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梯級水電站具有以下顯著特點:水庫調節性能好,發電效益大,電能質量髙,經濟指標優越;區域地質構造穩記,地震烈度不髙,主要梯級電站的壩址均坐落在砂頁巖和巖漿巖地層上,避開了不利的地質條件;水庫淹沒損失較小,每10MW從淹沒土地和遷移人口分別為9.73公頃和160人,只相當中國20世紀60?70年代所建大中型水電站平均數的40%和5%;地理位罝適中,距負荷中心較近,輸電距離一般為幾十公里至幾百公里,最遠的天生橋水電站距廣州也只有1000km,均在500kV交流、直流經濟輸電距離之內;電站規模中型與大型相結合,容量從數百兆瓦至數千兆瓦,適當安排建設項目,可以適應近期與遠期負荷的發展。在紅水河梯級水電站中,天生橋一級和龍灘2座水電站都有多年調節水庫,是全河開發的關鍵工程。龍灘水電站曾研究過正常蓄水位375m、400m和440m等方案,其相應裝機容量為3000MW、4000MW和5000MW。大藤峽水電站是一個多目標綜合利用工程,位罝重要,效益顯著,但對如何處理好發電、防洪、航運等方面的關系,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1980年規劃暫定大藤峽正常蓄水位為57.6m 。
水河水電基地包括上游南盤江自黃泥河口至北盤江匯合口河段、紅水河及下游黔江至大藤峽河段的所有梯級水電站,是中國水能資源“富礦”之一,也是華南地區重要能源基地。紅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干流的一個河段,因上游流經風化的砂頁巖地層使水色微紅而得名。從黃泥河至大藤峽河段全長1050km,流域而積19萬平方千米。整個流域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雨量上游為1200mm,廣西境內為1500?1600mm,大藤峽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為4200立方米每秒,年水量達1330億立方米。紅水河從云貴髙原傾泄而下,流經華南平原丘陵地區的過渡地帶,總落差達750多m,其中南盤江自天生橋至納貢,當地群眾稱為雷公灘的河段,全長僅14.5km,集中落差達181m,平均每公里為12?13m,是全河落差最集中的地方。通過多次規劃,最后選定10級開發方案,即天生橋一級(1200MW、遠期1400MW),天生橋二級(1320MW),平班(360MW),龍灘(近期4200MW、遠期5400MW),巖灘(1210MW),大化(600MW、已建成第—期400MW),百龍灘(180MW、,惡灘(560MW、已建成60MW),橋鞏(500MW),大藤峽(1200MW)等,加上黃泥河上的魯布革水電站(600MW),合計裝機容量13330M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532.9萬kW.h。紅水河梯級水電站位罝及開發方案縱剖而圖見圖1、圖2 。
紅水河的開發,除發電外,還可以提高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防洪標準。紅水河自南盤江、北盤江匯合點以上本來不能通航,匯合點以下至柳江口長633km,灘多流急,航行也很困難;三江口至桂平長116km,通航條件較好,但每年汛期大藤峽仍需短期封峽停航。隨著紅水河的開發,配合局部河道整治,可使航運條件改善。此外,還有灌脫、水產和發展旅游等效益 。
紅水河流域已建成的有惡灘水電站一期工程60MW(最終規模560MW),大化水電站一期工程400MW(最終規模600MW),天生橋二級水電站一期工程880MW(最終規模1320MW)、巖灘水電站一期工程1210MW。龍灘水電站開發方案已于1981年10月經國家審定,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于1985年5月審查通過,2001年正式開工 。
大渡河水電開發——主要梯級格局為3庫22級 根據2003年7月完成的《大渡河干流水電規劃調整報告》,大渡河干流規劃河段(下爾呷——銅街子)總裝機容量為2340萬千瓦,年發電量1123.6億千瓦時。明確...
怒江,古稱黑水,漢代稱瀘水,是云南省三大國際河流之一,位于東經91°08′~100°15′和北緯23°05′~32°48′之間。它發源于青藏邊境唐古拉山南麓,由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自治區東部,入云南省折...
雅礱干流規劃可開發21個大中型相結合、水庫調節性能良好的梯級水電站,可裝機3000萬千瓦。流域內水量豐沛、落差集中、水庫淹沒損失小,開發條件得天獨厚。雅礱江兩河口、錦屏一級、二灘為控制性水庫工程,總調...
格式:pdf
大小:801KB
頁數: 11頁
評分: 4.5
紅水河是中國水力資源的“富礦”,全河段規劃十個梯級,總裝機容量1134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562.6億kW.h,現被國家列為近期開發的三大水電基地之一。本文簡述規劃的特點,已建和在建工程情況,供電區的負荷增長情況,通過對外開放政策,為投資創造良好環境,并討論本地區各種能源資源以及開發中出現的新問題。作者認為應加快紅水河水力資源的開發步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紅水河為珠江水系西江上游干流,上游稱南盤江,發源于云南省沾益縣馬雄山,在貴州省蔗香與北盤江匯合后稱紅水河。紅水河干流在廣西石龍三江口與柳江匯合后稱黔江。
紅水河上源南盤江全長927公里,總落差1854米,流域面積54900平方公里,其中天生橋至納貢段河長僅18.4公里,集中落差達184米。紅水河全長659公里,落差254米,流域面積131000平方公里。黔江長123公里,有著名的大藤峽谷,大藤峽以上流域面積190400平方公里,年水量1300億立方米。河流流經高原、低山和丘陵,其上游為三疊紀的砂頁巖,中下游為石炭紀、二疊紀的石灰巖。沿途群峰夾谷,河床深邃,主要險灘有50余處。蘊藏可開發的水力資源居珠江水系之首,為全國第6位。
南盤江、紅水河規劃擬重點開發的興義至桂平河段,長1143公里,落差692米,水能蘊藏量約860萬千瓦。該河段水量豐沛、落差集中、地質條件好,是建設條件很優越的一個水電基地。上游由于地形、地質條件好,淹沒損失小,宜修建高壩大庫,調節徑流,為下游梯級開發帶來有利條件。中下游段地形開闊,耕地密集,且灰巖分布較廣,巖溶發育,宜修建徑流式中、低水頭電站。
紅水河開發目標以發電為主,主要梯級電站的基本供電范圍是華南,電站修建后可改善航運條件,全部梯級建成后,可使中下游河段渠化通航;此外,對防洪、灌溉也有一定的效益 。
由國家能源委員會和國家計劃委員會主持審查通過的《紅水河綜合利用規劃報告》,提出了全河段按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壩盤高壩)、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壩索低壩)、平班水電站、龍灘水電站、巖灘水電站、大化水電站、百龍灘水電站、惡灘水電站、橋鞏水電站和大藤峽水電站10級開發方案,梯級水電站共利用水頭754米,總庫容406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1252萬千瓦,保證出力338.82萬千瓦,年發電量504.l億千瓦·時。
紅水河的主要特點是水量豐富,落差大,水能蘊藏量大,是全國水電“富礦”之一。全長638公里天然落差762米,年降水量1200毫米。黔江出口處多年平均流量每秒4100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360億立方米,占珠江流域年徑流量的39%,相當于黃河的兩倍。其中天生橋至納貢段河長14.5公里,集中落差達181米。平均每公里落差約13米,最大落差每公里竟達50米, 確實驚人。充沛的水量,天然的落差,使紅水河為人類造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自上游南盤江天生橋水電站正常蓄水位785米,至下游大藤峽枯水位23米,可獲得落差762米。全河段可開發水力資源1108萬千瓦,年發電量600多億千瓦小時,為我國水電資源的富礦。
該水電開發基地的特點是:水量充沛調節性能好,地形地質條件優越,淹沒損失較小,距離負荷中心近。梯級水電站全部建成后,水庫淹沒河道的淺灘,增大枯水期流量,配以適當的航道整治,可使全河通航,為貴州和廣西開辟出海通道。天生橋一級和龍灘水電站的庫容最大,可實施年調節;大藤峽水電站距防洪對象最近,調節洪水的效果最好。這三個水電站是梯級的骨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