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核武器的泰勒-烏拉姆設計方案據猜測使用了環空器來儲存初級核彈爆炸時釋放的能量,并用此能量將次級核彈內爆。 2100433B
慣性約束聚變中使用的間接驅動方法如下:包含有聚變燃料的小球放置在柱形環空器中,輻射源例如激光照入環空器內部,環空吸收了巨大能量后開始輻射出X射線,使聚變燃料開始燃燒。由于輻射源不直接照射在小球上,這種方式稱為間接驅動。這種方法的優勢是環空器內的輻射要比直接照射燃料小球的方式更為均勻和對稱,能夠產生更均勻的內爆過程。
為了避免壓縮過程中出現的流體力學的不穩定性,環繞燃料小球的X-射線必須非常對稱。早期的設計中,環空器的每一段都有輻射器,但是實踐證明,這種結構很難維持足夠的X-射線對稱性。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物理學家找到了一種新的設計,讓環空器腔壁吸收離子束的能量,這樣X射線可以從環繞小球的很大一部分的立體角輻射出。通過合理的選擇吸收能量用的金屬,這種被稱為“分布式輻射靶”的結構可以提供更好的X射線對稱性,在仿真中性能比早期設計更好。
格式:pdf
大小:333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1980年,美國阿肯色州大馬士革地區發生一起攜帶核彈頭的導彈爆炸事故。史稱1980大馬土革事件。這個地區有一個導彈發射場,當時存放著泰坦Ⅱ型洲際彈道導彈,這是一枚重型核彈。當時維修人員不小心打破了一枚導彈的燃料箱,使導彈意外爆炸,但所幸導彈的核彈頭沒有爆炸。
環縫式空氣引射器的基本原理是“孔達效應”。它以壓縮空氣作為能源,壓縮空氣進入一個徑向的環形空間,而這個特殊設計的環形空間能使壓縮空氣得到膨脹,同時使流速提高。在此作用下可產生低壓和負壓而進入設備的空腔。這樣,可使壓縮空氣和誘導吸進的氣體混合后在增壓管內擴散,然后以高速噴射出去。誘導進入的氣體可以達到18-20倍的壓縮空氣體積。由負壓而產生的高速氣流軌跡是以紊流狀態流動。它的功能參數取決于環形空間的尺寸和起誘導作用的壓縮空氣的壓力。
壓縮空氣的進口與徑向環形空間溝通、壓縮空氣進入這個特殊的環形空間,并在表面的出口上得到膨脹,從而獲得高速。
設有促使空氣循環流動的風扇或鼓風機的空氣冷卻器。
Annulus
懸于井內的管柱四周的空間,環空外壁可以是裸眼或外徑更大的管柱。
有時候被稱為環形空間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