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黨委書記、局長:唐豐華
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段安圭
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黎華
地址:衡陽市蒸湘區幸福路39號
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水文系統先進單位”、“全國科技抗洪先進單位”、“患難省抗洪救災先進集體”、“湖南省優秀事業單位法人”等榮譽稱號。
辦公室
協助局領導處理日常工作,組織協調各科室行政事務工作,督促檢查有關決定和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起草本局工作計劃、總結、綜合性報告、文件;負責文秘、檔案保管及借閱、宣傳、內刊編輯、保密、信訪、計劃生育、接待,收發、辦公和勞保用品的采購、保管與發放;負責局機關的行政事務和后勤服務工作;負責汽車管理:負責房改工作。
組織人事科
負責宣傳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負責思想政治工作;負責組織政治理論學習和黨紀、政紀教育;負責干部的考察、培養,選拔與管理工作;負責人事調配,勞資、獎懲.勞動保護、社會保險、安全生產、來信來訪等有關工作;負責辦理職工退休、退職手續及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工作;負責職稱、考核及人事檔案的管理;負責職工繼續教育、專業技術培訓、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及水文職工技能鑒定等工作;負責黨務、紀檢、監察工作;負責水文科研的日常管理工作。
監測科
負責全局水文測驗、資料整編的技術指導;負責水文資料的審核、驗收、送審、整理歸檔;負責水文數據庫的建設與運行管理;負責測驗設施設備新建、改造、維修計劃的編制、申報、組織實施和驗收;負責水文測驗方法的研究及新技術、新儀器設備的推廣應用;負責新建水文站的查勘、方案編制與上報;負責組織汛前準備工作;負責水文資料、科技檔案、文獻的保管與借閱;協助開展職工教育、培訓工作。
水資源科
負責水資源調查評價、水文分析與計算;承擔區域內水資源公報資料的調查與分析;負責區域內水文站網工作;負責地下水監測工作;受水行政主管部門委托承擔水行政執法工作;負責湖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衡陽分中心的日常工作;監測區域內河流水質;承擔區域內水功能區的劃分、水域納污能力的分析與評價;編發《衡陽水環境簡報》;負責水質監測站網規劃、調整方案的初擬、報批和實施;協助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水資源的統—管理及對向飲水區等水域的排污進行控制管理。
水情科
負責全局的水情業務管理及技術指導;負責水文實時信息的收集、處理、水(旱)情分析和預報,參與防汛會商和防洪調度,發布洪水預警預報;組織水文信息化業務建設,組織報汛、通訊新技術、新設備的安裝及使用;負責全局雨水情自動測報系統建設、防汛通訊設備的運行、維護與管理;負責報汛站網的規劃、調整方案的初擬、報批和實施;負責水情服務及其社會經濟效益調查。
計劃財務科
負責財務、各類資金監控管理工作,負責規劃計劃工作,負責基本建設、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負責各類器財的統一管理和調配,負責統計工作。
技術服務科
主要職能是負責水文技術服務管理工作,開展水文水資源技術服務。
我在水文局工作,可以很專業的回答你的問題。水文局的基本工作是監測河流、湖泊等水體的水量、水質、水位、水溫等要素。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水文工作者被稱為水利行業的尖兵和耳目。由于市場經濟...
看什么地區了,四川就很差,有些江區都鬧起來了。有些還不錯,關鍵看所轄地政府是否重視水文。
看什么地區了,四川就很差,有些江區都鬧起來了。有些還不錯,關鍵看所轄地政府是否重視水文。
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前身為衡陽專署水文分站,成立于1958年 ,原址位于衡陽市石鼓區草后街。
1962年底,根據中發(62)503號文件精神,衡陽、零陵、郴州三地區水文機構上收合并,成立湘水第一水文分站,1965年遷到現址:衡陽市蒸湘區幸福路9號。
1966年底,因水文體制改變,原湘水第一水文分站撤銷,按行政區劃分別組建了衡陽、零陵、郴州三個地區水文分站。
1980年,三地區水文分站又合并在衡陽成立了湘水第一水文勘測隊。1984年,零陵地區水文勘測隊從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析出,湘水第一水文勘測隊更名為湘水第二水文勘測大隊,管轄范圍為衡陽、郴州兩地區。
1991年,根據湘編辦(1991)98號文件精神,更名為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大隊,為副處級單位。
1995年,又更名為湖南省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2008年1月1日,郴州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從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劃出,接管衡山、甘溪兩站,自此,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實現了按行政區域的行業管理,所屬水文站均屬衡陽地區范圍內。
2009年10月23日,衡陽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關于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加掛“衡陽市水文局”牌子的批復》(衡編〔2009〕71號)文件,正式批復同意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加掛“衡陽市水文局”牌子。
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按行政區劃劃分,實行省垂直管理。轄管衡陽、永州、郴州等3個水文水資源勘測大隊和水文儀器設備檢測中心,以及29個水文(位)站,78個委托雨量站。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機關現設辦公室、計劃財務科、組織人事科、水情科、監測科、水資源科(衡陽水環境監測中心)、技術服務科等7個職能科室和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室、離退休人員工作辦公室、機關后勤中心、團委等工作部門。多年以來,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為衡陽市和湘南地區防汛抗洪、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管理、水資源管理、城市建設、交通能源、國土資源等國民經濟建設搜集了保貴的水文資料,承擔了大量的水文水資源勘測工作,為各級領導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決策依據,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現有在職職工68人,退休職工66人。全局在職職工中副處級干部1人,正科級干部2人,副科級干部16人。擁有高級職稱的職工有2人,中級職稱的有14人,初級職稱的有26人。本科學歷的有8人,專科學歷的有28人,中專文化程度的有10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4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8人。男職工48人,女職工20人。
格式:pdf
大小:335KB
頁數: 4頁
評分: 4.5
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屬于近幾年電子信息化與計算機運用不斷發展所形成的新型技術,可通過對空間數據進行準確收集、存儲、分析管理,為相關研究提供良好的可視性精準信息,以此滿足各項研究中多功能、智能化發展趨勢。因此GIS技術的廣泛應用發展也逐漸拓展至水文水資源領域,文章則重點針對GIS技術對于水文水資源領域應用優勢回顧性總結相關應用特點,并探討GIS在水文水資源領域中的不足之處。
2019年12月,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玉樹分局直門達水文站獲得“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張家界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暨張家界市水文局其前身為張家界水文水資源勘測隊,1993年由湖南省水利廳批準建隊。2008年1月10日,根據湖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調整部分市(州)水文水資源勘測機構的批復》(湘編辦[2006]22號)和張家界市人民政府《關于張家界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增掛“張家界市水文局”牌子有關問題的復函》(張政函[2007]19號)等文件精神,組建了“張家界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并同時增掛“張家界市水文局”牌子,是由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和張家界市人民政府雙重管理的副處級事業單位,主管全市水文水資源工作。張家界水文局定編52名,目前實有在職職工30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9人,工程師以上職稱12人。局機關設辦公室、計劃財務科、組織人事科、水情科、監測科、水資源科及技術服務科7個職能科室。局轄張家界、慈利、桑植、涼水口、林溪河、雙楓潭、籠子頭7個水文(位)站和28個委托雨量站。其中水文、雨量報汛站17個,泥沙站2個、水質站2個、蒸發站3個、墑情站2個。目前正在積極籌建武陵源生態水文站。
青海省水文事業以1951年首設西寧等五個水文站為開端,1956年5月成立青海省水文總站,1995年8月更名為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1996年11月成立青海省水環境監測中心,1999年3月成立青海省水政監察總隊第四支隊,與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為三塊牌子,一班人馬。局下設9個科室,五個水文水資源勘測大隊,2個水環境監測分中心,35處水文站,1處專用水文站,31處水質監測站,34眼地下水觀測井,38處固定洪水調查斷面,20處報汛站。
截止2000年底我局在職職工273人,離退休職工203人。在職職工中,干部145人,工人128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52人,中專文化程度的12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42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57人;局機關職工105人,基層職工168人。專業技術人員138人,其中高級工程師6人,工程師46人,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86人。在工人中,高級工15人,中級工74人,初級工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