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鎳鈷及鎳鈷合金標準匯編2008 | 出版社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506650663 |
《鎳鈷及鎳鈷合金標準匯編2008》主要內容: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強有色工業標準化工作,提高有色產品質量,并滿足廣大有色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行業對有色金屬標準的迫切需要,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中國標準出版社組織編輯出版了這套《有色金屬工業標準匯編》。本匯編分冊為《鎳、鈷及鎳、鈷合金標準匯編》,收集了截至2008年6月底批準、發布的有色金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共86項,其中國家標準26項,有色行業標準60項。
一、化學分析方法標準
GB/T 8647.1—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鐵量的測定 磺基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GB/T 8647.2—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鋁量的測定 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 8647.3—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硅量的測定 鉬藍分光光度法
GB/T 8647.4—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磷量的測定 鉬藍分光光度法
GB/T 8647.5—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鎂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 8647.6—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鎘、鈷、銅、錳、鉛、鋅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 8647.7—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砷、銻、鉍、錫、鉛量的測定 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 8647.8—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硫量的測定 高頻感應爐燃燒紅外吸收法
GB/T 8647.9—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碳量的測定 高頻感應爐燃燒紅外吸收法
GB/T 8647.10—2006 鎳化學分析方法 砷、鎘、鉛、鋅、銻、鉍、錫、鈷、銅、錳、鎂、硅、鋁、鐵量的測定 發射光譜法
YS/T 252.1—2007 高鎳锍化學分析方法 鎳量的測定 丁二酮肟重量法
YS/T 252.2—2007 高鎳锍化學分析方法 鐵量的測定 磺基水楊酸光度法
YS/T 252.3—2007 高鎳锍化學分析方法 鈷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52.4—2007 高鎳锍化學分析方法 銅量的測定 硫代硫酸鈉滴定法
YS/T 252.5—2007 高鎳锍化學分析方法 硫量的測定 燃燒-中和滴定法
YS/T 281.1—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磺基水楊酸分光光度法測定鐵量(原GB/T 8648.1—1988)
YS/T 281.2—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鉻天青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溴代十四烷基吡啶混合膠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測定鋁量(原GB/T 8648.2—1988)
YS/T 281.3—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硅量(原GB/T 8648.3—1988)
YS/T 281.4—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砷量(原GB/T 8648.4—1988)
YS/T 281.5—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磷量(原GB/T 8648.5—1988)
YS/T 281.6—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鎂量(原GB/T 8648.6—1988)
YS/T 281.7—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鋅量(原GB/T 8648.7—1988)
YS/T 281.8—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鎘量(原GB/T 8648.8—1988)
YS/T 281.9—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鉛量(原GB/T 8648.9—1988)
YS/T 281.10一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鎳量(原GB/T 8648.10—1988)
YS/T 281.11—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銅、錳量(原GB/T 8648.11—1988)
YS/T 28t.12—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電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砷、銻、鉍、錫、鉛量(原GB/T 8648.12—1988)
YS/T 281.13—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蒸餾一示波極譜法測定硫量(原GB/T 8648.13—1988)
YS/T 281.14—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高頻感應爐燃燒紅外吸收法測定硫量(原GB/T 8648.14—1988)
YS/T 281.15 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 高頻感應爐燃燒紅外吸收法測定碳量(原GB/T 8648.15—1988)
YS/T 281.16—1994 鈷化學分析方法燃燒一庫侖法測定碳量(原GB/T 8648.16—1988)
YS/T 325—1994 鎳銅合金(NCu28-2.5-1.5)化學分析方法(原YB/T 596—1965)
YS/T 336—1994 銅鎳及其合金管材和棒材斷口檢驗法(原YB/T 732—1971)
YS/T 341.1—2006 鎳精礦化學分析方法鎳量的測定 丁二酮肟沉淀分離 EDTA滴定法
Ys/T 341.2—2006 鎳精礦化學分析方法銅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341.3—2006 鎳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氧化鎂量的測定 EDTA滴定法
YS/T 349—1994 鈷硫精礦化學分析方法(原YB/T 825—1975)
YS/T 472.1—2005 鎳精礦、鈷硫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鎘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472.2—2005 鎳精礦、鈷硫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鉻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472.3—2005 鎳精礦、鈷硫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汞量的測定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472.4—2005 鎳精礦、鈷硫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鉛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472.5—2005 鎳精礦、鈷硫精礦化學分析方法 砷量的測定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539.1—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中和滴定法測定硼量(原GB/T 8638.1—1988)
YS/T 539.2—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測定鋁量(原GB/T 8638.2—1988)
YS/T 539.3—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高氯酸脫水重量法測定硅量(原GB/T 8638.3—1988)
YS/T 539.4—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過硫酸銨氧化滴定法測定鉻量(原GB/T 8638.4—1988)
YS/T 539.5—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高碘酸鈉(鉀)氧化分光光度法測定錳量(原GB/T 8638.5—1988)
YS/T 539.6 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三氯化鈦一重鉻酸鉀滴定法測定鐵量(原GB/T 8638.6—1988)
YS/T 539.7 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亞硝基R鹽分光光度法測定鈷量(原GB/T 8638.7—1988)
YS/T 539.8 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新亞銅靈一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測定銅量(原GB/T 8638.8—1988)
YS/T 539.9—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硫代硫酸鈉一碘量法測定銅量(原GB/T 8638.9—1988)
YS/T 539.10—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硫氰酸鹽分光光度法測定鉬量(原GB/T 8638.10—1988)
YS/T 539.11—2006 鎳基合金粉化學分析方法 辛可寧重量法測定鎢量(原GB/T 8638.11—1988)
……
二、冶煉及礦產品標準
三、加工產品標準
出版社: 中國標準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平裝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06650663
條形碼: 9787506650663
尺寸: 29.4 x 21 x 2 cm
重量: 962 g
鈷鎳的拼音:[gǔ niè]是一種化學元素。
一號鈷大概38W 一號鎳大概8.5W 單位是噸~。聽說最近浮動很大。具體現價要現問哦
鑄造鋁鎳鈷工藝可以加工生產成不同的尺寸和形狀;與鑄造工藝相比,燒結產品局限于小的尺寸,其生產出來的毛坯尺寸公差比鑄造產品毛坯要好,磁性能要略低于鑄造產品,但可加工性要好。國際鑄業網希望能幫到您。
格式:pdf
大小:8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YB/T5241-200 × 《鐵鎳、鐵鎳鈷低膨脹合金》標準編制說明 一、 工作簡況 1、任務來源 鐵鎳、鐵鎳鈷低膨脹合金系 1981年由冶金部標準納入國家標準, 1987 年進行了 修 訂, 1993 年調整為冶金 推薦標準 ,本標 準所代 替標準的 歷次版 本發布 情況為: YB133- 1969;GBn111- 1981 GBn132- 1981 GBn110- 1981;GBn110- 1987;YB/ T5241 - 1993。 各生產廠家按原標準經過了多年的生產實踐,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已發生了較 大的變化,現市場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原標準已滿足不了用戶的要求,因此根據 原國貿廳行業( 2003 ) 22號文《關于下達 2003年行業標準項目計劃的通知》對 YB/ T5241- 1993《鐵鎳、鐵鎳鈷低膨脹合金》進行修訂。 2、編制和協作單位 該標準的修訂工作由陜西精密合金股份公
格式:pdf
大小:8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3
本研究遵循了“結構對應”、“定向成鍵”、“低熔點”等優選原則。分析了加入Si、Fe、Mn等元素的作用。對ni-Mn-Co觸媒的加工工藝進行了研究。本實驗的觸媒合金片配方較先進,工藝合理,合成壓力低,溫度低,粗粒度,高強度的MBD8品級的金剛石占36.35%,晶型完整率高。
鋁鎳鈷(AlNiCo)是最早開發出來的一種永磁材料,是由鋁、鎳、鈷、鐵和其它微量金屬元素構成的一種合金。鋁鎳鈷永磁材料是20世紀30年代研制成功的。當時,它的磁性能最好,溫度系數又小,因而在永磁電機中應用得最多、最廣。60年代以后,隨著鐵氧體永磁和稀土永磁的相繼問世,鋁鎳鈷永磁在電機中的應用逐步被取代,所占比例呈下降趨勢。
永久磁鐵鋁鎳鈷合金(Alnico)是一種鐵合金,除了鐵以外,還添加了鋁(Al)、鎳(Ni)、鈷(Co)以及少量其他增強磁性的成分。英文術語名“Alnico”是由三個主要添加物的元素符號合并而成。
鋁鎳鈷合金具有高矯頑性(coercivity),高居里溫度。鋁鎳鈷合金堅硬易脆,無法冷加工(cold work),必需是用鑄造或者燒結(Sintering)程序處理制成。鋁鎳鈷合金可以產生高達0.15特斯拉的磁場。舉一個中間性質的各向異性鑄造鋁鎳鈷合金例子,Alnico-6的成分為8% Al、16% Ni、24% Co、3% Cu、1% Ti,其它都是Fe。Alnico-6的最大磁能積(BHmax)為3.9 megagauss-oesteds(MG·Oe),矯頑性為780 oersted ,居里溫度為860 °C,最高工作溫度為525 °C。
于1931年,日本材料專家Mishima發現了一種特定成分的鋁鎳鈷合金(58% Fe,30%Ni,12%Al),其矯頑性極高,是那時期最好的磁性鋼的兩倍。 在1970年代發現稀土磁鐵之前,鋁鎳鈷合金是最強的永久磁鐵材料。
根據生產工藝不同分為燒結鋁鎳鈷(Sintered AlNiCo)和鑄造鋁鎳鈷(Cast AlNiCo)。產品形狀多為圓形和方形。鑄造工藝可以加工生產成不同的尺寸和形狀;與鑄造工藝相比,燒結產品局限于小的尺寸,其生產出來的毛坯尺寸公差比鑄造產品毛坯要好,磁性能要略低于鑄造產品,但可加工性要好。在永磁材料中,鑄造鋁鎳鈷永磁有著最低可逆溫度系數,工作溫度可高達600攝氏度以上。鋁鎳鈷永磁產品廣泛應用于各種儀器儀表和其他應用領域。
鋁鎳鈷系磁鐵的優點是剩磁高(最高可達1.35T)、溫度系數低。在溫度系數為-0.02%/℃時,最高使用溫度可達520℃左右。缺點是矯頑力非常低(通常小于160kA/m),退磁曲線非線性。 因此鋁鎳鈷磁鐵雖然容易被磁化, 同樣也容易退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