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有合金液的密封容器(又稱壓力罐)中,通入干燥的壓縮空氣(或惰性氣體),作用于合金液面上,以造成密封容器內與鑄型型腔的壓力差,使合金液在較低的充型壓力作用下,通過升液管和澆道平穩地進入鑄型型腔。待合金液充滿型腔后,迅速增高至結晶壓力,并保持到合金液完全凝固為止。然后解除密封壓力罐內的氣體壓力,使升液管和澆道中未凝固的合金液在翠力作用下回到容器中。這就是低壓鑄造的原理 。
(1)充型平穩且易于控制;低壓鑄造的充型是在較低的外界氣體壓力作用下,合金液由下而上的注入型腔,充型速度可以根據需要而人為地控制,使合金液平穩地注入,避免了重力澆注時由于沖擊而產生的氧化夾渣,可以獲得質量良好的鑄件。
(2)鑄件在壓力下結晶凝固
低壓鑄造的鑄件結晶凝固過程是在較高的結晶壓力作用下進行的,因此鑄件能夠得到充分的補縮。這樣,不要冒口,仍能獲得組織致密的鑄件,使金屬的實收率大大提高,節約了大量的有色金屬。
(3)簡化了澆注系統
低壓澆注時,合金液是通過升液管經內澆道直接進入型腔的,因而與重力澆注相比,澆注系統大大簡化,不僅節省了造型工時,而且減少了金屬的消耗。
(4)適用于各種鑄型
低壓鑄造的充型壓力和結晶壓力較低,因而不僅適用于金屬型、石墨型,而且可以用于砂型。這樣,它的應用可以不受生產批量的限制。
(5)工藝裝備簡單
低壓鑄造的工藝裝備比較簡單,制造比較方便,投資少,易于推廣。
(6)降低了勞動強度,改善了勞動條件 。
680℃-710℃。詳情可參考《鋁合金車輪制造技術》一書。附一頁資料供參考。
目前低壓鑄造主要用于鋁合金、鎂合金等請金屬鑄造,特別適合的零件是輪形和桶形等對稱性好的零件,如汽車輪轂、艙殼體和齒輪箱油底殼等形狀復雜的零件。
低壓是通過壓力把鑄造件成型,組織致密,性能穩定,效率比較高,而澆注機呢,你大概是說的重力鑄造的工藝吧,重力澆注是通過鋁液本身的重力把產品澆注出來,完全是兩個工藝,重力比較適用于結構復雜的產品,不知道說...
格式:pdf
大小:808KB
頁數: 22頁
評分: 4.5
- 1 - 1 前言 1.1 低壓鑄造機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狀況 低壓鑄造最早由英國人 E. F. LAKE 于 1910 年提出并申請專利。其目的是解決 重力鑄造中澆注系統充型和補縮的矛盾。 在重力鑄造中為了充型平穩, 避免氣孔、夾 渣。一般都采用底鑄式, 因此鑄型內溫度場分布不利于冒口補縮。 低壓鑄造則巧妙地 利用坩堝內氣壓, 將金屬液由下而上充填鑄型, 在低氣壓下保持下澆道與補縮通道合 二為一,始終維持鑄型溫度梯度與壓力梯度的一致性, 從而解決了重力鑄造中充型平 穩性與補縮的矛盾, 而且使鑄件品質大大提高。 低壓鑄造由于有較高的補縮壓力和溫 度梯度,有效地提高了厚大斷面鑄件的致密性。 這一技術至今仍被應用于厚大斷面鑄 件的鑄造。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 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 在公元前 1700~前 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 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
格式:pdf
大小:808KB
頁數: 22頁
評分: 4.8
- 1 - 1 前言 1.1 低壓鑄造機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狀況 低壓鑄造最早由英國人 E. F. LAKE 于 1910 年提出并申請專利。其目的是解決 重力鑄造中澆注系統充型和補縮的矛盾。 在重力鑄造中為了充型平穩, 避免氣孔、夾 渣。一般都采用底鑄式, 因此鑄型內溫度場分布不利于冒口補縮。 低壓鑄造則巧妙地 利用坩堝內氣壓, 將金屬液由下而上充填鑄型, 在低氣壓下保持下澆道與補縮通道合 二為一,始終維持鑄型溫度梯度與壓力梯度的一致性, 從而解決了重力鑄造中充型平 穩性與補縮的矛盾, 而且使鑄件品質大大提高。 低壓鑄造由于有較高的補縮壓力和溫 度梯度,有效地提高了厚大斷面鑄件的致密性。 這一技術至今仍被應用于厚大斷面鑄 件的鑄造。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 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 在公元前 1700~前 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 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
低壓鑄造機有頂注式低壓鑄造機和側注式低壓鑄造機兩種類型。
頂注式低壓鑄造機用得較普遍,其特點是結構簡單,容易制造,操作方便,但生產率低。側注式低壓鑄造機的特點是鑄型置于保溫爐的側面,兩者用升液管連接(有同定式連接和非固定式連接兩種),生產率高,但結構較為復雜。低壓鑄造設備由保溫爐及附屬裝置、鑄型開合系統和供氣系統組成。
低壓鑄造是金屬液體在壓力作用下由下而上地充填型腔并在壓力下凝固成形的一種方法。由于所用的壓力較低(通常0.02~0.05MPa),故稱之為低壓鑄造。低壓鑄造裝備一般由保溫爐及其附屬裝置、模具開合機構、氣壓系統和控制系統組成。按模具與保溫爐的連接方式,可分為頂置式低壓鑄造機和側置式低壓鑄造機。
圖1為頂置式低壓鑄造機結構示意圖,是目前用得最廣的低壓鑄造機型。其特點是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操作方便;但生產效率較低,因保溫爐上只能放置一副模具,在鑄件的一個生產周期內所有操作均在爐上進行,所以一個周期內保溫爐有近一半時間是空閑的。其次,下模受保溫爐爐蓋的熱輻射影響,冷卻緩慢,使鑄件凝固時間延長;而且,下模不能設置頂桿裝置,給模具設計增加不便。此外,保溫爐的密封、保養和合金處理均不方便。
為克服頂置式低壓鑄造機的缺點,又發展了側置式低壓鑄造機,如圖2所示。
它將鑄型置于保溫爐的側面,鑄型和保溫爐由升液管連接。這樣一臺保溫爐上同時可為兩副以上的模型提供金屬液,生產效率提高。此外,裝料、扒渣和合金液處理也都較方便;鑄型的受熱條件也得到改善。但是側置式機器結構復雜,因而限制了其應用。
低壓鑄造機可分為立式低壓鑄造機和臥式低壓鑄造機兩大類。
立式低壓鑄造機和臥式低壓鑄造機的區別主要在于其分型方式不同。立式低壓鑄造機是水平分型。臥式低壓鑄造機是垂直分型。
在選用原則上,其共同點是都必須使生產鑄件所需的開模力、抽芯力,鑄件的投影面積,取下鑄件時模板的開檔等參數與機器的主要技術規格相符。此外,在上述幾項主要技術參數都能滿足的情況下,還必須考慮鑄件的澆注位置。澆注位置不同,分型面則有可能不同。分型面選擇好后,再應分析是水平放置還是垂直放置更有利于鑄件的鑄造工藝性,在此基礎上才能選擇采用立式低壓鑄造機還是臥式低壓鑄造機。
值得指出的是:很多鑄件既可以在立式低壓鑄造機上生產,也可在臥式低壓鑄造機上生產。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工廠現有條件,并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后選用。目前,國內應用立式低壓鑄造機較多。
圖3為國內部分廠商低壓鑄造機主要技術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