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黃土高原南部地區土地資源利用與優化配置 | 作????者 | 李強 |
---|---|---|---|
類????別 | 經濟學 | 出版社 | 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6年06月 | ISBN | 9787030490773 |
《博士后文庫》序言
序言
前言
第1章緒論
第2章研究區范圍界定及其概況
第3章數據來源與預處理
第4章土地利用時空差異性分析
第5章土地利用時空差異與影響因素定量分析
第6章黃土高原南部典型區土地承載力測評
第7章基于CLUE-S模型面向生態的土地利用優化配置
第8章基于適宜性評價與CA-Markov的土地利用優化配置
第9章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
編后記 2100433B
本書在黃土高原綜合自然指數分區研究的基礎上,以黃土高原南部地區及其內部典型區為研究對象,通過野外實地調查,采用遙感(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集成技術與數理模型、空間統計分析等方法,在不同的時空尺度上分析研究區土地利用的時空差異性特征;并將空間抽樣方法與Binary Logistic回歸模型相結合,分析不同典型區土地利用特征尺度,進而對土地利用類型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做定量分析;同時針對不同類別典型區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構建土地承載力評測模型,從定性與定量的角度對每個典型區的土地承載力進行動態測評;最后基于流域單元與都市經濟區兩類不同典型區,提出將灰色線性規劃模型(GLP)分別與CLUE-S模型及CA-Markov模型相結合的兩種方案,在對不同典型區土地利用進行數量控制與結構優化的基礎上,利用兩種方案將優化結果配置到空間單元上。
關于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 黃土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干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巖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于黃土高原的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在中國陜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
由于我國自然條件復雜,土地資源類型多樣,經過幾千年的開發利用,逐步形成了現今的各種多樣的土地利用類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一般分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鎮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礦、鹽場...
格式:pdf
大?。?span id="ufl06sa" class="single-tag-height">59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土地資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客觀上具有在部門間、區域間合理分配問題,這是土地資源配置的實質和核心。介紹了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內涵及相關理論,最后探討了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
格式:pdf
大?。?span id="ser64ik" class="single-tag-height">59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我國是一個土地資源大國,地域遼闊,土地使用的面積廣泛,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如何才能更好和合理的利用我國的土地資源,在最大的程度上發揮出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我國當代相關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筆者在本文中對土地資源優化配置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為以后相關的工作提供借鑒。
《城鄉統籌發展與土地優化配置》將這些論文匯集成本論文集,并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將入選論文歸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城鄉統籌發展理論與探討”,主要是以城鄉統籌發展中的土地問題為研究主題;第二部分為“土地優化配置理論與探討”,主要包括以耕地保護、土地利用效率為研究主題的論文;第三部分為“相關理論及技術方法”,主要研究包括上述主題的相關理論及研究方法。這些論文既有學術理論探討,也有來自土地管理工作者的實踐經驗總結,還有土地管理部門的實地專題調研,雖然各篇論文研究主題各異、未成體系,但都包含不少真知灼見。
土地資源具有多種用途,包括生態用途、空間用途和風景用途,具體表現為土地資源具有多種特征。而對某一特征來說,具有該特征的土地單元有多個,即“一物多征,一征多物”。此外,盡管土地資源有多種用途可供選擇,但具體到每一次土地資源的實際利用,其使用用途卻是唯一的,同時土地資源利用用途的更改十分困難且成本高。因此,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僅可能而且必要,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對于某一土地單元的適宜用途的選擇,可對該土地資源的主要特征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評價,從而確定該土地單元的適宜用途或主導用途;
二是對于適宜某一用途的土地單元的選擇,可根據該用途必須具備的特征,對具有該特征或與該特征相近的其他土地單元進行綜合分析和科學識別,以確定最佳的土地單元。
前言
城鄉統籌發展理論與探討
中國的二元土地制度與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建設
統籌城鄉發展必須深化改革
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地利用中的主要問題及其誘因
珠三角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的問題與對策
關于加快統一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建設問題的探討
廣東省土地利用區域差異分析
城鄉用地結構及布局存在問題分析——以江門市為例
城鄉統籌與農村土地市場改革
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解讀《廣州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
土地優化配置理論與探討
如何打一場保護耕地的持久戰
基于農地發展權的區域間耕地保護指標配置與流轉機理研究
廣東省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水平關系研究
廣東省城市建設用地管理績效評價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以清遠市為例
以“集中”促“集約”是充分利用存量土地的有效途徑
珠海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關問題探討珠海市國土資源局
節約集約用地的理論和實踐
荔灣區低效建設用地調研報告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
基于低碳經濟的廣東省土地利用策略
廣州市土地利用與城市化協調性變化
相關理論及技術方法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變遷與演進
“反規劃”理念及其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
市場經濟導向下土地資源配置的規劃定位
淺析現行土地制度中的“黑洞”現象
基于遙感、GIS的城市建設用地擴張空間識別及其意義
土地空間使用權的規范與評估初探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城鎮成果核查方法研究——以廣東省為例
土地整理效益的層次分析法評價研究
廣州市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與預警研究
珠江三角洲基塘變化特征及其空間類型
當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產權體系的分析
我國現階段征地補償確定方法與配置模式
淺談國外征地拆遷管理成功經驗及其啟示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