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農田排水工程效益 | 外文名 | Benefits of Farmland Drainage Project |
---|
排水工程效益計算的步驟可歸納為:
(1)根據調查,取得排水地區農作物的種類、各種農作物的耐淹和耐漬水深、正常年份各種作物產量、歷年成災面積和減產率等資料,據此計算出修建工程前歷年的澇潰災害損失值。所用公式為:
式中,β為受災地區的減產率;B0為該地區正常年份的農作物產值;Ba為調查年份實際農作物產值;By 為調查年份或相似調查年份的農業損失值;A為耕地面積;Y為單位面積的農作物產量;V為農作物單位產量的價格。
(2)排水地區其他方面的損失值,可通過典型地區的調查獲得。
(3)根據歷年的調查和計算資料,繪出排水工程修建前的災害損失頻率曲線。
(4)排水工程修建后的損失,可根據作物耐澇、抗潰要求,及水文水利計算求得的內澇積水深度與耕地面積的關系、雨后地下水位與耕地面積的關系,求出不同暴雨頻率時工程修建后的耕地澇漬狀況和損失值,并繪出工程修建后災害損失的頻率曲線。
(5)根據治理前后的災害頻率曲線推算出治理前后災害損失的多年平均值,二者差值即為排水工程的效益。
在進行上述計算以后,即可根據各方案效益的高低,選擇出最優方案。
此外,有些地區在分析排水工程效益的同時,還應考慮由于排除澇水而導致的農作物灌溉用水和渠道滲漏損失的增加;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或地面沉降而帶排水標準來的諸如水井、泉水補給來源減少、建筑物下沉不利后果。
格式:pdf
大?。?span id="sno1d9x" class="single-tag-height">339KB
頁數: 32頁
評分: 4.7
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 (SL/T4-1999) 前 言 根據 (94)農水綜字第 9 號文下達的《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 (北方 )》和《農田水利工程技術管 理規程》 (后分別更名為《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和《灌溉與排水工程技術管理規程》 )編制任 務,由水利部農村水利司主持, 《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編制組按標準編制程序進行工作,經 多次討論修改,先后完成征求意見稿和送審稿,并于 1999 年 7月召開審查會議,通過了審查。 《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的內容分為:總則、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另有條文說明, 內容覆蓋了農田排水工程技術的各個主要方面。 1 總則 1.0.1 為正確應用農田排水技術,防治澇、漬和土壤鹽堿化,保證工程質量,節省工程費用,提 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農田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 1
格式:pdf
大?。?span id="m1ouhvr" class="single-tag-height">339KB
頁數: 5頁
評分: 4.3
以控制排水量和減少污染物的流失量,并提高水、肥利用率為目標,探討了具有環境和資源效應的排水工程設計標準和管理措施:采用灌溉與排水系統結合、減少暗管的埋深等新技術,可以有效防止過度排水,并降低排水中硝態氮和鹽分的濃度;實施地下水位管理,不僅能夠減少排水量,而且可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時降低污染物的流失量.這些方法和措施適合在濕潤地區推廣,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要防止控制排水產生鹽堿化,當土壤中的磷富集時,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導致排水中磷的濃度升高.應用結果表明:這些技術和方法改善了水環境并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
由于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必然會引起環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人類的繼續生存和社會的持續發展的反作用是不相同的,因此人類需要從自然、經濟、人文等多種角度對人類活動可能導致的環境變化進行綜合評估和衡量。環境效益有正效益,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之分。其貨幣計量值可按環境保護措施實行前后環境不利影響指標或環境狀況指標的差值來算,并將其值納入社會經濟發展指標體系之中。從根本上來說,環境效益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則是環境效益的后果,三者互為條件,相互影響,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人類的使命就是要尋求出使這三者得以統一的活動方式和內容,即能使社會不斷進步、經濟持續發展、環境日益改善的措施和方案。 2100433B
分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用減免洪災經濟損失的定量指標表示。
是指 可減免洪水泛濫淹沒地區在淹沒期間的經濟損失。
主要是避免:①城鎮工業、企業、公共設施等的固定資產和物資的損失;
②農田、林地、牧場和其他用地的生產及其設施的損失;
③鐵路、公路、電力、油田、水利等經濟設施損毀或不能正常運行的損失;
④城鄉居民住房倒塌和財產的損失;
⑤工業、運輸業、商業等停產、停業或不能正常生產、 運營、 經營的損失;
⑥防汛、搶險、救災等費用;
⑦其他損失和費用。
是指 可減免淹沒地區在淹沒期以后及淹沒區以外在經濟上受到的影響。
主要是減免:①淹沒地區各業恢復生產和運營期間的經濟損失;
②各類經濟設施修復期間不能正常運營的經濟損失;
③修復各地生產用地的經濟損失;
④有關地區受淹沒區停產、停業、停運造成的經濟損失等。
舉例 一場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往往會造成毀滅性災害,需經較長時間才可恢復,因此,有時間接效益是不可忽視的。
洪災損失與洪水的大小、特性及洪泛區的情況有關,具有隨機性和隨社會經濟狀況而變的特點。為合理估算洪災損失,一般通過調查和類似地區的資料,分析洪災經濟損失與洪水大小、淹沒水深、歷時等因素的關系,然后根據歷年洪水資料,參照上述關系,分別估算各年有、無防洪工程設施的洪災損失,其差值即為防洪經濟效益。由于洪災損失的隨機性,各年差別很大,為分析評價防洪措施的合理性,現一般用可減免的多年平均洪災損失表示防洪措施的平均效益。其計算方法常見的有兩種。①系列法:選擇有代表性,包括大、中、小洪水的系列,估算各年有、無防洪措施的洪災損失,各年兩者差值的均值即為可減免的多年平均洪災損失;②頻率加權法:繪制有、無防洪措施的洪災損失頻率曲線,根據兩曲線間的面積或兩者差值與代表的頻率進行頻率加權計算可減免的多年平均洪災損失。
由于各年水文情況不同,水利工程的效益也具有隨機的特性。如某些年份,防洪、除澇工程可充分發揮作用,效益就大;如遇較小洪澇年份,作用就小甚至沒有作用。又如遇干旱年,灌溉的作用就大,效益顯著;而遇多雨年,灌溉工程的效益就小等。
:特別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往往是多目標開發、綜合利用的工程,具有防洪、除澇、灌溉、供水、發電、航運、水產養殖、旅游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由于工程和社會經濟的情況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水利工程的效益也是發展的。如由于泥沙淤積,水庫調節性能逐漸降低,效益相應不斷減少。又如防洪工程建成初期,保護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受災的損失小,相應防洪效益也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洪災損失增大,防洪工程的效益也隨著增大等。
水利工程設施的效益往往比較復雜,需全面分析研究。如在河流上修建水庫,由于它的控制調節作用,下游可獲得效益,而上游由于水庫淹沒會受到一定的損失。又如在河流左岸修建防護整治工程,可減免崩塌獲得效益,但有時對右岸往往會造成一定影響,引起一定的損失等。綜合利用水利工程各部門間的要求有時是相矛盾的,如水庫預留的防洪庫容大,防洪效益相應較大,而興利效益則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