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土為30%泥炭土、30%黃心土、30%椰糠和10%的腐熟土雜肥混合而成,pH值為5.0-7.0,偏酸用生石灰或草木灰調節,偏堿則用硫黃粉、硫酸亞鐵或硫酸鋁調節,堆漚10-15天后裝入規格為(7-10)厘米×(12-16)厘米的營養杯備用,移苗前將苗床淋透水。
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于早、晚或陰雨天,分批選擇壯苗移栽。起苗時,要保持根系完整,每杯移植1株,移植深度略高于根頸(澆水壓實基質后,根頸與基質面齊平)。移植后及時淋足定根水,遮陰50%以上。營養杯按1米寬整齊緊密排列,行間留30厘米寬工作道。
水肥管理:移植后7天內葉面噴水,早晚各一次,保持基質濕潤。后期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進行澆水。移植14天后噴施一次0.2%的復合肥溶液。以后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逐漸加大濃度至1.0%。
定植前準備:定植時間為大寒至清明期間。選用規格為(28-35)厘米×(28-35)厘米的硬質或軟質塑料容器,軟質塑料容器壁有3排排水孔。基質為50%圃地土、30%泥炭土和20%腐熟堆肥,pH值為5.5-7.5。堆漚10-15天后備用。
定植地塊:應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灌溉便利、排水良好的地塊,忌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及風口地塊。清除草根和石塊,起壟寬1.6-2米,壟溝深60-80厘米,壟溝底寬60厘米。壟溝底水平,四周開排水溝。
定植方法:裝填基質之前先將基質濕潤,以手捏成團、攤開即散為度,將基質裝實,裝至距容器口10厘米。選擇生長健壯、株形整齊、無病蟲害的幼苗,將幼苗小心脫去營養杯,保持土球完整,移入容器中央,補加基質壓實,基質距容器口1厘米。定植床底先墊入少許園土,整平。硬質塑料容器直接擺放于定植床,株、行距均為0.8-1米。軟質塑料容器放置于定植床內預先挖好的土坑中,土坑應略大于容器,填土充分壓實,保持容器平衡。移植后要及時澆透水。
追肥:以薄肥多施為原則,移植14天后施一次0.5%的三元復合肥溶液,之后濃度逐漸加大至1%。溫度為15-25℃時,每隔30天追一次肥;溫度為26-35℃時,每隔15天追一次肥。11月下旬控制施肥,每隔5天噴施一次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連噴3次。
排灌:移植7天內,每天早晚各噴一次水,保持基質濕潤。之后澆水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夏季高溫,每天早或晚澆一次透水,上午和下午各噴霧一次,多雨季節要及時排水,11月下旬開始控制澆水。
整形修剪:修剪要求主干高25-35厘米,主枝3-5個,副主枝3個以上,均勻分布。樹冠呈自然橢圓形,株型整齊、豐滿。每年修剪1-2次,春梢萌芽前10-15天,對無分枝的單干苗,在距地面約40厘米處剪頂,選留健壯、分枝角度及位置適合的3-5個春梢作為主枝,夏梢抽出后,每條春梢留2-3條夏梢作為副主枝,其余剪除。修剪以輕剪為主,同時剪除弱枝、過密枝和病蟲枝。
采集與處理:選擇樹齡15年以上,生長旺盛、發育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當果實呈紫黑色時即可分批采集,采種時間為9-10月。果實收集后,洗去果皮果肉,漂去空癟的種粒,把沉在底層的飽滿種子取出,攤放于通風陰涼處晾干,將晾干的種子按照《林業種子檢驗規程》進行檢驗。
種子儲藏:不能及時進行播種時,需將種子進行濕沙儲藏。將種子與干凈的河沙混合,混合后放在干凈陰涼處。沙的濕度以手捏成團、手松能松散為宜,沙量為種子容積的2-3倍,儲藏時間不超過180天。
播種時間:播種育苗,隨采隨播,秋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
苗床播種:選擇交通方便、背風向陽、排灌良好、地勢平坦、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作苗圃地。土壤pH值為5.0-7.0,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米。苗圃地施腐熟土雜肥1000千克,在播種前15天,每畝施熟石灰15千克和90%晶體敵百蟲2千克,翻耕碎土。筑苗床,寬1米、高20-30厘米、長不超過20米,苗床間留30厘米寬的工作通道。未經沙藏的種子,播種前用0.3%的福爾馬林溶液浸種30分鐘,然后倒出多余的藥液,密封種子2小時,再用清水沖洗種子,隨即用清水浸種24小時。播種前將苗床淋透水,開溝點播。經沙藏后種粒裂口露白的種子直接播種,行距20-25厘米、株距5-7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播種后淋透水,加蓋稻草保濕。以噴霧方式澆水,保持苗床濕潤。播種20-30天后,種子發芽,種粒出土1/3后,于傍晚或陰天分2-3次揭去覆草,隨后搭設遮光率為70%的遮陽網。當幼苗出真葉后,施一次0.2%的三元復合肥溶液。
分布于中國臺灣南部(蘭嶼)。生長于林中。 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喜光又耐陰,喜暖熱、無霜雪、多霧高溫之地,不耐干旱、積水、嚴寒和空氣干燥。
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通暢、管理方便的靈芝大棚,棚內要求地面清潔,墻壁光潔,耐潮濕。靈芝棚的大小視培養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樹林、房前屋后林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培養料入棚前菇棚...
在食用菌栽培技術中,菌種生產技術難度大,要求高,且需要專門的設備和用品,適宜于專業菌種廠生產。平菇屬木腐菌,凡是適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養基,也都適合平菇菌絲的生長。本節僅對平菇的菌種分離和一些平菇專用的...
陽臺黃瓜種植技術及注意事項1、陽臺黃瓜的播種時間一般是在早春1-3月時進行,當然在夏秋6-8月也可進行播種。春播的話就采用浸種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而夏秋季播種則可選擇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兩種方法。...
常綠喬木,高約15米,葉、枝及樹皮干時幾不具芳香氣。枝條及小枝褐色,圓柱形,無毛。葉對生或近對生,卵圓形至長圓狀卵圓形,長8-11(14)厘米,寬4-5.5(9)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圓形,革質,上面鮮時綠色,干時灰綠色,光亮,下面近同色,晦暗,兩面無毛,具離基三出脈,側脈自葉基約1厘米處生出,近葉片3/4處漸消失或不明顯網結,有時近葉緣一側各有一條附加的側脈,細脈兩面明顯,呈淺蜂巢狀網結;葉柄長約1.5厘米,腹凹背凸,紅褐色或褐色。
花未見。果卵球形,長約14毫米,寬10毫米;果托杯狀,邊緣有短圓齒,無毛,果梗長約1厘米,無毛。果期8-9月。
蘭嶼肉桂植株豐滿,樹形端莊,四季常綠,是非常漂亮的盆景觀葉植物及園景樹,又因其能散發香氣,凈化空氣,保護人體健康,中國多作為行道樹種植。
蘭嶼肉桂既是優美的盆栽觀葉植物,又是非常漂亮的園景樹。蘭嶼肉桂除了具有葉色亮綠、株型美觀、耐陰、易管理的優點外,全株還獨具清新香氣,極適合在住宅、酒店等場所擺放。
蘭嶼肉桂又名平安樹,有樹保平安之意,在花卉市場十分俏銷。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6頁
評分: 4.3
桂花樹栽培技術詳解 桂花樹栽培主要病蟲極其防治 24.12.2008 at 23:00h 桂花樹栽培技術要點 桂花樹栽培一定要注意旱 .澇 . 病蟲害。桂花適應于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性喜溫暖,濕潤。 種植地區平均氣溫 14~28℃, 7 月平均氣溫 24~28℃, 1 月平均氣溫 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 -13℃,溫最適生長氣是 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 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 6~8 小時光照。 桂花樹栽培六個注意環節 24.12.2008 at 23:00h 桂花樹栽培技術注意環節 桂花一年春、秋長兩次枝,以春梢長得好, 3 月萌芽, 4 月下旬春梢發展, 6 月下旬已長成半 老壯枝。根據其生長規律,在桂花栽培過程中應抓住以下六個環節。 一、適期扦插,二、苗 床的準備,三、插穗的準備,四、生根劑應用,五、扦插方法,六、插后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木棉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向陽的、土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實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陰涼處。過 數天,攤開晾曬,果裂種脫,除去絮毛雜物,陰干后貯存。早春 2-3 月間播種,播前催芽, 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頃用種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強管理,待幼苗長 至 5-6cm時,可進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達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開花,后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花萼黑褐色,革質。花后結橢圓 形碩果,內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術 用播種、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 種子發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 2cm,平均氣 溫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齊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進行, 用長 80-10
蘭嶼肉桂別稱平安樹為樟科樟屬常綠喬木,蘭嶼肉桂既是優美的盆栽觀葉植物,又是非常漂亮的園景樹,市場需求量很大,具有廣闊的前景。蘭嶼肉桂除了具有葉色亮綠、株型美觀、耐陰、易管理的優點外,全株還獨具清新香氣,極適合在住宅、酒店等場所擺放。根據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的調查研究,蘭嶼肉桂極適合廣東特別是珠海濱海地區種植。
一、種子處理
1.采集與處理
選擇樹齡15年以上,生長旺盛、發育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當果實呈紫黑色時即可分批采集,采種時間為9—10月。果實收集后,洗去果皮果肉,漂去空癟的種粒,把沉在底層的飽滿種子取出,攤放于通風陰涼處晾干,將晾干的種子按照《林業種子檢驗規程》進行檢驗。
2.種子儲藏
不能及時進行播種時,需將種子進行濕沙儲藏。將種子與干凈的河沙混合,混合后放在干凈陰涼處。沙的濕度以手捏成團、手松能松散為宜,沙量為種子容積的2~3倍,儲藏時間不超過180天。
二、育苗
1.播種時間
播種育苗,隨采隨播,秋播宜在9月下旬至10月。
2.育苗
苗床播種:選擇交通方便、背風向陽、排灌良好、地勢平坦、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作苗圃地。土壤pH值為5.0~7.0,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米。苗圃地施腐熟土雜肥1000公斤,在播種前15天,每畝施熟石灰15公斤和90%晶體敵百蟲2公斤,翻耕碎土。筑苗床,寬1米、高20~30厘米、長不超過20米,苗床間留30厘米寬的工作通道。
未經沙藏的種子,播種前用0.3%的福爾馬林溶液浸種30分鐘,然后倒出多余的藥液,密封種子2小時,再用清水沖洗種子,隨即用清水浸種24小時。播種前將苗床淋透水,開溝點播。經沙藏后種粒裂口露白的種子直接播種,行距20~25厘米、株距5~7厘米,覆土厚度1.5~2.0厘米,播種后淋透水,加蓋稻草保濕。
播種后管理:以噴霧方式澆水,保持苗床濕潤。播種20~30天后,種子發芽,種粒出土1/3后,于傍晚或陰天分2~3次揭去覆草,隨后搭設遮光率為70%的遮陽網。當幼苗出真葉后,施一次0.2%的三元復合肥溶液。
幼苗移植:營養土為30%泥炭土、30%黃心土、30%椰糠和10%的腐熟土雜肥混合而成,pH值為5.0~7.0,偏酸用生石灰或草木灰調節,偏堿則用硫黃粉、硫酸亞鐵或硫酸鋁調節,堆漚10~15天后裝入規格為(7~10)厘米×(12~16)厘米的營養杯備用,移苗前將苗床淋透水。
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于早、晚或陰雨天,分批選擇壯苗移栽。起苗時,要保持根系完整,每杯移植1株,移植深度略高于根頸(澆水壓實基質后,根頸與基質面齊平)。移植后及時淋足定根水,遮陰50%以上。營養杯按1米寬整齊緊密排列,行間留30厘米寬工作道。
水肥管理:移植后7天內葉面噴水,早晚各一次,保持基質濕潤。后期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進行澆水。移植14天后噴施一次0.2%的復合肥溶液。以后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逐漸加大濃度至1.0%。
三、定植
1.定植前準備
定植時間為大寒至清明期間。選用規格為(28~35)厘米×(28~35)厘米的硬質或軟質塑料容器,軟質塑料容器壁有3排排水孔。基質為50%圃地土、30%泥炭土和20%腐熟堆肥,pH值5.5~7.5。堆漚10~15天后備用。
定植地塊應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灌溉便利、排水良好的地塊,忌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及風口地塊。清除草根和石塊,起壟寬1.6~2.0米,壟溝深60~80厘米,壟溝底寬60厘米。壟溝底水平,四周開排水溝。
2.定植
裝填基質之前先將基質濕潤,以手捏成團、攤開即散為度,將基質裝實,裝至距容器口10厘米。選擇生長健壯、株形整齊、無病蟲害的幼苗,將幼苗小心脫去營養杯,保持土球完整,移入容器中央,補加基質壓實,基質距容器口1厘米。
定植床底先墊入少許園土,整平。硬質塑料容器直接擺放于定植床,株、行距均為0.8~1.0米。軟質塑料容器放置于定植床內預先挖好的土坑中,土坑應略大于容器,填土充分壓實,保持容器平衡。移植后要及時澆透水。
3.管理
追肥:以薄肥多施為原則,移植14天后施一次0.5%的三元復合肥溶液,之后濃度逐漸加大至1.0%。溫度為15~25℃時,每隔30天追一次肥;溫度為26~35℃時,每隔15天追一次肥。11月下旬控制施肥,每隔5天噴施一次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連噴3次。
排灌:移植7天內,每天早晚各噴一次水,保持基質濕潤。之后澆水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夏季高溫,每天早或晚澆一次透水,上午和下午各噴霧一次,多雨季節要及時排水,11月下旬開始控制澆水。
整形修剪:修剪要求主干高25~35厘米,主枝3~5個,副主枝3個以上,均勻分布。樹冠呈自然橢圓形,株型整齊、豐滿。每年修剪1~2次,春梢萌芽前10~15天,對無分枝的單干苗,在距地面約40厘米處剪頂,選留健壯、分枝角度及位置適合的3~5個春梢作為主枝,夏梢抽出后,每條春梢留2~3條夏梢作為副主枝,其余剪除。修剪以輕剪為主,同時剪除弱枝、過密枝和病蟲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