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植后及時深鋤,提高土壤透氣性,保持土壤濕潤,沒成活的及時補栽。新梢長到10cm左右、新葉展開時,將速效氮肥施于離苗30cm處,結合葉面施0.3一0.5%的尿素水溶液,促抽梢快、多,及時培養骨干枝,使三大主枝形成好的角度,為早結果早豐產創造條件。對于旺樹,當延長枝長到60cm。長時要摘心控秋梢生長,促枝成熟,通過擴大穴、深翻土、培土保護等措施,改善根系立地條件,防止抽條。
樹形大致可分為自然形和人工形二類。人工形宜采用自然開心形,其修剪方法是:定植后第1年,干高lm時修剪,以后在50cm處選留第一主枝,距第一主枝30cm處留第二主枝,再于主干頂上留第三主枝,方向各一。其余自主干所生枝都除去,或酌留少數。留2一3葉摘心,角度以45’左右為宜。定植后第2年冬季,生長旺盛的株高已2m,其自主干頂端伸長的主枝與上年對主干施行同樣修剪,修剪時剪口芽留在外側。其延長枝自然伸向外方。本年宜視頂端伸展方向在其下部選定主枝后補枝1一2個,注意鈍角。定植后第3年對各主枝所生延長枝仍宜施行適當修剪。第4年對各主枝、副主枝以及側枝修剪部分都與上年相同,本年可再選留副主枝,利用適當部位的側枝上所生徒長枝作為副主枝。此時梅已漸入結果期,故光線要適當通透,在上面可多留小枝,以加強弱主枝生長力,使各主枝達到平衡。第5年后,宜按照近于標準的樹形進行整枝,上下各枝宜平衡。此時修剪自下全上,上部副主枝被培養后,下部的側枝感到.陽光不足,才可除去,使其迅速分枝,早形成結果枝而多結果。梅在夏季和冬季修剪,除芽在萌芽以后,摘心須在新梢長到50cm左右。盛果期修剪時,要注意維持主枝生長勢,樹冠內如見有徒長枝或強枝足以減弱主枝生長勢的必須自基部除去。側枝應分年更新,勿使密生和衰老。冬季修剪先培養或更新主枝和副主枝,而后剪去交叉密生枝,最后對所留側枝施行修剪。修剪時應往意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上重下輕,內輕外重,調節稀密均勻,做到內里滿有光照,又要不空堂。修剪原則概括為:幼樹宜輕剪,衰老樹不重復剪,結果期宜重剪;若主枝生長不平衡時,強枝宜重剪,若側枝生長不平衡時,弱枝宜重剪。間栽樹保留枝數宜多,盡量多掛果。
為達到提早結果和高產,從幼樹起注意肥水管理,控制生長平衡。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葉面施肥對保果有顯著作用。在花期噴施鮮人尿,可保花保果。在梅花開放三分之一時噴5%鮮人尿,謝花后用10%,幼果期用15%葉面噴施。對于樹勢強健、花量少的幼樹可少噴;對于旺盛生長期的樹和老樹,花量多,樹體衰弱,可多噴使其保花座果,便于恢復樹勢。當噴10一3oppm的NAA可防止生理落果。在只花不實的樹用1:10的KH2PO4在花開放前一個月涂樹干,效呆良好。氮肥應在花前施入,在果實生長期間加強水肥管理,抗旱排澇,增施有機肥,1:1:1的NPK復合肥對提高產量有較好作用。
梅子里含有檸檬酸、丙酮酸和琥珀酸等特殊的良性植物有機酸。由于有機酸呈酸性,能在胃腸里發揮抗菌的功效。酸被腸道吸收、運送到血液之前會變成堿性,從而達到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未成熟的梅核里含有有毒的苦杏仁苷,因此才會流傳有“食梅不吃核,核里有天神”的說法。但是如果將梅子用鹽或燒酒腌制一個月的話,苦杏仁苷的毒性就會逐漸分解而消失。梅干和梅酒就是這樣制作出來的。
在醫藥上,咸梅能解熱祛風寒;烏梅干具有治肺氣、燥咳、傷寒、下痢、虛痊、酒毒等功效;果汁可治腸炎和痢疾,平常在飲料中加入數滴,亦有殺菌之用。
我國是梅的原產地,已有 3000多年栽培歷史。我國長江以南各省是果梅與花梅的主要分布區,其中果梅以浙江、江蘇、福建、廣東、臺灣 、湖北、四川等省栽培較多。
“造刺樹”籽是中革脂皮層最厚最堅硬的籽粒,黃白色,扁橢圓形,芽胎不明顯,位于橢圓的小頭微凹點處。由于堅硬的革脂很難進水,必須采取特殊的處理才能發芽。(1)開水浸水法:將已曬干的放入容器內,用100℃的...
茶梅可用扦插、嫁接、壓條和播種等方法繁殖,一般多用扦插繁殖。扦插在5月進行,插穗選用5年以上母株上的健壯枝,基部帶睡,剪去下部多余的葉片,保留2- 3片葉即可。也可切取單芽短穗作插穗,隨剪隨插。插床要...
栽培技術 :地形選擇:選擇海拔600米以下,土層較厚,排水性好,交通便利的山地、丘陵、平川等為種植地,以4米×5米的株行距等高挖壕或大穴,表層腐殖土回填。種植季節:在初冬或早春按常規植樹方法定植。護理...
梅喜溫暖、濕潤環境。氣溫以年平均溫度16~23℃,花期5℃左右為宜。溫度過低不利于授粉常致減產。山地栽培應選擇向南朝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礫質或砂質土壤為好。
梅樹開花期處在早春氣候不穩定狀態下,為避免可 能遇到-6.3℃以下的低溫,并使盛花期處在適溫期, 以利于昆蟲授粉,可在上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葉面 噴施50mg/L的赤霉素或其他延花劑,可適當延遲花期。
梅大多品種自花不實,栽植時應配置3 %以上的 授粉樹,如授粉品種缺乏或花量不足時,都要進行不同 程度的人工輔助授粉。
其主要方法有:①放蜂授粉。梅 為蟲媒花,放蜂可明顯提高著果率。一般每4~5m2配1箱蜂。此法適用于授粉樹配置達到比例且均勻的 梅園。②人工授粉。當授粉樹缺乏或偏少以及授粉樹 當年花量不足,或是遇連續陰雨或梅花受凍等,均應進 行人工授粉,如采用掛罐插花枝:在授粉樹當年開花少時,可剪取授粉樹的花枝,插在水罐中掛在需授粉樹上, 并經常變換掛罐位置,使授粉均勻。此外,對于未栽授粉品種樹的可高接授粉品種,可在一株樹內于高位芽接 二、三處,也可將帶有花芽的多年生枝進行高枝接,開花后即能授粉。
保花保果是提高著果率、爭取豐產的重要環節之 一。針對各次落花落果的原因,應采取相應措施:在花 期噴施鮮人尿,可保花保果。在梅花開放1/3時噴5% 鮮人尿,謝花后用10%、幼果期用15%葉面噴施。對于 樹勢強健、花量少的幼樹可少噴;對于旺盛生長期的樹和老樹,花量多,樹體衰弱,可多噴使其保花坐果,便于恢復樹勢。當花量少,處于小年時,謝花3/4時噴施10mg/L保果素,在兩次生理落果期各噴1次。噴10~30mg/L的萘乙酸可防止生理落果。在只花不實的樹 上用 KH2PO4 10倍液在花開放前1個月涂樹干,效果 良好。此外,還可在第1次生理落果前,于花蕾充分膨大期和謝花70%時各噴1次保果靈1號;第3次落果前 噴施保果靈2號,抑制采前落果。同時及時防治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等,但使用農藥需慎重,忌用樂果、氧化樂果等易導致落葉落果的藥劑。
疏果是減少第3次落果,增大果實,以及防止大小年結果的重要措施。疏果時期大約在4月上旬,即在第2次生理落果剛剛結束時立即進行。疏果程度以看樹定產為準,應留有余地。
提高花質 于4月上旬枝梢速長期葉面噴施PK-10,可以增 加翌年花量,減少空心花、敗育花數量,也能抑制徒長, 增大果實;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再噴施 YH 延長劑,既 能延長翌年花期,也可明顯減少空心花和敗育花,從而 提高坐果率。
梅樹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刺蛾、天牛等。
蚜蟲:蚜蟲的蟲口密度在一定范圍內影響不大,無須化學防治,因為雨水沖刷就可以有效殺死蚜蟲。
紅蜘蛛為刺吸式害蟲,主要危害葉片,體現癥狀為葉片發黃,提前落葉,影響梅樹生長,嚴重時引起梅樹死亡。可用蟲螨光防治。
刺蛾:刺蛾幼蟲為咀嚼性食葉害蟲,危害高發期可以在一夜之間將整株樹葉食光,嚴重影響梅樹生長和引起死 亡。可用觸殺性農藥防治。
天牛:天牛幼蟲為鉆蛀性害蟲,危害梅樹韌皮部。以往防治天牛主要采用捕殺成蟲,挖掘鉤殺幼蟲,注射藥劑等方 法,但是后兩種方法在無形中對梅樹造成人為的二次危害。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512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江蘇省蘇州市自古以來盛產楊梅,宋代即有"楊梅出光福銅坑者為第一"之說,目前全市栽培面積達990 hm2。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管理,存在樹冠郁閉,結果部位外移,樹體高大,不方便采摘,產量不穩,大
臘梅樹生長環境
臘梅樹 喜陽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冬季氣溫不低于一15。C的地方,均能在露地栽培,安全越冬。耐半陰,耐旱,怕澇,發枝力強,耐修剪。臘梅怕風,栽植在風口的臘梅十子相互破擦而造成銹斑;花期受風,花朵開放會受到影響,表現出花瓣不舒展,甚至影響小的花蕾不能開放。
適宜臘梅生長發育的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最好;土質黏重或堿性土對臘梅生長不利 。
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實佳村南部,東北方向為實佳村(架里、高乾、蛟塘自然村一帶),東南方向為實佳村(中山自然村、凹口自然村一帶),西南方向為吳銀村(老吳仔、行門凹),西面為吳銀村(園背),西北方向為實佳村上湖。此處因盛產野生楊梅,故名。
楊梅樹曳屬于南溪革命基點村之一,建國后,永定區評為革命基點村的有263個,湖坑鎮革命基點村有31個(其中,五黃村的五子崠不屬于南溪),湖坑鎮南溪革命基點村就有30個。南江村9個革命基點村:茅坪、廖家坪、樓子角、劉屋、梅子壩、楊梅樹曳、石扁頭、上湖、松山角。
臘梅樹形態特征
株高達3m;單葉對生;花單生葉腋,花被外輪蠟黃色,中輪有紫色條紋,有濃香, 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先葉開放;果托壇狀,小瘦果種子狀,果熟期8月。喜光,略耐蔭;較耐寒,應植于背風向陽處;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耐干旱,忌水濕;生長勢強,發枝力強,壽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