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S邏輯信道包括:BCCH(廣播控制信道)
CCCH(公共控制信道)
UPCH(用戶分組數據信道)
TCH (語音信道)
ACCH(隨路控制信道)
同步突發脈沖
等六種信道。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 4頁
評分: 4.7
目前,許多通信部門都在研究如何利用低壓電力線作為通信線路。它的潛在優點是線路不用重新鋪設,節約材力;缺點是用電設備的不斷接入和接出,對信號都是干擾,阻礙了信號傳輸,也限制了傳輸距離。可見,設計適合于在低壓電力線上通信的系統,除了要建立低壓電力線信道模型外,還必須分析信道的分支數、分支長度等對低壓電力線信道容量的影響。因此,對低壓電力線的信道容量進行計算分析,并仿真了自動抄表系統受噪聲影響的誤碼率情況。
在中國大陸,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小靈通業務在多數地方都使用PHS技術。在臺灣地區,大眾電信的低功率行動電話同樣采用PHS技術。2100433B
PHS系統的頻率利用率較高,因此系統容量大,降低了移動臺發射功率,延長了電池使用時間。PHS系統采用動態信道分配(DCA)技術,支持手機自動漫游,越區切換,可自動完成鑒權和加密,電話的保密性和防盜打能力大大提高,支持移動速度達40Km/h。PHS系統價格低廉,可以在交換設備上增加新的功能。PHS系統終端為移動臺和手機,不僅能傳輸話音,而且在數據傳輸方面PHS有著其它無線產品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此外,它的發射功率平均只有10mW和其它系統相比優勢明顯,是市話網業務的良好補充而越來越受到重視。
狹義信道,按照傳輸媒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有線信道、無線信道和存儲信道三類。
有線信道
有線信道以導線為傳輸媒質,信號沿導線進行傳輸,信號的能量集中在導線附近,因此傳輸效率高,但是部署不夠靈活。這一類信道使用的傳輸媒質包括用電線傳輸電信號的架空明線、電話線、雙絞線、對稱電纜和同軸電纜等等,還有傳輸經過調制的光脈沖信號的光導纖維。
無線信道
無線信道主要有以輻射無線電波為傳輸方式的無線電信道和在水下傳播聲波的水聲信道等。
無線電信號由發射機的天線輻射到整個自由空間上進行傳播。不同頻段的無線電波有不同的傳播方式,主要有:
地波傳輸:地球和電離層構成波導,中長波、長波和甚長波可以在這天然波導內沿著地面傳播并繞過地面的障礙物。長波可以應用于海事通信,中波調幅廣播也利用了地波傳輸。
天波傳輸:短波、超短波可以通過電離層形成的反射信道和對流層形成的散射信道進行傳播。短波電臺就利用了天波傳輸方式。天波傳輸的距離最大可以達到400千米左右。電離層和對流層的反射與散射,形成了從發射機到接收機的多條隨時間變化的傳播路徑,電波信號經過這些路徑在接收端形成相長或相消的疊加,使得接收信號的幅度和相位呈隨機變化,這就是多徑信道的衰落,這種信道被稱作衰落信道。
視距傳輸:對于超短波、微波等更高頻率的電磁波,通常采用直接點對點的直線傳輸。由于波長很短,無法繞過障礙物,視距傳輸要求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沒有物體阻礙。由于地球曲率的影響,視距傳輸的距離有限,最遠傳輸距離 d 與發射天線距地面的高度 h 滿足{\displaystyle d={\sqrt {15h}}\ {\mbox{km}}}。如果要進行遠距離傳輸,必須設立地面中繼站或衛星中繼站進行接力傳輸,這就是微波視距中繼和衛星中繼傳輸。光信號的視距傳輸也屬于此類。
由于電磁波在水體中傳輸的損耗很大,在水下通常采用聲波的水聲信道進行傳輸。不同密度和鹽度的水層形成的反射、折射作用和水下物體的散射作用,使得水聲信道也是多徑衰落信道。
無線通信在自由空間(對于無線電信道來說是大氣層和太空,對于水聲信道來說是水體)上傳播信號,因此能量分散、傳輸效率較低,并且很容易被他人截獲,安全性差。但是,無線通信擺脫了對導線的依賴,因此具有有線通信所沒有的高度靈活性。
存儲信道
在某種意義上,磁帶、光盤、磁盤等數據存儲媒質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通信信道。將數據寫入存儲媒質的過程即等效于發射機將信號傳輸到信道的過程,將數據從存儲媒質讀出的過程即等效于接收機從信道接收信號的過程。
廣義信道,按照其功能進行劃分,可以分為調制信道和編碼信道兩類。
調制信道是指信號從調制器的輸出端傳輸到解調器的輸入端經過的部分。對于調制和解調的研究者來說,信號在調制信道上經過的傳輸媒質和變換設備都對信號做出了某種形式的變換,研究者只關心這些變換的輸入和輸出的關系,并不關心實現這一系列變換的具體物理過程。這一系列變換的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系,通常用多端口時變網絡作為調制信道的數學模型進行描述。
編碼信道是指數字信號由編碼器輸出端傳輸到譯碼器輸入端經過的部分。對于編譯碼的研究者來說,編碼器輸出的數字串行經過編碼信道上的一系列變換之后,在譯碼器的輸入端成為另一組數字串行,研究者只關心這兩組數字串行之間的變換關系,而并不關心這一系列變換發生的具體物理過程,甚至并不關心信號在調制信道上的具體變化。編碼器輸出的數字串行與到譯碼器輸入的數字串行之間的關系,通常用多端口網絡的轉移概率作為編碼信道的數學模型進行描述。