東 馬忠明】/115
8 甘肅省化肥減施增效研究報告【車宗賢 馮守疆 崔云玲】/139
9 甘肅省農藥減施增效研究報告【張炳炎 楊虎德】/156
10 甘肅省農膜殘留與防治研究報告【李崇霄 趙記軍 周 濤 胡玉潔】/173
11 甘肅省種植業廢棄物利用研究報告【龐中存】/187
12 甘肅省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研究報告【宋淑珍 楊發榮】/197
Ⅳ 產業篇
13 甘肅省草食畜牧業綠色發展研究報告【郎 俠 吳建平】/209
14 甘肅省設施蔬菜產業綠色發展研究報告【王曉巍】/225
15 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綠色發展研究報告
【呂和平 張 武 陸立銀 李 掌 文國宏 李高峰 齊恩芳】/241
16 甘肅省優質林果業綠色發展研究報告
【王發林 馬 明 王 鴻 劉小勇 郝 燕 李紅旭 王玉安】/261
17 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綠色發展研究報告【王國祥】/272
18 甘肅省現代種業綠色發展研究報告【張正英】/2882100433B
本書是一部關于甘肅省農業綠色發展的性、綜合性資訊文獻,全書集成的18篇專業研究報告凝結了60多位相關領域學者的心血與智慧。全書以評估現狀、分析原因、預測走勢、提出對策為基本框架,從資源、環境和產業三個不同的維度,系統呈現了甘肅省農業綠色發展的狀況,從多個層面剖析了影響全省農業綠色發展的障礙因素,提出了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與建議。對于了解甘肅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狀況、把握全省農業的發展趨勢、開展理論研究和科學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依托甘肅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旗下的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創新工程學科團隊和“甘肅農科智庫”平臺,組織本院專家及省內農業管理、教學機構專家共同完成了本書的研創和編寫。本書得到了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YB-016)的支持。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從內涵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
首先,要樹立生態環保觀念。一要樹立正確的平等觀。人類與自然界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索取與被索取的關系,而是互利共生、和諧共存的有機整體。中國傳統文化講的“天人合一”,馬克思說的“自然天生為人,人天生為自然...
“一個驅動”即創新驅動。實現工業綠色發展,必須探索全方位的創新道路,從理念、技術和制度3個層面開展創新。理念創新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前提。世界經濟正在加速邁向低碳化和綠色化,綠色經濟時代即將來臨,人類將實...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6頁
評分: 4.7
為了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國家正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因此,本文以農業領域中的農業綠色發展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弄清楚PPP模式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運用的必要性和目標,再通過探究第一批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的PPP項目的有利條件,最后選擇合適的PPP模式的運作方式,從而為今后此類項目的開展提供指導,擴大PPP模式在該領域的應用范圍,最終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6頁
評分: 4.7
為了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國家正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因此,本文以農業領域中的農業綠色發展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弄清楚PPP模式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運用的必要性和目標,再通過探究第一批農業綠色發展領域的PPP項目的有利條件,最后選擇合適的PPP模式的運作方式,從而為今后此類項目的開展提供指導,擴大PPP模式在該領域的應用范圍,最終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研究報告(2020)》為中南財經大學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的年度報告。通過對本年內生態文明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匯集,為促進學科特色的形成和提升學科的競爭力,并力圖建構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理論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必要的理論貢獻。
《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研究報告(2020)》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理論研究。該編主要對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理論的哲學基礎、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理論的價值立場、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與生態正義的價值追求等方面內容進行研究,并展開了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等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揭示了中國形態的生態文明理論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和意義
《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研究報告(2020)》下編為生態治理論與區域生態治理研究。該編在對中外生態治理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具體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區域治理模式及其在中國的實踐、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生態治理與生態扶貧、氣候正義與氣候治理等問題,實現了生態文明理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
甘肅省農業建設項目管理站是省農牧廳直屬公益一類管理事業單位,縣級建制,核定事業編制40名。單位前身成立于1978年的甘肅省農墾局荒地勘測規劃設計大隊,1984年更名組建成立甘肅省農墾勘測設計院,2003年更名為甘肅省農業工程規劃院,2015年7月經甘肅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更名為甘肅省農業建設項目管理站。內設辦公室、綜合業務科、農業建設項目監管科、農業建設項目績效評價科、農業發展規劃室、農業地理信息室六個科室。持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發的農業咨詢甲級資質證書,農業評估咨詢乙級資質證書,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水利工程咨詢丙級資質證書;甘肅省測繪局頒發的測繪乙級資質證書;甘肅省國土廳頒發土地規劃丙級資質證書。單位現有高級職稱13名、中級職稱 20 名,取得注冊咨詢工程師12名,造價工程師4名。 2100433B
農村電氣化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學科是研究農村電力系統及自動化技術、農業裝備和產業技術改造的自動化技術、農業信息與網絡技術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是推進農業與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全面實施農村電氣化的重要保障。特別在甘肅省這個農村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加強農業電氣化及自動化學科建設,對繁榮西北地區的農村經濟,促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業電氣化的全面實施等都具有深遠和重要意義。本學科點已形成了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技術、農業工程檢測與控制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等三個研究方向:
1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技術。本方向利用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理論,現代通訊技術,電力電子技術以及電力工程理論等,研究提高農村電網運行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途徑,主要包括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管理系統,微機保護裝置以及農村電網運行管理等。此外,綜合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以及微機控制技術,研究農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節能與降耗技術。
2 農業工程檢測與控制技術。本方向利用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氣控制技術、圖像識別技術以及多種檢測技術,研究對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裝備的智能化檢測與自動化控制,農業生物環境控制工程以及農產品品質無損檢測與控制系統,以降低農業生產勞動強度,提高農產品品質與產量。
3 農業信息技術。 本方向利用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理論、數據處理與挖掘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圖像識別檢測技術和軟件編程技術,研究農業生物信息技術,農業專家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農產品圖形圖像處理和智能化精確農業技術,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
研究生主干課程:
工程數學、數值分析、現代電子技術、計算機電路設計與仿真、現代控制理論、高級數據庫系統設計、智能控制技術、現代測試技術、虛擬儀器技術、機器視覺技術、計算機控制網絡技術、計算機在農業中的應用、農業自動化新技術、農業工程新技術專題。
農業機械化工程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甘肅農業大學建立較早、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本科專業。2001年獲得農業機械化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農業機械化農業推廣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9月以該專業為主要依托的農業工程一級學科被確定為2006-2010年度甘肅省重點學科。下設發動機、拖拉機、拖拉機汽車電器、農業機械性能測試、大田作業機械、保護地作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機械7個實驗室。
該專業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3人入選甘肅省“333”、“555”創新人才工程,3人獲得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3人獲得博士學位,在讀博士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3人(其中外聘8人),教授、副教授中年齡在45歲以下人員占76%,形成了一支數量適中、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和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
承擔了國家“ 863 ”、“十五”重點攻關、國家發改委、甘肅省攻關、甘肅省教育廳、甘肅省人事廳和各類橫向課題 30 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形成了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該專業在校本科生215人,計劃內碩士研究生21人,農業推廣(農業機械化領域)碩士研究生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