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煤炭地質勘查報告編寫規范 | 標準號 | MT/T 1044-2007 |
---|---|---|---|
實施日期 | 2008-01-01 | 發布日期 | 2007-10-22 |
技術歸口 | 全國煤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批準發布部門 |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國土資源部礦產儲量評審中心。2100433B
孫升林、林大楊等。
你這個是地質項目吧,找什么礦的,好像都很淺,1、鉆孔的布置是按規范要求的網度來布置的,對應不同的勘查級別,網度一般是對控制礦體斜伸來說的,礦體產狀變化不大,控制級別相同的話,孔的間距應該差不多,如果不...
地質勘查報告是對相應區域內的地質環境條件的一個調查結果,并根據用戶需要進行專業分析、計算而得出的技術性資料。它通過采用相應的鉆探、物探、化探等手段,通過室內分析對區內的巖石、土類的分布進行推演,并根據...
第一章緒言一、工作目的和任務二、位置交通及自然經濟地理概況三、以往地質工作評述一以往基礎地質工作二以往礦產勘查開發工作三以往其它地質工作四、本次工作情況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一礦產地質填圖二物探工作三化探工...
格式:pdf
大小:134KB
頁數: 20頁
評分: 4.3
I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報告提綱 一、序言 (前言 ) 二、自然地理概況 三、地質概況 四、水文地質 五、水量評價 六、水質評價 七、結論及建議 八、附圖、附表,附件 Ⅱ礦區水文地質勘察報告提綱 一、工作概況 二、區域水文地質條件 三、礦區水文地質條件 四、礦坑涌水量預測 五、礦區工程地質 六、供水水源方向 七、結論與建議 八、附圖、附表、附件 Ⅲ勘察報告編寫注意事項 I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報告提綱 報告應根據勘察任務要求, 在詳細闡述水文地質條件基礎上, 進行水 量、水質評價,作出科學的結論并重點論證水源開采后是否引起環境地質 問題,對水源方案要進行經濟技術對比。 各勘察階段內容有所不同, 但一 般情況下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序言 (前言 ) 1 說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單位、工作范圍,勘察階段、需水量和水質要 求、勘察工作依據的技術標準等。 2 說明地下水開采現狀、 污水排放和污
格式:pdf
大小:134KB
頁數: 2頁
評分: 4.8
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提綱 序言 說明任務的來源及要求。 簡要評述勘查區以往水文地質工作的程度及地下水開發利用的現狀和規劃。 概述勘查工作的進程以及完成的工作量。 1自然地理及地址概況 概述勘查區的地形和地貌條件。 件數氣象和水文特征。 敘述地層和蛀牙地址構造的分布及特征。 本部分應側重敘述與地下水的形成、 補給、徑流、排泄條件以及與地下水污 染有關的內容。 2水文地質條件 敘述含水層(帶)的空間分布及其水文地質條件 闡述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及其動態變化規律。 敘述地下水的水化學特征、污染現狀及其變化規律 說明擬采擬采含水層 (帶)與相鄰含水介質及其他水體之間的水利聯系狀況。 3勘察工作 結合地下水資源評價方法的需要, 論述勘察工作的主要內容及其不止, 提出 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并評述其質量和精度。 4地下水資源評價 論述水文地質參數計算的依據, 正確計算所需的水文地質參數。
簡單說明了年度環境質量報告書的編寫情況。
應包括年度環境質量報告書的主要章節標題。
環境保護工作概況說明了年度內為改善環境質量和解決環境問題所采取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及成效。
環境監測工作概況
監測工作概況說明了年度內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
監測點位布設情況說明各環境要素監測點位布點情況。其中,環境空氣、地表水、噪聲監測點位布設情況需以表或圖示。
采樣及實驗室分析工作情況說明各環境要素的采樣方法及頻率、分析方法、實驗室質量控制措施等。應有質量保證的具體方法及結果。
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污染源狀況全面描述各類污染源(點源、面源、移動源)的狀況,說明當地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構成、污染物的性質、各污染物排放總量等。明確指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的區域分布及行業排放狀況等,另外對主要污染物的治理現狀進行分析說明,并說明與上年對比分析的狀況。
影響水環境質量的污染源狀況全面描述各類污染源(點源、面源)的狀況,說明當地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構成、污染物的性質、各污染物排放總量等。明確指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的區域(流域)分布及行業排放狀況等,另外對主要污染物的治理現狀進行分析說明,并說明與上年對比分析的狀況。
固體廢物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等)的產生、處置和綜合利用等情況,分析固體廢物污染及處理處置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環境的影響等,并說明與上年對比分析的狀況。
其他根據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要求編寫。
一、環境空氣
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說明必測項目、選測項目和選用標準。按項目列出監測項目統計結果(最大值、最小值、年均值、超標率等),評述年均值、日均值等。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按照 GB3095 及相關環境質量評價規范執行并予以說明。評價結果應包括各監測項目達標(達標范圍、達標天數等)和超標狀況(超標范圍、超標程度等),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
年內時空變化分布規律分析全面分析本年度環境空氣質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時間、空間變化分布規律,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變化分布規律,進行污染特征分析,闡明區域污染特點。
年度對比分析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環境空氣質量變化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對比分析結果。
結論及原因分析對各部分分析結果進行全面、準確的總結,環境空氣質量結論應包括污染特征、評價結果、時間變化特征(本年度、年際)、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區域、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內容。結合具體的環保措施、發生的環境事件等分析環境空氣質量結論。說清環境空氣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二、酸沉降
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說明必測項目、選測項目和選用標準,說明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
年內時空變化分布規律分析全面分析本年度酸沉降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酸沉降分布規律,進行污染特征分析,闡明區域污染特點。
年度對比分析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酸沉降變化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對比分析結果。
結論及原因分析對各部分分析結果進行全面、準確的總結,酸沉降結論應包括污染特征、評價結果、時間變化特征(本年度、年際)、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區域、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內容。結合具體的環保措施、發生的環境事件等分析酸沉降結論。說清酸沉降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三、沙塵暴
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
年度對比分析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沙塵暴變化狀況及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的影響,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對比分析結果。說清沙塵暴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四、地表水
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說明監測項目和選用標準。形象表征監測項目統計結果(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超標率、最高超標倍數等),評述污染物超標狀況和水體超標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全面系統描述污染特征。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按照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 、 (試行)》(環辦[2011]22號)及相關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執行并予以說明。評價結果分析應從月或水期以及各種水體水域等方面對水質現狀評價結果進行全面系統分析,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
本年度時空變化分布規律分析全面分析本年度地表水環境質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時間、空間變化分布規律,并準確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變化分布規律。
年度對比分析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地表水環境質量變化狀況,并以圖表等形式形象表征。
結論及原因分析對各部分分析結果進行全面、準確的總結,地表水環境質量結論應包括污染特征、評價結果、時間變化特征(本年度、年際)、環境質量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區域(流域)、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具體的環保措施、發生的環境事件等分析地表水環境質量結論。說清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五、地下水
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說明監測項目和選用標準。形象表征監測項目統計結果,評述污染物超標狀況、水質狀況等,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全面系統描述污染特征。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按照 GB/T 14848 及相關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執行。
年度對比分析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地下水水質變化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對比分析結果。說清地下水水質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六、飲用水源地
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說明監測項目和選用標準。形象表征監測項目統計結果,評述污染物超標狀況、水質達標情況等,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全面系統描述污染特征。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按照 GB 3838 及相關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執行。
年度對比分析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飲用水源地水質變化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對比分析結果。說清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七、近岸海域
1: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
說明監測項目、評價方法、評價因子、評價標準。形象表征監測項目統計結果(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超標率、最高超標倍數等),評述污染物超標狀況和水質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全面系統描述污染特征。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按照 GB 3097 及相關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執行。
2:本年度時空變化分布規律分析
全面分析本年度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和主要污染物的時間、空間變化分布規律,并準確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變化分布規律。
3:年度對比分析
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近岸海域環境質量變化狀況,并以圖表等形式形象表征。
4:結論及原因分析
對各部分分析結果進行全面、準確的總結,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結論應包括污染特征、評價結果、時間變化特征(本年度、年際)、環境質量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區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具體的環保措施、發生的環境事件等分析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結論。
說清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八、聲環境
1: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
說明監測項目和選用標準,按項目列出監測項目統計結果。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按照 GB 3096 及相關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執行并予以說明。評價結果應說清各監測項目達標和超標狀況,并應形象表征。
2:年內時空變化規律分布分析
全面分析本年度城市聲環境質量和噪聲源(交通噪聲、工業企業和建筑施工噪聲、社會噪聲)的時間、空間變化分布規律,并準確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變化分布規律。
3:年度對比分析
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城市聲環境質量變化狀況,并應形象表征。
4:結論及原因分析
對各部分分析結果進行全面、準確的總結,城市噪聲環境質量結論應包括污染特征、評價結果、時間變化特征(本年度、年際)、聲環境質量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區域、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結合具體的環保措施、發生的環境事件等分析聲環境結論。
說清聲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九、生態環境
1: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
說明評價方法、評價因子、評價標準。全面系統分析監測項目統計結果,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按照HJ/T 192 等相關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執行。
2:年度對比分析
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狀況,并應形象表征。
3:結論及原因分析
對各部分分析結果進行全面、準確的總結,生態環境質量結論應包括評價結果(約束標準評價)、時間變化特征(年際)、生態環境質量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區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具體的環保措施、發生的環境事件等分析生態環境質量結論。
說清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十、農村環境
1: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
說明監測項目和選用標準。形象表征監測項目統計結果,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全面系統描述污染特征。
2:年度對比分析
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農村環境質量變化狀況,簡述農藥、化肥和農膜、養殖業廢棄物、生活污水和垃圾、飲用水水質變化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對比分析結果。說清農村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十一、土壤環境
1: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
說明監測項目和選用標準。形象表征監測項目統計結果,評述污染物超標狀況等,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全面系統描述污染特征。評價方法及評價因子按照 GB 15618、《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環發[2008]39 號)及相關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執行。
2:分布規律分析
全面分析本年度土壤環境質量空間分布規律,并準確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說清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十二、輻射環境
1:監測結果及現狀評價
說明評價方法、評價因子、評價標準。全面系統分析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各項目統計結果,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現狀評價結果。
2:年度對比分析
全面對比分析本年度和上年輻射環境質量變化狀況,并運用各種圖表,輔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形象表征分析結果。
3:結論及原因分析
對各部分分析結果進行全面、準確的總結。輻射環境質量結論應包括評價結果(約束標準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等。
結合具體的環保措施、發生的環境事件等分析輻射環境質量結論。
說清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
4: 區域特異環境質量問題
簡述某些區域存在其他區域所不具備的特征性區域特異環境質量問題。如灰霾、室內空氣、電磁波、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污染變化狀況。
7.6.1 環境質量結論
在對各項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全面宏觀的結論。
7.6.2 主要環境問題
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和區域特異環境問題。
7.6.3 對策
在分析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改善環境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7.7 專題
說明轄區內圍繞環境質量開展的工作情況,如特色環境保護工作、預測預警工作和環境監測新領域的拓展等,并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
《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71-2010)》由中國質檢出版社出版。
《煤炭工業礦區總體規劃規范》由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