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結構體系,是在混凝土中摻加一定比例的聚合物以增強混凝土的抗沖擊韌性與阻尼, 在墻肢中設置暗支撐以提高剪力墻的抗震承載能力、耗能與變形能力,在連梁中內置帶抗剪釘鋼板以解決鋼筋暗支撐連梁的鋼筋擁擠難題。增強阻尼混凝土提高了剪力墻的開裂強度與耗能能力,墻肢中的暗支撐與連梁中內置帶剪力釘鋼板構成的混合暗支撐起到了有效控制剪力墻合理破壞機制的作用。本課題對混合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進行了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主要內容和結果如下:(1).完成了對50個不同配比、不同部位配置聚合物的砂漿試件的阻尼測試,得到了砂漿阻尼增強效果好且經濟的聚灰比及局部添加聚合物的構件長度;完成了14組不同配比的增強阻尼混凝土的材性實驗,研究了聚灰比、乳液共混及不同纖維摻入對增強阻尼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的影響,得到了阻尼增強效果較優的摻料百分比;完成了9組共27個不同配比、不同部位配置聚合物的增強阻尼混凝土懸臂梁的阻尼測試,得到了高阻尼混凝土懸臂梁的阻尼比與變形的統計關系。(2).完成了3片帶暗支撐中高剪力墻的抗震性能試驗,得到的抗震性能指標與破壞機制均優于普通混凝土剪力墻,同時評估了高阻尼剪力墻經濟性指標與抗震耗能效果的關系。(3).完成了縮比為1/4的兩片不同連梁跨高比的帶鋼筋暗支撐的雙肢高阻尼剪力墻及兩片不同連梁跨高比的帶鋼板暗支撐的雙肢高阻尼剪力墻的抗震性能試驗,得出此剪力墻體系能有效提高抗震能力,而經濟上也能被工程界所接受。(4).以試驗數據為校核基準,以ABAQUS分析軟件為平臺,提出了新的剪力墻宏觀單元模型,建立了混合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結構體系非線性有限元分析精確與實用分析方法; 提出了兩種精細積分方法、減縮精細積分方法,建立了混合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結構體系動力非線性精細計算方法并編寫了計算機程序。(5).發明了內藏鋼板-鋼筋暗支撐高阻尼組合低剪力墻,并對其進行了抗震性能試驗與非線性數值模擬,總結了提高其耗能特性的參數取值范圍。(6).研究了位移反應譜,完成了混合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結構體系的非線性數值模擬與參數分析,歸納得到了不同剪跨比的剪力墻的恢復力模型,建立了基于位移的混合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抗震設計方法。(7).提出了快速增量動力分析方法與結構破壞概率計算的離散格式,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基于概率性能的混合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結構體系的抗震設計方法。 2100433B
雙肢及多肢剪力墻是目前常用的剪力墻設計方案。研究表明:在墻肢和連梁中設置鋼筋暗支撐,可以提高剪力墻體系的抗震能力,但連梁中鋼筋擁擠難以施工;在剪力墻體系中內置鋼桁架,也可以提高剪力墻體系的抗震能力,但太不經濟;只在連梁中內置鋼板,同樣可以提高剪力墻的抗震能力,但墻肢會出現不希望出現的開裂模式。為了改善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的抗震能力,提出了在墻肢中設置暗支撐、在連梁中內置鋼板、暗柱及墻肢底部為阻尼增強混凝土的雙肢及多肢剪力墻結構新體系。本項目擬從研究墻肢暗支撐與連梁內置鋼板形成的混合暗支撐對剪力墻整體抗震性能影響入手,尋找使剪力墻結構體系保持良好抗震性能的混合暗支撐優化設計方法;通過對增強阻尼混凝土柱、墻的抗震性能研究,建立將增強阻尼混凝土應用于剪力墻結構體系的經濟且能有效減震的方案。由此形成的混合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體系的承載力與延性較高、能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且具有符合多重防線特征的破壞機制。
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的豎向承重結構體系采用鉸接的裝配剪力墻結構體系,鉸接方法可采用焊接、灌漿連接或機械連接。水平結構體系則采用由疊合板組成的疊合現澆樓蓋體系。疊合板的預制部分是采用帶三角形鋼筋桁架的預...
畫到與剪力墻暗柱接觸就可以了,梁的縱筋直錨與剪力墻內。
這個建議先畫墻,可以自動生成暗柱 我的網速不好不能上傳圖片,建議你從廣聯達G+工作臺中的工具大全中的--鋼筋答疑學習一下剪力墻高頻問題第七條 ?
格式:pdf
大小:438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2007年 4期 1 剪力墻結構體系的優缺點 隨著人們對住宅舒適度要求的不斷提高 ,原來框 架結構體系因露柱露梁已不能滿足人們對住宅空間 的要求 。而剪力墻結構體系的住宅剛度大 、整體性好 , 用鋼量較框架結構少 ;同時承重的豎向構件和梁 (包 括框架梁 、普通梁 、連梁等 )可以做到與建筑內外墻同 等厚度和寬度 ,室內無露梁露柱 ,體型簡潔 ,便于室內 布置 ,目前已成為高層住宅采用的主要結構形式 。但 是,此結構體系有一些缺點 : (1)剪力墻結構抗側剛度大 ,易引起較大地震反 應,使得上部結構和基礎費用增加 。 (2)混凝土墻體較多 ,建筑物自量增加 。 (3)施工難度大 ,而且使用過程中平面布局不能 隨意更改 。 歷次震害表明 ,剛度較大的結構一般受損較輕 。但 是,結構剛度不能無限增大 ,因為一般情況下 ,建筑物剛 度越大 ,工程費用越高 ,這里有一個 “度”的問題 。對高層 建
帶暗支撐高阻尼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是由內置鋼板混凝土連梁、內置X型鋼板暗支撐混凝土墻肢、強約束角柱與邊柱組合形成的一種新體系。本課題對該組合核心筒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進行了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如下: (1).以本土水泥漿或砂漿為基體成功配制出ECC,在ECC中摻加聚合物得到高阻尼ECC。對各種配比的ECC進行了一系列材性試驗,通過9根大尺寸高阻尼ECC梁振動試驗,得到了高阻尼ECC的最優聚灰比。 (2).完成了9根強約束柱抗震性能試驗,應用ABAQUS軟件建立了強約束柱(包括疊合柱)精細有限元分析模型,通過參數分析得到框架柱延性系數與配箍特征值的關系、鋼筋ECC柱的最小體積配箍率取值、疊合柱的合理構造方案。 (3).完成了8片帶暗支撐高阻尼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完成了4片雙肢高阻尼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應用ABAQUS軟件、MSC.MARC軟件建立了剪力墻精細有限元分析模型,通過數值模擬得到剪力墻塑性長度計算公式、墻肢和連梁含鋼率的合理取值、暗支撐的合理設置方案。 (4).完成了不同角柱型式(箍筋加密柱,型鋼疊合柱,鋼管混凝土疊合柱)、不同暗支撐布置形式(每層設暗支撐、兩層設暗支撐)、不同高寬比(1.33與1.78)、不同軸壓比(0.1與0.2)、不同加載方式(單向與斜向)共8個組合核心筒的抗震性能試驗。 (5).應用ABAQUS軟件,建立了以實體單元為基礎的組合核心筒精細有限元分析方法,應用OpenSees軟件,建立了以宏觀單元模型為基礎的組合核心筒實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完成了單向、斜向、偏心靜力荷載下組合核心筒的彈塑性分析及增量動力彈塑性分析(IDA),得到了各種工況下組合核心筒抗震性能指標及剪力滯后效應的變化規律,研究了軸壓比、高寬比、連梁跨高比、角柱型式、暗支撐布置形式等對組合核心筒彈塑性性能的影響。 (6).研究了位移反應譜、研究了組合核心筒性能指標限值,建立了基于位移的組合核心筒體系的抗震設計方法。 (7).將組合核心筒置于高層框筒結構中,通過擬靜力試驗、耐震時程法、基于能量平衡的 MPA 法,進一步論證了組合核心筒的優越性。 2100433B
混凝土核心筒是高層混合結構的主要抗側力構件, 目前在工程中廣泛應用。研究表明:在墻肢和連梁中設置鋼筋暗支撐,可以提高核心筒的抗震能力,但鋼筋擁擠難以施工;在墻肢中內置鋼桁架或鋼板,也可以提高核心筒的抗震能力,但太不經濟難以推廣。為了改善混凝土核心筒的抗震能力,提出由內置帶抗剪釘鋼板混凝土連梁、內置焊接抗剪釘鋼斜撐混凝土墻肢與疊合柱角部組合形成一種高阻尼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新體系。本項目擬從研究連梁、墻肢與疊合柱角部對核心筒整體抗震性能的影響入手,通過大量的試驗研究與計算機仿真分析,尋找使核心筒結構保持良好抗震性能的連梁、墻肢、疊合柱角部最優組合設置方案,形成一種可以充分發揮核心筒空間結構特點,承載力與延性高、能耗散大量地震能量且具有多重防線特征的新體系。為了在工程中推廣應用該種結構體系,本項目進一步發展了適用于該體系的非線性分析精細與實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適用于該體系的基于概率性能的設計方法。
提出鋼筋混凝土帶支撐剪力墻并獲國家專利。提出異形截面帶暗支撐短肢剪力墻-帶暗支撐筒體這一結構體系。抓住增強短肢剪力墻結構抗震能力這個關鍵問題,將申請者已有帶暗支撐一字形截面長肢剪力墻的研究進行拓展,首次采用在較薄弱的異形截面短肢剪力墻墻肢和筒體的底部加設暗支撐的方法,提高結構整體的抗震能力。相關聯地、較系統地從構件到結構、從靜力試驗到動力試驗、從試驗到理論、從理論到設計進行帶暗支撐短肢剪力墻-帶暗支撐筒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和設計理論的研究,解決異形截面帶暗支撐短肢剪力墻復雜受力的問題,建立其抗震分析力學模型和理論公式,給出結構抗震設計原則、實用設計方法及構造措施,為工程應用奠定基礎。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