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電網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深入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農電發展戰略,又好又快發展農電事業。
一是推進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統籌城鄉電網發展,加快推進縣城電網改造和中西部農網完善工程,加大農網建設與改造投入,努力建設結構合理、技術適用、供電質量高、電能損耗低的新型農村電網。 二是繼續推進“戶戶通電”工程。計劃到2010年,通過國家電網最大限度延伸,使公司供電區域基本實現“戶戶通電”目標,共解決約120萬無電戶、450萬無電人口的通電問題。 三是大力實施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在完成“百千萬”新農村電氣化示范縣、鄉、村任務的基礎上,到“十一五”期末,公司系統總體要有20%以上的縣達到“戶戶通電、供電可靠、安全經濟、供用和諧”的新農村電氣化標準要求,2020年要有70%以上的縣達到符合當地經濟發展要求的新農村電氣化標準。 四是大力加強農電科技進步工作。積極采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進一步提高農網科技裝備水平和技術含量。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為契機,注重電網與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注意節約社會資源,保護環境,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動農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五是扎實抓好農電標準化建設。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農電安全生產基礎、精益管理能力、供電服務水平和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努力推動農電管理與公司管理盡快接軌。 2100433B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艱苦奮斗,我國農電事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是農村電網得到大規模的建設與改造,農村供電保障能力持續提升。1998年以來,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積極推進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公司如期完成了一、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任務和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任務,中西部農網完善工程快速推進。實施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實現了農網發展的歷史性跨越,逐步改變了農村電網裝備簡陋、供電能力差、電能損耗大等狀況,農村電力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農村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顯著提高。
二是縣、鄉農電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農村供用電秩序不斷規范。按照國務院“國發〔1999〕2號”和“國發〔2002〕5號”文件要求,積極推進農電體制改革,撤消鄉鎮電管站,實行縣鄉一體化管理,農村供電實行“三公開”(電量、電價、電費公開),“四到戶”(銷售、抄表、收費、服務到戶)和“五統一”(統一電價、統一發票、統一抄表、統一核算、統一考核)管理,建立起規范有序的農村供用電秩序。大力推進縣供電企業體制改革,對地方躉售企業實行上劃、代管或股份制改造,利用大電網的技術和管理優勢,促進了縣供電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發展能力的快速提升。通過加強代管或實施股份制改造,縣供電企業的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三是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工作快速推進,農民電費負擔大幅度減輕。截至2007年底,國家電網公司供電區域除內蒙東部外,均不同程度實現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網同價,有17個省、1078個縣實現城鄉分類用電同網同價;農村生活用電到戶電價下降30%以上,僅2007年照明電費就減輕農民負擔233億元。
四是實施“戶戶通電”工程,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截至2007年底,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共解決了98.1萬無電戶、364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國家電網公司供電區域已有23個省和內蒙東部(赤峰、通遼2個地區)基本實現了“戶戶通電”。“戶戶通電”工程的實施,根本改善了新通電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對于促進這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培養造就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加強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和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戶戶通電”工程被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譽為“愛心工程”、“惠民工程”。
五是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全面推進,為農村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公司大力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努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安全、可靠、充足、經濟的電力供應和優質、方便、規范、真誠的供電服務。截至2007年底,公司系統累計建成新農村電氣化縣86個、電氣化鄉鎮999個、電氣化村16505個。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有效改善了農村投資環境,提高了農村基礎設施水平,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強大活力。
六是農電企業管理得到加強,農村供電服務水平快速提升。認真履行農電管理與服務職責,對農電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考核;主動發布供電服務“十項承諾”,著力加強農村營業服務窗口建設,完善95598客戶服務系統,全面規范農村供電服務工作。截至2007年底,農村供電服務承諾兌現率達99.99%;90%的縣供電企業建成95598客戶服務系統;97%的農村供電營業窗口達到規范化服務標準要求;70%以上的縣供電企業在地方行風評議中位居前三名;90%的縣供電企業榮獲縣級以上“文明單位”稱號。
七是農電職工素質提升,職工隊伍建設得到加強。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農民工問題有關要求,規范農電工用工管理,改善農電工勞動待遇,保障農電工職業安全衛生權益,大力推進員工教育培訓工作。截至2007年底,各縣供電企業100%與農電工簽訂了勞動用工合同,100%為農電工繳納了一項以上基本社會保險,其中為85.88%的農電工辦理了三項以上社會保險。61%的農電工實現持證上崗,22%的供電所工作人員獲得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我國農村用電始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1949年全國農村用電量約2000萬千瓦時。七十年代農村用電得到了緩慢、穩定的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使農村電力煥發青春,農村電氣化事業迅猛發展,農電管理逐步規范。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電事業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規范農電管理(1978~1998年)
一是發展農村初級電氣化事業。1983年,國務院批準在水電資源豐富地區,興建100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1991年,國家在大電網供電區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截至1998年底,大電網供電地區建成了500個農村電氣化縣,水電地區建成初級農村電氣化縣332個。
二是1991年7月起,全國農電系統開展電力“為農業,為農民、為農村經濟服務”(簡稱“三為服務”)活動。到2000年底,全國共有1234個縣供電企業獲得部級電力“三為服務”達標單位稱號。
三是1994年起,電力系統實施“電力扶貧共富工程”,提出消滅無電縣,使95%的農戶用上電的目標。截至2000年,共解決了近7000萬農村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四是推行對躉售縣供電企業實施代管。1985年,遼寧、吉林、黑龍江率先在全國對躉售縣供電企業實行代管。
五是不斷加強農網技術管理。通過推行標準化線路、變電站、臺區建設,開展節電示范縣(先進縣)活動,推進小型化變電站建設,推廣縣調自動化技術和無人值班變電站建設,實施農網改造“雙加”工程,促進了我國農網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
六是加強電管站行業管理和電價整頓。建立一整套鄉(鎮)電管站的規章制度、管理辦法,頒發了《農村電工服務守則》。1987年開始,國家加強農村電價電費治理,實行農村分類綜合電價和最高限價;1997年起,免征鄉(鎮)電管站低壓電網維護費增值稅。到1998年,在電力行業歸口管理的1267個縣(市)中,張榜公布電價電費的村達到89.7%。
第二階段:農電“兩改一同價”工作(1998~2005年)
1998年,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農村電價高、農民負擔重的問題,規范農村用電秩序,提高農村用電水平,國家決定大規模開展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并提出“改革農電管理體制,改造農村電網,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簡稱“兩改一同價”)的三大目標。
1998年和2001年先后啟動了一期、二期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
2002年,啟動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其后,中央陸續下達了農網完善工程投資計劃。中央決策為全面解決農電發展深層次問題,促進農電事業快速健康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使中國農村電氣化事業進入了歷史性、跨世紀的發展階段。
第三階段:實施“三新”農電發展戰略(2006年以來)
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確立了“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簡稱“三新”農電發展戰略),積極推進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戶戶通電”工程、新農村電氣化“百千萬”工程、農電企業規范化管理工程、農電工素質能力提高工程和生物質能發電工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農電安全生產、隊伍素質、供電服務和發展能力達到新水平,服務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績。
國家注冊一級建筑師是國家建設部注冊、頒發證書及印章,國家注冊二級建筑師是由本人要申請注冊的公司所在地的建筑行政部門(比如:省建設廳、直轄市建委的級別)給予注冊、頒布證書及印章,注冊師繼續教育是由本人要...
哪個大田種植系統可以實現以市、縣、鄉、村、場為基點的信息統一管理?
托普大田種植監控系統以先進的傳感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由監測預警系統、無線傳輸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及軟件平臺構成,通過對監測區域的土壤資源、水資源、氣候信息及農情信息(苗...
這個管理費是國家對農村電網物批的一個收費項目.是用于維護農村電網用的,你是專變用戶,是不能用這個費用的.
國家電網公司農電工作涉及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目前,公司管理的縣供電企業有1924個、員工人數90.17萬人,農電服務人口8.8億。 長期以來,國家電網公司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自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從“三農”根本利益出發,主動承擔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大力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積極做好農電“兩改一同價”工作,加快農網建設與改造,狠抓農電安全、優質服務和隊伍建設,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2007年,公司供電區域縣及縣以下全社會用電量10600億千瓦時;縣、鄉(鎮)、村、戶通電率分別為100%、99.99%、99.90%和99.89%。
格式:pdf
大小:85KB
頁數: 4頁
評分: 4.4
大中型礦井,都具有幾萬米礦用橡套電纜,價值百萬元以上。由于管理不科學,加之電纜倒用次數多,網路較大,常常由于電纜絕緣不高分散漏電使整個網路絕緣下降,漏電繼電器不能正常投入運行。與之配合的DW 型饋電開關經常跳閘,嚴重影響生產和礦井安全。應當指出,與集中漏電和直接漏電不同,因網路絕緣降低的分散漏電,在處理上相當困難。前者只要找出集中漏電或直接漏
《圖解農電安全要訣》以圖解加要訣的形式,將國家電網公司對農電安全工作提出的要求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進行總結,非常便于對廣大農電員工進行安全培訓和安全宣傳。 《圖解農電安全要訣》共分5部分,主要內容包括:“三防十要”、“四個好”;防止人身事故“十不準”;易發生危險的二十種人;十七種違章行為。2100433B
前言
第一章 農電安全教育概論
第一節 農電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農電安全教育的必要性(1)
二、農電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第二節 農電安全教育的種類
一、農電安全思想教育(2)
二、農電安全知識教育(2)
三、農電安全技術教育(3)
四、農電安全法制教育(3)
五、農電安全紀律教育(3)
第三節 農電安全教育制度和形式
一、農電安全教育制度(4)
二、農電安全教育形式(5)
第四節 農電工安全教育三大目標
一、我決不傷害自己(6)
二、我決不傷害別人(7)
三、我不被別人傷害(9)
第五節 保證農電工個人安全的重要意義
一、安全為了自己(10)
二、安全為了家庭(10)
三、安全為了集體(10)
四、安全為了企業(10)
五、安全為了國家(10)
第二章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第一節 電力安全生產法律體系
一、法律(12)
二、行政法規(19)
三、部門規章(25)
四、標準(27)
第二節 電力安全生產相關法律
一、《電力法》節選(33)
二、《安全生產法》節選(33)
三、《勞動法》節選(37)
四、《消防法》節選(38)
五、《刑法》節選(40)
第三節 電力安全生產相關行政法規2100433B
《農電安全標準匯編》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