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楊偉軍、胡慶國
【出 版 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06
【ISBN】:7-81060-833-4/TU·014
【字 數】:278(千字)
【頁 碼】:174(頁)
【定 價】:¥20(元)
【開 本】:16開
本書對混凝土空心磚及其砌體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介紹了混凝土空心磚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對其可行性和效益進行了分析,研究了混凝土空心磚及其砌體的設計和基本力學性能、受力變形性能、物理性能、承載力、抗震等性能,并附錄了混凝土空心磚的產品標準和混凝土空心磚砌體結構暫行技術規程等。本書是作者多年從事混凝土空心磚及其砌體理論與試驗研究工作的經驗總結,并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本書可供土木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高等院校有關教師和學生使用與參考。
緒論(1)
0.1 混凝土空心磚的基本情況(2)
0.2 混凝土空心磚的生產及其特點(2)
0.3 混凝土空心磚的結構可行性分析(5)
0.4 混凝土空心磚在房屋使用中的可行性(6)
0.5 混凝土空心磚在施工中的可行性(9)
0.6 混凝土空心磚的經濟效益分析(10)
0.7 混凝土空心磚的社會效益分析與市場發展前景(12)
第一章 混凝土空心磚的塊型及孔型設計(14)
1.1 引言(14)
1.2 混凝土空心磚的塊型設計(14)
1.3 混凝土空心磚的孔型設計(15)
1.4 結論(23)
第二章 混凝土空心磚及其砌體基本力學性能(24)
2.1 材料性能試驗(24)
2.2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抗壓強度研究(31)
2.3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抗剪強度研究(40)
2.4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彎曲抗拉強度研究(47)
2.5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基本力學性能指標研究結論(52)
第三章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受力變形性能(54)
3.1 砌體受壓本構關系理論研究(54)
3.2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的受壓應力-應變曲線(61)
3.3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的彈性模量與泊松比(63)
3.4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受剪變形(65)
第四章 混凝土空心磚及其砌體物理性能(67)
4.1 混凝土空心磚的塊體密度、吸水率(67)
4.2 混凝土空心磚的干縮(69)
4.3 混凝土空心磚的耐久性(71)
4.4 混凝土空心磚的熱工性能研究(74)
4.5 混凝土空心磚墻體的隔聲性能研究(78)
第五章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承載力(84)
5.1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承載力理論分析(84)
5.2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承載力試驗研究(85)
第六章 混凝土空心磚墻體抗震性能(89)
6.1 引言(89)
6.2 混凝土空心磚墻片的抗震性能試驗(94)
6.3 混凝土空心磚墻體的抗震抗剪承載力(100)
附錄1 混凝土空心磚產品標準(103)
附錄2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結構暫行技術規程(111)
附錄3 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房屋構造圖集(138)
參考文獻(172)
二次砌磚墻角下前三成必須用實心小火轉砌墻,第四成才能用空心轉砌墻。而沒層磚與磚之間的灰逢是1cm~1.8c直接!而墻的長度一般大于五米以上必須灌溉混泥土構造柱。而可施工!混凝土空心砌塊砌筑原則及砌筑方...
混凝土空心磚和混凝土砌塊都有好多種材料,不同材料容重不同,詳見《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_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空心磚容重9.6~10.3KN/m3。 混凝土砌塊的...
混凝土空心磚價格在5元左右,混凝土空心磚有質輕、防火、隔音、保溫、抗滲、抗震、耐久等幾大特點,而且無污染、節能降耗、正是當代所需要的綠色的環保建材,已經成為當代新型墻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廣闊的發...
格式:pdf
大小:150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現代建筑施工中,為了提高施工質量、降低施工成本,在施工材料上進行了充分的改進,框架施工中普遍采用空心磚墻體進行施工,這一類墻體材料與傳統混凝土性能不一樣,具有吸水性強的特點,若施工工藝、后期處理等不當,容易發生裂縫現象,本文針對墻體施工中易發生的裂縫現象進行了分析,對其形成原因、防治手段進行了探討,旨在為類似施工工程案例提供一定理論基礎。一、工程案例分析某工程項目地處干旱地帶,具有典型的高溫、干燥、
格式:pdf
大小:150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8
混凝土空心磚體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建筑材料,但是在施工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對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抹灰裂縫產生的部位和特點、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抹灰裂縫產生的原因以及混凝土空心磚砌體抹灰裂縫的預防與控制措施進行了論述。
混凝土空心磚簡介
混凝土空心磚有質輕、防火、隔音、保溫、抗滲、抗震、耐久等幾大特點,而且無污染、節能降耗、正是當代所需要的綠色 ?的環保建材,已經成為當代新型墻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
(一)施工準備
1、混凝土空心磚施工材料:
(1)磚: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規格一致,有出廠合格證明及試驗單。
(2)水泥:品種與標號應根據砌體部位及所處環境選擇,一般宜采用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明、準用證和試驗報告方可使用;不同品種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砂:宜采用中砂。配制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的強度等級等于或大于M7.5時,砂的含泥量不應超過5%;強度等級小于M5時,砂的含泥量不應超過10%。
(4)水:應采用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
(5)摻合料:
1)石灰膏:熟化時間不少于7天,嚴禁使用脫水硬化的石灰膏。
2)其他摻合料:電石膏、粉煤灰等摻量應經試驗室試驗決定。
(6)其他材料:拉結鋼筋、預埋件、木磚、防水粉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二)操作工藝
拌制砂漿
砂漿采用機械拌合,手推車上料,磅稱計量。材料運輸主要采用井字架作垂直運輸,人工手推車作水平運輸。
(1)根據試驗提供的砂漿配合比進行配料稱量,水泥配料精確度控制在±2%以內;砂、石灰膏等配料精確度控制在±5%以內。
(2)砂漿應采用機械拌合,投料順序應先投砂、水泥、摻合料后加水。時間自投料完畢算起,不得少于1.5min。
(3)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分別在拌成后3小時和4小時內使用完畢。
組砌
(1)磚墻砌筑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灰縫平直,砂漿飽滿,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
(2)磚墻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均應錯縫搭接,所有填充墻在互相連接、轉角處及與砼墻連接處應沿墻高設置2¢6@600通長拉結筋。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地間斷處應砌成斜槎,并加設拉結筋,拉結筋的數量按每12cm墻厚原放置一根直徑6mm的鋼筋,間距沿墻高不得超過50cm,埋入長度從墻的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于50cm,末端應有90°彎鉤。
注:抗震設防地區建筑物的臨時間斷處不得留直槎。
(3)隔墻和填充墻的頂面與上部結構接觸處用側磚或立磚斜砌擠緊。
中國標準粘土磚的尺寸為240×115×53mm 磚頭 砌墻用的一種長方體石料,用泥巴燒制而成,多為紅色,俗稱"紅磚",也有青色"青磚"。中國標準粘土磚的尺寸為240×115×53mm,這一尺寸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磚的長寬高之比為4:2:1(包括10mm的灰縫寬度)。磚墻的厚度多以磚的倍數稱呼,由于磚的長度為240mm,因此厚度為一磚的墻又稱"二四"墻,厚度為一磚半的墻又稱"三七"墻,厚度為半磚的墻又稱"一二"墻。 磚墻構造需要把小尺寸的磚頭以一種合理的方式通過砂漿組合成墻體。 磚墻砌筑的主要標準是不能有上下"通縫"以保證磚墻的堅固,因此磚塊的砌筑應遵循內外搭接上下錯縫的原則。一層磚術語稱為一"皮",和墻體方向平行的磚稱為"順",和墻體方向垂直的磚稱為"丁",要保證沒有通縫就需要把磚交錯砌筑,即有丁有順,具體上主要有三種砌法: · 一順一丁--又稱"滿丁滿條",指一皮磚按照順一皮磚按照丁的方式交替砌筑,這種砌法最為常見,對工人的技術要求也較低。 · 二順一丁--指兩皮磚按照順一皮磚按照丁的方式砌筑,這種砌法比一順一丁更容易,但是強度略低。 · 梅花丁--指每一皮磚都有順有丁,上下皮又順丁交錯,這種砌法難度最大,但是墻體強度最高。 為了保證在錯縫搭接的要求,在墻的轉角處、門窗洞口或端部的第一塊磚需要采用3/4轉,過去一般由工人用砌刀把整塊磚敲掉1/4,成為三四找磚,現在則多用電鋸批量鋸除。除了三四找磚還有一二找磚,即敲掉半塊磚,用在半磚墻的端部。
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設計開裂一般要求:
多層砌體房屋的墻體是脆性的,縱橫墻體的聯結比較弱,因此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性能比較差。為了使多層砌體房屋做到“小震不壞,設防烈度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標,特別要注意合理的建筑結構布置。
(一)平、立面布置要規則 大量震害表明,房屋為簡單的長方體的各部位受力比較均勻,薄弱環節比較少,震害程度要輕一些。因此,房屋的平面最好為矩形。L形,п形等平面,由于扭轉的影響和變形不協調。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現象。 復雜的立面造成的附加震害更為嚴重。比如突出的小建筑,在6度區房屋的主體結構無明顯破壞的情況下,有不少發生了相當嚴重的破壞。
(二)房屋總高度、層高及層數要限制,高度比要控制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能力,除依賴于橫墻間距、砌體和砂漿強度等級等因素外,還與房屋層數和高度有直接聯系。大量震害表明,四、五層磚房在不同烈度區的震害比二、三層的震害嚴重得多,倒塌的百分比亦高得多,六層及六層以上磚房在地震時震害明顯加重。對房屋總高度、層數進行雙控制,是因為樓蓋重量占到房屋總重量的35~56,房屋總高度相同,多一層樓板就意味著增加半層樓的地震作用,相當于房屋增高了半層,所以,根據震害經驗的總結和對多層砌體結構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對多層砌體房屋的總高度及層數要給以一定的限值,對于醫院,教學樓等橫墻較少的砌體房屋,總高度應降低3m,總層數減少一層,對各橫墻間距雖滿足最大間距但橫墻很少的房屋,應根據具體情況再適當降低總高度和總層數。磚房的層高不宜超過4m,砌塊房屋的層高不宜超過3.6m.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多層砌體房屋的墻體是脆性的,縱橫墻體的聯結比較弱,因此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性能比較差。為了使多層砌體房屋做到“小震不壞,設防烈度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標,特別要注意合理的建筑結構布置。
(一)平、立面布置要規則
大量震害表明,房屋為簡單的長方體的各部位受力比較均勻,薄弱環節比較少,震害程度要輕一些。因此,房屋的平面最好為矩形。L形,п形等平面,由于扭轉的影響和變形不協調。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現象。
復雜的立面造成的附加震害更為嚴重。比如突出的小建筑,在6度區房屋的主體結構無明顯破壞的情況下,有不少發生了相當嚴重的破壞。
(二)房屋總高度、層高及層數要限制,高度比要控制
多層砌體房屋的抗震能力,除依賴于橫墻間距、砌體和砂漿強度等級等因素外,還與房屋層數和高度有直接聯系。大量震害表明,四、五層磚房在不同烈度區的震害比二、三層的震害嚴重得多,倒塌的百分比亦高得多,六層及六層以上磚房在地震時震害明顯加重。
對房屋總高度、層數進行雙控制,是因為樓蓋重量占到房屋總重量的35~56,房屋總高度相同,多一層樓板就意味著增加半層樓的地震作用,相當于房屋增高了半層,所以,根據震害經驗的總結和對多層砌體結構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對多層砌體房屋的總高度及層數要給以一定的限值,對于醫院,教學樓等橫墻較少的砌體房屋,總高度應降低3m,總層數減少一層,對各橫墻間距雖滿足最大間距但橫墻很少的房屋,應根據具體情況再適當降低總高度和總層數。磚房的層高不宜超過4m,砌塊房屋的層高不宜超過3.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