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黃鉛礦 | 外文名 | lanarkite |
---|---|---|---|
分子式 | Pb2[SO4]O | 性????質 | 條痕白色 |
特????點 | 方鉛礦的氧化產物 |
黃鉛礦是含鉛的硫化物氧化后形成的一種次生礦物,一般產出在鉛礦床的氧化地帶,是少見的礦物。
系鉛礦床氧化帶的次生礦物,與鉛藍礬和白鉛礦共生。
晶系:單斜晶系
晶粒尺寸:a = 13.746,b = 5.6964,c = 7.066,Z = 4
晶胞體積:beta = 115.79°,V = 498.18,Den(Calc)= 7.02
軸向比:a:b:c =2.4131:1:1.2404
類型:雙軸( - )
RI值:
最大雙折射率:δ= 0.108
分散:r> v 強
1、電子密度:體積密度(電子密度)= 5.87 gm / cc
(注意:黃鉛礦的比重= 7.02 gm / cc。)
2、Fermion指數:費米子指數= 0.17
博森指數= 0.83
3、光電:PE(Lanarkite) = 1,446.22 barns/electron
U=PE(Lanarkite)x r(electron) = 8,485.07 barns/cc
4、放射性:GRapi =0(伽馬美國石油學院單位)
黃鉛礦不具有放射性。
黃鉛礦(lanarkite)最初于1832年被發現于拉納克郡(Lanarkshire)的蘇格蘭縣,故以此命名。 它呈白色或淺綠色,屬于針狀單斜晶體,是方鉛礦的氧化產物。
從省際比較來看,云南鉛儲量占全國總儲量17%,位居全國榜首;廣東、內蒙古、甘肅、江西、湖南、四川次之,探明儲量均在200萬噸以上。全國鋅儲量以云南為最,占全國21.8%;內蒙古次之,占13.5%;其他...
鉛與鋅在自然界里,特別在原生礦床中共生極為密切。因為它們具有共同的成礦物質來源和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學行為,有類似的外層電子結構,都具有強烈的親硫性,并形成相同的易溶絡合物。它們被鐵錳質、粘土或有機質吸附...
主要是煉鉛因為鉛可以做鉛板當配重,做放射性物質的存放容器,應用于各種工業和工藝,如航天工業運輸工業,同時根據鉛所特有的性質來做需要的東西
黃鉛礦(lanarkite)通常條痕為白色,透明或微透明。解理平行,底軸面完全。通常很少量見于鉛礦床的氧化帶,系含鉛硫化物氧化后所形成的次生礦物,可提煉鉛。
屬于單斜晶系,晶體呈柱狀,集合體成塊狀。莫氏硬度為2~2.5,相對密度為6.4~6.8。金剛光澤,解理面呈珍珠光澤。顏色呈黃綠、淺黃或灰色。
黃鉛礦分子式為 Pb2[SO4]O,分子量為526.46,其組成為:
(1)鉛:78.71%Pb 84.79%PbO
(2)硫:6.09%S 15.21%
(3)氧:15.20%O
X射線衍射數據:
間距d 強度
6.37 (20)
4.43 (20)
3.34 (100)
2.963 (80)
2.958 (20)
2.87 (20)
2.85 (40)
2.05 (20)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90KB
頁數: 14頁
評分: 4.3
云南省瀾滄鉛礦接替資源勘查工作總結 一、礦床地質 大地構造位置,礦區處于三 江褶皺系昌寧—孟連裂谷帶南部 的瀾滄裂谷中,區內出露地層主 要有泥盆系、石炭系及二疊系。 泥盆系為一套輕微變質的砂頁巖 和板巖;下石炭統為一套海相基 性火山巖,中、上石炭統及二疊 系為一套灰巖、白云質灰巖。 區域構造斷裂發育,整體構 成一個南北向的大型地塹系。因 受北西向的黑河和北東向的孟 (連)—瀾(滄)兩大主干斷裂 的走滑作用,形成近南北向略向 東突出的弧形斷裂帶,老廠礦床 即位于該帶北端。 區內的出露的巖漿巖主要為 燕山—喜山期的花崗巖、花崗閃 長巖、輝長巖、輝石云煌巖及同 化混染石英鈉長巖等。本次工作 在礦區深部經工程揭露到喜山期 花崗斑巖,并在該區首次發現了 厚大的斑巖型鉬(銅)礦床,開 創了三江南段地質找礦工作新局 面(圖 1)。 圖 1 云南省瀾滄老廠礦區區域地質與礦產簡圖 (一)、礦區地質
硫錫鉛礦的晶體為板柱狀,晶體集合在一起呈放射狀。顏色呈灰黑色調半透明,具有金屬光澤。
與閃鋅礦、毒砂、黃鐵礦、白鐵礦、錫石、圓柱錫礦、輝銻錫鉛礦、銀黃錫礦、薔薇黃錫礦、等礦物產在一起。2100433B
鉻鉛礦具有金剛光澤或玻璃光澤,是一種很漂亮的礦物。發育完整的晶體為長柱狀。鉻酸鉛礦物PbCrO4。其成分與鉻黃相同。鉻元素就是1797年在這種礦物中發現的。最美麗的品種來自塔斯馬尼亞。其他包括烏拉、巴西和美國西南部。
鉻鉛礦呈亮紫藍紅色到橙紅色,具金剛光澤、玻璃光澤,在陽光下,其色暗淡。
晶體形態:晶體呈細長柱狀,通常為集合體,也成塊狀。
晶系:單斜晶系。
硬度:2.5-3。
比重:6.0。
解理:清楚柱面。
斷口:貝殼狀至參差狀斷口。
顏色:通常呈鮮艷的桔紅色,有時呈桔黃色、紅色或者黃色。
條痕:桔黃色。
透明度:半透明。
光澤:金剛光澤或玻璃光澤。
其他:易在火焰中熔化,溶于強酸。
磷氯鉛礦簡介
磷氯鉛礦 是由地表水(有時含磷酸)與方鉛礦和磷灰石、毒砂等原生礦物相互作用產物。常與白鉛礦和鉛礬、菱鋅礦、異極礦、褐鐵礦等伴生,有時還能見到方鉛礦和閃鋅礦等硫化礦物。磷氯鉛礦含有磷和氯元素,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模仿者"。因砷鉛礦與磷氯鉛礦很相似,于是人們認為砷鉛礦模仿磷氯鉛礦。只是常見不同的綠色,像芹菜的綠色似的。主要用來做鉛礦石使用。
磷氯鉛礦產生于巖石裂隙和晶洞中的礦物晶體,一般需要幾十萬甚至上億年才可以形成,數量極少并且不可再生,因此除科學價值外,更為大自然孕育的天然藝術品。
六方雙錐晶類,標本呈柱狀集合體,綠色,條痕白色帶黃。樹脂-金剛光澤。性脆,無解理,硬度3.5-4,相對密度6.5-7.1。量多時可作為鉛礦石,在地質找礦上可作為找鉛礦床的標志。
磷氯鉛礦作為鉛礦石并不重要,但若五彩繽紛和晶瑩透亮,精美多姿便成為種十分可愛的觀賞石。 1992年第38屆美國圖桑寶石礦物展委員會選擇磷氯鉛礦作為主題礦物,不少磷氯鉛礦系數10 years前采自歐美不同國家古老鉛礦區,具有歷史意義,即具有紀念石的特性。深綠(草綠)色晶體較綠黃色與褐色或白色更有魅力。晶系是六方晶系,顏色為多樣,從深綠和黃綠、綠黃、檸檬黃、褐、灰白到白色均有,含Cr2O3少數晶體呈鮮紅或桔紅色,透明度為半透明至不透明,光澤是油脂-金剛,條痕為白色,或者略帶各種顏色,硬度為3.5~4.0,形態是常呈短的六方柱、六方雙錐,晶頭一般呈凹入面,比重是7.04~7.24。
產地有美國愛達荷州和德國埃姆斯地區與英國坎布蘭、墨西哥齊瓦瓦及札卡特卡斯以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俄羅斯烏拉爾、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美國賓西法尼亞和亞里桑那、西班牙,西南非洲以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