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灰黃砂泥 | 土種編號 | 10043 |
---|---|---|---|
土壤類型 | 紅壤 | 土壤亞類 | 典型紅壤 |
土類(二普) | 紅壤 | 亞類(二普) | 紅壤 |
母????質 | 石英巖風化物 | 剖面構型 | A—B—C |
有效土體深度 | 30cm左右 | 面積(公頃) | 96067 |
該土種母質為石英巖風化物,剖面為A—B—C型。土體淺薄,僅30cm左右。表層一般在10cm左右。心土層見少量灰色膠膜,夾有少量礫石和石英砂粒,風化度高,其風化淋溶系數為0.05。在30cm以下即為半風化的母巖碎塊。土壤質地偏粘,屬壤質粘土。呈酸性反應,pH(H2O)4.9—5.6,鹽基飽和度在20%左右。據102個農化樣分析結果:有機質含量2.75%,全氮0.120%,堿解氮111ppm,速效磷3ppm,速效鉀72ppm。
灰黃砂泥,屬紅壤亞類泥砂紅土土屬。分布在江西省吉安、贛州、撫州、宜春及新余等地市的低山及高丘中、上部坡度較陡處,共有面積144.1萬畝, 以吉安、贛州和撫州三地區面積最大。
典型剖面
采自安遠縣新固鄉黃背村高丘,海拔330m,母質為石英砂巖風化物。年均溫18.7℃,年降水量1613mm,無霜期282天,≥10℃積溫5927℃。植被馬尾松、鐵芒箕等。 A層: 0—5cm,紅棕色(5YR 4/6),壤質粘土,碎塊狀結構,疏松,多量根系。 B層: 5—24cm,濁紅色(2.5YR 4/4),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緊實,中量根系, 有少量不明顯膠膜。 C層: 24—100cm,濁紅棕色(2.5YR 4/4),壤質粘土,塊狀結構,夾半風化巖屑, 緊實。
指含土量及雜質量很少。其粒度在2.8mm—3.2mm之間。屬中沙含泥量:1.34% ,質地堅硬,色澤清亮,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黃砂巖是一種天然的石材,原巖沉積型石粉砂巖,巖體完整、紋理獨特,主要石材品種基底呈淺黃色、深黃色和紫色,形成流線狀條紋。紋理變化多樣、圖案清晰、顏色淡雅,似黃河濁浪、波濤翻滾;又如千年古樹、圈圈年輪;...
砂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本質上是多種硅酸鹽的混合物,一般來說是由二氧化硅組成的
該土種土體淺薄,有機質,氮、鉀氧分含量中等, 磷素缺乏,結構疏松,酸性強,保水保肥性能中等。植被主要是馬尾松、油茶等林木,生長稀疏。改良利用上,首先針對該土壤植被已遭受人為破壞,并有輕度水土流失等問題,應停止亂砍濫伐,實行封山育林,積極營造用材林和經濟林,建成優良的林業生產基地;水土流失 的地段,宜發展以灌木和草被為主,保護草本植被,維護表土,防止水土流失。
格式:pdf
大小:60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某化肥廠建一座2500米~3半水煤氣貯存罐,基礎為內徑21.95米、外徑22.50米、高3米的圓形鋼筋混凝土墻,中間瀝青防水面層下做1.2米厚黃砂墊層,干容重要求達到1.70克/厘米~3,比國家施工規范1.55克/厘米~3要高?,F將施
泥灰巖泥質灰巖
與粘土巖的區別是滴稀鹽酸后產生氣泡,與石灰巖的區別是氣泡處有暗色泥質物出現。常分布在石灰巖與粘土巖之間的過渡地帶,呈薄層狀或透鏡狀夾于石灰巖或粘土巖層之間。工業上可作為水泥原料和建筑石料。
青灰泥是段泥原礦石經過陳腐加工成的一種泥料,燒成后呈灰白色、青灰色,顏色多和芝麻段泥相似,不同的是芝麻段泥的黑色斑點較為明顯。青灰泥中的藏青灰泥,為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近年來因開采量少,故成品甚稀。此泥呈深紫灰色調,因滿布顆粒,觸感特殊,玩家喜呼“鯊魚皮”,是甚為難覓之特優級泥礦。
青灰泥
青灰泥,又名藏青灰泥,為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開采量少,故成品甚稀。
青灰泥呈深紫灰色調,因滿布顆粒,觸感特殊,玩家喜呼"鯊魚皮",是甚為難覓之特優級泥礦。
青灰泥泥性疏松不結,含鐵量高,張力特大,不易變型、塌陷,惟黏性不足,燒制中易現氧化鐵熔點,石灰、跳砂、雜質較多挑泥須嚴格謹慎,燒窯溫度特高。燒成后雙氣孔結構明顯,空氣對流順暢,簡樸古雅,老味十足,別具明代紫砂原料氣韻。 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澤如紫似灰,沉重扎實不妥協,似硬漢風格,十分易于辨識。窯溫約1200度,收縮比13%。
由青灰泥燒制的茶壺有著冷酷的外表,蘊藏著火熱的心,沖茗熱情豪放,醇厚而韻強,香甘溫甜,明快果決,壺中英雄也!適合泡紅茶、綠茶、烏龍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