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通信方式是指以光纖為傳輸媒質的通信方式。常規的光纖通信系統主要由光源、光纖和光檢測器組成。光纖由纖芯和包層組成,有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兩種。光源有半導體激光器和半導體發光二極管。光檢測器有半導體光電二極管和半導體雪崩光電二極管。常規光纖通信系統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在發送端對光源進行強度調制,已調制的光信號經光纖傳輸后,在接收端利用光檢測器對光信號進行直接檢測。
因此,這種系統又稱為“光強調制直接檢測光纖通信系統”,現正得到廣泛的應用。光纖的主要優點是傳輸信息容量大、傳輸距離長、重量輕、體積小、抗外界電磁干擾和經濟等,廣泛用于國際和國內干線通信系統、市內中繼系統和各種局域網,并逐步向市內用戶網領域發展。光纖通信真正得到發展始于1966年。此后,便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初,光纖通信系統的實用化水平已為2448Mb/s系統,即一個單模光纖系統可開通35000個話路。今后的發展將是不斷提高信息速率,采用各種新技術,如光纖通信復用技術、光纖放大器技術和光孤子技術等;發展新的通信系統,如光纖通信復用系統、光纖全光通信系統、相干光光纖通信系統和光孤子通信系統等;廣泛使用光同步數字傳輸網;發展光纖用戶網;實現寬帶業務通信等。
會,這是趨勢
光纖通信技術(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從光通信中脫穎而出,已成為現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現代電信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光纖通信作為一門新興技術,其近年來發展速度之...
光纖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導纖維中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由于激光具有高方向性、高相干性、高單色性等顯著優點,光纖通信中的光波主要是激光,所以又叫做激光-光纖通信。光纖通信的原理是:在發送端首先要把傳送的信息...
格式:pdf
大?。?span id="5i1zqch" class="single-tag-height">1.1MB
頁數: 6頁
評分: 4.7
串口光纖通信的組網方式 武漢波仕電子有限公司 武漢波仕電子有限公司 由于光纖并不能夠象電線一樣簡單地進行直接連接, 光纖的每個分叉、 集合都必須經 過專門的光纖轉換器,所以光纖通信網絡的組網方式取決于光纖轉換器的功能。本文首 先介紹了簡單的一對一的光纖通信,然后詳細介紹了以波仕電子產品為代表的三種串口 光纖通信的組網方式:總線式、星形、雙環冗余型。用戶可以根據現場的串口設備的分 布地方或者可靠性要求來選擇。通信軟件都是一樣的,與普通的 RS-485總線多機通信 一樣??煽啃允且噪p環冗余的網絡最高。 一 簡單的一對一串口光纖通信方式 最簡單的光纖通信就是一對一的通信。 兩頭的接口可以是 RS-232、RS-485,也可以 是 USB、以太網等。 波仕電子的 RS-232/光纖轉換器、 RS-485/422/光纖轉換器、 USB/串口光纖轉換器、 以太網 /串口光纖轉換器都可以相互之間通過光纖
格式:pdf
大?。?span id="o4cwo0d" class="single-tag-height">1.1MB
頁數: 10頁
評分: 4.5
1 緒論:光纖通信發展史 什么是光? 麥克斯韋 1865年 發表電磁場理論 赫茲 1888年實驗 證實電磁波存在 光是一種電磁波。 電磁波譜 發送信號的載波頻率越高 (波長越短 ), 可以傳送信息的速率就越快。 在電磁波譜中,光波范圍包括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其波 長范圍為: 300 μm ~ 6×10- 3μm。 目前使用的光載波頻率 ~200 Tz 光纖通信的波譜在 1.67×1014 Hz ~ 3.75× 1014 Hz之間,即 波長在 0.8 μm ~ 1.8 μm之間,屬于紅外波段;將 0.8 μm ~ 0.9 μm稱為短波長, 1.0 μm ~ 1.8 μm稱為長波長, 2.0 μm以上稱 為超長波長。 通信用光波范圍 各種單位的換算公式 c = 3×108 m/s 1MHz(兆赫)= 106 Hz λ= c/f 1GHz(吉赫)= 109 Hz 1 μm (微米 ) =
礦用光纖通信根據通信制式可分為模擬光 纖通信和數字光纖通信兩大類。電視圖像的傳輸,常采 用模擬光纖通信,而數據和話音常采用數字光纖通信。
模擬光纖通信 可分為直接或經預調制后對發光 器件進行調制兩種。直接調制的電路簡單,但對發光器 件的線性要求較高,只適用于傳輸距離較近的場合。預 調制的方式有許多種,常用的有脈沖頻率調制方式 PFM (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即待傳輸的基帶 信號對脈沖序列的頻率進行調制。這種方式有效地克 服了發光器件非線性的影響,適用于傳輸距離較遠的 場合。
數字光纖通信 首先對傳輸的基帶信號進行數字 編碼成PCM信號(pulse code modulation),然后對發 光器件進行調制。為了滿足光信號傳輸的要求,還需再 次進行線路編碼。常用的線路碼型有1B2B,5B6B, CMI等許多種標準碼型。
光纖通信同名圖書
同名圖書信息
書 名:光纖通信 作 者:聶兵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ISBN: 9787564025731
開本:16開
定價:2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講述了光纖通信的基本理論和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光纖通信系統的組成;光纖(光纜)結構、類型與傳輸特性,光纖的連接;光無源器件原理與應用;光源、光源調制與光發送機原理和性能指標;光檢測器原理,光接收機的組成、原理和性能;光放大及其應用;SDH體系和數字光纖傳輸系統設計與性能指標;波分復用的原理與技術;SDH傳送網,光傳送網(OTN),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光城域網技術,光接入網結構與應用等。
本書力求在光纖通信系統的原理、應用、設計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可以作為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和光電信息工程等相近專業的本科教學用書和光纖通信的技術培訓教材,也可作為一般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光纖光纜
第3章 光無源器件
第4章 光源與光發送機
第5章 光檢測器與光接收機
第6章 光放大器
第7章 SDH與數字光纖傳輸系統
第8章 光波以分復用
第9章 光網絡
參考文獻
同名圖書信息
書 名:光纖通信
作 者:卜愛琴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8月
ISBN: 9787303103300
開本:16開
定價:26元
內容簡介
《光纖通信》共分10章:第1章介紹光纖通信的發展現狀、光纖通信的基本組成、光纖通信的特點及發展趨勢。第2章介紹光纖的結構和分類、光纖的導光原理、光纖的損耗和色散特性、光纜的結構和種類以及光纜的型號。第3章介紹光纜線路的敷設、光纖光纜的接續與成端、光纜線路的測試以及光纜線路的維護。
目錄
第4章介紹光源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結構和工作特性。
第5章介紹光電檢測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結構和工作特性。
第6章介紹無源光器件的種類、作用、主要性能及應用。
第7章介紹PDH光傳輸系統,包括光發射機和光接收機的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標,光中繼器和光放大器的組成與應用、光纖通信常用線路碼型及中繼距離的計算。
第8章介紹SDH的基本概念、速率與幀結構,SDH的同步復用與映射原理、SDH開銷、SDH設備的邏輯功能描述、SDH傳送網與自愈網、SDH網同步、網絡傳輸性能及華為OptiX OSN 2500光傳輸設備。
第9章介紹光波分復用系統,包括密集波分系統(DWDM)的概念和特點,DWDM的基本類型、DWDM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華為OptiX BSW 320GDwDM設備。
第10章介紹光纖通信實訓,包括光纖與光纜的接續、光纜交接箱與ODF架的成端、0TDR的使用與光纖的測試、光纖通信系統誤碼的測試、光發射機和光接收機性能參數的測試及SDH設備的維護。
同名圖書信息
光纖通信
作 者:劉世安,彭小娟主編
出 版 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開 本:16開
I S B N :9787121100239
定價:¥29.00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光纖通信的基礎知識,包括光纖通信系統的組成、光纖和光纜、光纖通信的基本器件、光發射機和光接收機、光纖通信系統與設計、SDH技術、波分復用技術、光纖通信新技術和光纖通信常用儀表,在相關章節附有實驗實訓內容。
本書緊扣行業標準和規范,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光纖通信技術培訓用書,并可作為技能鑒定的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光纖通信概論
第2章 光纖和光纜
第3章 光纖通信的基本器件
第4章 光發送機和光接收機
第5章 光纖通信系統與設計
第6章 SDH 技術
第7章 波分復用技術
第8章 光纖通信新技術
第9章 常用光纖通信儀表
同名圖書信息
作 者:劉增基書 名:光纖通信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2
ISBN: 7560610290
開本:16開
定價:23元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地介紹了光纖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光纖和光纜的結構和類型,光纖的傳輸原理和特性,光纖特性的測量;光源、光檢測器和光無源器件的類型、原理和性質;光端機的組成和特性;數字光纖通信系統(PDH和SDH);模擬光纖通信系統,包括副載波復用光纖通信系統;光纖通信的若干新技術,如光纖放大器、光波分復用技術、光交換技術、光孤子通信、相干光通信技術、光時分復用技術等;光纖通信網絡,包括單波長的SDH傳送網,多波長的WDM全光網和光接入網。本書在內容上力求理論上的系統性以及技術上的新穎性和實用性。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光纖和光纜
第三章 通信用光器件
第四章 光端機
第五章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
第六章 模擬光纖通信系統
第七章 光纖通信新技術
第八章光纖通信網絡
附錄A SDH系統光接口標準
附錄B PDH系統光線路設備的實例
附錄C VSB-AM/SCM系統光鏈路性能實例
參考文獻
圖書信息
書名:光纖通信(高職高專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ISBN:704012623
作者:林達權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價:20
頁數:1
出版日期:2003-8-1
版次:1
開本:現貨
包裝:平裝
簡介:《光纖通信》一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適用于高職高專教育。本書的特點是以寬帶通信為中心,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本書介紹了光纖通信基本原理、準同步光纖通信原理、同步光纖通信和密集波分復用原理等相關知識。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了高職高專教育特色,特邀了實踐經驗豐富的現場工程師參加編寫。本書概念清晰、通俗易懂,注重新知識、新技術內容的介紹。
目錄:
第一部分光纖光纜和光纖通信的基本器件
第1章概論
1.1 光纖通信發展的幾個亮點
1.2 光纖通信系統的組成
1.3 光纖通信系統所涉及的光纖光纜和器件
1.4 光纖通信的優點
1.5 光纖通信的發展趨勢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光纖光纜
2.1光纖光纜的結構
2.2光纖的導光原理
2.3光纖的傳輸特性
2.4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
2.5光纜線路敷設
2.6光纜的接續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光纖參數的測試
3.1 測試項目和要求
3.2 光纖衰減常數的測量
3.3 單模光纖色散特性的測試
3.4 多模光纖衰減常數的測試
3.5 多模光纖帶寬的測試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光源
4.1引言
4.2 半導體的發光機理
4.3 半導體激光器LD
4.4 發光二極管LED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光檢測器
5.1 作用與要求
5.2 PN結形光電二極管
5.3 PIN光電二極管
5.4雪崩光電二極管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6章光放大器
6.1 光放大器的類型
6.2摻鉺光纖放大器的組成
6.3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6.4 光放大器的應用場合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光無源器件
7.1 光纖活動連接器
7.2 光衰減器
7.3 光波分復用器
7.4 其它無源器件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部分 準同步(PDH)光纖通信原理
第8章
長途光纜通信系統介紹
8.1長途光纜通信系統的組成
8.2PDH光纜通信系統組成舉例
小結
復習考思題
第9章復用設備的工作原理
9.1PCM端機方框簡圖
9.2基群復用設備
9.3 高次群復用設備的工作原理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0章光端機的工作原理
10.1概述
10.2光端機方框組成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1章 光端機設備舉例
11.1概述
11.2OPTIMUX-H型設備方框組成
11.3OPTIMUX-H型設備機架組成
11.4手持終端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三部分 同步(SDH)光纖通信和密集波分復用(DWDM)原理
第12章概述
12.1PDH存在的問題
12.2SDH的主要特點
12.3SDH工作波長區和比特率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3章 幀結構
13.1基本幀結構
13.2STM—N幀結構
13.3STS—N幀結構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4章SDH復用原理
14.1基本復用結構
14.2STM—1信號的形成
14.3STM—N信號的形成
14.4指針
14.5開銷字節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5章同步設備參考邏輯功能框圖
15.1 復合功能(CF)
15.2 單元功能(EF)
15.3 輔助功能
15.4 復用過程與參考模型的對應關系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6章 接口
16.1 光接口
16.2 電接口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7章基本網絡單元的工作原理
17.1終端復用設備
17.2上/下路復用設備(ADM)
17.3網絡轉換設備
17.4交叉連接設備(SDXC)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8章SDH傳送網
18.1SDH傳送網
18.2SDH網絡結構
18.3SDH網的物理拓樸
18.4自愈網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19章光波分復用
19.1 光波分復用概述
19.2 光波分復用的基本原理
19.3 光波分復用器
19.4 ZXWM-32密集波分復用設備
19.5IP over WDM技術
19.6當前要發展第三代光纖通信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20章光傳輸系統的操作維護
20.1ZXSM-2500光傳輸設備系統結構
20.2ZXSM-2500光傳輸設備硬件系統
20.3ZXSM-2500光傳輸設備網管系統
20.4網管系統的功能
20.5設備安裝調試流程
20.6ZXSM-150/600/2500設備調測
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21章光纖通信與相關學科
21.1 光纖通信與計算機技術
21.2 光纖通信與交換技術
21.3 光纖通信與數字通信
21.4 光纖通信與用戶寬帶接入網
小結
復習思考題
附錄:中英文索引
參考文獻
圖書信息
書名:光纖通信 - - 通信用光纖、器件和系統(21世紀信息與通信技術教程)
ISBN:711512300
作者:美國光學學會Michael Bas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定價:37
頁數:330
出版日期:2004-7-1
版次:1
開本:16開
包裝:
簡介:光纖通信領域所涉及的光纖、光放大器、波分復用和光分/插復用等關鍵技術的相繼問世,使光纖通信領域中發生了一場又一場技術革命。光纖具有巨大的帶寬資源,成為通信系統首選的傳輸媒質;光放大器代替了光-電-光中繼器,實現了點到點的全光通信:波分復用不僅使單根光纖的傳輸容量增加了幾倍、幾十倍乃至幾百倍,而且實現了多種不同類型的通信業務同時在一根光纖上傳輸;光分/插復用實現了信息在光域上的傳送、路由的選擇與交換,從而避免出現電子瓶頸的影響,完全滿足了未來通信的高速率、大容量、遠距離的全光通信要求。為了滿足光纖通信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受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委托,我們集體翻譯了這本《光纖通信》技術專著,以使中國廣大從事通信工作的讀者能對光纖通信的基本概念、光纖結構、光器件工作原理、光網絡組網技術和光纖通信新技術等內容有所了解。
Michael Bass是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光學學院/光學與激光研究和教育中心光學、物理、電子和計算機工程教授。他是從Carnegie-Mellon獲得其物理學學士學位,從Michigan大學獲得其物理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
本書是由美國光學學會組織的18名世界著名的光纖通信專家集體編寫的一本介紹通信用光纖、器件和系統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專著。書中全面地介紹了光纖通信技術領域中所涉及到的各個分支,如光纖、光纖通信技術、光纖非線性效應、光纖通信用光源、調制器和探測器、光纖放大器、光纖通信線路、光纖通信系統中的光孤子、耦合器、合(分)波器、光纖布拉格光柵、組網微光器件、半導體光放大器、光時分復用通信網、光波分復用(WDM)光纖通信網、光纖通信標準等具體技術內容。
本書內容翔實、技術新穎,既有理論分析計算,又有大量應用實例。由于本書的作者都是光纖通信領域國際知名的專家,所以本書是一本既充分展現作者各自研究專長,又凝聚作者集體智慧的高水平的技術專著。它可供從事光纖生產和工程應用以及從事光纖通信研究的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光纖通信技術及相關專業師生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光纖與光纖通信
1.1 術語表
1.2 引言
1.3 工作原理
1.4 光纖色散與衰減
1.4.1 衰減
1.4.2 模間色散
1.4.3 材料色散
1.4.4 波導色散和折射率分布色散
1.4.5 描述光纖的歸一化變量
1.4.6 光纖色散的計算
1.5 光纖的偏振特性
1.6 光纖的光學性能和機械性能
1.6.1 衰減測量
1.6.2 色散與帶寬測量
1.6.3 光纖色散的位移與平坦
1.6.4 可靠性的評價
1.7 光纖通信
1.7.1 點到點線路
1.7.2 先進的傳輸技術
1.8 光纖的非線性光學性能
1.8.1 受激散射過程
1.8.2 脈沖壓縮與光孤子傳輸
1.8.3 四波混頻
1.8.4 光纖中的光折射非線性
1.9 光纖材料:化學與制造
1.9.1 常用光纖的制造
1.9.2 摻雜劑化學
1.9.3 其它制造方法
1.9.4 紅外光纖制造
1.10 參考文獻
1.11 進一步閱讀的資料
第2章 光纖通信技術及系統概述
2.1 引言
2.2 基本技術
2.2.1 光纖
2.2.2 發射光源
2.2.3 光探測器
2.3接收機靈敏度
2.4 速率和距離限制
2.4.1 提高速率
2.4.2 更長的中繼距離
2.5 光放大器
2.5.1 半導體放大器和光纖放大器的比較
2.5.2 光放大器在通信中的應用
2.6 光纖網絡
2.7 光纖中的模擬傳輸
2.7.1 載噪比(CNR)
2.7.2 光纖中的模擬視頻傳輸
2.7.3 非線性畸變
2.8 技術和應用方向
2.9 參考文獻
第3章 光纖的非線性效應
3.1 光纖非線性光學的關鍵問題
3.2 自相位調制和交叉相位調制
3.3受激拉曼散射
3.4受激布里淵散射
3.5 四波混合
3.6 結論
3.7 參考文獻
第4章 光纖通信系統用的光源. 調制器和探測器
4.1 引言
4.2 雙異質結結構激光二極管
4.2.1 一個密度反轉注入有源區
4.2.2 在有源層平面內的載流子的限制
4.2.3 在有源層附近的光的限制
4.2.4 限制載流子注入條形幾何結構
4.2.5 光的橫向限制
4.2.6 傳導光沿著條形方向上的后向反射
4.2.7 安裝使光從側面發出
4.2.8 適合封裝在一個密封盒
4.2.9 光纖尾纖連接
4.2.10 壽命
4.3 激光二極管的工作特性
4.3.1 激光器閾值
4.3.2 光輸出與電流輸入(L-I曲線)
4.3.3 溫度與激光器性能的關系
4.3.4 發光的空間特性
4.3.5 激光器光的光譜特性
4.3.6 偏振
4.4 激光二極管的瞬態響應
4.4.1 開通延遲
4.4.2 弛豫振蕩
4.4.3 調制響應和增益飽和
4.4.4 頻率啁啾
4.5 激光二極管的噪聲特性
4.5.1 相對強度噪聲(RIN)
4.5.2 信噪比(SNR)
4.5.3 多模激光器的模分配噪聲
4.5.4 相位噪聲一線寬
4.5.5 外部光反饋和相干破壞
4.6 量于阱激光器和應變激光器
4.6.1 量子阱激光器
4.6.2 應變層量子阱激光器
4.7 分布反饋(DFB)和分布布拉格反射器(DBR)激光器
4.7.1 分布的布拉格反射器(DBR)激光器
4.7.2 分布反饋(DFB)激光器
4.8 發光二極管(LED)
4.8.1 面發光LED
4.8.2 邊發光LED
4.8.3 LED的工作特性
4.8.4 瞬態響應
4.8.5 驅動電路和封裝
4.9 垂直腔表面發光激光器(VCSEL)
4.9.1 量子阱的數量
4.9.2 鏡面反射率
4.9.3 電注入
4.9.4 發射光的空間特性
4.9.5 光輸出與電流輸出
4.9.6 光譜特性
4.9.7 偏振
4.9.8 其它波長的VCSEL
4.10 鋸酸鋰調制器
4.10.1 電-光效應
4.10.2 相位調制
4.10.3 Y形干涉型(馬赫—曾德爾)調制器
4.10.4 高速工作
4.10.5 插入損耗
4.10.6 偏振無關
4.10.7 光反射率和光損傷
4.10.8 δ-β反向調制器
4.11 光纖系統用電吸收調制器
4.11.1 電吸收強度調制
4.11.2 在半導體中施加一個電場
4.11.3 集成的調制器
4.11.4 工作特性
4.11.5 QW中的電吸收的先進概念
4.12 電-光和電折射半導體調制器
4.12.1 半導體中的電-光效應
4.12.2 半導體中的電折射
4.12.3 半導體干涉型調制器
4.13 PIN二極管
4.13.1 典型的幾何形狀
4.13.2 靈敏度(響應度)
4.13.3 速度
4.13.4 暗電流
4.13.5 光電二極管的噪聲
4.14 雪崩光電二極管. MSM探測器和肖特基二極管
4.14.1 雪崩探測器
4.14.2 MSM探測器
4.14.3 肖特基光電二極管
4.15 參考文獻
第5章 光纖放大器
5.1 引言
5.2 摻稀土元素放大器的結構和工作
5.2.1 泵浦配置和最佳的放大器長度
5.2.2 工作狀態
5.3 EDFA的物理結構和光的相互作用
5.3.1 EDFA的能級
5.3.2 增益形成
5.3.3 EDFA的泵浦波長的選擇
5.3.4 噪聲
5.3.5 增益平坦
5.4 其它稀土元素系統中的增益形成
5.4.1 摻鐠光纖放大器(PDFA)
5.4.2 摻鉺/鐿光纖放大器(E/YDFA)
5.5 參考文獻
第6章 光纖通信線路(電信. 數據通信和模擬)
6.1 引言
6.2 品質因數:SNR. BER. MER和SFDR
6.3 線路功率預算分析:安裝損耗
6.3.1 傳輸損耗
6.3.2 衰減與波長的關系
6.3.3 連接器損耗和接頭損耗
6.4 線路功率預算分析:光功率代價
6.4.1 色散
6.4.2 模分配噪聲
6.4.3 消光比
6.4.4 多路串擾
6.4.5 相對強度噪聲(RIN)
6.4.6 抖動
6.4.7 模噪聲
6.4.8 輻射引起的損耗
6.5 參考文獻
第7章 光纖通信系統中的光孤子
7.1 引言
7.2 經典孤子的特性
7.3 光孤子的性能
7.4 經典的光孤子傳輸系統
7.5 頻率導向濾波器
7.6 可調頻率導向濾波器
7.7 波分復用
7.8 色散管理光孤子
7.9 波分復用色散管理光孤子傳輸
7.10 結論
7.11 參考文獻
第8章 熔錐光纖耦合器. 波分復用器和解復用器
8.1 引言
8.2 波長無關
8.3 波分復用
8.4 1xN光功率分配器
8.5 開關和衰減器
8.6 馬赫-曾德爾器件
8.7 偏振器件
8.8 結論
8.9 參考文獻
第9章 光纖布拉格光柵
9.1 術語表
9.2 引言
9.3 光敏性
9.4 布拉格光柵的性能
9.5 光纖光柵的制造
9.6 光纖光柵的應用
9.7 參考文獻
第10章 組網的微光器件
10.1 引言
10.2 通用的器件
10.3 網絡功能
10.3.1 衰減器
10.3.2 光功率分配器和方向耦合器
10.3.3 隔離器
10.3.4 環形器
10.3.5 復用器/解復用器/雙工器
10.3.6 機械開關
10.4 子器件
10.4.1棱鏡
10.4.2 光柵
10.4.3 濾波器
10.4.4 光束分路器
10.4.5 法拉第旋轉器
10.4.6 偏振器
10.4.7 自聚焦棒透鏡
10.5 器件
10.5.1 衰減器
10.5.2 功率分配和方向耦合器
10.5.3 隔離器和環路器
10.5.4 復用器/解復用器/雙工器
10.5.5 機械開關
10.6 參考文獻
第11章 半導體光放大器和波長轉換
11.1 術語表
11.2 為什么要進行光放大
11.2.1 光纖放大器
11.2.2 半導體放大器
11.3 為什么要進行光波長轉換
11.3.1 改變光波長的方案
11.3.2 半導體光波轉換器
11.4 參考文獻
第12章 光時分復用通信網絡
12.1 術語表
12.1.1 定義
12.1.2 縮與
12.1.3 符號
12.2 引言
12.2.1 基本概念
12.2.2 取樣
12.2.3 抽樣定理
12.2.4 插入
12.2.5 解復用——發射機和接收機的同步
12.2.6 數字信號——脈沖編碼調制
12.2.7 脈沖編碼調制
12.2.8 模-數轉換
12.2.9 二進制數字和線路編碼的光表示方法
12.2.10 定時恢復
12.3 時分復用和時分多址
12.3.1 概述
12.3.2 時分多址
12.3.3光域TDMA
12.3.4 時分復用
12.3.5 幀與體系
12.3.6 SONET和頻率調整
12.4 器件技術介紹
12.4.1 光時分復用——串行與并行
12.4.2 器件技術——發射機
12.4.3 法布里-珀羅激光器
12.4.4分布反饋激光器
12.4.5 鎖模激光器
12.4.6 直接調制或間接調制
12.4.7 外調制
12.4.8 電光調制器
12.4.9 電吸收調制器
12.4.10 光時鐘恢復
12.4.11 解復用的全光交換
12.4.12 接收機系統
12.4.13 超高速光時分復用光線路——一個論文實例
12.5 總結與展望
12.6 進一步閱讀的資料
第13章 波分復用(WDM)光纖通信網絡
13.1 引言
13.1.1 光纖帶寬
13.1.2 WDM技術介紹
13.2 光纖損傷
13.2.1 色散
13.2.2 光纖非線性
13.2.3 色散補償和色散管理
13.3 WDM網絡的基本結構
13.3.1 點到點線路
13.3.2 波長路由網絡
13.3.3 WDM星. 環和網狀結構
13.3.4 網絡重構性
13.3.5 電路交換和數據包交換
13.4 WDM網絡中的摻鉺光纖放大器
13.4.1 EDFA級聯的增益峰化
13.4.2 EDFA增益平坦
13.4.3 快速動率瞬變
13.4.4 超寬帶EDFA
13.5 動態信道功率均衡
13.6 WDM中的串擾
13.6.1 非相干串擾
13.6.2 相干串擾
13.7 總結
13.8 致謝
13.9 參考文獻
第14章 紅外光纖
14.1 引言
14.2 非氧化物和重金屬氧化物玻璃IR光纖
14.2.1 HMFG光纖
14.2.2 鍺酸鹽光纖
14.2.3 硫化物光纖
14.3 晶體光纖
14.3.1 PC光纖
14.3.2 SC光纖
14.4 空心波導
14.4.1 空心金屬和塑料波導
14.4.2 空心玻璃波導
14.5 總結和結論
14.6 參考文獻
第15章 光纖傳感器
15.1 引言
15.2 非本征法布里-珀羅干涉傳感器
15.3 本征法布里-珀羅干涉傳感器
15.4 光纖布拉格光柵傳感器
15.4.1 工作原理
15.4.2 布拉格光柵傳感器制造
15.4.3 布拉格光柵傳感器
15.4.4 布拉格光柵應變傳感器的限制因素
15.5 長周期光柵傳感器
15.5.1 工作原理
15.5.2 LPG制造過程
15.5.3 長周期光柵的溫度敏感性
15.6 傳感方案的比較
15.7 結論
15.8 參考文獻
15.9 進一步閱讀的資料
第16章 光纖通信標準
16.1 引言
16.2 ESCON
16.3 FDDI
16.4 光纖通道標準
16.5 ATM/SONET
16.6吉比特以太網
16.7 參考文獻2100433B
專業名稱:光纖通信
專業代碼:590309
本專業培養能從事光纖網絡工程的規劃建設、SDH系統的調測維護、電信核心網絡和接入網絡的工程維護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具有較強的電纜、光纜設計與施工、線路規劃概預算的能力以及在光纖通信設備安裝、調試與維護及其相關領域從業的綜合職業能力。
工程制圖、電路與信號、電子技術、單片機與嵌入系統、光纖通信原理、光纖通信設備、綜合業務接入網、線路工程與概預算、CATV系統、通信光纜線路、接入網技術、通信電源、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數字通信原理、通信終端設備等。
從事光纖通信線路工程和接入網的設計、施工、概預算編制和工程監理;光纖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和操作維護;通信網絡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