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硅化加固法 | 外文名 | consolidation by silication |
---|---|---|---|
種????類 | 單液硅化、雙液硅化 | 領????域 | 工程技術 |
硅化法可達到的加固半徑與土的滲透系數、灌注壓力、灌注時間和溶液的粘滯度等有關,一般為0.4~0.7米,可通過單孔灌注試驗確定。各灌注孔在平面上宜按等邊三角形的頂點布置,其孔距可采用加固土半徑的1.7倍。加固深度可根據土質情況和建筑物的要求確定,一般為4~5米。
硅酸鈉的模數值通常為2.6~3.3,不溶于水的雜質含量不超過2%。 此法需耗用硅酸鈉或氯化鈣等工業原料,成本較高。其優點是能很快地抑制地基的變形,土的強度也有很大提高,對現有建筑物地基的加固特別適用。但是,對已滲有石油產品、樹膠和油類及地下水pH值大于9的地基土,不宜采用硅化法加固。
雙液硅化適用于加固滲透系數為 2~8米/日的砂性土;
或用于防滲止水,形成不透水的帷幕。硅酸鈉溶液的比重為1.35~1.44,氯化鈣溶液的比重為1.26~1.28。兩種溶液與土接觸后,除產生一般化學反應外,主要產生膠質化學反應,生成硅膠和氫氧化鈣。在附屬反應中,其生成物也能增強土顆粒間的連結,并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砂性土加固后的無側限極限強度可達1.5~6.0兆帕。
單液硅化適用于加固滲透系數為 0.1~2.0米/日的濕陷性黃土和滲透系數為0.3~5.0米/日的粉砂。 加固濕陷性黃土時,溶液由濃度為10~15%的硅酸鈉溶液摻入2.5%氯化鈉組成。溶液入土后,鈉離子與土中水溶性鹽類中的鈣離子(主要為硫酸鈣)產生離子交換的化學反應,在土粒間及其表面形成硅酸凝膠,可以使黃土的無側限極限抗壓強度達到0.6~0.8兆帕。加固粉砂時,在濃度較低的硅酸鈉溶液內(比重為1.18~1.20)加入一定數量的磷酸(比重為1.02),攪拌均勻后注入,經化學反應后,其無側限極限抗壓強度可達0.4~0.5兆帕。
雙液硅化適用于加固滲透系數為 2~8米/日的砂性土;或用于防滲止水,形成不透水的帷幕。硅酸鈉溶液的比重為1.35~1.44,氯化鈣溶液的比重為1.26~1.28。兩種溶液與土接觸后,除產生一般化學反應外,主要產生膠質化學反應,生成硅膠和氫氧化鈣。在附屬反應中,其生成物也能增強土顆粒間的連結,并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砂性土加固后的無側限極限強度可達1.5~6.0兆帕。
硅化法可達到的加固半徑與土的滲透系數、灌注壓力、灌注時間和溶液的粘滯度等有關,一般為0.4~0.7米,可通過單孔灌注試驗確定。各灌注孔在平面上宜按等邊三角形的頂點布置,其孔距可采用加固土半徑的1.7倍。加固深度可根據土質情況和建筑物的要求確定,一般為4~5米。 硅酸鈉的模數值通常為2.6~3.3,不溶于水的雜質含量不超過2%。 此法需耗用硅酸鈉或氯化鈣等工業原料,成本較高。其優點是能很快地抑制地基的變形,土的強度也有很大提高,對現有建筑物地基的加固特別適用。但是,對已滲有石油產品、樹膠和油類及地下水pH值大于9的地基土,不宜采用硅化法加固。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33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單位工程名稱: 年 月 日 交底項目 硅化加固地基施工 交底人 施工班組 內容摘要: 1、配合比情況; 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點; 3、工藝標準及質量 要求; 4、保證質量具體措施; 5、容易忽略的其他問題。 一、施工操作工藝 1.硅化加固地基常用流程有三種: 單液注漿工藝流程: 機具設備安裝→定位打管 (鉆)→封孔→配置漿液、 注漿→拔管→管 子沖洗、填孔→輔助工作。 雙液注漿工藝流程: 機具設備安裝→定位打管 (鉆)→封孔→配甲液、 注漿→沖管→配乙 液、注漿→拔管→管子沖洗、填孔→輔助工作。 加氣硅化注漿工藝流程: 機具設備安裝→定位打管 (鉆)→封孔→加氣→配置漿液、 注漿 →加氣→拔管→管子沖洗、填孔→輔助工作。 2.機具設備安裝程序為: 但是先將鉆機或三角架安放與預定孔位, 調好高度和角度 然后將注水泵和管道 (包括漿管吸砂管、回漿管 )連接好;再安裝壓力表,
通過打入帶孔的金屬灌注管,在一定的壓力下,將硅酸鈉(俗稱水玻璃)溶液注入土中;或將硅酸鈉及氯化鈣兩種溶液先后分別注入土中。前者稱為單液硅化;后者稱為雙液硅化。
單液硅化適用于加固滲透系數為 0.1~2.0米/日的濕陷性黃土和滲透系數為0.3~5.0米/日的粉砂。 加固濕陷性黃土時,溶液由濃度為10~15%的硅酸鈉溶液摻入2.5%氯化鈉組成。溶液入土后,鈉離子與土中水溶性鹽類中的鈣離子(主要為硫酸鈣)產生離子交換的化學反應,在土粒間及其表面形成硅酸凝膠,可以使黃土的無側限極限抗壓強度達到0.6~0.8兆帕。加固粉砂時,在濃度較低的硅酸鈉溶液內(比重為1.18~1.20)加入一定數量的磷酸(比重為1.02),攪拌均勻后注入,經化學反應后,其無側限極限抗壓強度可達0.4~0.5兆帕。
雙液硅化適用于加固滲透系數為 2~8米/日的砂性土;或用于防滲止水,形成不透水的帷幕。硅酸鈉溶液的比重為1.35~1.44,氯化鈣溶液的比重為1.26~1.28。兩種溶液與土接觸后,除產生一般化學反應外,主要產生膠質化學反應,生成硅膠和氫氧化鈣。在附屬反應中,其生成物也能增強土顆粒間的連結,并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砂性土加固后的無側限極限強度可達1.5~6.0兆帕。
硅化法可達到的加固半徑與土的滲透系數、灌注壓力、灌注時間和溶液的粘滯度等有關,一般為0.4~0.7米,可通過單孔灌注試驗確定。各灌注孔在平面上宜按等邊三角形的頂點布置,其孔距可采用加固土半徑的1.7倍。加固深度可根據土質情況和建筑物的要求確定,一般為4~5米。
硅酸鈉的模數值通常為2.6~3.3,不溶于水的雜質含量不超過2%。 此法需耗用硅酸鈉或氯化鈣等工業原料,成本較高。其優點是能很快地抑制地基的變形,土的強度也有很大提高,對現有建筑物地基的加固特別適用。但是,對已滲有石油產品、樹膠和油類及地下水pH值大于9的地基土,不宜采用硅化法加固。
通過打入帶孔的金屬灌注管,在一定的壓力下,將硅酸鈉(俗稱水玻璃)溶液注入土中;或將硅酸鈉及氯化鈣兩種溶液先后分別注入土中。前者稱為單液硅化;后者稱為雙液硅化。
適用于加固滲透系數為 0.1~2.0米/日的濕陷性黃土和滲透系數為0.3~5.0米/日的粉砂。 加固濕陷性黃土時,溶液由濃度為10~15%的硅酸鈉溶液摻入2.5%氯化鈉組成。溶液入土后,鈉離子與土中水溶性鹽類中的鈣離子(主要為硫酸鈣)產生離子交換的化學反應,在土粒間及其表面形成硅酸凝膠,可以使黃土的無側限極限抗壓強度達到0.6~0.8兆帕。加固粉砂時,在濃度較低的硅酸鈉溶液內(比重為1.18~1.20)加入一定數量的磷酸(比重為1.02),攪拌均勻后注入,經化學反應后,其無側限極限抗壓強度可達0.4~0.5兆帕。
適用于加固滲透系數為 2~8米/日的砂性土;或用于防滲止水,形成不透水的帷幕。硅酸鈉溶液的比重為1.35~1.44,氯化鈣溶液的比重為1.26~1.28。兩種溶液與土接觸后,除產生一般化學反應外,主要產生膠質化學反應,生成硅膠和氫氧化鈣。在附屬反應中,其生成物也能增強土顆粒間的連結,并具有填充孔隙的作用。砂性土加固后的無側限極限強度可達1.5~6.0兆帕。
硅化法可達到的加固半徑與土的滲透系數、灌注壓力、灌注時間和溶液的粘滯度等有關,一般為0.4~0.7米,可通過單孔灌注試驗確定。各灌注孔在平面上宜按等邊三角形的頂點布置,其孔距可采用加固土半徑的1.7倍。加固深度可根據土質情況和建筑物的要求確定,一般為4~5米。
硅酸鈉的模數值通常為2.6~3.3,不溶于水的雜質含量不超過2%。 此法需耗用硅酸鈉或氯化鈣等工業原料,成本較高。其優點是能很快地抑制地基的變形,土的強度也有很大提高,對現有建筑物地基的加固特別適用。但是,對已滲有石油產品、樹膠和油類及地下水pH值大于9的地基土,不宜采用硅化法加固。
利用某些化學溶液注入地基土中,通過化學反應生成膠凝物質或使土顆粒表面活化,在接觸處膠結固化,以增強土顆粒間的連結,提高土體的力學強度的方法。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硅化加固法、堿液加固法、電化學加固法和高分子化學加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