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鋼鐵企業價值創造與盈利模式變化趨勢 | 出版社 | 冶金工業出版社 |
---|---|---|---|
頁????數 | 191 頁 | 開????本 | 32 開 |
品????牌 | 冶金工業出版社 | 作????者 | 戴淑芬 |
出版日期 | 2012年7月1日 | 語????種 | 簡體中文 |
ISBN | 9787502460129, 7502460128 |
第一章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第一節產業結構升級
一、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現狀
二、中國產業結構升級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三、中國產業結構升級趨勢及階段性新特點
四、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對鋼鐵工業的影響
第二節制造業服務化轉型
一、制造業服務化的內涵和模式
二、目前中國制造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態勢
三、鋼鐵工業服務化轉型
第三節信息化滲透
一、信息化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滲透
二、我國鋼鐵工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三、信息化助力鋼鐵工業轉型升級
第四節低碳化發展
一、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中國鋼鐵工業的低碳化發展路徑
第五節國際化深入
一、國際化的基本內涵和動因
二、中國鋼鐵工業國際化所處的階段和存在的問題
三、全球鋼鐵業在國際化趨勢下的發展特點
第二章鋼鐵工業價值創造體系的變化趨勢
第一節鋼鐵產品生產制造
一、鋼鐵產品研發創新
二、鋼鐵產品綠色制造
三、鋼鐵產品升級替代
第二節鋼鐵材料服務提供
一、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產品開發
二、鋼材深加工
三、電子商務、鋼材期貨等在鋼鐵物流領域的發展
第三節能源轉換
一、能源轉換過程及能源轉換效率提高
二、能源結構調整
第四節廢棄物消納、處理
一、內部“三廢”的處理與回收
二、城市廢棄物的消納
第五節再資源化
一、焦爐煤氣再資源化
二、高爐煤氣的再資源化
三、轉爐煤氣的再資源化
四、冶金渣的綜合利用
第三章鋼鐵企業競爭力要素結構的變化
第一節產業鏈利潤分配與轉移
一、上游資源發展趨勢
二、鋼鐵制造流程優勢
三、鋼鐵企業向下游拓展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鋼鐵工業信息化建設
一、鋼鐵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
二、鋼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化網絡
三、鋼鐵企業之間的信息化關聯
四、物聯網和云計算的發展對鋼鐵行業發展
帶來的沖擊及機遇
第三節鋼鐵企業制造與技術創新
一、產品質量
二、生產成本
三、技術研發
四、差異化發展
第四節鋼鐵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
一、對市場變化的快速響應
二、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
第五節符合社會規范的生產經營過程
一、符合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相關規范
二、符合相關勞動保護、人權保障的法規和思想
第四章鋼鐵企業盈利模式變化趨勢
第一節盈利模式的內涵
第二節鋼鐵企業的盈利模式架構
一、基于構成要素的鋼鐵企業盈利模式分解
二、基于功能視角的鋼鐵企業盈利模式分解
第三節鋼鐵企業的盈利模式發展趨勢分析
一、基于產業鏈視角的盈利模式分析
二、基于能源轉換和資源再利用視角的
盈利模式分析
三、基于技術創新視角的盈利模式分析
四、基于全球視野的國際化盈利模式
五、基于無邊界企業的盈利模式
六、基于服務商的盈利模式
參考文獻2100433B
《鋼鐵企業價值創造與盈利模式變化趨勢》可供鋼鐵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冶金行業企事業發展研究部門人員、市場研究人士、咨詢行業人士和投資專家等閱讀參考。
目前,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主要有:資產價值評估法、現金流量貼現法、市場比較法和期權價值評估法等四種。 一、資產價值評估法 資產價值評估法是利用企業現存的財務報表記錄,對企業資產進行分項評估,然...
農村電商服務農村市場,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經濟效益,
鋼鐵企業檢修1–3–47定額
格式:pdf
大小:823KB
頁數: 2頁
評分: 3
中國房地產企業盈利模式變化趨勢——中國房地產企業在變化的市場和政策環境下,必然要改變其現有的開發模式,進而轉變企業的盈利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
格式:pdf
大小:823KB
頁數: 2頁
評分: 4.7
2007年第 10期 MetallurgicalFinancialAccounting 冶金財會 從目前國內鋼鐵產品銷售代理商、各鋼廠駐外分銷機 構的布局、直銷及經銷產品比例、流向等方面來看 ,大多數 企業已初步建立了覆蓋主要目標地區的全國性產品銷售網 絡,特別是在新產品市場開拓、 提高產品市場覆蓋率、 穩定 用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也為今后企業營銷工作打下 了良好基礎,同時積極探索新的營銷模式。但實際工作中也 表現出某些不足之處 ,并且有些潛在問題對未來營銷工作 存在一定的不利影響。 鋼材營銷屬于工業品營銷重要的組成部分 ,鋼材營銷 又具有其特殊性。鋼材營銷經過十幾年的發展 ,逐步形成下 列營銷模式。 一、鋼材直銷營銷模式 鋼材直供直銷模式的特點 : 1.鋼廠直接向產品的最終用戶 銷售其產品 ,沒有中間商和中間機 構; 2.生產和消費雙方直接見面 , 雙方溝通及時,信息傳遞準確; 3
在地質歷史上,地球的氣候發生過顯著的變化。一萬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結束,地球的氣候相對穩定在當前人類習以為常的狀態。地球的溫度是由太陽輻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熱后的地球將紅外輻射線散發到空間的速率決定的。從長期來看,地球從太陽吸收的能量必須同地球及大氣層向外散發的輻射能相平衡。大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氣體,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陽的短波輻射幾乎無衰減地通過,但卻可以吸收地球的長波輻射。因此,這類氣體有類似溫室的效應,被稱為"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吸收長波輻射并再反射回地球,從而減少向外層空間的能量凈排放,大氣層和地球表面將變得熱起來,這就是"溫室效應"。大氣中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已經發現近30種,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亞氮也起相當重要的作用(見表 2)。從長期氣候數據比較來看,在氣溫和二氧化碳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見圖 1)。國際社會所討論的氣候變化問題,主要是指溫室氣體增加產生的氣候變暖問題。
表 2 主要溫室氣體及其特征
氣體 | 大氣中濃度(ppm) | 年增長(%) | 生存期(年) | 溫室效應(CO2=1) | 現有貢獻率(%) | 主要來源 |
CO2 | 355 | 0.4 | 50-200 | 1 | 55 | 煤、石油、天然氣、森林砍伐 |
CFC | 0.00085 | 2.2 | 50-102 | 3400-15000 | 24 | 發泡劑、氣溶膠、制冷劑、清冼劑 |
甲烷 | 1.714 | 0.8 | 12-17 | 11 | 15 | 濕地、稻田、化石、燃料、牲畜 |
NOX | 0.31 | 0.25 | 120 | 270 | 6 | 化石燃料、化肥、森林砍伐 |
引自全球環境基金(GEF):Valu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1998
本世紀以來所進行的一些科學觀測表明,大氣中各種溫室氣體的濃度都在增加。1750年之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維持在280ppm。工業革命后,隨著人類活動,特別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斷增長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壞,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不斷增長,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漸上升,每年大約上升1.8ppm(約0.4%),已上升到近360ppm。從測量結果來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約等于人為排放量的一半。按照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的評估,在過去一個世紀里,全球表面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許多學者的預測表明,到下世紀中葉,世界能源消費的格局若不發生根本性變化,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將達到560ppm,地球平均溫度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1996年發表了新的評估報告,再次肯定了溫室氣體增加將導致全球氣候的變化。依據各種計算機模型的預測,如果二氧化碳濃度從工業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1.5℃到4℃。
圖 1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和氣溫變化
分類
盈利模式分為自發的盈利模式和自覺的盈利模式兩種,前者的盈利模式是自發形成的,企業對如何盈利,未來能否盈利缺乏清醒的認識,企業雖然盈利,但盈利模式不明確不清晰,其盈利模式具有隱蔽性、模糊性、缺乏靈活性的特點;后者,也就是自覺的盈利模式,是企業通過對盈利實踐的總結,對盈利模式加以自覺調整和設計而成的,它具有清晰性、針對性、相對穩定性、環境適應性和靈活性的特征。
在市場競爭的初期和企業成長的不成熟階段,企業的盈利模式大多是自發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的不斷成熟,企業開始重視對市場競爭和自身盈利模式的研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找到盈利模式的幸運。
盈利分析主要通過分析盈利模式,對現有的盈利方式進行改進。
蒸發量每十年減少34.12毫米。通過對資料的統計與計算,發現,盡管在45年間中國年平均氣溫以每10年增加0.2℃的趨勢遞增,但是蒸發皿蒸發量總體上卻以每10年減少34.12毫米的速度遞減。研究僅是基于氣象臺站觀測資料的分析,由于城市化后資料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更加受到重視,因此城市的發展(包括建筑增高加密、環境和空氣污染等)對風速的減弱、日照的減小、溫度的升高等方面的貢獻如何,都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