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還原法煉鎂(productian of magnesium bythermal reduction process)是指在高溫下用還原劑將氧化鎂還原成金屬鎂的鎂冶煉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鎂的需要量驟增,熔鹽電解法煉鎂生產的鎂已不能滿足需要,于是熱還原法煉鎂便發展成為金屬鎂生產的一種重要方法。
熱還原法煉鎂方法有皮江法煉鎂、半連續硅熱法煉鎂、波爾扎諾法煉鎂、碳熱法煉鎂及碳化物熱法煉鎂等 。2100433B
根據對鎂質量的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精煉方法。鎂的精煉方法主要有鎂熔劑精煉、鎂沉降精煉、鎂真空蒸餾精煉和鎂添加難熔金屬精煉等。前兩種方法主要是脫除粗鎂中的非金屬氧化物和鐵等雜質。后兩種方法主要除去金屬雜質,用于生產高純鎂。鎂精煉產出的精鎂通稱商品鎂 。
常見的金屬雜質有鎳、鈦、鉻、鐵、鋁、硅、銅、錳、鋅、鈉等。非金屬雜質有氯化物、氧化物和氮化物等。這些雜質對金屬鎂的性能有不良影響,如鐵、鎳及氯化物等雜質會使鎂的耐腐蝕性能變壞,存在于鎂中的CaO、SiO2、Fe2O3、MgO等非金屬雜質及錳、鋅、鋁、硅等金屬雜質使鎂變脆。用鎂作還原劑時,這些雜質會降低被還原金屬的質量。因此,無論是用熔鹽電解法煉鎂或熱還原法煉鎂生產的粗鎂都必須經過精煉除去雜質后,才能鑄成為商品鎂錠 。
壓鑄的缺陷有很多了,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尺寸不良,另一類是表面狀態不良。尺寸不良一般是物理性質的,例如多料,缺料,裂紋,較重的流痕,平面度不良等等。表面狀態不良一般是化學性質的,例如氧化,黑點,...
首先壓鑄的工件表面不能有氣孔、砂孔、巻氣、縮水等等不良,然后,必須經過粗拋光、細拋光與精拋光、鏡面拋光等手續。而這拋光的主要關鍵就是拋光輪與拋光紙的選用。
燒成鎂磚采用優質燒結鎂砂為主要原料,以紙漿作為結合劑。經混煉及高壓成型后,在1550℃以上的高溫隧道窯中燒成。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抗侵蝕和抗剝落性能。廣泛用于轉爐、電弧爐等工業窯爐作爐襯耐火材料。電熔...
鎂精煉(refining of magnesium)是指脫出粗鎂中的雜質,產出精鎂的過程。鎂冶煉產出的金屬鎂被稱為粗鎂。粗鎂中的雜質可分為金屬雜質和非金屬雜質兩類 。
格式:pdf
大小:444KB
頁數: 6頁
評分: 4.6
第 10卷第 1期 過 程 工 程 學 報 Vol.10 No.1 2010 年 2 月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Feb. 2010 收稿日期: 2009- 09- 25,修回日期: 2009- 11- 09 作者簡介: 胡文鑫 (1984- ),男, 內蒙古錫林浩特市人,博士研究生,有色金屬冶金專業, E-mail: neuhuwenxin@126.com;馮乃祥,通訊聯系人, E-mail: Fengnaixiang@163.com Al-Si-Fe 合金真空熱法煉鎂過程動力學 胡文鑫, 劉 建, 馮乃祥, 彭建平 (東北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4) 摘 要:采用收縮未反應核模型研究 Al - Si - Fe 合金真空熱還原煅后白云石制鎂過程動力學,考察了制團壓力、還原 溫度 (T)和
格式:pdf
大小:444KB
頁數: 4頁
評分: 4.5
精煉還原期耐火襯遭受的侵蝕相當嚴重 ,而且不同的還原劑對其的侵蝕也不相同。采用動態方法 ,在實驗室中研究了還原型精煉渣的組成及其對精煉爐常用的電熔再結合鎂鉻磚侵蝕的影響 ,討論了有利于提高鎂鉻磚襯壽命的造渣制度。
除鉍后鉛含鈣0.03%-0.04%、鎂0.04%-0.07%及少量的鋅、銻,這些雜質可用氧化精煉,氯化精煉及堿性精煉除去。在這些方法中,以堿性精煉的效果最好。氧化精煉的作業溫度為1023-1073K,反應時間4-5h 。
連續蓄熱式金屬鎂精煉爐是指在金屬鎂精煉爐的余熱利用上由間斷蓄熱改為連續蓄熱,這種裝置稱為熱回收泵,它工作時排煙和鼓風同時進行,高溫煙氣以對流及輻射的方式將熱量傳遞給煙氣通道內的蓄熱體。同時,被加熱的蓄熱體將熱量迅速傳遞到低溫側的助燃空氣,空氣能夠很迅速地被加熱。
連續蓄熱式金屬鎂精煉爐主要有以下特點:
①換熱速率高。高熱導率、高黑度的材質、具有極大的換熱面積,可實現高風溫、低煙溫。
②連續工作。連續供風及排煙,不需要換向,爐壓穩定、流場及溫度場無頻繁擾動,為低氧燃燒奠定基礎。
③壽命長。抗氧化性能好。
④超強的換熱元件結構,運行成本極低、無須維護。
⑤采用比表面積很大的換熱元件作為熱交換器,便于安裝和布置。
⑥高溫防腐(抗氧化)、耐磨材料應用于精煉坩堝,有效提高坩堝的使用壽命。
蓄熱體如圖2所示。
2100433B
爐外精煉把傳統的煉鋼分成兩步,第一步叫初煉,在氧化性氣氛下進行爐料的熔化、脫磷、脫碳和主合金化;第二步叫精煉,在真空、惰性氣氛或可控氣氛下進行脫氧、脫硫、去除夾雜、夾雜物變性、微調成分、控制鋼水溫度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種爐外精煉方法相繼出現。全世界這一技術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
爐外精煉在現代化的鋼鐵生產流程中已成為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尤其爐外精煉與連鑄相結合,是保證連鑄生產順行,擴大連鑄品種,提高鑄坯質量的重要手段。
在煉鋼生產流程中,采用轉爐(或電爐)-爐外精煉-連鑄已成為鋼廠技術改造的普遍模式。
各種爐外精煉方法的工藝各不相同,其共同的特點是:有一個理想的精煉氣氛,如真空、惰性氣體或還原性氣體;采用電磁力、吹惰性氣體攪拌鋼水;為補償精煉過程中的鋼水溫度降損失,采用電弧、等離子、化學法等加熱方法。
與連鑄相匹配的鋼包精煉,在于提高鑄坯質量和保證連鑄工藝的穩定性。選擇合適的爐外精煉方法是連鑄鋼水準備,提供合格質量鋼水的重要手段,為此結合產品質量要求選擇鋼包精煉設備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調節鋼水溫度,達到連鑄所要求的澆注溫度范圍;
2.提高鋼水清潔度,特別是減少鋼中大型夾雜物的含量;
3.降低鋼中氣體含量(如氫、氮含量
4.降低鋼中有害雜質(如硫、磷)含量;
5.使鋼水中溫度和成分均勻化,并微調成分使成品鋼的化學成分范圍非常窄;
6.改變鋼中夾雜物的形態和組成,改善鋼水的流動性;
7.減輕煉鋼爐的冶煉負荷,縮短冶煉周期,提高生產率;
8.鋼包精煉爐成為煉鋼爐和連鑄機之間的一個“緩沖器”平衡兩者之間的生產節奏,有利于提高連鑄機的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