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孔應根據設計要求、成孔設備、現場土質和周圍環境等情況,選用沉管、沖擊或取土等方法機械成孔。
2 施工前應進行成樁工藝性試驗(不少于3根),確定各項工藝參數并報監理單位確認后,方可進行施工。
3 擠密樁大面積施工前,應進行單樁或復合地基進行承載力試驗,以確認設計參數。
擠密樁是把帶有管塞、活門或錐頭的鋼管壓入或打入地下擠密土層形成孔,再往孔內投放灰土、砂石等填料成的樁。擠密樁屬于一種橫向擠密,能達到所要求加密處理后的密實度指標,并提高承載力、降低壓縮性、且處理后的地基均勻;與換土墊層相比無需開挖回填,因而節約了土方開挖和回填土方的工作量,比開挖換土法縮短工期約一半;由于不受開挖、回填及場地的限制,一般處理深度較大,可達5~15m ;由于填入樁孔的材料是素土,屬就地取材的廉價材料,通常比一般其他深層處理濕陷性黃土和人工填土的造價低2/3 。
擠密樁復合地基在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中, 能有效地消除大厚度黃土的濕陷性。擠密樁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是利用成孔和分層夯填灰土或水泥土時的側向擠密作用,使樁間土得到擠密而提高工程性能,并形成具有一定承載力的樁體,和樁間土共同作用成為復合地基;通過樁頂褥墊層內土工格柵使上部附加應力分布更為合理,地基的沉降變形更為協調。
施工準備
1 成孔應根據設計要求、成孔設備、現場土質和周圍環境等情況,選用沉管、沖擊或取土等方法機械成孔。
2 施工前應進行成樁工藝性試驗(不少于3根),確定各項工藝參數并報監理單位確認后,方可進行施工。
3 擠密樁大面積施工前,應進行單樁或復合地基進行承載力試驗,以確認設計參數。
施工要求
擠密樁成孔和孔內回填夯實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成孔宜在地基土接近最優(或塑限)含水率時進行。當土的含水率低于12%,宜對擬處理范圍內的土層進行增濕。
(2) 成孔擠密應間隔分批進行,成孔后應及時夯填。
(3) 在向孔內回填填料前應夯實孔底。填料應采用機械拌合,且隨伴隨用,夯填施工應連續進行。
(4) 鋪設灰土墊層前,應按設計要求將樁頂標高以上的預留松動土層挖除或夯(壓)密實;
(5) 施工過程中,應做好成孔及回填夯實施工記錄。
(6) 雨季或低溫季節施工,應采取防雨或防凍措施,防止灰土和土料受雨水淋濕或凍結。
(7) 成樁成片后,應及時填筑灰土并碾壓至設計要求。
4 擠密樁所用土的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用水泥改良的土的有機質含量不應大于2%,用石灰改良的土的有機質含量不應大于5%。
5 擠密樁填料的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優含水率應符合工藝試驗確定的工藝參數,含水率允許偏差不得大于2%。
6 灰土或水泥土應拌和均勻,色澤一致,無灰團、灰條和花面現象。
7 擠密樁孔內填料應分層回填夯實,其壓實系數不應小于0.97(輕型擊實)。
素土擠密樁施工規范為: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50202-2002。素土擠密樁也叫土和灰土擠密地基,是屬于地基處理工程。它是利用沉管、沖擊或爆擴等方法在地基中擠土成孔,然后向孔內夯填素土成樁。...
做這種項目的人很多,但不知道你的工程項目在哪里
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的作用機理灰土擠密樁法屬于一種柔性樁復合地基,它是通過夯實的樁身和擠密的樁間土達到提高地基土強度和消除地基土濕陷性的目的,同時該方法具有施工簡單、工期短、質量易控制、工程造價低等優點...
擠密樁成孔和孔內回填夯實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成孔宜在地基土接近最優(或塑限)含水率時進行。當土的含水率低于12%,宜對擬處理范圍內的土層進行增濕。
(2) 成孔擠密應間隔分批進行,成孔后應及時夯填。
(3) 在向孔內回填填料前應夯實孔底。填料應采用機械拌合,且隨伴隨用,夯填施工應連續進行。
(4) 鋪設灰土墊層前,應按設計要求將樁頂標高以上的預留松動土層挖除或夯(壓)密實;
(5) 施工過程中,應做好成孔及回填夯實施工記錄。
(6) 雨季或低溫季節施工,應采取防雨或防凍措施,防止灰土和土料受雨水淋濕或凍結。
(7) 成樁成片后,應及時填筑灰土并碾壓至設計要求。
4 擠密樁所用土的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用水泥改良的土的有機質含量不應大于2%,用石灰改良的土的有機質含量不應大于5%。
5 擠密樁填料的配合比應符合設計要求,最優含水率應符合工藝試驗確定的工藝參數,含水率允許偏差不得大于2%。
6 灰土或水泥土應拌和均勻,色澤一致,無灰團、灰條和花面現象。
7 擠密樁孔內填料應分層回填夯實,其壓實系數不應小于0.97(輕型擊實)。
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時,樁孔位置原有土體被強制側向擠壓,相鄰樁孔間的土體的密實度增大,成孔后,向樁孔內填料(灰土或素土), 然后分層夯實,形成密實而強度較高的樁體, 并且孔壁土體通過被夯材料徑向擴張而被進一步的擠密,同時樁間土和樁體土兩者緊密膠結在一起,保證復合地基承受荷載后,樁、土的位移能協調發展。土擠密樁地基也可視為厚度較大的素土墊層。
置換作用
擠密樁是成孔過程中橫向加密土層,施工成孔套管打入黃土層時,樁管周圍地基土受水平擠壓作用,從而管周圍一定范圍內的土在水平各個方向產生位移,減小孔隙率,增加密實度, 部分或全部消除濕陷性。在擠密樁成樁后,由于樁的變形模量遠大于樁間土的變形模量,在擠密樁與地基土的共同作用下,剛度較大的樁體受到較大的附加應力,消除了持力層內大量的壓縮變形和濕陷變形的不利因素。
化學作用
擠密樁分為灰土擠密樁和水泥土擠密樁兩種。灰土擠密樁樁體材料為石灰與土按一定體積比 ( “二八 ”或 “三七 ”灰土 ) 均勻拌和的材料, 生石灰吸水生成氫氧化鈣的過程中 ,吸收周圍土體的水分而膨脹 ,對周圍土體產生進一步的擠密作用;并且由于放熱作用使土體中部分水分蒸發,加速土體的固結過程;同時生成的因飽和沉淀形成膠體,經過再結晶后構成合成體與土體間緊密膠結而產生較高強度,因而提高了復合地基承載力。水泥土擠密樁樁體材料為水泥12% ~ 15%摻入土中拌和均勻,通過夯入水泥土,水泥的水解、水化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鈣、含水硅酸鈣能迅速溶于水中,使水泥顆粒表面重新暴露出來再與水發生反應,周圍水溶液逐漸達到飽和,水分子繼續深入顆粒內部但生成物已不能溶解,只能以細分散的膠體析出,懸浮于溶液中形成膠體,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 。
樁 - 網 - 土共同作用
擠密樁復合地基通過 “樁 - 網 - 土 ”三者的共同作用,褥墊層中的網具有荷載分擔作用,樁起豎向增強作用,樁間土承受的荷載應力相對減小,使樁土應力分布更為協調,有利于工后沉降的控制。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1KB
頁數: 5頁
評分: 4.8
振沖擠密樁施工工法 一、概述 振沖法是振動水沖法的簡稱, 按加固原理不同又分振沖置換法和 振沖密實法兩種。 振沖置換法也稱振動水沖碎石樁法, 適用于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 ≥20kPa的粘質土、粉質土、飽和黃土等地基。其加固機理利用振沖 器在一定控制電流值下, 產生一定頻率和振幅的水平向振動力, 與一 根從振沖器中心穿過的高壓水管所噴出的高壓水, 邊沖邊振,在軟弱 粘質土地基中成孔,再在孔內分批填入碎石等堅硬材料制成粗大密實 的樁體,并與樁周的粘質土構成復全地基。 復合地基中的樁體有應力 集中和砂井排水雙重作用, 樁長未到達硬土層時復合地基又起著墊層 的作用,因而能提高地基抗剪強度和整體承載力,減少沉降。 振沖密實法主要適用于加固粘粒含量小于 10%的細砂以至礫砂 的松散砂層地基,加固原理是依靠振沖器的強烈振沖使飽和砂層發生 液化,砂顆粒重新排列、孔隙減小。依靠振沖器的水平振動力,把振 沖中填
格式:pdf
大小:11KB
頁數: 6頁
評分: 4.7
1 擠密樁施工工藝 2.12.1 工藝概述 擠密法加固地基是在軟弱地基中先成孔, 再在孔中填以砂、 石、土等材料,分層振(擠、 沖) 實成樁,使樁擠密周圍軟弱土或松散土層, 土與所成樁組成復合地基, 從而提高地基承 載力, 減少沉降量。 根據所用材料的不同,有土樁、灰土樁、水泥樁等。 灰土擠密樁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地基加固。 2.12.2 作業內容 1.成孔擠密; 2.填料配置; 3.樁孔分層夯填; 4.質量檢驗。 2.12.3 質量標準及驗收方法 擠密樁的質量標準、 檢驗數量及檢 驗方法見表 2.12.3-1 。 表 2.12.3-1 擠密樁施工質量標準、檢驗數量及驗收方法 序號 檢驗項目 允許偏差 檢驗數量 檢驗方法 1 灰 土 擠 密 樁 所 用 石 灰品 種、規 格和 質量 符合設計要求 同一廠家、品種且連續 進場的石灰, 每 200t 為 一批,不
灰土擠密樁與其他地基處理方法相比有以下特點:灰土擠密樁成樁時為橫向擠密,可同樣達到所要求加密處理后的最大干密度指標,并可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提高承載力.降低壓縮性;與換土墊層相比,灰土擠密樁不需大量開挖回填,可節省土方開挖和回填土方工程量,工期可縮短50%以上;處理深度較大,可達12~15m;可就地取材,應用廉價材料,降低工程造價;機具簡單,施工方便,工效高。灰土擠密樁適用于加固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新填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以及含水率較大的軟弱地基。當地基上含水量大于23%、飽和度大于0.65時,打管成孔質量不好,且易對鄰近已回填的樁體造成破壞,拔管后容易縮頸,這種情況下不宜采用灰土擠密樁。
灰土強度較高,樁身強度大于周圍地基士,可以分擔較大部分載荷,使樁間土承受的應力減小,而到深度2~4m以下則與土樁地基相似。一般情況下,如果為了消除地基濕陷性或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或水穩性,降低壓縮性,宜選用灰土樁。
一、什么是灰土擠密樁
1.灰土擠密樁(lime soil column)
利用成孔過程中的橫向擠壓作用,樁孔內土被擠向周圍,使樁間土擠密,然后將灰土或素土(黏性土)分層填入樁孔內,并分層夯填密實至設計標高。
2.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
用長螺旋鉆機鉆孔或沉管樁機成孔后,將水泥、粉煤灰、碎石及石屑加水混合攪拌料,泵壓或經下料斗投入孔內、灌注而成的樁體。
二、適用范圍
1、灰土擠密樁法
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可處理地基的深度為5~15m。 但當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飽和度大于65%時,不宜選用灰土擠密樁法或土擠密樁法。
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具有原位處理、深層擠密和以土治土的特點,在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廣泛用于處理深厚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地基時,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水泥粉煤灰碎石樁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屬于剛性樁復合地基,具有承載力提高幅度大,地基變形小等優點。并可適用于多種基礎形式:條基、獨立基礎、箱基和筏基等。
CFG樁法適用于處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淤泥質土應按地區經驗或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
三、施工方案
1、試樁
夯填施工前應進行夯填工藝試驗,確定合理的分次填料量和夯擊次數。通過成孔、夯填工藝和擠密效果試驗,確定樁體填料高度,夯擊次數等各項參數,以達到樁體壓實系數不小于0.97和樁間土擠密系數不小于0.90的設計要求,指導大面積施工。
2、排樁
根據設計樁位平面位置布置圖施工放樣定點,通過坐標控制點,準確放出每根樁位點,用石灰點做出點位標識,檢驗無誤后開始施工,并做好施工記錄。
有梅花樁、三角樁、平行樁。
打樁機
3、成孔
成孔順序采用從路線中心向兩側間隔1~2孔跳打成孔,成好一個孔用蓋板蓋一個空,成孔時專人做好記錄。
樁機就位,使其平整穩固,吊架吊起樁管,對準樁位點,通過錘擊及樁管自重,將樁管壓入土中。
樁尖剛接觸表面時,采用低垂輕擊,入土1~2m正常后,采用預定的速度、螺距、錘擊樁管至設計深度。
錘擊過程中,經常校核樁管豎直度,發現傾斜立即糾正。
沉管至設計深度時停止錘擊,關閉油門,及時勻速拔管,防止管與土層粘結,造成難以拔出或塌孔現象。
成孔過程中出現擠孔時,應隔點補打,不得漏點。
成孔檢測,包括樁徑、樁間距、成孔深度,并做好施工記錄。
犁形夯實錘
4、成樁
灰土拌合均勻,自檢后經監理工程師檢測合格后,用小鏟車運至現場。
樁孔回填夯實順序采用從路線中心向兩側間隔1~2孔調填夯實。
夯錘形狀采用下端呈拋物線垂體形的梨形錘,錘重100kg,夯錘直徑280mm。
每樁孔回填前,用錘重將孔底夯實,分層回填夯實,單次成樁深度易為30~40cm,填料、夯實交替進行,完成單樁施工。
回填時做到均勻下料,均勻夯擊,保證夯擊錘重落距及次數。
回填夯實至設計標高頂面高出10cm后,用素土封頂處理。
5、檢測試驗
成樁后,應及時抽樣檢驗灰土擠密樁或土擠密樁處理地基的質量。主要檢查施工記錄、檢測全部處理深度內樁體和樁間土的干密度,并將其換算為平均壓實系數和平均擠密系數。抽樣檢驗的數量,對一般工程不應少于樁總數的1%,對重要工程不應少于樁總數的1.5%。
灰土擠密樁或土擠密樁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檢驗數量不應少于樁總數的0.5%,且每項單體工程不應少于3點。
四、問題處理方法
實踐證明,水泥土擠密樁加固地基在矸石土回填地基的加固中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五創設備今天將結合工程實例介紹水泥土擠密樁在矸石土回填地基中應用的工藝原理、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
一
工程概況
機修車間、綜采設備庫、器材庫聯建、乳化液磅房及擋墻設計±000標高為1053.30m。根據設計要求,該建筑物地基持力層為矸石回填土,該層承載力低,不滿足設計要求。經陽泉新宇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設計水泥土擠密樁對該建筑物場地進行地基處理。柱錘直徑0.4m,成樁直徑0.5m,樁間距1.2m×1.2m,樁體強度均為4.5Mpa;機修車間設備器材庫聯室內地段采用樁間距1.5m×1.5m,基槽開挖至設計基底標高后,以柱錘沖擴擠密成樁,樁長7.0m,柱錘沖擴夯實水泥土樁1940根,總樁長13580m。夯實水泥土樁體采用1:5(水泥與土的體積配合比)水泥和土進行配合。
二
工藝原理
1、矸石土回填結構為雜色,松散、稍濕、成分以粉土和粉質粘土為主,含有大量的砂巖、砂質泥巖及泥巖碎塊和少量植物根系,是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
水泥土擠密樁技術由于在施工過程中因沖擊振動而對樁周圍土體充分擾動,使大空隙的回填土原有結構受到破壞,且變得結構緊密,從而大大提高了抵抗濕陷和振陷的能力,減少了工后沉降。
2、在成樁過程中,樁間土也受到很大的側向擠壓力,同樣被擠密加過,形成了強制擠密區以及擠密影響區,提高了樁周土體模量,減少地基整體壓縮變形。
3、采用較重夯錘,孔內加固原材料單位面積受到高動能、強夯擊,使地基受到很高的預壓應力,樁體強度高、模量大。實踐證明,處理后的地基浸水和加載都不會產生明顯的壓縮變形。
三
施工工藝及技術要點
1、施工準備
(1)包括施工機具配置,勞動力組織,地基土和樁孔填料的試驗。主要設備:履帶式打樁機錘重4.2T、夯填機具采用自落式重錘式夯實機,錘重>400kg、小型裝載機、自卸車各一臺。勞動力的組織:司機4人、工人10人、工長1人。
(2)樁孔填料的試驗得出最佳含水量,夯實水泥土樁體采用1:5(水泥與土的體積配合比)水泥和土進行配合。
(3)基礎和樁孔放樣,施工前對場地清理平整,測量放線確定基礎中、邊線和樁孔定位編號,樁孔中心可用直徑20mm鋼釺插入土中500px,拔出后灌入石灰定點。
2、成孔工藝
(1)機修車間設備器材庫聯建基礎、乳化液泵房及擋墻采用正方形布孔。機修車間設備器材庫室內地段采用梅花形布孔。樁徑與樁距:柱錘直徑0.4m,成樁直徑0.5m,樁間距1.2m×1.2m,樁體強度均為4.5Mpa;機修車間設備器材庫聯室內地段采用樁間距1.5m×1.5m,基槽開挖至設計基底標高后,以柱錘沖擴擠密成樁。樁長:選擇下部第②層碎石作為樁端持力層,根據場地雜填土埋置深度,樁長7.0m。
(2)樁施工順序應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內應間隔1-2孔進行;以免因振動擠壓造成相鄰孔縮孔或坍孔。成孔后應夯實孔底,夯實次數不少于8擊,并立即夯填水泥土。樁孔應分層回填夯實,每次回填厚度為250-400mm。采用提升式夯實機,夯實時一般落錘高度不小于2m,每層夯實不少于10錘。
(3)成樁后,整個處理范圍內先從樁頂標高開始向下鑿除0.5m,而后鋪設褥墊層,褥墊層材料采用三七灰土,且褥墊層壓實系數不得小于0.97。
3、樁孔填料
(1)根據工程要求及地基處理的目的確定夯實水泥土樁體采用1:5(水泥與土的體積配合比)水泥和土進行配合,土料中有機含量不得超過5%,不得含有凍土或膨脹土,使用時應過10~20mm篩,混合料含水量應滿足土料的最優含水量,其允許偏差不得大于±2%,土料與水泥應拌和均勻,當用機械攪拌時,攪拌時間不應少于1min,當用人工攪拌時,攪拌和次數不應少于3遍,混合料拌和后應在2h內用于成樁。
(2)填料:分層夯填,夯填的落距和填料厚度根據現場試驗確定,填料平均壓實系數不小于0.97,最小壓實系數不小于0.93。
4、施工質量控制
(1)樁孔及樁孔質量檢驗
水泥土擠密樁的樁數、排列尺寸、孔徑、深度、填料質量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施工前應對土及水泥土的質量、樁孔放樣位置等做檢查。施工中應對樁孔直徑、樁孔深度、夯擊次數、填料的含水量等做檢查。
(2)成樁后,應及時抽樣檢驗水泥土樁的質量;
夯填樁體的干密度質量檢驗應隨機抽樣檢測,抽檢的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2%;檢查樁的干密度、施工記錄。干密度的檢驗方法可在24h采用取土樣測定。
夯實水泥土樁地基竣工驗收時,應檢查成樁的質量及地基承載力承載力,檢驗應采用復合地基載荷試驗和單樁靜載荷試驗,每項單體工程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檢驗數量不應少于3點,單樁靜載荷試驗檢驗數量不應少于樁總數的1%。
四
施工注意事項
1、在確定各種施工工藝前應進行成樁工藝、樁身材料配合比、地基加固效果有關試驗工作,以證實水泥土擠密樁方案的可行性并取得合理施工參數。
2、松動層的預留:應在基頂標高以上預留0.5m—0.7m松動土層,待成孔和樁孔回填夯實結束后,將其挖除。
3、原材:土料中有機含量不得超過5%,不得使用挖出的砂土,土料中不得含有磚塊、瓦礫、生活垃圾、雜土、和粒徑不得大于15mm,含水量應接近最佳含水量;水泥為普通硅酸鹽水泥,保證有效期內使用。
4、樁頂保護樁長不應小于0.5m—0.7m,該段應在做墊層前由人工清除,禁止使用挖掘機清除樁頭,基地標高以上0.5m宜采用人工開挖,防止樁端頭斷裂。
五
結論
水泥土擠密樁廣泛應用在地基處理及高速公路的路基中,提高了地基承載力,復合地基承載力達到300kpa以上,達到控制工后沉降的目的。
END
來源:互聯網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