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標準《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85-2021)的修訂,對保證內蒙古自治區深松作業技術實施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對落實國家及自治區農機深松整地工作實施方案具有現實作用。 2100433B
GB 10395.5-2014 農林機械—安全—第5部分:驅動式耕作機械 |
GB 10396 農林拖拉機和機械、草坪和園藝動力機械—安全標志和危險圖形—總則 |
NY/T 2845-2015 深松機—作業質量 |
- |
參考資料:
地方標準《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85-2021)規定了農田深松機械作業的術語和定義、作業條件、一般要求、作業準備、操作要求、安全要求及保養、存放。該標準適用于單一功能的深松機械和具有深松功能的復式作業機械。
前言 |
Ⅰ |
---|---|
1 范圍 |
1 |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 |
3 術語和定義 |
1 |
4 作業基本要求 |
1 |
5 作業技術規程 |
2 |
6 安全作業注意事項 |
2 |
7 保養與存放 |
2 |
參考資料:
《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原標準制定頒布于1998年,適用范圍為懸掛式深松機和全方位深松機的作業條件、作業技術要求、作業準備、作業規程、安全注意事項、機械保養和存放。原標準頒布后的二十年間,中國國內機械化深松機具裝備水平及技術應用水平均有巨大提升,尤其是隨著保護耕作實施規模的不斷擴大,技術要求的不斷提高,對深松作業機具性能及其使用規范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及時進行《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修訂,擴充完善適用范圍及規定內容,力求作業參數精準化、作業規程標準化,是大規模推廣應用機械化深松的基本技術保障。
標準計劃
該標準由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于1998年首次制定,2018年提出修訂申請。根據原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內質監標函〔2018〕154號“內蒙古質監局關于下達2018年第一批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批準立項,計劃編號第118號,由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標準化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起草階段
結合國家及自治區農機深松整地工作實施方案,選取深松面積較大、種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赤峰市、巴彥淖爾市等地開展調研、驗證,重點收集了內蒙古自治區范圍內使用的深松機械生產廠家使用說明書等資料,咨詢生產廠家對作業條件的要求、關鍵操作及要求等,查閱中國國內有關深松機械操作標準、農牧業機械安全操作標準等文獻資料,結合原標準,融合單一深松機和復式深松作業機械作業特點、操作要求,完成標準草稿,并下發至上述代表性地區農機部門征求意見,同時征求了有關廠家、機械使用者(合作社及大戶)建議,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
發布實施
2021年1月25日,地方標準《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85-202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2月25日,地方標準《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85-2021)實施。
地方標準《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85-2021)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 1.1-2020)規則起草。
地方標準《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85-2021)代替《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85-1998),與《農田深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85-1998)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更改了適用范圍;
更改了規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
增加了作業條件;
增加了一般要求;
更改了作業準備;
增加了操作要求;
更改了安全要求;
更改了保養、存放。
起草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包頭市農業機械技術培訓推廣服務站、巴彥淖爾市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赤峰市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推廣服務中心。
主要起草人:郭曉晴、楊淑英、班義成、程國彥、李振國、白相萍、成如、楊利軍、張繼安、孫岐、周璇、王玉柱、趙宏杰、魏星、李曉、劉艷梅、劉曉宇、李鐵民、王劍鈞、李延軍、董春浩、劉東棟。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 3頁
評分: 4.3
關于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的分析 【摘要】:深耕深松技術是提高土壤耕作質量, 改造耕層構造的兩項技術措 施。其作用主要表現為改善土壤結構, 為作物播種、 發芽、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 疏松土壤環境,同時能夠有效消滅雜草及病蟲害。 目前該技術已經發展成為農業 生產中農民群眾廣為推廣接受的重要增產增效技術。 【關鍵詞】 : 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 農作物 耕作深度 深松機 深松鏟 深松起壟旋耕機 耕地是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 目的在于為作物的播種發芽、 生長發育提 供良好的土壤環境。機械化耕地 ,是農田作業的基本措施 ,不但能夠提高土壤蓄水 保墑能力,促進土壤熟化, 而且可以加速養分的分解和積累, 為作物生長提供深 厚的耕層。大力提倡和推廣深耕深松機械化地技術, 對廣大農區特別是以人畜力 和小型拖拉機為主要耕作動力的農業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實施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的作用 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 2頁
評分: 4.7
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 導語:眼下我市秋收接近尾聲,秋種提上議事日程。為了提高 播種質量今年我市又推廣了什么新方法呢? 一、深耕機械化技術 機械化深耕技術就是用深耕犁進行作業, 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 增強雨水滲入速度和數量。 打破犁底層、 熟化 土壤、培植一個深厚的耕層, 從而促進農作物的根系生長發育。 常用 機具為:配帶合墑器的有二鏵犁、三鏵犁、四鏵犁、五鏵犁;可調整 工作幅寬的有三鏵犁、四鏵犁;雙向翻轉的有單鏵犁、雙鏵犁、 三鏵 犁、四鏵犁,配套動力為 15-80 馬力拖拉機。 使用技術要求:應用 深耕機械化技術要堅持適時、 合理的原則。深耕的適宜深度與土壤和 氣候等條件密切相關,黑土、粘土、鹽堿土宜深耕。土層薄、芯土有 卵石層、砂漿層或白漿層時。則采用上翻下松的辦法。一般耕深為 18-25 厘米.較深可達 30~45厘米。 二、深松機械化技術 深松是只 疏松土壤而不翻轉土層的土壤耕作技術
地方標準《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080-2021)規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化作業的術語和定義、作業基本要求、作業技術規程、安全作業注意事項、保養與存放。
地方標準《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080-2021)適用于從事玉米、馬鈴薯、小麥生產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化生產作業。
深松鏟在耕作過程中承受交變應力及與土壤中的砂石、根茬及腐蝕性物質接觸,鏟尖部位易發生嚴重的磨損失效,其中40%~50%為低應力的磨料磨損造成的。深松鏟磨損后入土性能下降、耕深穩定性變差、牽引阻力和油耗增加、更換次數增多,從而增加了作業成本比。為了提高深松鏟的耐磨料磨損性能、延長其耕作壽命,北京固本成功研制3款深松鏟耐磨焊絲。
1、KB599深松鏟耐磨焊絲
填充碳化鎢粉末的耐磨焊絲,與北京工業大學首創合作研發而成,焊后無裂紋,堆焊層光滑美觀,超高硬度、超強耐磨。堆焊硬度68~75 HRC。
2、KB588深松鏟耐磨焊絲
填充碳化鎢粒子的復合焊絲,德國技術,國內首創,堆焊硬度高達68HRC ,耐磨性超高鉻鑄鐵3倍。
3、KB566深松鏟耐磨焊絲
填充碳化鎢粒子的復合焊絲,碳化鎢粒子嵌入馬氏體基體,耐磨硬質相碳化物碳化硼,適用于要求強烈耐磨損工件表面的焊接,單層堆焊HRC≥60。
北京固本科技有限公司憑借領先技術優勢和豐富行業經驗,為農機刀具提供優質的耐磨材料。以氬弧焊工藝為深松鏟磨損、腐蝕問題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民通過合作社的方式進行農業機械化作業,是獲益的一種高效方式。合作社的作業地點一般是面積較大的地塊,通常是通過大型機械化形式進行。合作社機械化作業作為一種高效的作業方式,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弱勢群體聯合起來滿足自身經濟、社會需要的途徑,是保障和提高農民利益、平衡貧富兩極分化、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方法。只有實施統一的機械化標準,才能使合作社得到進一步發展,農民得到更多的利益。因此,制定了地方標準《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080-2021)。
標準計劃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下達2018年第二批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內質監標函(2018)154號]文件通知,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地方標準,經批準立項,由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發布實施
2021年1月25日,地方標準《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080-202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2月25日,地方標準《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080-2021)實施。
地方標準《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械作業技術規范》(DB15/T 2080-2021)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20)規則起草。
起草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包頭市農業機械技術培訓推廣服務站、呼倫貝爾市農牧業機械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鄂爾多斯市農牧業機械化推廣站、興安盟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赤峰市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推廣服務中心、巴彥淖爾市農牧業機械技術推廣站。
主要起草人:王志強、孫歧、周璇、吳利華、班義成、張繼安、李曉、王冬霞、趙雙龍、趙曉華、何雙柱、李延軍、王劍鈞、烏云塔娜、馬旭明、劉艷梅、李鐵民、郭曉晴、朝魯、李艷、張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