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肉大捧一进一出视频来了,肉嫁高柳1~4动漫在线观看,四虎影院176,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

B&W

1966年英國電子通訊工程師John Bower與朋友Roy Wilkins在Worthing這個地方合伙開了一家音響店,此即B&W的由來。John Bower在這里幫人家組裝喇叭,以B&W牌子推出的第一號產品是P1,它們利用賺來的錢買來一些二手測試儀器。

1967年推出的P2喇叭采用離子高音與積層玻璃錐盆的低音,頗獲好評,成為B&W第一支外銷的喇叭,B&W勇于創新的傳統于焉建立。1970年B&W建立了研發部門,推出靜電與錐盆混和設計的DM70C喇叭。1974年開始用研究以杜邦防彈布Kevlar來制造喇叭單體,第一對成品DM6在兩年后推出。至于我們所熟悉高音長在音箱頂部的B&W造型,是從1977年開始的,革命性的B&W 801喇叭則在79年的WCES被介紹出來,以雷射干擾儀進行測試獲得很大的進步,EMI的Abbey Road率先采用801 為監聽喇叭,隨即Decca與德國寶麗金集團也跟著加入。時至今天,Matrix 801的Series III,仍是古典音樂界使用最廣泛的監聽系統。這對喇叭使用30公分的高分子聚合物錐盆低音,Kevlar振膜的12.6 公分中音與2.6公分金屬高音獨立裝在兩個箱中,避免互相干擾的問題。日本Technics在1975年推出的SB7000,以及英國KEF稍后推出的105,都采用類似造型,但只有B&W頑強的生存下來。

1991年時由Laurence Dickie設計的鸚鵡螺喇叭原型展出,震驚世界,1994年正式推出后更被視為后現代主義的代表作,聲音同樣不同凡響。B&W為追求完美的聲音,曾研發過許多大膽創新的造型,例如煙斗型的喇叭、像個胖娃娃的Blue Room等,集大成者當然就是鸚鵡螺了。但是鸚鵡螺畢竟過于前衛,售價也偏高,所以B&W把腦筋動到暢銷的801身上,在推出嶄新的Nautilus 801,以及更小的Nautilus 802、803、805等,我們看到已經有錄音室把Nautilus 801供奉上去了。Nautilus 801仍采用2.5公分鋁金屬高音,磁鐵改成釹鐵硼磁鐵,音箱后面也加了金屬導管。六寸的Kevlar振膜中音除了加裝相位錐,音箱則改用人造石材制作。至于低音從12寸改為15寸,振膜是紙纖維與Kevlar的復合材料,箱室內機關重重,低音反射孔朝下。規格上看新的Nautilus 801低頻延伸只到29Hz-3dB,反而不如舊款801,實際上根據許多專家的試聽,Nautilus 801不論是設計與聲音表現,都遠超過舊款801,價格亦然。B&W會就此打住嗎?當然不會!

Tannoy與KEF

Tannoy開始的歷史相當早,可以說他們是英國音響工業的肇始者之一。1926年一位叫Guy R. Fou ntain的廣播工程師在倫敦家中的車庫里發展出一具既簡單又可靠的整流器,對于當時剛剛起步的收音機剛好合用,于是三年后Guy Fountain成立了Tannoy公司。Tannoy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就是整流器所使用的兩種金屬材料鈦(Tantalum)及鋁合金的縮寫(Lead-Alloy)。工廠成立后,Guy Fountain開始著手研究利用直流激磁的動圈式喇叭,很快的就獲得成果,不過真正讓Tannoy成名的,卻是一九三○年他們接獲的一紙合約。由米爾斯爵士(Bertram Mills)成立的「國際大馬戲團」積極向外拓展,計劃成為第一個靠鐵路旅行的帳篷馬戲團,他們需要一套可靠耐用,能發出很大聲響又不會震耳的音響系統,Tannoy 雀屏中選。從此以后,Tannoy就以制造高品質的PA喇叭和錄音室監聽喇叭而聞名,英國的議院,聯合國大廈相繼采用Tannoy產品后,等于替他們掛上了保證書。一九五○年代Tannoy一方面在通信器材方面頗有斬獲,一方面隨著立體聲的發展開始進入家用市場,就在這時他們推出第一批同軸設計的喇叭。不論是家用或監聽喇叭,Tannoy仍然以同軸單體作為主力,System 215 MKII是Tannoy監聽喇叭的頂級型號,使用一顆38公分的低音與一顆38公分的同軸單體,聽起來卻與家用Tannoy喇叭有極大差異,聲音大,表情直接,動態尤其可觀,Tannoy的監聽喇叭已經從英國走向世界市場。制作擴大機的David Manley向Tannoy購買25公分的同軸單體,自行設計了以Manley Laboratories為品牌的監聽喇叭,并獲得喇叭花老板Dung Sax的支持,可見得Tannoy單體也很厲害呢。

成立于1961年的KEF最早是以生產單體起家,幾乎所有英國喇叭廠都曾向他們購買單體,著名的BBC LS 3/5A早期15歐姆版本,就是用KEF的單體。七○年代KEF的工廠發生過火災,生產線付之一炬,有一說LS 3/5A之所以改成11歐姆是為了求得更佳的線性,但也有一說是因為KEF無法再供應舊型單體所致。無論何者為真,起碼可以看出KEF在英國音響界舉足輕重的地位。另外KEF所開發出來的橢圓形低音單體B-139,更是劃時代的貢獻,以其不大的振膜面積,卻為將低頻延伸至30Hz左右,這也說明了KEF設計單體的能力,許多喇叭套件掛上KEF標志后幾乎就等于品質保證,KEF在專業領域的聲望,單體多于成品。 KEF自制喇叭開始建立聲望,是從1973年的104開始,在LP時代KEF這對喇叭的寬廣音域和動態表現曾令許多人陶醉不已。KEF的自制喇叭并不快,1976年才推出105,隨即改良為105/2,又掀起一片市場上的熱潮。1979年KEF研究出S-Stop技術,八四年則推出使用空腔耦合技術(Coupled Caviy)的104/2喇叭,其獨特的構思與豐富的低頻表現當然引起許多驚嘆之聲。同一年KEF的工程師發表了高低音同軸技術,成為與Tannoy競爭的唯一對手。八九年KEF進一步改良設計,推出稱為「Uni-Q」的同軸單體,第二年的105/3 同時使用空腔耦合與Uni-Q同軸技術,其優異表現震驚四座。不過KEF的旗艦仍是九二年推出三音路設計加上主動式低頻等化的107/2。前幾年英國市場極度不景氣,香港財團資金開始介入KEF的經營,相信KEF會朝更大眾化的路線前進。

Genelec

來自芬蘭的Genelec成立于1978年,主要生產主動式監聽喇叭,越來越多錄音室加入Genelec的行列。Genelec使用的都是傳統錐盆單體,高音部份裝在具有號角擴散效果的面板上,廠方稱為「Direct ivity Control Wave Guide」,可有效控制方向性與相位特性。所有單體的的電平、分頻斜率可調,是Genelec喇叭的另一個特色,透過這些精細調整,在不同錄音室中可取得理想效果。每個單體各有獨立的主動式擴大機,也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接線上去就能得到逼真、硬朗、率直而高解析的聲音,加上黑色身材給人酷酷的感覺,不愧是正統監聽喇叭。

Pioneer與Westlake

Pioneer的最頂級產品通常使用Exclusive的品牌,喇叭亦然,使用TAD(Technical Audio Divise )單體的Exclusive喇叭,看著漂亮,聽著杰出,買著卻很燙手。TAD的低音使用特殊鑄造法,整個框架一體成型,可以發出很強壯的聲響。裝有鈹金屬振膜的高音驅動器,加上非對稱的木制號角,使Exclusive喇叭非常富有力感,它的音域不是特別寬,但速度快,中頻豐富,能量感十足。另外超高效率也是其優點之一,臺灣俊金也利用TAD單體設計了一系列喇叭,品質不輸舶來品,使用Luxman的小真空管機就能發出非常龐大且震撼人心的效果,當然它的價格也是很驚人的。1970年由Glenn Phoenix所成立的Westlake,早年與JBL有密切的關系,使用JBL制造的各種單體,由于Glenn Phoenix原來是美國西岸的錄音界名人,他按照自己標準所設計的喇叭,很快就打響知名度。Westlake的大型監聽喇叭與Exclusiv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使用木制號角與大口徑低音,五路分音的SM-1卻比Exclusiv豪華多了。筆者曾在Glenn Phoenix設計的空間中欣賞過多套Jadis JA-200后級推動SM-1,播放在Westlake錄音室制作的麥可杰克森專輯,凌厲的動態彷佛臉上被打了一巴掌似的,聽完以后火辣辣的非常過癮。不過近年來Westlake逐漸往直立型喇叭發展,也揚棄了號角設計(除了旗艦Tower與小一號的Tower 12之外),像BBSM12VNF、小型的Lc6.75W/N,或橫置式的BBSM4F等,也都有極高的評價。

Electro-Voice與JBL

1927年就成立的美國老鋪,與JBL、Altec分足頂立,但Electro-Voice較少介入家用市場,因此受到的注意不多。多年來Electro-Voice堅持采用號角高音與錐盆低音混合的設計這種設計往往會遇到效率不匹配的問題,但它們卻獲得很好的解決。旗艦Georgian(已經推出第三代Georgian IIB)甚至采用46公分的巨大低音單體,中音也是龐大的30公分大家伙,它們能與兩個高音驅動器組成的號角一起工作,實在不容易。Electro-Voice同樣有效率極高的優點,動輒95dB以上的靈敏度,非常容易使用,速度快、細節豐富、動態大,都是Electro-Voice受人稱許的地方。

1946年J.B. Lansing正式成立JBL公司,當時的目的是想制造媲美監聽喇叭的家用系統,沒想到后來JBL自己也進到專業市場分一杯羹。早期JBL的名作像是Olympus、Hartsfield、Paragon等,不但造型豪華,結構特殊,聲音也有迷人之處,至今仍是玩家收藏的目標。Paragon比較像高雅的古董家具,從五0年代初開始生產的Hartsfield,卻多半用于劇院等大型場合,前幾年有愛好者讓它重生,形成一段佳話。兩位密西根州的發燒友Mark Weiss與John Wolff合組一家Classic Audio Reproductionds,以更新的技術與單體,再制新的Hartsfield,由于加上了超高音擴展頻率,分音器經過改良,自然與舊的Hartsfield會有一些差異。不過典雅龐大的模樣,以及寬松自然的韻味都令人懷念。Hartsfield建議擺在墻角,但與Klipschorn擺在墻角的構造不同,Klipschorn是以墻面當成低音折迭號角的延伸,沒有墻面其低頻會受影響;而Hartsfield基本上是方便擺位才這樣設計的。有趣的是兩者后來都設計了翅膀狀的背板,方便離開墻角時擺位的需求。

如同Electro-Voice,JBL的大型監聽喇叭以號角高音加上錐盆低音為主,1989年所推出的Project K2 S9500,使用了兩個低音包夾住號角,由于大量使用新素材(玻璃號角、人造石材基座等),使得S95 00有了嶄新的風貌。另一方面,JBL所設計的小型監聽喇叭也很受歡迎,1971年所推出的L-100是為濫觴,近年來的4312MKII、最新的4325MKII,甚至慶祝五十周年所推出的Century Gold紀念喇叭,都采用近似的構思。這些喇叭有很剛強的性格,感覺上詮釋流行音樂或當作家庭劇院喇叭都非常合適,一絲不茍的表情,強大的動態與鮮明的暫態反應,正是JBL賴以成名的地方。JBL 另有一個專業品牌稱為Urei,許多大型錄音室都曾使用Urei 815,這是主動式設計的產品,分陰氣與擴大機都裝在一起。Urei的模組化觀念很新穎,全系列喇叭都使用一樣規格的JBL單體,音箱也只有大小不同而已,結構與維修很容易,事實上調整卻是要花些心思。

PMC與ATC

PMC(Professional Montior Com.)是九零年才竄起的英國廠商,設計者Peter Thomas與Adrian Loader根據傳輸線式喇叭的原理,制作了一系列為錄音室監聽使用的喇叭。從最大的BB5/XBD依序往下有MB-1、IB-1、AB-1、LB-1等多款產品。把PMC與ATC一起介紹,實在是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像大型的MB-1與BB5,高音部份簡直就是ATC的翻版。高音單體是法國Audax或Vifa產品,饅頭型中音則是ATC所開發的,低音是不同型號而有不同的產品,最大的特色是它們都以傳輸線式音箱設計,因此可以在較小的體積內達到理想的低頻延伸效果。與ATC比較,PMC擁有同樣扎實的中低頻與力量感,密度感極佳,中頻尤其飽滿,可以承受大功率(也必須使用大功率推動),也能發出大動態。但PMC比同樣大小的ATC喇叭低頻更多一些,速度也很快,相當適合后制過程使用。

ATC則是1974年由BILLY WOODMAN所創立的,他曾參與B&W 801的設計,并從那里汲取靈感而在1986年完成了SCM系列的設計。BILLY WOODMAN提出大磁鐵、大音圈、短沖程的單體獨特理論,尤其在低音部份,它的單體往往要特別定做,而且一顆可抵別人兩顆重,涂有阻尼材料的紙漿振膜也獨樹一格。BILLY WOODMAN另一個成就是設計了7.5公分的凸球狀中音單體,這顆單體讓ATC喇叭的中頻有極線性的演出,而且承受功率大,聲音飽滿結實。從用得比較多的SCM-100開始,往上有SCM-200,還有巨無霸的SCM-400,如果不是主動式設計的型號,ATC為了向大家道歉,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前后級擴大機,以解決難以推動的問題。往下ATC所推出的SCM-50、SCM-20、SCM-10與最小的A7,幾乎都是家庭用途居多,它們的聲音走向大致接近,在擴大機上所需的花費也是一樣的。

YAMAHA與DIATONE

YAMAHA音響部門是以制造擴大機起家的,1974年金字塔造型的B-1后級曾引起廣大的回響,第一款喇叭是1973年的NS-690,很快就被人淡忘。NS型號代表YAMAHA標榜的NATURE SOUND,被廣泛用于近場監聽的NS-10M則在1977年誕生,3.5公分的球型高音與18公分的白色振膜低音,放在小小的音箱中,居然能吸引許多人,成為錄音室必備的小喇叭之一(原因是它也很便宜)。NS-10M后來經過多次改款,1987年推出NS-10M PRO,93年防磁型的MX MODEL上市,此外也有橫置型的10M STUDIO、可加裝超低音的NS-10MM、NS-10MT等型號發展出來。一款喇叭如此受歡迎,生命周期這么久,實在也是特殊例子。除了這款監聽揚聲器,YAMAHA只有YST技術制造的超低音揚眉吐氣其它喇叭幾乎全軍覆沒,連1986年為發揚國威所制造的旗艦喇叭NSX-1000型喇叭也難逃此命運。

以制造磁鐵起家的DIATONE,是三菱電機的附屬公司,從二次大戰前就已經著手制造單體。著名的2S205與2S305按照NHK放送技術規格制造,使它們在監聽喇叭領域穩據王座。后來DIATONE一方面往家用市場努力,一方面也繼續在專業領域鉆研,編號前加上2S者為專業用,DS則為家庭產品。與歐美廠商不同,DIATONE花費很多力氣在單體材料的改良上,多年來嘗試過許多新素材,像是比音速快兩倍的LCP振膜等。從1988的DS-V9000開始,DIATONE與NHK共同開發的硼振膜(B4C)高音單體正式推出,延伸非常的好。中低音單體則以三線交織的蜂巢形結構,加上它們稱為ADMC的磁鐵結構,形成今天多數DIATONE喇叭的基礎。DIATONE監聽喇叭的最大特色是解析能力超強,從最小音量到最強音的變化可聽得一清二楚,但有人嫌味道太過平淡,好象在喝白開水一樣。

ROGERS、HARBETH、SPENDOR

這三家英國廠商與BBC都有密切的關系,其負責人或設計者均先后任職于BBC,然后再出來獨立門戶,所以從它們產品中,依稀可聽到有相同的血統與個性。1947年,JIM ROGERS在HAMPSTEAD創立了ROGERS公司,最早他只生產WILLIAMS真空管擴大機,并且幫一家公司制造海上通訊設備。一直到1954公司遷往WOOLWICH,ROGERS才開始生產喇叭。1970年代初期,ROGERS開始與BBC合作,1974年所推出的LS3/5,使用KEF T-27高音單體與B-110低音的小喇叭,開始為小喇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ROGERS也因為第一個生產LS3/5而名留青史。此后ROGERS陸續推出LS5/8、LS5/9等幾款BBC喇叭,在設計師RICHARD ROSS主導下也開發了不少精彩的家用產品。后來RICHARD去世,ROGERS幾度易手,幕后老板已經是跨國集團,它們準備把ROGERS當成英國的BOSE一樣推廣,但暫時還未見成效。

原本在NEC服務的ALAN SHOW在1986年買下了W. HARWOOD所成立的HARBETH公司,W. HARWOOD原本是BBC研究中心主管,他主導開發過LS5/5、LS3/5A、LS3/7、LS5/8等多款BBC規格的喇叭。HARWOOD是首先采用塑膠紙盆的設計者,他率先運用于LS3/4與LS5/5上面,七0年代早期他取得多元脂化合物的專利,并將這項專利賣給CBS,后來出現CBS向所有使用多元脂材料制造單體的廠商索賠趣事。離開BBC后,W. HARWOOD又發現一家法國公司所生產的TPX材料,這是比重最輕的熱感塑膠,他將其用在HL COMPACT、HL-5等喇叭上面而得到第一流的聲音。ALAN SHOW接手后一直想擺脫過去陰影,推出取代LS3/5A的HL-P3ES,以及頗受歡迎的HL COMPACT 7,也加入LS5/12A的制造陣容。

曾經是HARWOOD同事的CUGHES SPENDOR,約略在同時期成立了SPENDOR公司。早期SPENDOR仍以生產BBC規格的喇叭為主著名的SP-1曾獲得許多人青睞。但SPENDOR去世后,他的兒子DEREK HUGHES不善經營,把公司賣給了SOUNDTRACK集團,DEREK專心負責設計,G-1000就是出自他的手中。SPENDOR的產品并不多,仍活躍的監聽喇叭除了LS5/12A以外,還有一款SA350,這原是為德國廣播公司設計的主動式喇叭,看起來很像SPENDOR G-450。

DYNAUDIO

DYNAUDIO ACOUSTICS它的母公司就是丹麥最著名的單體制造商DYNAUDIO。DYNAUDIO從1989年推出旗艦CONSEQUENCE以后,確立了它們在喇叭成品制造方面的聲譽,第二年英國著名監聽喇叭設計者ANDY MUNRO與DYNAUDIO合作,成立DYNAUDIO ACOUSTICS公司,專門生產供錄音室用的喇叭,總公司位于倫敦,兩家公司關系密切,卻獨立作業。DYNAUDIO ACOUSTICS喇叭當然會采用DYNAUDIO的單體,而且還是最頂級的,包括DYNAUDIO著名的饅頭型中音在內,最大的M3就用了兩顆中音與兩顆低音。由于這些單體不易推動,結構與ATC又近似,所以兩者競爭非常激烈。奇特的是DYNAUDIO ACOUSTICS與DYNAUDIO使用同樣單體,聲音卻有顯著不同,前者比較率直有勁,后者卻纖細空靈而婉約。 DYNAUDIO的喇叭分成CONFIDENCE、CONTOUR、AUDIENCE幾個主要的系列,此外還有FACETTE、CRAF FT、MICRON等獨立型號的喇叭,BBC規格的LS 5/12A也是交由DYNAUDIO生產。無論哪種型號,DYNAUDIO 喇叭給人的印象就是常常吃不飽,擴大機的電流像是被擠干了,因此也不容易發出好聲音。為此,DYNAUDIO曾推出售價驚人的前后級擴大機,設計與驅動力堪稱是無敵的,但用了這么好的擴大機難道只推CONSEQUENCE這樣的喇叭?太可惜了,所以DYNAUDIO正預備推出一對超級旗艦EVIDENCE,原廠稱為「FORMULA ONE」(一級方程式),身高兩米,一邊共享了八支單體,音箱與分音器極盡奢華之能事。

監聽音箱造價信息

市場價 信息價 詢價
材料名稱 規格/型號 市場價
(除稅)
工程建議價
(除稅)
行情 品牌 單位 稅率 供應商 報價日期
監聽音箱 2.0有源監聽音箱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BEHRINGER

m2 13% 北京達尼利華科技發展公司
監聽音箱 型號:LSR305;品種:監聽音箱;產地:JBL/美國;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貝爾電子

13% 貝爾智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監聽音箱 品種:監聽音箱;說明:監聽音箱;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EPSON

13% 北京華夏力訊科技有限公司
監聽音箱 美國EAW/依愛德,型號:VFM159。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依愛德

13% 先歌深圳辦事處
監聽音箱 DSP280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北京迪士普音響科技有限公司
監聽音箱 VS-15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VAKA

13% 珠海弘澳音響設備有限公司
監聽音箱 高保真立體音 專業級音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天誠

13% 上海天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監聽音箱 5兩分頻全頻有源音箱2路低音反射式雙功放近場工作室音箱 配備5"錐形低音單元和1"半球形高音單元.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雅馬哈

13% 深圳市鑫誠聯實業有限公司
材料名稱 規格/型號 除稅
信息價
含稅
信息價
行情 品牌 單位 稅率 地區/時間
吸頂音箱 XD-FT6404/5W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珠海市2005年6月信息價
壁掛音箱 BG-FT6405/5W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珠海市2005年6月信息價
吸頂音箱 XD-FT6404/5W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珠海市2005年5月信息價
壁掛音箱 BG-FT6405/3W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珠海市2005年5月信息價
吸頂音箱 XD-FT6404/5W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珠海市2005年3月信息價
消防音箱 3W/120V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湛江市2005年2月信息價
吸頂音箱 XD-FT6403/5W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湛江市2005年1月信息價
壁掛音箱 BG-FT6405/3W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湛江市2005年1月信息價
材料名稱 規格/需求量 報價數 最新報價
(元)
供應商 報價地區 最新報價時間
監聽音箱 監聽音箱|1套 3 查看價格 上海廣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  深圳市 2019-07-09
監聽音箱 2.0有源監聽音箱|1m2 1 查看價格 北京達尼利華科技發展公司 四川  成都市 2016-04-19
監聽音箱 2.0有源監聽音箱|1套 3 查看價格 廣東傲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   2021-01-25
監聽音箱 有源監聽音箱|2只 2 查看價格 廣州首善音響設備有限公司 廣東  深圳市 2018-03-23
監聽音箱 有源監聽音箱|2只 1 查看價格 廣州云帆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廣東   2020-02-18
監聽音箱 型號:HS5 監聽音箱|1只 3 查看價格 廣州市熹尚科技設備有限公司 全國   2021-10-26
監聽音箱 Elevate5;5寸全頻有源監聽音箱|2個 1 查看價格 深圳市萬瑞萊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5-06-02
監聽音箱 1.名稱:監聽音箱2.技術參數:驅動單元:5寸低音單元,1寸|1套 2 查看價格 廣州市熹尚科技設備有限公司 全國   2021-04-15

監聽喇叭對抗賽

錄音室監聽喇叭似乎沒什么標準,不同的錄音室會按照它們的環境與需求選擇適合的揚聲器,不過在七零年代以前,所謂的監聽喇叭通常要照權威機構制訂的規格來制造,有時還得獲得認證才算數。早期的監聽喇叭只要求有平坦的音域平衡、精密的解析能力與低染色等特質,好不好聽并不重要。同樣從七零年代開始,觀念有了轉變,錄音師認為太大的聲音會影響工作情緒,所以監聽喇叭必須兩者兼顧。從AltecLansing獨立出來的JBL是個好例子,它們所推出的4300系列因為相當好聽,在日本造成很大的風潮,事實上像4320、4333、4343、4344丶4350這些喇叭并沒有什么「監聽標準」,當時錄音室也習慣采用Alte c的604、605等系列喇叭。

早期英國的監聽喇叭由Tannoy執牛耳,五零年代以后國營的BBC廣播電臺開始針對不同需求設計監聽喇叭,例如演說、音樂、現場錄音、副控監聽等,有了一系列標準出來,包括Rogers、Harbeth、Spend or、KEF等都生產過BBC標準的揚聲器。長青樹LS 3/5a就是BBC標準之一,設計用來近場監聽,它的聲音公認非常富有魅力。美國方面由RCA奧松博士設計的LC1系列喇叭在四零年代風靡一時,之后由Altec與JBL逐漸取代,利用這兩家公司單體改良的Westlake、Wooray也獲得不錯成績。日本方面國營的NHK電臺參考BBC標準也制訂了BTS規格,三菱電機根據此一規格在五零年代制造的Diatone 2S205與2S305,有陣子幾乎成了日本錄音室的共同標準,直到Pioneer與Yamaha加入后,監聽喇叭才有多元化的發展。

監聽音箱主要用于控制室、錄音室作節目監聽使用,它具有失真小、頻響寬而平直,對信號很少修飾等特性,因此最能真實地重現節目的原來面貌。這種音箱在我們民用領域中卻不太被看好,一方面是我們大多人喜歡聽經音箱夸張修飾后的更悅耳的聲音,另一方面這種音箱太貴了。第一個方面其實是對監聽音箱的誤解,如果音樂制作人已經把聲音處理得悅耳,監聽音箱一樣能聽出修飾后的效果。很明顯,監聽音箱就是盡量忠實地還原音樂制作人的想法,你聽到的就是他想讓你聽到的。因此,一般大眾都喜歡花同樣的價錢,買一個表面聽來更取悅人耳朵的家伙,但這其實已經破壞了創作者的本意了。所以對音箱有一定了解的人,更喜歡監聽音箱。

監聽音箱品牌介紹常見問題

監聽音箱品牌介紹文獻

聯想品牌介紹 聯想品牌介紹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7頁

評分: 4.5

聯想品牌介紹 【篇一:聯想品牌介紹】 聯想是一家極富創新的個人科技產品公司。作為全球第二大 pc 廠商,聯想為全球用戶提供 think 品牌商 用 pc、 idea 品牌消費 pc、服務器、工作站以及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在內的家庭移動互 聯網終端。 【篇二:聯想品牌介紹】 品牌簡介 聯想集團成立于 1984 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 ?成為一家 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 ?于 1994 年在香港上市。 2004 年 4 月 1 日?聯想集團的英文名稱由 legend ? 意思是 傳奇故事 ? 傳奇人物 ?改為現在的 lenovo ? 就在同一年 ?聯想集團以 17.5 億美 元 ibm pc 事業部 ?并獲得在 5 年內使用 ibm 品牌權 ?成為全球第四 大 pc 廠商 ?聯想的總部設在紐約的 purchase? 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 國北卡

立即下載
LAMER品牌介紹. LAMER品牌介紹.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6頁

評分: 4.5

LAMER品牌介紹.

立即下載

監聽音箱的重要性為每一位制作者所熟知,當你要選購一對新的監聽音箱時,往往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因為在錄音、混音、母帶制作等等工作中你需要用它做很多重要決策。以下我們就選購問題提出5條建議

1頻響指標

監聽音箱作為回放設備,它必須為制作者提供真實準確的聲音,各個頻段的頻響平衡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這決定了它是否會產生欺騙性的聲音,能否給你一個對聲音準確的判斷。

相對平坦的頻響曲線,可以獲得較真實的回放聲音

正確監聽音箱必須擁有相對平直的頻響曲線這將減少聲染色,保證監聽的準確性

頻響曲線起伏很大,意味著回放聲音存在聲染色

錯誤頻響曲線起伏很大,證明聲染色嚴重,聲音被美化的機率很高,監聽不準確

2 解析度

聲音解析度是衡量監聽音箱性能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因為監聽音箱注重細節的展示,這同樣是為制作者提供了聲音細節刻畫的條件。

相信很多制作者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平時熟悉的音樂在用監聽音箱重放時會出現很多以前并沒有聽到過的細節部分,這就是解析度的重要性。

3 工作方式

監聽音按照其工作方式被分為:有源音箱(也叫主動式音箱),以及無源音箱(也叫被動式音箱)。目前,有源音箱是市場的主流。

有源音箱:箱體內置功率放大器,直接輸入線路信號就可以正常的工作。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監聽音箱基本都是該類型。

無源音箱:必須連接一個嚴格匹配的外置功率放大器才能正常工作,這意味著你必須付出更多的金錢投入。

4 工作室面積

監聽音箱從聲場上被分為近場監聽、中場監聽、遠場監聽三類,而且其工作方式和價位也有很大區別。因此,應該按照自己工作室面積合理選擇。

近場監聽音箱

近場監聽音箱與監聽者的距離一般在1-2米左右。小型錄音棚或個人工作室由于房屋面積的限制,一般只能使用近場監聽音箱。

中場監聽音箱

距離監聽者2-4米左右距離的音箱,主要作為中小型錄音棚使用的監聽。

遠場監聽音箱

距離監聽者3米以上距離的音箱。這種音箱具有最準確的聲音,是中、大型錄音棚里最常用的音箱,所以通常叫做控制室主監聽音箱。

5 峰值與平均功率

峰值功率與平均輸出功率是衡量音箱性能的重要指標。

峰值功率指的是短時間內承受的最大功率,該指標比額定功率要大很多。

平均輸出功率指的是長時間連續工作的功率,該指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音箱系統在工作室高強度工作環境下的適應能力。

監聽音箱主要作用是精準還原錄音現場,按理說監聽音箱應該是非常的Hi-Fi的,實際上除了以上素質之外,還有一點是欣賞音樂必不可少的——味道。EVE音箱最大的特色也就在此:在監聽類音箱高素質聲音的基礎上,其非常有特色的高頻細節、延伸、密度和空間感是后期使用時調節出味道所必不可少的基礎。使用EVE監聽音箱前后一年多,從SC203一路走到了SC407,一步一步顛覆了我一向認為監聽音箱聲音缺乏味道不適合欣賞音樂的固化思維。

監聽喇叭不適合欣賞音樂大概是玩音箱第三、四年形成的觀念,至今已10多年。最初挺喜歡使用監聽音箱來欣賞音樂,定位準、質感好,不用去考慮功放搭配。隨著玩音箱和接觸的發燒友越來越多,逐漸發現很少有資深發燒友使用監聽音箱來欣賞音樂的,而監聽音箱聲音所缺乏的味道,恰恰是抓住聽眾心的關鍵。初聽EVE這個品牌,監聽喇叭一向的質感好、定位準、速度快在它身上依然如此,而其高頻讓人印象更加深刻:有細節、延伸好、不生硬。第一次玩EVE時我就覺得是可稍微調節一番作為民用級別來使用的高性價比器材。今天就以這一年多的玩機經驗,結合音源的搭配、線材與避震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真實感受。很多人覺得購買好的線材和避震是不需要。我的經驗是存在即是合理,如果換上好的線材和避震聽不出來聲音的變化,那恭喜你可以節約一筆錢了。但對于監聽音箱來說,這兩點的投入個人認為比同價位民用音箱的變化更大、對細節的調整來得更敏感。

音源的搭配

電腦音源

我試過帶專業聲卡的臺式機、游戲筆記本(玩家國度)、聯想miix平板和蘋果筆記本。在電腦里面來說,還是帶專業聲卡的臺式機效果最好,筆記本里最好的則是蘋果筆記本。但是,無論使用專業聲卡還是蘋果筆記本,聲音都過于直白,聲音的質感雖然還行,但輕重感卻很一般,音樂味道也非常平淡。如果一定要使用電腦做音源,非常不推薦使用臺機的板載聲卡當音源。板載聲卡對比專業聲卡感覺就像是蒙了一層紗在面前,聲音整體也會比較渾濁,細節質感也差不少,這些差距特別是在音樂制作上來說是致命的。

民用級音源

黑膠本來是我最推薦的音源搭配,有味道、密度、質感,輕重感和音樂味道則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這也許就是黑膠經久不衰的原因吧。除去機器的調試和較為高昂的碟片不談,時不時的“炒豆子”聲是我無法接受的??聽著心里總很難受(可能個人原因更重)。再看看現在市場上DSD的解碼器和播放器,要獲取DSD音樂相對來說較為便捷,DSD解碼器加播放器也可達到黑膠的質感和密度。但要達到如此素質,資金的投入相對黑膠機來說會貴非常多,但音樂味道卻還是會差那么一些。要使用DSD解碼器還是黑膠需要自己取舍了,對于使用DSD解碼器的朋友們,我推薦前端加一個DSD播放器,相對電腦做DSD播放器來說,效果提升還是很大的。

線材與避震

線材

線材的搭配我覺得是最糾結的,昂貴的線材可調節出更有味道的聲音,不僅聲音會變慢,高頻會拐彎,甚至能讓你聽出所謂的貴氣(或者叫華麗)。但過于昂貴的線材搭配比線材還便宜的音箱,不僅十分的不劃算,還會讓音箱成為音樂表達上的瓶頸,反而不能體驗到昂貴線材的優勢。而過于便宜的線材會讓音箱的脫箱感變差、發悶、發散,甚至還影響聲音的質感。個人認為線材帶不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卻是對聲音細微調節的必要工具。經過1年多的反復試驗,個人推薦搭配監聽級別的線材,讓音箱質感和空間感達到該有的水準,而味道交由音源來控制。

避震

為音箱避震大可不必多說,畢竟音箱自身要通過單元的振動來發聲,好的腳架必不可少。但對音源的避震所帶來的效果是我原先一直忽略的。直到嘗試過后才發現,放在沉重實木器材架上的音源,在墊上了避震釘后聲音更加有彈性了,而脫箱感也更加優秀。音源又不發聲為何區別有如此之大呢?這里我也懶得深究了,有效果對發燒友來說就是好事兒。

隨著音箱一步一步的升級,我更換了更有音樂味道的音源,把線材和避震均處理到位之后,SC407作為一個監聽音箱,已不用再過多的去描述其聲音素質。通過一年多的調試,味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聲音軟了下來,慢了一些,在不輸于同價位民用音箱味道的前提下,還擁有更好的素質。

玩家:所羅門沙加

愛好擺弄各種電子設備,除了常見的各種旗艦耳塞、耳機、音響、電視、顯示器、相機之外,甚至玩到了空氣凈化器、電飯煲、噪聲計、調色儀、智能家庭設備等等。 特別是對于做工精美設計感強的電子產品更加欲罷不能。

Quested S7R每只音箱各含兩個AB類功放,最大額定輸出總功率可達190瓦,再搭配兩個前置導向孔,S7R成為一款真正的強大、聲音自然、清晰而精準、適用于各種音樂類別的緊湊型監聽音箱。盡管對于大多數音樂錄制,該款音箱的頻率范圍已綽綽有余,但若搭載SB10R低頻音箱,頻率甚至還能下探到25Hz。但大多數時間是用不到的。因為:

S7R已經足夠優秀

聆聽感受:

S7R聲音具有驚人的真實感、平衡感和呼吸感,每樣樂器以及人聲在細節處理上都有清晰的表現,還有在這個尺寸的監聽箱上體現出來的比期望值還要寬廣的聲場。人聲非常清晰并且細節極為豐富,所有的樂器聲音聽起來也十分豐滿和自然,沒有任何人工修飾的痕跡,并且對這樣尺寸的監聽箱來說有著異常豐滿的低頻響應。

低頻表現:S7R是近場監聽箱,所以我們不能期望低頻會下潛得特別深。當然了,它也不能和16英寸巨型Geithain低頻單元所產生的那種“下潛到地下室”的超低頻來相提并論。然而,S7R的低頻表現也是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在60-120 Hz這一塊的低頻響應要更厚實一些。

高頻表現:

Quested S7R監聽箱沒有采用那種十分夸張、咄咄逼人、過于強調的高頻,這種常見套路在許多其它的現代監聽音箱上都能聽到。如果你已習慣了那種套路,S7R監聽箱在最初聽的時候也許會(或者也許不會)覺得有點直白。但是很快你就會意識到它的高頻是正好合適的,而且所有的細節也都體現了出來。聽起來聲音尖銳的東西,在這里還是聽起來尖銳,聽起來模糊的還是聽起來模糊,而聽起來合適的還是聽起來合適。

所有的S系列音箱都具備高度的相位一致性,這使得它們能夠方便地組建成5.1環繞聲系統。這款音箱可以應用在混音工作室、環繞聲系統、后期制作、錄音工作室、現場錄音,以及母帶處理工程中。

規格參數:

尺寸(寬*高*深):244(寬)*347(高)*308(深)毫米 重量:11.7千克 單元:低音單元-165毫米(6.5英寸) 高音單元:-28毫米(1.125英寸) 最高聲壓級:107dB(c) 頻率響應:55Hz – 20kHz (+/-2dB),低頻42Hz處衰減-6dB; 輸入端口:XLR卡農與大三芯混合端口; 靈敏度:背面板10級旋轉槽位旋鈕,調整范圍-12dBu至+6dBu(96dB聲壓級/1 米) 濾波器:次聲波-3dB@30Hz,24dB/倍頻程;超聲波-3dB@75kHz,4dB/倍頻程; 低頻EQ:+2/-4dB,65Hz 高頻EQ:+2/-2dB,10kHz; 低頻放大器,>120W RMS 高頻放大器,>70W RMS 總諧波失真:產生過載失真前1dB時,<0.03%,20Hz-20kHz;1kHz處一般0.005% 顯示:放大器預熱時,前置LED燈綠色閃爍;正常工作時,為綠色LED常亮狀 態;過載前2dB時,LED閃爍紅燈;紅色LED常亮時,表示發生故障; 電壓需求:使用內置開關進行電壓選擇,115V或230V@50-60Hz交流電;230V設置時,可承受160V至255V區間電壓;115V設置時,可承受80V至127V區間電壓。

監聽音箱相關推薦
  • 相關百科
  • 相關知識
  • 相關專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 班玛县| 腾冲县| 宜春市| 鱼台县| 固镇县| 贵南县| 鹤岗市| 西华县| 田阳县| 什邡市| 安顺市| 锡林郭勒盟| 韶山市| 宜兰市| 怀柔区| 建湖县| 乌拉特前旗| 龙江县| 清苑县| 张北县| 建阳市| 普陀区| 巴林左旗| 建德市| 南平市| 徐汇区| 沙雅县| 阿瓦提县| 错那县| 揭西县| 民勤县| 临高县| 内黄县| 临猗县| 延川县| 文昌市| SHOW| 临高县| 图木舒克市| 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