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建筑施工技術 (下冊)》 | 作????者 | 陳抗旭 |
---|---|---|---|
ISBN | 9787040006650 | 類????別 | 建筑 |
定????價 | 7.0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1900-01-01 | 裝????幀 | 精裝 |
品????牌 | 建筑素材庫 |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教育)。
本書取材力圖反映較基礎、較實用的建筑施工技術,融合了最新出版的施工技術規范、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和設計規范,以夠用、適度為原則,適應教學需要和社會普及需要。根據建筑節能的發展需要增加了較前沿的建筑節能內容。在每章的章首有本章學習要求,且每章均有獨立成節的經典施工成敗案例,一方面啟發學生,另一方面便于現場施工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由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誠達建設有限公司、浙江五洲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浙江亞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杭州綠谷建筑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等校企教授、高工合作編寫,編者均為多年從事教育及具有施工實際經驗的中高級職稱人員,因此在內容上較貼近實際性和強調實用性。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09KB
頁數: 28頁
評分: 4.6
2 3 4 9 建 筑 施 工 技 術 第一部分 一、判斷正誤題 1、反鏟挖土機開挖土方時,土方邊坡應該留設的小一點。 (×) 2、在圖的滲透系數較大,地下水量較大的土中,應優先選用管井井點法降水。 (√) 3、正鏟挖土機適用于開挖停機面以上的 I-IV 類土:(√) 4、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起吊時,綁扎點的數量和位置視樁長而定,當綁扎點大于 3 個時,應按吊點 反力相等的原則確定吊點位置(×) 6、磚墻砌筑應采用混合砂漿。 (√) 8、普通硅酸鹽水泥的拌制的混凝土,自然養護的時間不得少于 7 晝夜。(×) 9、先張法的張拉控制應力取值高于后張法(√) 。 10、起重機的三項主要參數是起重量、起重機臂長和起重高度。 (×) 11、建筑用是由瀝青的塑性一般用延展度表示。 (√) 12、正鏟挖土機開挖土方時,土方邊坡應該留設的小一點。 (√) 13、輕型井點只在土方開挖作業時抽水。 (×) 14、
格式:pdf
大小:109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施工技術 》試卷共 6 頁第 1頁 《 施工技術 》試卷共 6 頁第 2 頁 安徽農業大學模擬試卷( 4) 科目:施工技術 成績: 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將最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括號 內) 1、民用建筑基礎土方回填須夯實,下列最主要影響填土夯實因素為土的 ( )。 A、物理性質; B 、工程堅硬度; C 、化學成份; D 、壓實功。 2、機械開挖基槽 ,為防止基底土被擾動 ,應保留基底標高以上 ( )mm 厚的 土,待基礎施工前進行人工修整。 A、200~300 ; B 、500~600 ; C 、600~700 ; D 、800~900 。 3、當無設計要求時, 預制樁的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標準值的( )后方可運 輸。 A、25% ; B 、50% ; C 、75% ; D 、100% 。 4、下列屬
作者:寇素霞、安英浩主編,張建民、武勝、郝向煒副主編
ISBN:9787302350453
定價:29.8元
印次:1-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4-6-26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規定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指定的《結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A類)》編寫的。
全書分上、下兩冊,共12章。上冊是基礎部分,內容包括:緒論、平面桿件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的內力分析、結構的位移計算、力法、位移法、漸近法和影響線及其應用等8章。下冊是專題部分,內容包括:矩陣位移法、結構動力學、結構彈性穩定和結構的極限荷載等4章。除緒論外,其余各章均有知識點羅列及學習指數、復習思考題和習題,書后附有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本書選材適當,內容精練,深入淺出,注重聯系實際,符合課程的認知和發展規律。可作為土木工程專業各類專業化方向的教材,也可作為成人教育、自學考試的教材及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規定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指定的《結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A類)》編寫的。
結構力學是土木工程專業各類專業化方向的一門主要專業基礎課,在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土木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注意吸取眾多同類教材的長處和以往的教學經驗,保持結構力學基本理論的系統性,內容滿足土木工程專業各方向的教學要求,并反映本學科的新發展; 注重貫徹精講精練、理論聯系實際、由淺入深等原則,力求做到說理透徹、脈絡清晰,以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方便教學又利于自學; 在例題和習題的安排上比較全面,且大部分習題附有答案,以供學生參考。
書中帶有*號的章節,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取舍。
本書分上、下兩冊。參加上冊編寫工作的有東北林業大學的寇素霞(第1章)、任重昕(第2章)、張建民(第3章)、郝向煒(第8章); 黑龍江大學的齊岳(第4、7章)、安英浩(第6章); 黑龍江工程學院的于靜波(第5章)。參加下冊編寫工作的有東北林業大學的寇素霞(第11章)、武勝(第10章)、彭海艷(第12章); 黑龍江大學的唐立軍(第9章)。全書由寇素霞、安英浩任主編,張建民、武勝、郝向煒任副主編。
擔任本書主審的東北林業大學李靜輝教授仔細審閱了全書,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限于編者水平,書中有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第1章矩陣位移法
1.1概述
1.2局部坐標系中的單元剛度矩陣
1.2.1一般單元的單元剛度矩陣
1.2.2單元剛度矩陣的性質
1.2.3桁架桿件單元的單元剛度矩陣
1.3整體坐標系中的單元剛度矩陣
1.3.1坐標轉換矩陣
1.3.2整體坐標系中的單元剛度矩陣
1.4結構的原始剛度矩陣
1.4.1結構的原始剛度矩陣
1.4.2直接剛度法形成原始剛度矩陣
1.4.3原始剛度矩陣的性質
1.5支承條件的引入
1.6非結點荷載的處理
1.7矩陣位移法的計算步驟及示例
*1.8幾點補充說明
*1.9平面剛架程序的框圖設計及源程序
1.9.1平面剛架程序的框圖設計
1.9.2平面剛架源程序
復習思考題
習題
第2章結構動力學
2.1概述
2.1.1動力荷載及其分類
2.1.2振動的類型及動力計算的目的
2.2結構振動的自由度
2.3單自由度結構的自由振動
2.3.1不考慮阻尼的自由振動
2.3.2考慮阻尼作用時的自由振動
2.4單自由度結構在簡諧荷載作用下的受迫振動
2.4.1振動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2.4.2不考慮阻尼的純受迫振動
2.4.3考慮阻尼的純受迫振動
2.4.4干擾力不直接作用在質點上的情況
2.5單自由度結構在任意荷載作用下的受迫振動
2.5.1瞬時沖量的動力反應
2.5.2任意荷載作用下的動力反應及杜哈梅積分
2.5.3特殊荷載作用下的受迫振動
2.6多自由度結構的自由振動
2.6.1振動微分方程的建立
2.6.2按柔度法求解
2.6.3按剛度法求解
2.6.4主振型的正交性
2.7多自由度結構在簡諧荷載作用下的受迫振動
2.7.1按柔度法建立振動微分方程組并求解
2.7.2按剛度法建立振動微分方程組并求解
2.8振型分解法
2.8.1正則坐標的引入
2.8.2振型分解法
2.9多自由度結構在任意荷載作用下的受迫振動
2.9.1振動微分方程的建立
2.9.2振動微分方程的解耦
2.9.3計算步驟
*2.10無限自由度結構的振動
2.10.1振動微分方程的建立
2.10.2自由振動
2.10.3簡諧均布干擾力作用下的受迫振動
2.11計算頻率的近似法
2.11.1能量法
2.11.2集中質量法
*2.12矩陣位移法求剛架的自振頻率
復習思考題
習題
第3章結構彈性穩定
3.1概述
3.1.1兩類穩定問題
3.1.2穩定問題的分析方法
3.1.3穩定自由度
3.2用靜力法確定臨界荷載
3.2.1用靜力法確定有限自由度結構的臨界荷載
3.2.2用靜力法確定無限自由度結構的臨界荷載
3.3具有彈性支座壓桿的穩定
3.4用能量法確定臨界荷載
3.4.1勢能駐值原理
3.4.2用能量法確定有限自由度結構的臨界荷載
3.4.3用能量法確定無限自由度結構的臨界荷載
3.5變截面壓桿的穩定
3.5.1階形桿的穩定
3.5.2截面慣性矩按冪函數變化的壓桿穩定
3.6剪力對臨界荷載的影響
3.7組合壓桿的穩定
3.7.1綴條式組合壓桿
3.7.2綴板式組合壓桿
*3.8彈性介質上壓桿的穩定
*3.9圓環及拱的穩定
*3.10窄條梁的穩定
*3.11用矩陣位移法計算剛架的穩定性
3.11.1壓桿單元的剛度方程
3.11.2結構的穩定計算
復習思考題
習題
第4章結構的極限荷載
4.1概述
4.2極限彎矩和塑性鉸、破壞機構、靜定梁的計算
4.3單跨超靜定梁的極限荷載
4.4比例加載時有關極限荷載的幾個定理
4.5計算極限荷載的窮舉法和試算法
4.6連續梁的極限荷載
4.7剛架的極限荷載
*4.8矩陣位移法求解剛架極限荷載的概念
復習思考題
習題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2100433B
書名:建筑結構(第3版)(下冊)
書號:9787302144052
作者:黎鐘等
定價:17元
出版日期:2007-5-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土建工長培訓系列教材之一《建筑結構》(下冊)第三版,是根據新修訂的《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和《木結構設計規范》(GB 50005—2003)編寫的。
下冊共兩篇: 第3篇鋼結構、第4篇木結構。鋼結構內容包括: 鋼結構的應用及鋼材,鋼結構設計計算基本規定,鋼結構的基本構件計算,鋼結構連接,屋蓋系統與屋架,輕型門式剛架結構。木結構內容包括: 木結構的應用與木材,木結構的基本構件計算,木結構連接,普通木結構屋蓋,輕型木結構,古建筑木結構。
本書除著重闡述基本構件和連接的計算原理和構造外,還列舉了一些典型的計算例題,集中介紹了新型的輕型鋼結構門式剛架和輕型木框架結構的構成。
本書可作為土建工長培訓系列教材,也可作為土建工程施工工人自學建筑結構的參考書。
第3篇鋼結構
第11章鋼結構的應用及鋼材
11.1鋼結構的應用
11.2鋼結構用鋼材
第12章鋼結構設計計算基本規定
12.1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12.2規范規定的各種鋼材及連接材料的強度設計值
第13章鋼結構的基本構件計算
13.1軸心受拉構件
13.2軸心受壓構件
13.3受彎構件
13.4拉彎和壓彎構件
13.5焊接工字形鋼板組合梁計算例題
第14章連接
14.1焊接連接
14.2螺栓連接
14.3高強度螺栓連接
第15章屋蓋系統與屋架
15.1屋蓋結構的組成及屋面材料
15.2檁條
15.3屋架及支撐
第16章輕型門式剛架結構
16.1概述
16.2輕型門式剛架的形式
16.3輕型門式剛架梁和柱
16.4檁條與支撐布置
16.5剛架的連接節點構造
第4篇木結構
第17章木結構的應用與木材
17.1木結構及其應用
17.2木材
第18章木結構的基本構件計算
18.1計算原則及設計值的規定
18.2軸心受拉和軸心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
18.3受彎構件計算
18.4拉彎和壓彎構件承載能力驗算
18.5基本構件計算例題
第19章木結構連接
19.1木結構構件的連接方式
19.2齒連接
19.3螺栓連接
19.4其他連接方式
第20章普通木結構屋蓋
20.1普通木結構屋蓋的組成及基本設計要求
20.2屋蓋的構造設計
20.3屋架支撐設計
20.4屋架的受力分析與節點設計
第21章輕型木結構
21.1輕型木結構房屋
21.2輕型木結構用材
21.3輕型木結構構造與圖例
21.4基礎、墻體
21.5樓、屋蓋結構
第22章古建筑木結構
22.1古建筑木結構一般形式與特點
22.2古建筑木結構構造
22.3斗拱
22.4古建筑木屋頂結構
22.5古建筑木結構的連接
參考文獻2100433B
《建筑構造(下)》是《建筑構造》系列之下冊。《建筑構造》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以大量性民用建筑構造為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墻體、樓板、裝修、樓梯、屋蓋、門窗、基礎8部分。下冊以大型公共建筑構造為主要內容,包括高層建筑構造、建筑裝修構造、大跨度建筑構造、工業化建筑構造4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