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象征,借各種花卉(或其他植物)喻示植物外的具體事物、抽象觀念及人的情感等。
花卉等植物被賦予一定符號意義,即花卉象征或植物象征。世界各民族均大量使用植物尤其是花卉作為象征的手段。此俗由來已久。最初與早期人類社會的植物信仰和植物崇拜有關。不同花卉象征含義的形成和確立,依據多種多樣。各種花卉或因其生長的特點、或性質和形狀、甚至可能僅因名稱,而被賦予一定象征含義。各種花卉的象征含義因民族、時代、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花卉象征具有多義性特點。中國各民族的花卉象征極為豐富。在傳統文化觀念中,松為“百木之長”,歷來作為志操堅貞的象征,影響深遠。松與柏并稱,《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其長青,亦作為長壽的象征,民間有“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壽幛聯語。竹,作為高風亮節、正直賢德的象征,一向為歷代文人所喜愛。梅花,被賦予冰肌玉骨、傲寒凌霜的品格,成為高潔、謙遜、堅貞不屈的象征。梅花又作為“群芳領袖”,象征美好的女性。梅竹象征吉祥如意、福壽綿長,向有“梅開五福,竹報三多”之說。梅花又象征五福: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竹報三多:多壽、多福、多子孫。松竹梅經冬不凋,并稱“歲寒三友”,為風格高潔、友誼堅貞的象征。荷花有“出水芙蓉”之稱,為純潔不俗之象征。牡丹花象征榮華富貴,向有“國色天香”之美譽。合歡花象征婚姻和美、夫妻恩愛。月季花象征春光常駐、和平美好。蘭花有“花中君子”之美譽,象征品質高潔。紅豆是紅豆樹的種子,鮮紅堅實,又稱“相思子”,是愛情和相思的象征。桃花象征女性貌美,桃的果實象征長壽。佛手的果實狀如人手,故稱。而佛、福諧音,為多福和祈祝幸福吉祥的象征。石榴的果實,或繪成圖畫,或置于婚嫁新房的案頭,以“榴開百子”象征多子多福。花喻為女性,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象征。紅玫瑰表示熱烈誠摯的愛情,也為世界許多民族所通用。康乃馨象征母親的慈愛,在多數國家都用以敬獻母親。許多花卉的象征含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彼此不同。如山茶花(又名耐冬、曼陀羅、海榴)是中國西南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十分喜愛的花卉,作為愛情的象征,男青年用來獻贈心愛的姑娘,以表示贊美和愛慕之情。但在漢族民眾的心目中,它是春天的象征。唐溫庭筠《海榴》詩云:“海榴開似火,先解報春風。”宋曾鞏《山茶花》詩云:“山茶花開春未歸,春歸正值花盛時。”作為中國傳統名花之一的菊花,象征吉祥長壽,甚得廣大民眾喜愛,其素雅堅貞的品格也為人贊頌。然而在日本,菊花是悼念和虔敬的象征,主要用于喪儀和祭祀活動,通常忌諱用作吉慶花卉饋贈親友。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41KB
頁數: 5頁
評分: 4.3
東西方民眾在花卉象征意義上有何異同(手寫,字數不限) 花卉與中西方文化淺涉 花卉 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它濃縮并物化了 東西方 文化心態及審美情趣。 了解中西 花卉文化的 異同 件有助于深化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 中西 花卉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花卉和中西方大批歷史人物,眾多歷史事件, 復雜 的人俗風情,以及和天候,節序,地域,時尚等等無邊無際的人文內容相連 自然界中絢麗 多彩的花草樹木歷來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自《詩經》與《楚辭》開拓 了花卉入詩的先 河,引花人詩、以花喻人、借花言志在我國便成為一種極普遍的文化現象, 漢語中的許多 花木也因而具有了極豐富的 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 西方大多數國家受西方古典 神話和歷史 文化的影響, 對花木的情結同樣悠久而強烈。 本文擬就 東西方 中花木的 象征意義 進行比 較,探討 東西方 植物文化的某些特征,從中窺知 東西方 文化的意
格式:pdf
大小:41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4
山之象征──長樂大廈建筑設計中的象征手法漆安彥,汪星瀚“長樂大廈”系上海“長白山”房地產開發集團投資興建的一組綜合性大樓。位于長壽路燎原電影院附近,總建筑面積為7.9萬m2。基地內含有2幢26層住宅,1幢29層綜合性辦公樓。3幢高層之間是5層商業裙房...
千葉寶蓮象征
象征意義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尊為“五樹六花”之一(五樹是指菩提樹、高榕、貝葉棕、檳榔和糖棕(Borassusflabellier);六花是指荷(蓮)花、文殊蘭、黃姜花、雞蛋花、緬桂花和千葉寶蓮),也是傣族文學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征。
佛教圣物蓮花是佛教的圣物,常用來象征佛法和純潔。而千葉寶蓮則是在佛說法或者顯示神通時候出現。在很多佛教典籍中有過記載。比如《楞嚴經》中就有:爾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化如來,結跏趺坐,宣說神咒。千葉寶蓮(千葉金蓮)也是平常所見到的佛像中佛及菩薩腳下所踩的蓮花。
忍冬紋象征
沿絲綢之路向東傳播的"忍冬紋",歷來被認為是源于希臘并取材于中國人十分喜愛的忍冬花(金銀花)。中國雖在秦漢時已用忍冬枝葉入藥,但用金銀花蕾入藥卻在明代,魏晉時期傳入的外來紋樣顯然不可能取材于金銀花。古代西亞和中亞盛行的"生命樹"崇拜,形成了理想化的"圣樹",其中類似葡萄、有枝葉和豐碩果實的卷葉紋樣就成了象征"生命樹"的"忍冬紋",它們隨著中亞地區曾經十分興旺的佛教和祆教流入中原,既是南北朝時期流行的"胡飾",也是佛國天界和凈土的象征,還可能與"厭火"的"藻紋"混為一體。
本書以簡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圖片,詳盡宣傳、介紹了豐富多彩的圖案、紋飾、方位、顏色、形狀、數字、動物、植物等在中國古建筑中的象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