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黃土滲濾變形
釋文:黃土滲濾變形是指黃土在壓力及滲透水長期作用下,由于鹽分溶濾及土體中孔隙繼續壓密而產生的垂直變形,是濕陷變形的繼續。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473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工程概況 某黃土隧道位于河床一高階地中。階地地面發育多條橫向沖溝,地勢起伏,地面高程為1985~2045m,相對高差達約60m.為單洞雙線淺埋大斷面黃土隧道.最大埋深49m。隧道洞身穿越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上更新統風積黃土、沖積黃土及細圓礫土、粗圓礫土、卵石土。隧道圍巖分級為V級,隧道暗挖段按三臺階七步法組織施工。
格式:pdf
大小:473KB
頁數: 6頁
評分: 4.5
文章統計分析了大斷面黃土隧道初期支護變形量,研究了大斷面黃土隧道變形規律及預留變形量合理取值范圍。大斷面黃土隧道變形規律表現為:隧道拱頂、拱腳下沉差異小,隧道開挖后拱部將產生一定程度的整體下沉;隧道拱頂下沉量均大于水平收斂;初期支護封閉后,隧道周邊位移基本上不再發展;當隧道埋深小于40m時,隧道變形量較大且規律不明顯;當隧道埋深大于40m時,隧道變形量分布相對集中。經過對現場量測數據的統計分析可知:在Ⅳ級圍巖條件下,大斷面黃土隧道預留變形量可取10~15cm;在Ⅴ級圍巖條件下,大斷面黃土隧道預留變形量可取25~28cm。
本書共十章,采用理論分析、室內試驗、現場實驗、監控量測、數值模擬等研究方法與手段,研究了膨脹性黃土隧道的變形特性及支護技術。第一章介紹了膨脹性黃土概況、工程特性以及膨脹性黃土隧道國內外研究現狀;第二章至第四章,分析了膨脹性黃土隧道圍巖變形破壞模式、變形原因和變形特征;第五章介紹了幾種比較常用的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方法;第六章分析了膨脹性黃土隧道沉降特性及其控制技術;第七章分析了膨脹性黃土隧道支護技術;第八章至第九章以小河溝隧道為工程案例分析了膨脹性黃土隧道支護技術及其隧道監控量測技術;第十章簡要分析了我國膨脹性黃土隧道建設所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展望。
【學員問題】控制大斷面黃土隧道變形技術措施有哪些?
【解答】1、加強監控量測。對整座隧道按照設計要求做好施工監控量測,根據量測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將變形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2、及時施作初期支護,縮短土體暴露時間,減少圍巖變形。
3、加強鎖腳錨管。剛架拱腳處鎖腳錨管采用加強型設計,采用兩根長度為3.5m的注漿小導管,垂直打入土中。
4、避免拱腳積水,軟化拱腳而導致的拱腳承載力降低。
5、盡量減輕地基處理施工時對圍巖的擾動。
6、及時封閉仰拱,形成環形封閉結構,改善結構受力。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1 緒論
1.1 膨脹性黃土概況
1.2 膨脹性黃土的物理力學特性
1.3 膨脹性黃土的工程特性
1.4 膨脹性黃土隧道的研究現狀
1.5 膨脹性黃土隧道變形特點
1.6 膨脹性黃土隧道支護方法選擇
1.7 膨脹性黃土隧道支護技術研究的任務和意義
2 膨脹性黃土隧道圍巖變形
2.1 隧道圍巖變形及破壞分析
2.2 圍巖破壞模式
2.3 圍巖破壞準則
2.4 膨脹性黃土隧道圍巖變形特性
3 膨脹性黃土隧道變形原因分析
3.1 水對黃土隧道變形的影響
3.2 圍巖特性對黃土隧道變形的影響
3.3 初期支護對黃土隧道變形的影響
3.4 施工工藝對黃土隧道變形的影響
3.5 黃土隧道圍巖受力的彈塑性理論解析
4 膨脹性黃土隧道變形特性
4.1 建設期變形破壞的特征
4.2 建設期變形破壞的模式
4.3 建設期變形破壞的危害
4.4 深埋黃土隧道的變形特性
4.5 淺埋黃土隧道的變形特性
5 膨脹性黃土隧道超前地質預報
5.1 常用的超前地質預報分類
5.2 超前地質預報的目的
5.3 超前地質預報包含的主要內容
5.4 超前地質預報存在的主要問題
6 膨脹性黃土隧道沉降及防治
6.1 地表沉降變形理論及預估方法
6.2 隧道沉降的主要因素
6.3 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術與標準
6.4 施工工藝的優化
6.5 地表沉降規律分析
6.6 地表沉降控制標準
6.7 初期支護
7 膨脹性黃土隧道支護研究
7.1 支護原理分析
7.2 支護與圍巖相互作用研究
7.3 膨脹性黃土隧道鋼架作用機理分析及效果評價
8 小河溝黃土隧道支護方法
8.1 工程概況
8.2 小河溝隧道施工組織設計研究
8.3 小河溝隧道施工技術選擇
8.4 超前支護
8.5 初期支護
8.6 防排水工程
8.7 拱墻二次襯砌
8.8 仰拱及填充
9 小河溝隧道監控量測
9.1 監控量測情況
9.2 監控量測措施
10 我國膨脹性黃土隧道建設發展趨勢
10.1 我國膨脹性黃土隧道建設面臨的問題
10.2 膨脹性黃土隧道發展趨勢及展望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