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革質,近圓形至寬卵形,有時卵形、矩圓狀卵形或矩圓形,頂端圓或鈍,上面光亮,無毛或有少數微糙毛。花較小,花冠長 (4-) 5-7毫米,筒外面密生紅褐色短腺毛。種子長約2毫米。花期4-6月,果熟期9-10月。
生于山谷林中,海拔 (1600-) 2100-3000米。
產陜西西南部、甘肅南部(文縣、武都)、四川北部至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富寧)、東北部至西北部。
歐洲已廣為引種。模式標本采自云南洱源。
金葉亮葉忍冬 彩葉植物 花香園藝 價格是15元 亮葉忍冬是女貞葉忍冬的亞種,常綠灌木,株高可達2~3米,枝葉十分密集,小枝細長,...
核果近球形或橢圓形,長寬幾相等,直徑1-3厘米,黃色、紅色或黑色,微被蠟粉,具有淺側溝,粘核;核橢圓形或卵球 形,先端急尖,淺褐帶白色,表面平滑或粗糙或有時呈蜂窩狀,背縫具溝,...
樸樹的葉多為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但不帶菱形,基部幾乎不偏斜或僅稍偏斜,先端尖至漸尖,但不為尾狀漸尖,時質地也不及前一亞種那樣厚;果也較小,一般直徑5-7毫米,很少有達8毫米的;落葉喬木。花期3-4月,果...
此亞種與其說同蕊帽忍冬 L. pileata Oliv. 最相似,倒不如說它同女貞葉忍冬關系更為密切,因為觀察大量的蠟葉材料的結果表明,葉上面中脈隆起與否是區分蕊帽忍冬和女貞葉忍冬唯一可靠的特征,而在這一點上本亞種無疑與后者相一致。至于花冠裂片與筒的長度比例以及雄蕊的花絲是否伸出花冠等性狀,看來變化都比較大,很難作為區分以上兩個種的根據。
這個地理亞種的分布區位于原亞種女貞葉忍冬的西北部,即四川西部和西南部至云南,與該亞種有著相當長的接觸帶。在垂直分布上,本亞種大多分布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而女貞葉忍冬則往往分布在2000米以下,但兩者之間有交錯。在形態上,它同女貞葉忍冬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過渡類型,如葉的形狀和大小的變化就很大,即使在同一標本上也是如此,以至有時難以截然把它們區分開。花絲的長短看來是不太穩定的,可能與花的發育期有關。
格式:pdf
大小:18.7MB
頁數: 33頁
評分: 4.7
?? ?? ?????????? ??? 5-1533 ????????????????? 1 ?? ??? ?????????? ?????????? ??? ?????? ???? ??????????? ???????????? ????? ???????????? ??饞? ?????????? ????? ???????? ????? PS ? ?????????? ?????? ???? ??? ???????? 2 ??? ????????? ?????? ????????? ????? ????????????? ??? 3-5 ?? ??暈? ??? ??????? ???? ??? ????? ??? ????? ?????? ????????? ??????? 3 ??暈? ??????????? ????? ????????? ????????? ????????
格式:pdf
大小:18.7M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亮葉忍冬是女貞葉忍冬的變種。常綠或半常綠灌木,高2~5m。葉革質,近圓形或寬卵形,長1~4cm,無毛或有少數糙毛。花冠黃白色或紫紅色,漏斗狀,5~7mm,筒外密生紅褐色短腺毛。花期4-6月,果熟期9―10月。原產我國西南地區,現各地有栽培。校內見于丹青學園、校友林。本種與海仙花的差別在于花萼不裂至基部 。
此亞種與其說同蕊帽忍冬 L. pileata Oliv. 最相似,倒不如說它同女貞葉忍冬關系更為密切,因為觀察大量的蠟葉材料的結果表明,葉上面中脈隆起與否是區分蕊帽忍冬和女貞葉忍冬唯一可靠的特征,而在這一點上本亞種無疑與后者相一致。至于花冠裂片與筒的長度比例以及雄蕊的花絲是否伸出花冠等性狀,看來變化都比較大,很難作為區分以上兩個種的根據。
這個地理亞種的分布區位于原亞種女貞葉忍冬的西北部,即四川西部和西南部至云南,與該亞種有著相當長的接觸帶。在垂直分布上,本亞種大多分布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而女貞葉忍冬則往往分布在2000米以下,但兩者之間有交錯。在形態上,它同女貞葉忍冬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過渡類型,如葉的形狀和大小的變化就很大,即使在同一標本上也是如此,以至有時難以截然把它們區分開。花絲的長短看來是不太穩定的,可能與花的發育期有關。
名稱 | 形態特征 | 產地生境 |
---|---|---|
細梗紫麻(亞種) (植物分類學報) | 與原亞種的主要區別在于,花序具梗,長5-13毫米;葉狹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披針形,邊緣自中部以上有數枚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疏生短伏毛,側生的一對基生脈沿近邊緣直出。 | 產廣東西部和廣西東部。生于500-1 000米山谷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廣東信宜。 |
滇藏紫麻(植物分類學報)(亞種) | 本亞種與原亞種十分近似,惟植物常為小喬木(稀灌木),高3-8米,雌花序具短梗,長3-7毫米,葉下面淡綠色,僅生短伏毛和短柔毛常無白色氈毛,易于區別。又以葉卵形,邊緣自下部以上有多數鋸齒,上面多少粗糙,雌花序具較短的梗等特征,與細梗紫麻O. frutescens (Thunb.) Miq. subsp. insignisC. J. Chen不同。花期4-5月,果期7-11月。 | 產云南西部至西藏南部。生于海拔(850-)1 400-2 500米山谷林中。錫金、不丹、印度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云南臨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