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葫蘆的生長特性與各類佛肚竹相似,栽培土質(zhì)以富含有機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為最佳,排水需良好。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約18-30攝氏度。
尤須注意的是,金絲葫蘆竹喜陽光充足、日照充分、通風順暢,在陰暗及閉塞環(huán)境下生機不良,并會導致正常稈徒長,畸形稈減少及發(fā)育不正常,嚴重影響其特有的觀賞價值。
金絲葫蘆竹綜合了佛肚竹、琴絲竹等傳統(tǒng)名優(yōu)觀賞竹的優(yōu)異特性,在稈型、稈色、葉色等方面均有著極高的觀賞價值。并且株型小巧,極適合布置花壇、家庭盆栽、小區(qū)叢植,以及行道美化。
該竹種為我國華南、臺灣地區(qū)優(yōu)化培植而成,屬于較為稀有的名貴品種,主要在該等地區(qū)的專業(yè)竹類培養(yǎng)基地、花卉市場、植物園等場地種植。
可用播種、分株、扦插方法繁殖,一般用分株方法。早春用快揪沿植物四周切成有4-5個芽一叢,然后移植。扦插可在春天將花葉蘆竹莖稈剪成20-30厘米一節(jié),每個插穗都要有間節(jié),扦入濕潤的泥土中,30天左右間節(jié)...
葫蘆蘚是植物由水生向陸生過渡的代表,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xiàn)象和特殊的繁殖習性并在植物界中的進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在生物學教學中,因季節(jié)等多方面因素,無法拿出生活著的葫蘆蘚陳示...
葫蘆很容易生長的,溫度不能太高了,也不能太低,土壤肥沃當然好,肥料不用太多,少量就行
稈分為兩種形態(tài),有正常稈、畸形稈。正常稈與琴絲竹稈極為相似,稈型為普通竹稈形狀,稈色為金黃與深綠縱紋相間,但黃色比例較琴絲竹更高。稈高1-2米,徑0.5-1.5厘米;畸形稈基本特征與正常稈相同,但畸形稈稈型膨大呈佛肚狀,稈高僅為正常稈的1/3左右,堪稱黃、綠相間的袖珍佛肚竹。
另一重要特征,是竹葉的顏色為大片深綠色中夾有白色至淺黃色縱向細條,在以綠色作為基本葉色的竹類植物中,尤顯與眾不同。
Bambusa ventricosa kimmei
金絲葫蘆竹,為葫蘆竹(小佛肚竹、佛竹)的栽培種。屬于禾本科、莿竹屬常綠灌木型叢生竹。
格式:pdf
大小:147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4
本文從茬口安排、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介紹了鋼架拱棚西葫蘆復種蘿卜一年兩茬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以供種植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